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纤通信实训指导书本套实验系统是配合光纤通信系统的理论教学而研制开发的,在这套系统上除了完成理论验证实验外,还可实现各种开发性实验,并可配合CPLD进行各模块的二次性开发。此款产品采用模块化,可自由选配。实验时,把系统模块固定到底板箱上既可。主要完成的实验项目如下:1、 数字信号源实验 2、 HDB3/AMI编译码实验 3、 PCM编译码实验4、 光发送模块实验5、 光接收模块实验6、 数字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 1) 方波信号传输;2) NRZ码传输; 3) HDB3码传输; 7、模拟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1)正弦信号传输2)正弦信号PCM编码光PCM译码正弦信号8、电话语音光传输系统实验9、图像光纤传输系统实验10、两台计算机间的光纤通信实验11、光纤无源器件特性测试实验A)光纤活动连接器B)分路器C)耦合器D)光可变衰减器12、数字光发送接口指标测试实验13、数字光接收接口指标测试实验A)灵敏度测试B)动态范围测试14、PCM话路特性综合测试实验15、光纤传输特性测量实验16、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实验17、数字时分复用光纤传输实验18、5B6B编译码实验二、系统特点模块化设计,灵活搭线,可实现多个实验,并可以自己灵活搭接组成其他实验。光纤模块上配有光纤跳线的接口模块,可自由加入光纤无源器件,使用多种仪表如误码分析仪等进行观测。完全满足国家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此外本实验箱,还可以实现通信原理和DSP的实验,光纤和通信合二为一,还可以让学生了解DSP的工作原理和经典电路。本实验箱可谓一箱多用,精巧的结构,独特的创意,超高的性价比,让您再次领略达盛人追求完美与人性化的独特魅力。三、配套仪器必备仪器:20M通用示波器或虚拟仪器 ; 可选配仪器:音频信号源 ,频谱分析仪,光功率计,稳定光源,光时域反射仪,误码测试仪,光纤熔接机,PCM终端测试仪 目 录系统简介.1第一部分:实验部分.4实验一 数字信源实验.4实验二 HDB3/AMI编译码实验.11实验三 PCM编译码实验19实验四 光发送模块实验 32实验五 光接收模块实验.39实验六 数字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431) 方波信号传输;2) HDB3码传输;实验七 模拟信号电光、光电转换传输实验.461) 正弦信号传输2) 正弦信号PCM编码光PCM译码正弦信号实验八 电话语音光传输系统实验.51实验九 图象光纤传输系统实验.56实验十 两台计算机间的光纤通信.58实验十一 光纤无源器件特性测试实验.631) 光纤活动连接器2) 分路器3) 耦合器4) 光可变衰减器实验十二 数字光发送接口指标测试实验.65实验十三 数字光接收接口指标测试实验.681) 灵敏度测试 2)动态范围测试实验十四 PCM话路特性综合测试实验.70实验十五 光纤传输特性测量实验.71实验十六 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实验73实验十七 数字时分复用光纤传输实验.75实验十八 5B6B编译码实验83实验十九 帧同步实验.89实验二十 全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实验.94实验二十一 数字基带系统实验101第二部分:常用光纤通用仪表简介.107 实验二十二 光功率计.107 实验二十三 稳定光源.116 实验二十四 光时域反射仪(OTD.119 实验二十五 误码测试仪.121 实验二十六 光纤熔接机.124实验二十七 PCM终端测试仪.128第三部分:VHDL程序设计实验实验二十八 CMI编译码VHDL程序设计及其光纤传输130实验二十九 曼彻斯特码的VHDL程序设计及其光纤传输131实验三十 米勒码VHDL程序设计及其光纤传输134实验三十一 5B6B编译码VHDL程序设计及其光纤传输实验.138实验三十二 四路异步(R232接口)数据时分复光纤传输实验.143实验三十三 四路同步数据时分复光纤传输实验150实验三十四 帧同步提取的VHDL程序设计.155实验三十五 全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VHDL程序设计实验.156第一部分 实验部分实验一 数字信源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 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二、 实验内容 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位同步信号(BS)及帧同步信号(FS),了解它们的对应关系。三、 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EL-TS-M6)。 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之一,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FS-OUT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NRZ-OUTNRZ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图1-3为数字信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1-1中各单元与图1-3中的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CRY1:晶体;U1:反相器74LS04 分频器 U2:计数器74LS161;U3:计数器74LS193;U4:计数器74LS160 并行码产生器 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据1、数据2相对应;发光二极管左起分别与一帧中的24位代码相对应 八选一 U5、U6、U7:8位数据选择器74LS151 三选一U8:8位数据选择器74LS151 倒相器U20:非门74HC04 抽样U9:D触发器74HC74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图1-2 帧结构 下面对分频器,八选一及三选一等单元作进一步说明。 (1)分频器 74161进行13分频,输出信号频率为341kHz。74LS161是一个4位二进制加计数器,预置在3状态。 74LS193完成2、4、8、16运算,输出BS、S1、S2、S3等4个信号。BS为位同步信号,频率为170.5kHz。S1、S2、S3为3个选通信号,频率分别为BS信号频率的1/2、1/4和1/8。74193是一个4位二进制加/减计数器,当CPD= PL =1、MR=0时,可在Q0、Q1、Q2及Q3端分别输出上述4个信号。 40160是一个二一十进制加计数器,预置在7状态,完成3运算,在Q0和Q1端分别输出选通信号S4、S5,这两个信号的频率相等、等于S3信号频率的1/3。 分频器输出的S1、S2、S3、S4、S5等5个信号的波形如图1-4(a)和1-4(b)所示。 (2)八选一采用8路数据选择器74LS151,它内含了8路传输数据开关、地址译码器和三态驱动器,其真值表如表1-1所示。U5、U6和U7的地址信号输入端A、B、C并连在一起并分别接S1、S2、S3信号,它们的8个数据信号输入端x0 x7分别与K1、K2、K3输出的8个并行信号连接。由表1-1可以分析出U5、U6、U7输出信号都是码速率为170.5KB、以8位为周期的串行信号。(3)三选一三选一电路原理同八选一电路原理。S4、S5信号分别输入到U8的地址端A和B,U5、U6、U7输出的3路串行信号分别输入到U8的数据端x3、x0、x1,U8的输出端即是一个码速率为170.5KB的2路时分复用信号,此信号为单极性不归零信号(NRZ)。图1-4 分频器输出信号波形图1-3 数字信源电原理图表1-1 74LS151真值表CBAINHDISZ00000x000100x101000x201100x310000x410100x511000x611100x71001高阻 (4)倒相与抽样 图1-1中的NRZ信号的脉冲上升沿或下降沿比BS信号的下降沿稍有点滞后。在数字调制单元中,有一个将绝对码变为相对码的电路,要求输入的绝对码信号的上升沿及下降沿与输入的位同步信号的上升沿对齐,而这两个信号由数字信源提供。倒相与抽样电路就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而设计的,它们使NRZ-OUT及BS-OUT信号满足码变换电路的要求。 FS信号可用作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以便观察2DPSK等信号。FS信号、NRZ-OUT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如图1-5所示,图中NRZ-OUT的无定义位为0,帧同步码为1110010,数据1为11110000,数据2为00001111。FS信号的低电平、高电平分别为4位和8位数字信号时间,其上升沿比NRZ-OUT码第一位起始时间超前一个码元。图1-5 FS、NRZ-OUT波形 四、实验步骤1、 熟悉信源模块(EL-TS-M6)的工作原理。把模块EL-TS-M6固定在底板的四个固 定孔上,并连接与底版相应的电源和地线。2、 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进行下列观察:(1) 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分别接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 用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码特点。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用K1产生代码11110010,K2产生代码00011100,K3产生代码01110000(其中K1的代码为帧同步码,K2和K3是产生的信息码,可以任意定义).用示波器观察NRZ、FS、BS如下图:检测点波形数字信号远源单元FS数字信号远源单元NRZ数字信号远源单元BS五、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1、 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2、 根据电路原理图设计出一任意伪随机码(RZ)产生电路. 六、实验仪器示波器,综合通信实验箱,模块EL-TS-M6。实验二 HDB3/AMI编译码实验一、 实验目的1、 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2、 掌握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3、 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二、 实验内容1、 用示波器观察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2、 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波形。3、 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三、 基本原理本实验用到的电路模块为HDB3/AMI(EL-TS-M6)。编译码原理框图、电原理图分别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单元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出点: NRZ_IN编码器输入信号 BS_IN位同步输入信号 NRZ_OUT译码器输出信号 BS_OUT 锁相环输出的位同步信号 AMI/HDB3-OUT编码器输出信号 AMI/HDB3-IN 译码器输入信号 AMI/HDB3-D AMI/HDB3整流输出信号图2-1 HDB3编译码方框图 本模块上的开关K320用于选择码型,K320位于H端选择HDB3码,位于A端选择AMI码。HDB3码和AMI码的编码输出点都在AMI/HDB3-OUT,译码输入点都在AMI/HDB3-IN。 图2-1中各单元与图2-2各单元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HDB3编译码器 U11:HDB3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A 单/双极性变换器U12:模拟开关4052 双/单极性变换器U15:非门74HC04 相加器 U16:或门74HC32 带通 U13、U14:运放UA741 限幅放大器 U17:运放LM318 锁相环 U18: 集成锁相环CD4046 图2-2 HDB3编译码电路图 下面简单介绍AMI、HDB3码编码规律。 AMI码的编码规律是: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交替反转;信息代码0的为0码。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S的关系是=0.5TS。 HDB3码的编码规律是: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它的信息0码仍为0码;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设信息码为0000 0110 0001 0000 0,则NRZ码、AMI码,HDB3码如图2-3所示。分析表明,AMI码及HDB3码的功率谱如图2-4所示,它不含有离散谱fS成份(fS =1/TS,等于位同步信号频率)。在通信的终端需将它们译码为NRZ码才能送给数字终端机或数模转换电路。在做译码时必须提供位同步信号。工程上,一般将AMI或HDB3码数字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得到占空比为0.5的单极性归零码(RZ|=0.5TS)。这种信号的功率谱也在图2-4中给出。由于整流后的AMI、HDB3码中含有离散谱fS ,故可用一个窄带滤波器得到频率为fS的正弦波,整形处理后即可得到位同步信号。图2-3 NRZ、AMI、HDB3关系图图2-4 AMI、HDB3、RZ|=0.5TS频谱本单元用CD22103集成电路进行AMI或HDB3编译码。当它的第3脚(HDB3/ AMI)接+5V时为HDB3编译码器,接地时为AMI编译码器。编码时,需输入NRZ码及位同步信号,它们来自数字信源单元,已在电路板上连好。CD22103编码输出两路并行信号+H-OUT和-H-OUT,它们都是半占空比的正脉冲信号,分别与AMI或HDB3码的正极性信号及负极性信号相对应。这两路信号经单/双极性变换后得到AMI码或HDB3。双/单极性变换及相加器构成一个整流器。整流后的AMI/HDB3-D信号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离散谱。由于位同步频率比较低,很难将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带宽做得很窄,它输出的信号BPF是一个幅度和周期都不恒定的正弦信号。对此信号进行限幅放大处理后得到幅度恒定、周期变化的脉冲信号,但仍不能将此信号作为译码器的位同步信号,需作进一步处理。当锁相环的自然谐振频率足够小时,对输入的电压信号可等效为窄带带通滤波器(关于锁相环的基本原理将在实验三中介绍)。本单元中采用电荷泵锁相环构成一个Q值约为35的的窄带带通滤波器,它输出一个符合译码器要求的位同步信号BS-OUT。译码时,需将AMI或HDB3码变换成两路单极性信号分别送到CD22103的第11、第13脚,此任务由双/单变换电路来完成。当信息代码连0个数太多时,从AMI码中较难于提取稳定的位同步信号,而HDB3中连0个数最多为3,这对提取高质量的位同信号是有利的。这也是HDB3码优于AMI码之处。HDB3码及经过随机化处理的AMI码常被用在PCM一、二、三次群的接口设备中。在实用的HDB3编译码电路中,发端的单/双极性变换器一般由变压器完成;收端的双/单极性变换电路一般由变压器、自动门限控制和整流电路完成,本实验目的是掌握HDB3编码规则,及位同步提取方法,故对极性变换电路做了简化处理,不一定符合实用要求。CD22103的引脚及内部框图如图2-5所示,引脚功能如下:图2-5 CD22103的引脚及内部框图(1)NRZ-IN编码器NRZ信号输入端;(2)CTX编码时钟(位同步信号)输入端;(3)HDB3/ AMI码型选择端:接TTL高电平时,选择HDB3码;接 TTL低电平时,选择AMI码;(4)NRZ-OUT HDB3译码后信码输出端;(5)CRX 码时钟(位同步信号)输入端;(6)RAIS 告警指示信号(AIS)检测电路复位端,负脉冲有效;(7)AIS AIS信号输出端,有AIS信号为高电平,无ALS信号时为低电平;(8) VSS 接地端;(9) ERR不符合HDB3/AMI编码规则的误码脉冲输出端;(10)CKR HDB3码的汇总输出端;(11)+HDB3-IN HDB3译码器正码输入端;(12)LTFHDB3 译码内部环回控制端,接高电平时为环回, 接低电平时为正常;(13)-HDB3-IN HDB3译码器负码输入端;(14)-HDB3-OUT HDB3编码器负码输出端;(15)+HDB3-OUT HDB3编码器正码输出端;(16)VDD 接电源端(+5V) CD22103主要由发送编码和接收译码两部分组成,工作速率为50Kb/s10Mb/s。两部分功能简述如下。 发送部分: 当HDB3/ AMI 端接高电平时,编码电路在编码时钟CTX下降沿的作用下,将NRZ码编成HDB3码(+HDB3-OUT、-HDB3-OUT两路输出);接低电平时,编成AMI码。编码输出比输入码延迟4个时钟周期。 接收部分:(1)在译码时钟CRX的上升沿作用下,将HDB3码(或AMI码)译成NRZ码。译码输出比输入码延迟4个时钟周期。(2)HDB3码经逻辑组合后从CKR端输出,供时钟提取等外部电路使用;(3)可在不断业务的情况下进行误码监测,检测出的误码脉冲从ERR端输出,其脉宽等于收时钟的一个周期,可用此进行误码计数。(4)可检测出所接收的AIS码,检测周期由外部RAIS决定。据CCITT规定,在RAIS信号的一个周期(500s)内,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少于3,则AIS端输出高电平,使系统告警电路输出相应的告警信号,若接收信号中“0”码个数不少于3,AIS端输出低电平,表示接收信号正常。四、实验步骤1、把模块EL-TS-M6固定在底版的四个固定孔上,并连接与底板相应的电源和地线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用信源模块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1) 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NRZ-OUT和HDB3/AMI_OUT,将信源模块K1、K2、K3的每一位都置1,观察并记录全1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再将K1、K2、K3置为全0,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AMI码时将开关K320置于AMI端,观察HDB3码时将K1置于HDB3端,观察时应注意编码输出AMI/HDB3-OUT比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对应全1码时的HDB3和AMI码检测点波形(对应全1码)AMI/HDB3编译码单元HDB3-OUT(K1拨到H端)AMI/HDB3编译码单元HDB3-OUT(K1拨到A端)对应全0码时的HDB3码和AMI码检测点波形(对应全0码)AMI/HDB3编译码单元HDB3-OUT(K320拨到HDB3端)AMI/HDB3编译码单元HDB3-OUT(K320拨到AMI端)(2)将K1、K2、K3置于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态,观察并记录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3)将K1、K2、K3置于任意状态,K320置AMI或HDB3端,CH1接NRZ-OUT,CH2分别接AMI/HDB3-D、BS-OUT和NRZ ,观察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 NRZ信号(译码输出)滞后于NRZ-IN信号(编码输入)约8个码元。 AMI、HDB3码是占空比等于0.5的双极性归零码,AMI-D、HDB3-D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 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只有1个“1“码,则无法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信源代码连0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译码输出NRZ越不稳定。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五、 实验报告要求1、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相对应的AMI码及HDB3码是否一定相同?为什么? 2. 设代码为全1,全0及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给出AMI及HDB3码的代码和波形。 3. 总结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4. 试根据占空比为0.5的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公式说明为什么信息代码中的连0码越长,越难于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而HDB3码则不存在此问题。 5. 根据公式, 计算环路自然谐振频率n,阻尼系数和等效噪声带宽BL 。式中IP=0.05A,Ko=8103 rad/s.v 。再用Q= foBL计算锁相环等效带通滤波器的品质因数,式中fo=170.5KHZ。六、实验仪器示波器,综合通信实验箱,模块EL-TS-M6。实验三 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用示波器观察两路音频信号的编码结果,观察PCM基群信号。 2. 改变音频信号的幅度,观察和测试译码器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变化情况。3. 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观察和测试译码器输出信号幅度变化情况。 三、基本原理 1. 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与增量调制(M)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信道噪声比较小时一般用PCM,否则一般用M。目前速率在155MB以下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中,国际上存在A律和律两种PCM编译码标准系列,在155MB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SDH)中,将这两个系列统一起来,在同一个等级上两个系列的码速率相同。而M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但它在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可用图3-1表示。对于基带通信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收滤波器、发滤波器等。对于频带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调制器、解调器、发滤波器、收滤波器等。图3-1 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框图 本实验模块可以传输两路话音信号。采用MC145503编译器,它包括了图3-1中的收、发低通滤波器及PCM编译码器。编码器输入信号可以是本实验系统内部产生的正弦信号,也可以是外部信号源的正弦信号或电话信号。本实验模块中不含电话机和混合电路,广义信道是理想的,即将复接器输出的PCM信号直接送给分接器。 2. PCM编译码模块原理本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及电路图如图3-2及图3-3所示。 图 3-2 PCM编译码原理方框图 该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和输入点: BSPCM基群时钟信号(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SL0PCM基群第0个时隙同步信号 SLA信号A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LB信号B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RB信号B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STA输入到编码器A的信号测试点 SRA信号A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STB输入到编码器B的信号测试点 PCM_OUTPCM基群信号输出点 PCM_IN PCM基群信号输入点 PCM A OUT信号A编码输出点(不经过复接器) PCM B OUT信号B编码输出点(不经过复接器) PCM A IN 信号A译码输入点(不经过复接器) PCM B IN信号B译码输入点(不经过复接器)本模块上有S1这个拨码开关,用来选择SLB信号为时隙同步信号SL1、SL3、SL5、SL7中的任一个。图3-2各单元与图3-3中的元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晶振X1l:4.096MHZ晶振分频器1/2 U1:74LS193; U6:74HC4060抽样信号产生器U5:74HC73;U2:74HC164 PCM编译码器AU10: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145503 PCM编译码器BU11: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145503 帧同步信号产生器U3:8位数据产生器74HC151;U4:A:与门7408 复接器 U9:或门74LS32 晶振、分频器1、分频器2及抽样信号(时隙同步信号)产生器构成一个定时器,为两个PCM编译码器提供2.048MHZ的时钟信号和8KHZ的时隙同步信号。在实际通信系统中,译码器的时钟信号(即位同步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即帧同步信号)应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提取,方法如实验五及实验六所述。此处将同步器产生的时钟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直接送给译码器。 由于时钟频率为2.048MHZ,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故PCM-A及PCM-B的码速率都是2.048MB,一帧中有32个时隙,其中1个时隙为PCM编码数据,另外31个时隙都是空时隙。 PCM信号码速率也是2.048MB,一帧中的32个时隙中有29个是空时隙,第0时隙为帧同步码(1110010)时隙,第2时隙为信号A的时隙,第1(或第3、第5、或第7 由开关K1控制)时隙为信号B的时隙。 本实验产生的PCM信号类似于PCM基群信号,但第16个时隙没有信令信号,第0时隙中的信号与PCM基群的第0时隙的信号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两个PCM编译码器用同一个时钟信号,因而可以对它们进行同步复接(即不需要进行码速调整)。又由于两个编码器输出数据处于不同时隙,故可对PCM-A和PCM-B进行线或。本模块中用或门74LS32对PCM A、PCM B及帧同步信号进行复接。在译码之前,不需要对PCM进行分接处理,译码器的时隙同步信号实际上起到了对信号分路的作用。 3. MC145503简介本模块的核心器件是A律和U律PCM编译码集成电路MC145503,它是CMOS工艺制造的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片内带有输出输入话路滤波器,其引脚及内部框图如图3-4、图3-5所示。SER图3-3 PCM编译码模块电原理图(2)时钟电路图3-3 PCM编译码模块电原理图(1)编译码电路引脚功能如下:图3-4 MC145503引脚图(1) VAG模拟地。(2) RXO接收部分滤波器模拟信号输出端。(3) +TX发送部分放大器正向输入端。(4) TXL发送部分增益调整信号输入端。(5) -TX发送部分放大器反向输入端(6) MU/A工作模式选择:+5V电平时,电路兼容U律压扩方式和D3数据格式;-5V电平时,兼容A律压扩方式和偶位反相数据格式。(7) /PDI休眠模式控制,为0时进入休眠模块,为1时正常工作。(8) VSS-5V电源输入(9) VLS数字地(10) TDE发送部分帧同步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11) TD0发送部分PCM码流三态门输出端。(12) TDC发送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13) RDC接收部分主时钟信号输入端,此信号频率必须为1.536MHZ、1.544MHZ或2.048MHZ。(14) RCE接收部分帧同信号输入端,此信号为8KHZ脉冲序列。(15) RDD接收部分PCM码流输入端。(16) VDD 接+5V电源。图3-5 MC145503内部方框图MC145503由发送和接收两部分组成,其功能简述如下。 发送部分: 包括可调增益放大器、抗混淆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压缩A/D转换器。抗混淆滤波器对采样频率提供30dB以上的衰减从而避免了任何片外滤波器的加入。低通滤波器是5阶的、时钟频率为128MHZ。高通滤波器是3阶的、时钟频率为32KHZ。高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送给阶梯波产生器(采样频率为8KHZ)。阶梯波产生器、逐次逼近寄存器(SAR)、比较器以及符号比特提取单元等4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压缩式A/D转换器。SAR输出的并行码经并/串转换后成PCM信号。参考信号源提供各种精确的基准电压,允许编码输入电压最大幅度为5VP-P。 发帧同步信号TDE为采样信号。每个采样脉冲都使编码器进行两项工作: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TDC的作用下,将采样值进行8位编码并存入逐次逼近寄存器;将前一采样值的编码结果通过输出端TDO输出。在8比特位同步信号以后,TDO端处于高阻状态。 接收部分: 包括扩张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D/A转换器由串/并变换、D/A寄存器组成、D/A阶梯波形成等部分构成。在收帧同步脉冲RCE上升沿及其之后的8个位同步脉冲RDC作用下,8比特PCM数据进入接收数据寄存器(即D/A寄存器),D/A阶梯波单元对8比特PCM数据进行D/A变换并保持变换后的信号形成阶梯波信号。此信号被送到时钟频率为128KHZ的开关电容低通滤波器,此低通滤波器对阶梯波进行平滑滤波并对孔径失真(sinx)/x进行补尝。 在通信工程中,主要用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来说明PCM编译码器的性能。 动态范围的定义是译码器输出信噪比大于25dB时允许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应大于图3-6所示的CCITT建议框架(样板值)。 当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超过其动态范围时,出现过载噪声,故编码输入信号幅度过大时量化信噪比急剧下降。MC145503编译码系统不过载输入信号的最大幅度为5VP-P。 由于采用对数压扩技术,PCM编译码系统可以改善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MC145503可采用A律13折线对信号进行压扩。当信号处于某一段落时,量化噪声不变(因在此段落内对信号进行均匀量化),因此在同一段落内量化信噪比随信号幅度减小而下降。13折线压扩特性曲线将正负信号各分为8段,第1段信号最小,第8段信号最大。当信号处于第一、二段时,量化噪声不随信号幅度变化,因此当信号太小时,量化信噪比会小于25dB,这就是动态范围的下限。MC145503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内的输入信号最小幅度约为0.025Vp-p。图3-6 PCM编译码系统动态范围样板值 常用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测量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语音信号的抽样信号频率为8KHZ,为了不发生频谱混叠,常将语音信号经截止频率为3.4KHZ的低通滤波器处理后再进行A/D处理。语音信号的最低频率一般为300HZ。MC145503编码器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决定了编译码系统的频率特性,当输入信号频率超过这两个滤波器的频率范围时,译码输出信号幅度迅速下降。这就是PCM编译码系统频率特性的含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连线把模块EL-TS-M3插入到底板上的四个固定孔内,底板上的+5,-5,GND与模块EL-TS-M3的+5V,-5V,GND分别用导线连接起来。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源端口目的端口低频信号源:频率输出(1KHz)PCM&ADPCM编译码单元:STA高频信号源:频率输出(2KHz)PCM&ADPCM编译码单元:STBPCM&ADPCM编译码单元:PCM A OUT非集群方式PCM&ADPCM编译码单元:PCM A INPCM&ADPCM编译码单元:PCM B OUTPCM&ADPCM编译码单元:PCM B INPCM&ADPCM编译码单元:PCM_IN集群方式PCM&ADPCM编译码单元:PCM_OUT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S1接通SL1(或SL3、SL5、SL7),打开电源开关。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l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n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n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l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开关S1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6.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编码输入),CH2接SRA(译码输出)。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P-P、等于5V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再将信号幅度分别衰减10dB、20dB、30dB、40dB、45dB、50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当衰减45dB以上时,译码输出信号波形上叠加有较明显的噪声)。 7. 定量测试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 图3-7为动态范围测试方框图。音频信号发生器(最好用低失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正弦信号,将幅度调为5Vp-p(设为0dB),测试S/N,再将信号幅度分别降低10dB、20dB、30dB、45dB、50dB,测试各种信号幅度下的S/N,将测试数据填入表3-1。图3-7 动态范围测量框图表3-1信号幅度(dB)0-10-20-30-40-45-50S/N(dB)频率特性测试框图如图3-8所示。将输入信号电压调至2Vp-p左右,改变信号频率,测量译码输出信号幅度,将测试结果填入表3-2。图3-8 频率特性测试框图表3-2输入信号频率(KHZ)43.83.63.43.02.52.01.51.00.50.30.20.1输出信号幅度(V)8. 两人通话实验本模块提供了两个人通话的信道。由于麦克风输出的信号幅度比较小,需放大到2Vp-p左右再由STA和STB输入到两个编码器。译码器输出信号由SRA和SRB输出,其幅度较大(与STA-IN、STB-IN相同),需衰减到适当值后再送给扬声器。这部分实验电路见图3-9。(A) 话筒输入放大电路(B)语音输出放大电路图3-9 两人通话附加电路图在话筒输入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来改变输出增益。在语音输出放大电路中,可以通过调整可调电阻来改变输出音量。在实验时,只需将话筒输出信号从MIC_OUT端口连接到STA(或STB),再将译码后的语音信号从SRA(或SRB)连接到MIC_IN即可,但需将STA或STB端口的原有连线去除。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记录,画出量化信噪比与编码器输入信号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译码输出信号幅度与编码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2. 设PCM通信系统传输两路话音,每帧三个时隙,每路话音各占一个时隙,另一个时隙为帧同步时隙,使用MC145503编译码器。求: (1) 编码器的抽样信号频率及时钟信号频率,以及两个抽样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2) 时分复用信号码速率、帧结构。 (3) 采用PCM基带传输,线路码为HDB3码,设计此通信系统的详细方框图以及PCM编译码电路。 (4) 采用PCM/2DPSK频带传输,设计此通信系统的详细方框图。实验四 光发送模块实验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光源的发光特性2、 掌握光发送模块所完成的电光变换原理3、 了解模拟光发送和数字光发送的区别二、 实验内容1、 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号光传输的各点波形。2、 用示波器观察模拟信号光传输的各点波形。3、 通过电原理测量并计算出半导体光源的驱动电流。4、 采用光功率计测出光源的光纤功率,多测几点并画出输出功率和注入电流的关系曲线。5、 在绘出的曲线上求出光源的调制度。6、 用示波器观察光源的非线性失真。三、 基本原理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发送模块是比较关键的电路模块之一,该模块性能的好坏,与整个系统的稳定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时,应尽量提高电光转换效率,减小其工作时动态阻值,提供适当的工作电流。无论是1310nm或1550nm波长的光器件,其发送电路都是一样,下面对电路组成原理及光器件特性进行分析:1、 信号切换电路该部分的原理方框图及电路原理图分别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攻克公务员考试《常识》专项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演出经纪人之《演出经纪实务》考前冲刺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交叉学科研究的新媒体传播
- 搬家货运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科技数码行业发展趋势及机遇
- 个人总结:IT互联网行业的个人发展规划
- 服装创新与市场
- IT互联网公司人才培养计划
- 解析卷-四川省阆中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勾股定理)汇编专题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放射科影像学新技术应用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高考冲刺资源提升练02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数目判断 (含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系统级芯片(SoC)测试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的夫妻分居证明格式范例合集
- 女性绝经期自测表(Kupperman改良评分)
- 手术室俯卧位
-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 种植牙二期修复
- EXCEL表格数据的统计分析课件
- 《建筑法律知识》课件
- 《快消品行业分析》课件
- 印刷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