天台文化浅谈PPT课件.ppt_第1页
天台文化浅谈PPT课件.ppt_第2页
天台文化浅谈PPT课件.ppt_第3页
天台文化浅谈PPT课件.ppt_第4页
天台文化浅谈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天台 尚武 2 天台简介 3天台的自然环境 5天台的人文环境 13千年古刹 佛家圣地 20洞天福地 道家发祥 23人才辈出 儒学经典 27天台山文化的精髓 和合文化 31和合文化之 六和敬 32和合文化之三教相容 33和合文化之济公济世 34和合文化之寒山拾得 35 目录 3 天台县因天台山而得名 位于浙江省东部 台州地区西北部 东连宁海 三门 西接磐安 南邻仙居 北界新昌 天台县历史悠久 境内山峦重叠 溪流纵横 气候温和 物产丰富 是擅有山水之利的半山区县 既是人文荟萃的文物之邦 又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绵延浙江东海之滨 因 山有八重 四面如一 顶对三辰 当牛女之分 上应台宿 故名天台 以佛教天台宗祖庭 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以 佛宗道源 山水灵秀 而著称 4 神山秀水 佛宗道源 5 天台的自然环境 神奇 6 昼夜生风雷的 百丈碧潭 天下一绝的 石梁飞瀑 7 银链缀翡翠的 苍山九龙潭 湛碧青沓的 铜壶滴漏 8 如诗如画的 寒山碧湖 9 轻柔娟秀的 水珠帘瀑 10 天台的母亲河始丰溪 11 天台诸景欲与天下名山争艳 华顶高旷 广东 罗浮之飞云峰也 东苍秀润 山东 泰山之御帐坪也 幽溪苍寒 山西 五台之清凉台也 螺溪刻削 北京 西山之秘魔崖也 寒岩峭特 其 安徽 霍山之天柱也 明岩诡异 其 山东 崂山之华楼也 珠帘娟秀 不减 江西 匡庐之三叠泉 龙潭幽险 岂逊 安徽 九华之鱼龙洞 桃源隽永 有 福建 武夷九曲之势 赤城秀丽 有 江西 丹崖万仞之观 国清之静深 可以敌 广东 曹溪 桐柏之萧远 可以俪 江苏 勾曲 12 至若石梁之雄奇巧妙 琼台双阙之灵异清华 吾遍拟之而不得也 则台山之独绝乎 结论 台山能有诸山之美 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 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 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 徐霞客 13 天台的人文环境 神秘 14 黄帝赴琼台受金液神丹 从天台山九元子受道 周灵王太子晋从天台山浮丘公学道 升仙后治理桐柏 掌管吴越水旱 成为天台山主神 伯夷 叔齐死后授九天仆射治桐柏 宋代天台藉禅僧济公云游四海 扶危济贫 15 徐霞客三游天台山 写下 游天台山日记 为 徐霞客游记 之首篇 南国山水天台奇碧玉连环八面山 16 天台山之奇 素与 黄山之秀 并称 学者潘耒以近月时间游览殆遍 发出浩叹 吾今而后知台山之大也 吾足迹半天下 所见名山岳镇多矣 大率山自为格 不能变换 掩众美 罗诸长 出奇无穷 探索不尽者 其惟天台乎 细考天台的旅行家 潘耒 17 石梁高鸟路 瀑水近天河 隋刘斌 石梁莓苔绿 时见白云飞 唐拾得 巨石横空岂偶然 万雷奔壑有飞泉 宋陈知柔 飞瀑倒垂双涧合 惊涛怒起万山空 明王士性 明珠万斛从天落 素练千寻动地来 清汪漋 天台如诗 龙楼凤阙不肯住 飞腾直欲天台去 唐李白 天台邻四明 华顶高百越 唐苏轼 明年采药天台去 更欲题诗满浙东 唐孟浩然 18 风声 水声 虫声 鸟声 梵呗声 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 无声不寂 月色 山色 草色 树色 云雾色 更兼四万八千长峰峦色 有色皆空 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 19 佛宗道源 2020 3 18 20 21 东汉佛道传入天台 葛玄首拓 仙山 昙猷辟 佛国 方广是五百罗汉根本道场 公元570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 y 在此建寺 创立天台宗 公元605年隋炀帝敕建国清寺 清雍正年间重修 为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 是日韩佛教祖庭 万年寺是日本临济宗 曹洞宗的祖山 千年古刹佛家圣地 22 天台宗主要思想 其一 圆融三谛 智顗认为三谛不是浅深不同的等级关系 而是平等的相即互融关系 随变举出其中一谛即具足其余二谛 三谛不异而异 相即无碍 三谛异而不异 圆融自在 其二 十界互具 宇宙间的一切现象虽然由于性质 因果和凡圣等等不同可分为十个法界 但由于十界本性皆即空即假即中 无二无别 所以它们并非是隔绝不通的 而是互含互具的 其三 一念三千 众生每起一念皆具足三千如是的实相境界 一心即三千 三千即一心 其四 性具善恶 强调本觉之真性具足佛界的善法和菩萨界以下九界的恶法 即总具十界的三千善恶诸法其五 圆顿止观 止 是离邪念 绝分别 使心安住于一境的修持实践 观 是发起正智 就是在止观时 形成即空即假即中的境界 其六 圆断三惑 首先指三观同时分别顿除相应之惑 亦指三观中随举一观皆顿除三惑 23 天台宗产生的影响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 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 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 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 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 元明以后 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净土 形成 教在天台 行归净土 之风 该宗在汉族地区虽几经兴衰 但仍延续至今不绝 9世纪初 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 在平安时代 784 1192 与真言宗并列发展 史称 平安二宗 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 当今 日本天台本宗 日莲宗都很兴旺 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24 洞天福地道教发祥 赤城玉京洞为三十六洞天之六桐柏山金庭洞为二十七洞华顶灵墟为十四福地万马渡畔天姥山为十六福地天宫司马悔山为第60福地等宋代张伯端创道南宗 25 张伯端开创的南宗倡导道禅双修 主张先命后性 由道入禅 即从传统内丹命术入手修炼 循序渐进 以人身中的上药三品即精 炁 神三宝为药物 经筑基 炼精化炁 炼炁化神 炼神还虚而结 金丹 其主要代表作 悟真篇 专言内丹 与 周易参同契 齐名而号称丹经之王 张伯端的内丹著作 悟真篇 的显具特点有 一是吸收儒 释 道三教合一的思想 他在 悟真篇序 中说 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 教人修积以逃生死 释氏以空寂为宗 老氏以炼养为真 周易 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 二是宣扬金丹为修仙之道 强调先命后性 认为 命之不存 性将焉存 固而他在 悟真篇 中说 学仙须是学天仙 惟有金丹最的端 三是以 阴符经 道德经 为祖经 南宗主要思想 26 首先 它的内丹理论对全真道有较大影响 使全真道的内丹理论 在吸收南宗内丹成就后更加充实和完善 其次 促进了符箓派的改革 将内丹修炼引入斋醮活动中 一改旧符箓派只行符设法的传统 新出现的神霄 清微 净明等道派 也都以内炼成丹 外用成法为其宗旨 第三 南宗人留下了大批内丹专著 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气功学 医学 以及人体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南宗的影响 27 山之上下寺观相望 地之远近释道争栖 28 儒学与天台山 29 汉高祖读书石梁龙黄堂 顾欢隐居楢溪开馆讲儒 李白隐读华顶山 朱熹理学论道丹丘 30 南宋儒学精神是天台山文化基因重要成分 一 尊师重教 蔚然成风 南宋儒家的活跃 在官学 私学上的推动 尤其是朱熹等人在各书院的开课授徒 使天台山形成了崇尚读书的风气 尊师重教成为传统 二 不畏权贵 硬气好斗 书生多迂执 读过书的台州人多迂执 这也是受了理学思想影响的缘故 比如道学的 存天理 灭人欲 讲的是道德的修炼 求的是天理人伦 一切与之相悖的欲念都应废止 于是 便有了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的气节要求 三 义利并举 务实创新 义利并存 思想 主张结合事功讲义理 成其利 致其义 把义理与功利相结合 以功利为基础 实现利义统一 四 批判吸收 兼容并蓄 南宋儒家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批判精神 不盲从 不唯书 在对立观点的争鸣中吸收形成自己的思想 比如叶适 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 31 南宋是天台山儒学勃兴时期 也是天台山儒学从精英走向民间的阶段 从而使天台山文化真正全面兴起 南宋天台山儒家所创造的文化成果 不仅为当时打上了深刻的文化印记 同时 光照古今 惠及后代 是一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批判地吸收先人的文化精华 充实和完善现代精神文化 从而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前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天台山文化的精髓在于 和 合 33 和合文化之 六和敬 一 身和同住 在行为上 不侵犯人 就是相处的和乐 僧团大众 同作佛事 必须做到身业清净 讲求和谐快乐 彼此互相帮助 尊重 包容 遇有疾病 相互照顾 平等共居 和合共住 二 口和无诤 在言语上 和谐无诤 就是语言的亲切 僧团大众 共同信佛 赞法 敬僧 必须做到语业清净 说话恳切 言语柔和 和平共处 三 意和同悦 在精神上 志同道合 就是心意的开展 僧团大众 同一信心 共同追求佛法真理 必须做到意业清净 日常生活中 不违不犯 不比较人我得失 不计较是非利害 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 戒和同修 在法制上 人人平等 就是法制的平等 僧团大众受持戒法 进退有节 仪礼有据 行住坐卧之中 威仪庄严 五 见和同解 在思想上 建立共识 就是思想的统一 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 能如理通达 舍去分别执著 彼此见解一致 达成共识 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 利和同均 在经济上 均衡分配 就是经济的均衡 僧团大众 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 或知识上的法利 大家受用均等 34 和合文化之三教共处 天台山是我国各派各宗共处 共修 共融的儒释道的圣山 其独有特点明显 特点一 三教同山 相居共处 历史上 我国很多名山 或偏于佛 或偏于道 或佛 道兼之 唯天台山与极少数名山真正儒释道三教鼎足睦居 特点二 义理修持 相学共修 天台山神奇的山水和三教兼容特点 成为文人学士 僧侣高道云集之地 儒释道三教修持者主张兼收圆融 相互研学 取别人之长 丰富自己 特点三 教宗创立 相摄共融 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不仅对佛教各类经典和学风作出了折中 对中印两种不同的思想学说加以融通 而且融会佛道两教 吸取仙道 儒学的精华 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 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三者互学依存 互相融摄 相辅相成 充分呈现睦居 和合 的情景 天台山文化为三家和谐发展的这一情景 堪称 华夏一绝 35 和合文化之济公济世 济公 1148 1209 俗称济颠 名道济 南宋名僧 出生于天台县永宁村 他出生后 国清寺住持为他取名修元 一心只求天下和 哪有不平哪有我 表现一 有苦有难 我来救 百姓哪个有了苦 谁人有了难 济公就出现在哪里 一心帮你解民困 表现二 有冤有愁 我来消 哪人有被冤枉委屈 哪里有解决不了愁心事 济公又出现在哪里 帮助消民忧 表现三 有魔有霸 我来治 哪里有恶魔 哪里有恶霸 哪个府县办案有困难 济公就会说 善哉善哉 我焉能不管 我和尚诛恶人即是善念 他会一心为你除恶施民安 济公的事迹名扬天下 他那扶危济困 拯溺救死 除暴安良 彰善罚恶 给百姓和合 予黎民和乐 施社会和谐的种种表现 顺应群众求公平的呼声 符合社会求安定的情理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天台山济公爱打抱不平 维护社会公平 安定的行为更是 和合文化 极其重要的内容 36 清雍正十一年 公元1733年 时 封天台寒山大士为 和圣 拾得大士为 合圣 于是 寒山 拾得这 和合二仙 又作 和合二圣 推崇之因 一 他俩之间非亲非故 却能互爱互帮 有的学者推测 寒山出身唐代咸阳仕宦世家 两人相识后 互爱互帮 成了莫逆之交 俩人结缘以诚相待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二 他俩遇到情感冲突 但能互敬互让 传说 他俩同时爱上一个女子 寒山为了成全拾得 出走苏州 拾得十分珍视兄弟情谊 不远千里去寻找 两人在苏州久别重逢 拾得折取一支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