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作业高一.doc_第1页
中秋作业高一.doc_第2页
中秋作业高一.doc_第3页
中秋作业高一.doc_第4页
中秋作业高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周末作业供题:陈新芬 分值:100分 时间:90分钟 2016-9-12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3分)()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B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C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D在数千年来汗牛充栋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雪龙”号通过直升机将俄罗斯科考船上52名乘客转移到了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上,但在1月3日自己也被厚冰困住。B沪深高铁有望年内全线开通运营,这条大动脉连接的大都是金融中心和大型城市。C“人肉搜索”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它已经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D尽管很多网友对“土豪”这个词潜藏着的对人的讽刺等负面情绪提出了种种质疑,但并不能阻止它在全国的流行。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一连好几天,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_。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近在咫尺的美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A BC D4学校要举行诗歌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组串台词来导入相信未来的朗诵。要求:不少于5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答:_ _ _ _ _ 5仿照下面的一组句子,请在“雨落”“雪飘”“虹飞”“叶落”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注意修辞和意蕴。(4分)花开: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片花惹笑了。靠近我的那朵,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盈盈笑声入耳。 答:_ _ _ _ 二、课内阅读劝学(29分)(选择题 每题2分,其中第5题5分)1对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j 中绳zhn 跂而望矣q B就砺l 驽马n 参省乎己xnC衣帛y 槁暴p 金石可镂lu D须臾y 跬步ku 锲而不舍q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合乎 B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达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的“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 一狼洞其中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渔人甚异之5“而”作为一个常用的连词,可以表示各种关系:A,并列关系;B转折关系;C,修饰关系;D,顺承关系;E,因果关系;F,假设关系;G,递进关系。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而”分别表示什么关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语段精读 ,完成下面的题目。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兴起 B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得:获得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舍:停止 D用心一也 用:使用7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相同的一项是 ( )A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其印为予群众所得 D子何恃而往8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喻证法 对比法 B喻证法 例证法 C引证法 喻证法 D类比法 例证法9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等三句从正面说明了学习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B“故不积跬步”等两句从反面说明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C“骐骥一跃”等四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学习要有刻苦的精神。D“蚓无爪牙之利”等句说明了学习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 连词,虽然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动词,达到C驽马十驾 名词,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为“一驾”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数量词 一步 11.选出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13.从词类活用角度选出加点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非利足也,而致千里14.选出句式相同的一项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微私人,吾谁与归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ABCD师说计32分一、(选择题 每题2分)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贻(y)嗟乎(ji)针砭时弊(bin)B郯(tn) 严谨(jn) 不拘于时(j)C聃(dn) 阿谀() 六艺经传(zhun)D蟠(fn) 句读(du) 不屑一提(xi)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之:这些;贤:才干)C惑之不解(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教育)D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是故:因此)3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其可怪也欤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4对下面各句中的“于”,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而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不拘于时学于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A BC D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6下面对“师”字义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则耻师焉孔子师郯子吾师道也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不耻相师或师焉A/ B/C/ D/7与下列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忌不自信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8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来源:学.科.网Z.X.X.K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二、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911题。(16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 ,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9、翻译下列句子:(6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拘于时,学于余 10默写出上面语段中空缺处的语句。(8分)11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来源:Z&xx&k.Com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奇士”的青春陈晋什么样的岁月会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浓浓的痕迹?人们会说,是青春的岁月。什么样的故事会在人至晚年时深深地萦绕梦乡?人们会说,是青春的故事。青春的岁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中,无不信心百倍,壮怀激烈,一览无余地展露着生命的蓬勃活力。青春的故事所以萦绕梦乡,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些故事里,预示着人生价值的不可限量,而整个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为里若隐若现地藏伏着序幕。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二年级学生毛泽东,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他根据“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个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启事结尾化用诗经里的话说:“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意思是鸟儿鸣叫着以寻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样呼吁,请兄弟们来帮助我。罗章龙也给自己起了一个气概不凡的名字,叫“纵宇一郎”。二人在湖南省图书馆相约见面。畅谈三个小时,双方以风流自诩。一种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们牵在了一起。“长沙赋”,说的是汉代贾谊在当长沙王太傅时写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创作出离骚这部千古绝唱的屈原。春秋战国时,湖南属于楚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和爱国志士,都曾把他们的思想、情感、才华抛洒在这片土地上。屈原、贾谊、李白、杜甫、范仲淹、辛弃疾、王夫之,他们的人格精神,融入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流浪行吟中,纵身跳入湖南汨罗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爱国主义、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怀,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毛泽东刚上师范时,有一本听课笔记。一共46页,而前面的11页,都是用魏碑字体工工整整抄写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如此追踪诗哲先贤,大概是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激励着青年毛泽东,去鄙视随波逐流的世俗之风;大概是屈赋的光芒照亮了诗国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诗情和灵感的太阳。二人交往,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观览名胜古迹了。他们来到长沙附近的拖船埠,那里有一座禹王碑,传说大禹在那里拖过船。他们寻访了屈原住过的玉笱山、纪念贾谊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长沙时在岳麓山住过的崇德寺、辛弃疾在长沙练兵的旧址飞虎营寻访远逝的骚客先贤,青年毛泽东是在同他们作心灵的对话,还是在抒抚古思今的感慨?正是在山川名胜的游历中,毛泽东似乎感受着叫作诗文意气的一些东西。(摘自独领风骚)(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篇连续用两个设问句,突出了青春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B文章五、六段虽着以“每一个有志青年”,但其用意实在对青年毛泽东的评价。C“双方以风流自诩”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