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一中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1页
包钢一中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2页
包钢一中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3页
包钢一中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绝密 包钢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包钢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第II卷的答案全部答在 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把答题纸交回。 第I卷 阅读题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猎的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3分)A任何一个厨师,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B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C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应用为调味品。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B自然环境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以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C“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D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所以,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的形成也得益于中华饮食所独有的“和”的特性。B很多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地大物博的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起源于农耕文明的中华饮食也不例外。D可以预见,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得到世界各国认同。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新五代史)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难道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捆绑 D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如呐喊自序、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等。B庙指寺庙,原为帝王祭祀鬼神的宗庙。后演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C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文中指祭祀用的牲畜。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中低于“太牢”。D书指尚书,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又称书经。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6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正确的项是( )(3分)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运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这一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C第三段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最后一段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五代十国的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8分)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B.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C.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D.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庙号”是帝王死后于太庙奉祀时的名号,每朝第一个帝王称祖,其他都称宗。C.“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D.春秋是儒家经典,内容丰富,深寓褒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3分)(2)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3分)(六国论)(3)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3分)(种树郭橐驼传)(三)古代诗歌阅读(15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甘草子 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 请赏析上阕“乱”字的妙处。(3分)(2) 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写法上有何新意?(4分)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特点的?(4分)(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方面却有极大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 。”(2)杜甫的旅夜抒怀中“ , ”两句用比喻手法表达漂泊他乡的孤独感。(3)杜甫一生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如登岳阳楼“_,_”对此有直接描述。(4)韦庄菩萨蛮一词中,作者用“ , ”两句写出了江南的人物之美。(5)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_,_?”(6)李煜的虞美人中“ , ”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7)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 ”。(8)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直接抒发作者浓郁乡思的词句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叶嘉莹:用生命放歌,为文化传薪 陈玉洁 1974年,叶嘉莹终于得以第一次回国探亲。当时她从加拿大经香港到广州,再从广州飞抵北京。三十年不通音信,当从飞机上看到北京城的两排灯火,“我想,那是不是我当年的旧游之地长安街呢?我就流下泪来了。” 1977年再次回国,叶嘉莹发现,青年人在看唐诗三百首,西安、桂林的导游都会背诵古诗,周总理去世时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活动中,花圈和挽联上写的也都是旧体诗。“我想,我们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文化根底深厚的民族,虽然经过这么多的变乱,但在普遍的人民的心里,都还是很习惯旧诗词的。”叶嘉莹萌生了回国教书的念头。 “一个人不经过绝大的困苦,不会觉悟。”经历过丈夫入狱、自己被捕、失去工作、女儿女婿因车祸意外离世等多重磨难的叶嘉莹,做出一个重大选择,毅然决定回国,把中国的古典文化传给年轻人。“我要把我投向古典诗歌,做古典诗歌传承的事业。”虽然在国外生活安稳,但“诗词的那生命、那感情、那文化,它的根,一定是在中国。” 1978年,暮春的一个黄昏,叶嘉莹经过温哥华家门前的一片树林去寄信,向国家教委申请回国教学。满街的花树,一地的樱花,让她警醒年华似水,人生易老。 1979年,叶嘉莹回国,先是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后应恩师顾随先生之友李霁野教授之邀,到南开大学任教。在海外每讲到杜甫诗“每依北斗望京华”时双眼就会满含泪水的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 “我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讲学?我越老,读古人的书籍,就越觉得我们中华的文化真是几千年来灿烂辉煌。我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生命的,是诗词的创作。几千年的历史中,不好的作品在大浪淘沙之中早已被淘汰,留下来的,那真是我们文化上的精华。它们不只语言文字有胜人之处,更是因为这些作者是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诗篇,用他们的生活来实践诗篇。这是这些作品之所以打动我的原因,也是我愿意把这些作品里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品格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的原因。” 有评论说,叶嘉莹之所以成为著名的古典诗词专家,是因为她投入与付出的是生命,诗歌启蒙了她、丰实了她、支撑了她,反过来她又用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报答诗歌。而叶嘉莹自己说,“我是真的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不管教论语、孟子,还是唐诗、宋词,我是把自己的体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实践都结合在里边。” 她说,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有这么多年轻人。“我在等待,有没有一粒种子,因为我的讲解而留在年轻人的心里。多少年之后,我要等着这一粒种子,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 刚归国时,南开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汉魏南北朝诗,每周上两次课,每次两小时。“文革”刚刚结束,学生们如饥似渴,不仅是南开学生,天津其他学校的学生也赶来听课,把一间大约可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挤得满满当当。 她还受邀到全国几十所高校讲学;又应各社会团体邀请举办了数次颇有影响的古典诗词系列专题讲演。凡开讲时,必定人头攒动,从七八十岁的学者,到十七八岁的青年,无不欢喜赞赏。 1989年,叶嘉莹退休。她每年用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台等地的古典诗词讲坛上。她的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遍布欧美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著名专家、教授。还有一批欧美学生,已成长为汉学专家,活跃在欧美讲台,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她还捐资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其中,“驼庵”是老师顾随的别号,“永言”则取自大女儿和女婿的名字。现在,叶嘉莹以90岁的高龄,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准备讲课、讲演,看学生的论文 叶嘉莹崇尚钟嵘诗品中的话:“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诗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性的。很多人问我90岁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说,是学诗的缘故。” (选自人民画报2014年5月第5期,有删改)相关链接:叶嘉莹,号迦陵,出身叶赫那拉氏,知名汉学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并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2016年3月,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叶嘉莹获得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摘自“百度百科”)1924年,叶嘉莹生于旧北京一个名门世家。闲暇时,父亲与伯父会声情并茂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也会各执一册诗词书籍研读。受此环境熏陶,叶嘉莹开蒙很早,加以天资颖慧,六七岁便诵读论语,十几岁能写格律诗词。1941年,她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培养了浓厚的兴趣,打下了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上官云汉学家叶嘉莹)有学生问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赵晓兰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1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1978年,叶嘉莹申请回国教学时,看到“满街的花树”,表现出叶嘉莹即将回国的愉快心情;而“一地的樱花”,又使她感到人生易老以及归国之急切。B.叶嘉莹出身显赫,天资聪颖,德才兼备,却屡遭磨难,是中国古典诗词给予她生命的支撑,获得身心健康,并最终让她绽放出生命的光彩。C.叶嘉莹讲解古典诗词,会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其中,独具魅力,在国内讲学或讲演时,现场总是人头攒动,从求知好学的青年学子,到年过古稀的专家学者,无不欢喜赞赏。D.叶嘉莹捐资建立“驼庵奖学金”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恩师顾随先生;建立“永言学术基金”则是为了纪念因车祸意外离世的长女言言和女婿永廷。E.“我说,是学诗的缘故”,这是叶嘉莹以谦虚态度概括自己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原因,其成就斐然的首要因素应是对古诗词研究事业的热爱和执着。15.叶嘉莹为什么选择回国教学?请简要概括。(4分)16.叶嘉莹积极传播中国古典诗词,请结合材料说说其具体表现。(4分)17.叶嘉莹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概括。(6分)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B看到庭院中那株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现在已经高高挺立,归有光心头油然而生黍离之悲。C央行以专栏的形式,详细分析了去年11月降息以来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变化情况后称,降息执行时间尚短,政策执行效果仍需作壁上观。D她的声音条件本来就好,再加上得到名师指点,演唱水平日益提高,其歌声恰如黄莺出谷,珠圆玉润,令人陶醉不已。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从彩陶复杂而又精细的制作工艺可以看出,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B为进一步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