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练习及答案.doc_第1页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doc_第2页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doc_第3页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doc_第4页
测量学练习及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练习二 一 填空题 1 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 2 水准测量中 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调节 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3 水平角的定义是 观测水平角时 望远 镜的视准轴饶仪器竖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 面 4 称为钢尺的尺长误差 5 某直线的磁方位角 Am 为 65 42 其磁偏角 为东偏 3 20 子午线收敛 角 为 2 10 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为 坐标方位角为 6 水准测量中 设一测站的高差观测中误差为 5mm 若 1KM 有 15 个测站 则 1KM 的 高差中误差为 L 公里的高差中误差为 写出计算公 式 7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与 同时进行 8 一个测站上 测绘地形图的工作包括 9 中线测设的方法有 和 10 两点坐标反算中 已知 XAB 0 YAB 0 而 tan YAB XAB 求出 13 36 24 则 AB 二 选择题 1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测量任务范围内的是 A 公路运营管理 B 测图 C 用图 D 放样 2 在水准测量中 仪器视线高应等于 A 后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B 前视读数 后视点高程 C 后视读数 前视点高程 D 前视读数 前视点高程 3 在进行水平角观测时 若瞄准的是目标正上方的某点 则所测的角度结果与该角的实 际值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4 某一钢尺的名义长度为 30 米 其在标准条件检定时它的实际长度为 30 012 米 则其尺 长改正为 A 30 米 B 0 012 米 C 30 012 米 D 0 006 米 5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45 则下列象限角表示的直线和该直线重合的是 A 南偏西 45 B 南偏东 45 C 北偏西 45 D 北偏东 45 6 设某三角形三个内角 其中两个角的测角中误差为 4 和 3 则第三个角的中误 差为 A 4 B 3 C 5 D 6 7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8m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6m 导线全长为 392 90m 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A 1 4911 B 1 6548 C 1 3929 D 1 4000 8 三幅地形图的比例尺分别为 1 1000 1 2000 1 5000 则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A 1m 2m 5m B 0 1m 0 2m 0 5m C 0 01m 0 02m 0 05m D 0 001m 0 002m 0 005m 9 在 1 1000 的地形图上 AB 两点间的高差为 0 10m 距离为 5m 则地面上两点连线 的坡度为 A 1 B 2 C 3 D 4 10 如右下图所示 OC 60 500m AO C0 1 AOC 30 则 CC0的值 为 A 0 009m B 0 009m C 0 0045m D 0 0045m 三 名词解释 1 大地水准面 2 竖直角 3 方位角 4 导线 5 碎部测量 四 问答题 1 测量上所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所用的直角坐标系统有何不同 O C C0 A 2 钢尺量距精度受到那些误差的影响 在量距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 导线可布设成哪几种形式 都在什么条件下采用 4 某里程桩号为 K25 400 试说明该桩号的意义 五 计算题 1 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 1 100 万 试问多大范围内 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 影响 2 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 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 水准点的高程 HBM1 44 313m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高差值 测点测站数 观测值 m改正数 mm调整值 m 高程 m 备注 BM1 N1 N2 N3 BM1 h2 1 424m h1 2 134mh3 1 787m h4 1 714m 11 站 h5 1 714m 10 站 8 站 8 站 12 站 N1N2 N3 N4 N4 BM1 实测高差 h 已知高差 H终 H始 0 高差闭合差 fh 容许闭合差 fh 容 n10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n fh 3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指标 差 竖盘形式 左 81 18 42 M 右 278 41 30 左 124 03 30 O N 右 235 56 54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4 一根名义长为 30 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 30 012 米 用这根钢尺量得 两点间距离为 264 580 米 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 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 试计算线路的转角 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 左角 1 170 24 30 2 右角 2 165 25 36 课后练习三 一 填空题 1 通过平均海洋面的水准面称为 2 由已知点 A 测量并计算未知点 B 的高程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 其计算公式 是 二是 其计算公式是 3 竖直角的定义是 观测竖直角时 望远镜的视准轴饶仪器横 轴旋转所扫出的面应该是一个 面 4 在精密距离丈量中 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 和 三项改正 5 一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78 另一直线的象限角为北偏西 15 则两直线之间最小 的水平夹角为 6 已知正方形边长为 a 若用钢尺丈量一条边 其中误差为 3mm 则正方形周长的中 误差为 若丈量正方形的每条边 其中误差均为 3mm 则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 为 7 地形测量的任务是 8 测定碎部点的方法有 9 中线测设的方法有 和 10 根据建筑物的分布和地形状况 建筑基线可布置成 等多种形式 二 选择题 1 测量上确定点的位置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来实现的 下面哪个不在其中 A 距离 B 方位角 C 角度 D 高程 2 水准测量中 后视点 A 的高程为 40 000m 后视读数为 1 125m 前视读数为 2 571m 则前视点 B 的高程应为 A 43 696m B 38 554m C 41 446m D 36 304m 3 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 若瞄准的是与目标在同一水平面的其他点 则所测竖直角的结 果与实际上的角值相比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4 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 30m 0 008m 1 2 10 5 30 t 20 m 则用其在 26 8 的条件下丈量一个整尺段的距离时 其温度改正值为 A 2 45mm B 2 45mm C 1 45mm D 1 45mm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北方向的是 A 真北 B 象北 C 磁北 D 轴北 6 设函数 X L1 2L2 Y X L3 Z X Y L1 L2 L3的中误差均为 m 则 X Y Z 的中误差分别为 A m m m B m m m C 5m 6m 21m D 5m 6m 11m 7 已知一导线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8m 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0 06m 导线全长为 392 90m 则该导线的全长相对闭和差为 A 1 3930 B 1 3929 C 1 3000 D 1 4000 8 若地形图比例尺为 1 1000 等高距为 1m 要求从 A 至 B 点选择一条坡度不超过 5 的路 线 则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应为多少 图上距离是多少 A 20m 1cm B 10m 1cm C 10m 2cm D 20m 2cm 9 图的比例尺为 1 2000 等高距为 2m 要求在该图上从 A 到 B 以 5 的坡度选定一条 最短的线路 则符合要求的最小平距为 A 30mm B 20mm C 10mm D 5mm 10 在归化法测设 40 水平角时 对直接观测的水平角进行多测回观测得其值为 40 00 30 若 OC0 50 米 参照下图 则实际中应怎样调整 OC0至正确的测设位置 A 外移 0 007m B 内移 0 007m C 外移 0 003m D 内移 0 003m 三 名词解释 1 铅垂线 2 竖盘指标差 3 象限角 4 图根点 5 龙门桩 四 问答题 1 什么叫大地水准面 测量中的点位计算和绘图能否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 为什么 2 当钢尺的实际长小于钢尺的名义长度时 使用这把尺量距是会把距离量长了还是量短 了 若实际长小于名义长度时 又会怎么样 3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 4 什么是穿线交点法 其主要的测设步骤有哪些 五 计算题 1 丈量两段距离 一段往测为 126 78 米 返测为 126 68 米 另一段往测 返测分别为 357 23 米和 357 33 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为什么 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 各等于多少 2 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名测站数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A43 564 16 3 334 1 14 2 418 2 8 0 389 3 B 13 2 053 41 987 辅助计算 3 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 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计算结果 23 32 R23 34 43 R34 42 24 R42 4 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水准尺读数 m 测点 后视中视前视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BM51 426 417 628 K4 980 0 87 K5 000 1 56 020 4 25 040 1 62 060 2 30 ZD10 876 2 402 080 2 42 092 4 1 87 100 0 32 ZD21 286 2 004 120 3 15 140 3 04 160 0 94 180 1 88 200 2 00 ZD3 2 186 5 等精度观测某四边形各内角为 每个角的观测中误差均为 设四边 形角度闭合差为 为了消除闭合差 将其平均分配到各角中得改正后的角度为 和 求角度闭合差的中 误差和改正后的角度中误差 课后练习四 一 填空题 1 地面点沿 至 的距离称为点的绝对高程 而至 的铅垂距离称为它的相 对高程 2 写出水准仪上 3 条轴线的定义 1 视准轴 2 水准管轴 3 圆水准器轴 3 测量水平角时 对中的目的是 整平的目的是 4 相位式测距原理是通过测量 在测线上往 返传播所产生的 再按公式计算出 距离的 5 如右图中 已知 AB 203 则 12 21 6 在一般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 都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遵循这种原则的目的是为了限制 7 所谓地形图的测绘就是将地面上各种 和 按照一定的比例测绘于图纸 上 8 地形图分幅的方法有 和 9 里程桩上标明的桩号的意义是 里程桩分为 和 两类 10 为了施工恢复各交点位置 施工前必须将轴线延至开挖线外的 和 上 二 选择题 1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地球形体 称为 A 旋转椭球体 B 大地体 C 参考椭球体 D 都不是 2 关于微倾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所产生的误差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误差大小一定 与前后视距无关 B 误差大小与两点间高差成比例 但与距离无关 C 误差与前 后视距之和成比例 D 误差与前 后视距之差成比例 3 与右图中竖盘刻划相对应的竖角计算公式为 其中 L 为盘左时的读数 A 90 L B L 90 C 270 L D L 270 4 在山区丈量 AB 两点间的距离 往 返值分别为 286 58m 和 286 44m 则该距离的相 对误差为 A 1 2047 B 1 2046 C 1 2045 D 1 2044 5 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不能确定唯一直线 A 方位角为 100 B 磁方位角为 100 C 象限角为 100 D 坐标方位角为 100 6 某三角网由 10 个三角形构成 观测了各三角形的内角并算出各三角形闭合差 分别为 9 4 2 5 4 3 0 7 3 1 则该三角网的测角 中误差为 A 12 B 1 2 C 2 6 D 2 4 7 在单三角锁中 观测到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值分别为 58 28 30 42 29 56 79 01 46 则在该三角形中 其内角改正数值为 A 4 B 4 C 3 D 3 8 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 A 等高距 B 等高线平距 C 基本等高距 D 都不是 9 在中线测量中 转点的作用是 A 传递方向 B 传递高程 C A 和 B 都可以 D A 和 B 都不行 10 已知水准点 A 的高程为 8 500m 要测设高程为 8 350m 的 B 点 若在 A B 两点间 架设仪器后视 A 点的读数为 1 050m 则视线高和前视 B 点的读数应为 A 9 400m 0 900m B 9 400m 1 200m C 9 550m 0 900m D 9 550m 1 200m 三 名词解释 1 绝对高程 2 照准部偏心差 3 子午线收敛角 4 导线相对闭合差 5 接图表 四 问答题 1 测量选用的基准面应满足什么条件 为什么 2 为什么红外测距仪要采用两个以上的调制频率 3 导线点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4 施工测量包括哪些内容任务 五 计算题 1 设丈量了两段距离 结果为 l1 528 46m 0 21m l2 517 25m 0 16m 试比较这 两段距离之和及之差的精度 2 已知 CB 290 50 10 如图所示 求 AB ED 3 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 试求 B C D 三点的坐标 取为至 增量计算值 m 改正后增量 m 坐标值 点号 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x y x y xy A500 000500 000 125 30 30 105 22 B 53 18 43 80 18 C 306 19 15 129 34 D A 215 53 17 78 16 辅助计算 fx fy fD K X D A dAB C B 4 如图 仪器安置在 A 点 要测定 M 点的距离和高程 今测得仰角 17 02 视距 间隔 1 37m 量得仪器高 i 1 32m 目标高 l 2 00m 已知 A 点高程为 HA 80 643m 试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 M 点高程 课后练习五 一 填空题 1 地面上两点 M N 之间的高差为 hMN 若 hMN 0 则点 M 于点 N 2 水准仪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 1 2 3 3 写出光学经纬仪上几何轴线的名称及其英文缩写 4 红外测距仪一般有两个以上频率的光波 其目的是为了解决 与 相匹配的问 题 5 研究误差的目的主要是对带有 的观测值给予适当的处理 以求得其最可靠值 最 简单的方法就是取 6 经纬仪导线的起算数据至少有 和 观测数据是 和 导线计算的最终目的是求出 7 称为图的比例尺 常见的比例尺有 和 8 某图幅的编号为 H 49 69 则其正北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东面相邻图幅 的编号为 正南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正西面相邻图幅的编号为 9 线路纵断面测量又称 测量分两步进行 先是 其采用 法 然后是进行 其采用 法 10 为了便于桩列定位 沿控制网边每隔几个柱子的间距还要设置控制桩 这种桩称为 二 选择题 1 通过平均海水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 B 地球椭球面 C 旋转椭球面 D 参考椭球面 2 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中心的连线称为望远镜的 A 视准轴 B 横轴 C 竖轴 D 水准管轴 3 水平度盘指标与照准部的转动关系和竖盘与竖盘指标的转动关系不同之处在于 A 无差别 B 水平度盘 指标转动 度盘不动 竖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C 水平度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竖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D 水平度盘 指标不动 度盘转动 竖盘 指标转动 度盘不动 4 对某一段距离丈量了三次 其值分别为 29 8535m 29 8545m 29 8540m 且该段距 离起始之间的高差为 0 152m 则该段距离的值和高差改正值分别为 A 29 8540m 0 4mm B 29 8540m 0 4mm C 29 8536m 0 4mm D 29 8536m 0 4mm 5 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192 45 36 则其坐标反方位角为 A 192 45 36 B 12 45 36 C 167 14 24 D 12 14 24 6 测一正方形的周长 只测一边 其中误差为 0 02m 该正方形周长的中误差为 A 0 08m B 0 04m C 0 06m D 0 02m 7 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 为保证测量质量 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 A 随仪器的精度而定 B 随测绘方法而定 C 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 D 随绘图技巧而定 8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地性线的是 A 山脊线 B 山谷线 C 山脚线 D 等高线 9 已知线路导线的右角为 210 42 则其转角为 A 右转 30 42 B 右转 60 42 C 左转 60 42 D 左转 30 42 10 已知 MN 300 04 XM 14 22m YM 86 71m 要测设坐标为 XA 42 34m YA 85 00m 的 A 点 则仪器安置在 M 点上用极坐标法测设 A 点的测设数 据 MA和 SMA分别为 A 356 31 12 28 172m B 266 31 12 28 172m C 176 31 12 28 172m D 86 31 12 28 172m 三 名词解释 1 中央子午线 2 照准误差 3 轴北方向 4 归零差 5 三北方向 四 问答题 1 水准仪必须满足那些条件 2 何谓直线定向 3 何谓比例尺 何谓比例尺精度 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4 测设与测图有什么区别 五 计算题 1 设拟测设 AB 的水平距离 D0 18m 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 h 0 115m 精密丈 量时所用钢尺的名义长度 L0 30m 实际长度 L 29 997m 膨胀系数 1 25 10 5 检 定钢尺时的温度 t 20 求在 4 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 D 2 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 HO 65 321m 仪器高 i 1 542m 指标差 x 1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 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P0 3251 23691 0665 24 3 如图 已知 AB 150 30 42 CD 28 44 02 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f 容 40 4 已知 M N 为已知控制点 XM 15 245m YM 56 356m XN 34 235m YN 34 791m P 点为 测设点 XP 43 784m YP 100 006m 现以 M 点为测站点 N 为后视点 用极坐标法测设 P 点 试 1 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 D 2 简述测设的步骤 课后练习六 一 填空题 1 已知某点的横坐标通用值为 20365759 31m 则该点是在高斯投影分带的第 带号内 其自然值是 2 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和 3 经纬仪在进行角度测量时 其四条轴线要满足的几何条件为 1 2 3 4 对某边往 返观测 得观测值分别为 87 213 米和 87 226 米 则观测结果为 米 相对误差为 5 系统误差具有三个特性 2 1 3 其主要消减的方法有 和 6 导线的布设形式有 和 7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符号可分为 8 某图图幅的编号为 F 48 127 其比例尺为 若编号为 J 50 107 3 则其比 例尺为 若其编号为 Q 53 则其比例尺又为 9 横断面的测量方法有 和 10 管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控制 和 位置 以确保管道按 和 敷设 二 选择题 1 某点的经度为东经 123 30 该点位于高斯平面投影 6 带的第 带号 A 19 B 20 C 21 D 22 2 在水准测量中 转点所起的作用是 A 传递高程 B 传递距离 C 传递高差 D A 和 C 3 在水平角的观测中 盘左盘右取平均值能消除的误差是 A 视准轴误差 B 照准误差 C 竖轴误差 D 对中误差 4 对一距离进行往 返丈量 其值分别为 72 365m 和 72 353m 则其相对误差为 A 1 6030 B 1 6029 C 1 6028 D 1 6027 5 直线 AB 的坐标方位角为 190 18 52 左角 ABC 的值为 80 52 16 则 BC 的坐标方位角值为 A 191 11 08 B 91 11 08 C 271 11 08 D 1 11 08 6 已知用 DJ6型光学经纬仪野外一测回方向值的中误差为 6 则一测回角值的中误差 为 A 17 B 6 C 12 D 8 5 7 同一张地形图上 等高线平距越大 说明 A 等高距越大 B 地面坡度越陡 C 等高距越小 D 地面坡度越缓 8 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 已知 K 100 视距间隔为 0 25 竖直角为 2 45 则水平 距离的值为 A 24 77m B 24 94m C 25 00m D 25 06m 9 在路线右角测定之后 保持度盘位置不变 如果后视读数为 32 40 00 前视读数 为 172 18 12 则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是 A 51 14 33 B 102 29 06 C 153 43 39 D 204 58 12 10 已知路线的转角为 39 15 又选定圆曲线的半径为 220m 则该圆曲线主点测设元 素 T L E D 分别为 A 6 19m 13 57m 150 71m 78 45m B 13 57m 150 71m 78 45m 6 19m C 78 45m 150 71m 13 57m 6 19m D 150 71m 13 57m 78 45m 6 19m 三 名词解释 1 水准测量 2 直线定线 3 比例尺精度 4 坡度比例尺 5 龙门桩 四 问答题 1 为什么把水准仪安置在距离前 后视两根尺子大致相等的地方 2 什么叫象限角 象限角与方位角有何关系 3 等高线有什么特性 五 计算题 1 完成下列竖直角测量的计算 测 站 盘 位 目 标 竖 盘 读 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注 左 A112 09 54 O 右 A247 50 30 2 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 计算 P Q 点的高程 3 如图所示 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 已知 CB 124 15 求 BA和 CA 4 已知交点的里程为 K3 182 76 测得转角 y 25 48 圆曲线半径 R 300m 求曲线 测设元素及主点里程 课后练习七 一 填空题 1 测量上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基本相似 它们不同的地方是 和 2 三 四等水准路线 必须进行 观测或 观测 目的是消减 的 影响 3 设盘左读数为 L 盘右读数为 R 指标差为 x 则盘左正确读数为 盘右的正确的读数 竖盘为全圆式顺时针注记 4 红外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 5 2 10 6D mm 则固定误差为 比 例误差为 5 偶然误差具有四个特性 1 2 3 4 其主要消减方法有 和 6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主要采用 和 等测量方法 7 地形图上的 线和 线就是地性线 它是由一些有关的 地貌特征点连接而成的 8 某控制点的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 14 30 北纬为 28 36 17 则该点所在 1 5 万比例尺梯形图幅的编号为 9 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是在实地标定 10 顶管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控制 和 二 选择题 11 以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纵轴 赤道投影为横轴建立的坐标系是 A 大地坐标系 B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C 地心坐标系 D 平面直角坐标系 12 下列误差中 利用中间法不能消减的是 A 对光透镜运行误差 B 标尺零点误差 C 地球曲率影响 D 大气折光影响 13 水平角测量中 哪项误差不能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的观测方法消除 A 照准部偏心差 B 整平误差 C 视准轴误差 D 横轴误差 14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为 lt 30 000 0 003 1 2 10 5 30 t 20 现用该钢尺量的 AB 的距离为 100 00m 则距离 AB 的尺长改正数为 A 0 010m B 0 007m C 0 005m D 0 007m 15 已知直线 AB 间的距离为 29 146m 用钢尺测得其值为 29 134m 则该观测值的真差为 A 0 012m B 0 012m C 0 006m D 0 006m 16 已知用 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 1KM 往返的高差中误差为 3mm 则往测 L 公 里的高差中误差为 A 23 L B L3 C L3 D L2 17 地形等高线经过河流时 应是 A 直接相交通过 B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下游 C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上游 D 近河岸折向河流上游并与河流正交 18 对于等高线而言 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程相等 B 等高线一定是闭和的连续曲线 C 等高线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相交 D 等高线与山脊线 山谷线正交 19 线路水准测量中 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各采用 方法 A 高差法 视线高法 B 高差法 高差法 C 视线高法 高差法 D 视线高法 视线高法 20 下列选项中 建筑基线一般不布设成 A 两点直线形 B 三点直线形 C 三点直角形 D 四点丁字形 三 名词解释 6 望远镜视准轴 7 端点尺 8 系统误差 9 等高线 10 填挖边界线 四 问答题 5 为什么水准测量读数时 视线不能靠近地面 6 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均可直接测定 坐标方位角一般不能直接测定 可通过计算获 得 试问 计算某一条边的方位角时 需要什么已知数据和测定的数据 7 试述经纬仪测绘法测图的工作步骤 五 计算题 完成下列附合水准的内业计算 高差栏 测 点 测站 数 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备注 BM156 324 73 564 1 2 9 11 231 36 589 3 113 254 4 85 247 BM263 785 辅助计算 fh fh 允 12 N 精度评定 完成下列测回法测水平角的计算 测 站 盘 位 目 标 水平方向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备 注 AOB A0 01 06 左 B181 09 54 A180 00 54 O 右 B1 10 00 视距测量中 已知测站点 HO 65 349m 量得仪器高 i 1 457m 测点为 P 点 观测得 视距读数为 0 492m 中丝读数为 1 214m 竖盘读数为 95 06 顺时钟注记 竖盘指 标差为 1 计算平距和 P 点的高程 如图 已知点 1 56 241 31 021 m 点 2 78 149 69 473 m D23 112 230m 2 112 25 06 3 109 24 54 4 89 54 30 试求 23 34 45 及点 3 的坐标 已知 M N 为已知控制点 XM 15 245m YM 56 356m XN 34 235m YN 34 791m P 点 为测设点 XP 43 784m YP 100 006m 现以 M 点为测站点 N 为 后视点 用极坐标法测设 P 点 试 1 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 D 2 简述测设的步骤 课后练习八 一 填空题 1 测量中测定地面点位是通过测定三个定位元素 和 来 实现的 2 珠穆朗玛峰高为 8844 43 米 其含义是 3 观测竖直角时 在读取竖盘读数之前 应调节 使之 其目的 是使 处于一个正确的固定位置 4 称为直线定向 5 用某一经纬仪测量水平角 一测回观测中误差为 15 欲使测角精度达到 5 需要 测 个测回 6 在小三角测量中 由各个三角形连续形成 的图形称为三角锁 而各个三角形 连成 的图形称为三角网 7 一组闭合的曲线是表示山头还是洼地 要根据 或 来判断 8 某幅正方形图幅编号为 123 4410 00 48 00 表示该图所在投影带的 经 度为 123 图幅西南角的坐标 X KM Y KM 9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通常有 和 10 路基边桩测设的常用方法有 和 二 选择题 21 设 A 点的通用坐标为 38246 78 15525833 20 米 则该点所在 6 度带带号及其坐标 自然值为 A 38 2467 78 15525833 20 B 15 38246 78 25833 20 C 38 497532 22 15525833 20 D 15 38246 78 525833 20 22 水准测量中 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A 竖轴竖直 B 视准轴水平 C 十字丝横丝水平 D 十字丝竖丝竖直 23 经纬仪在进行角度观测之前 不必要满足的条件是 A LL VV B CC HH C HH VV D CC L L 24 一钢尺名义长度为 30 米 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 30 015 米 则用其量得两点间 的距离为 64 780 米 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A 64 748m B 64 812m C 64 821m D 64 784m 25 中误差反映的是 A 一组误差离散度的大小 B 真差的大小 C 似真差的大小 D 相对误差的大小 26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之处在于 A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B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C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坐标增量的计算 D 坐标增量计算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27 加粗等高线是指 A 首曲线 B 间曲线 C 计曲线 D 肋曲线 28 编号为 B 46 的图幅 其正西边的图幅编号为 A B 47 B A 46 C B 45 D C 46 29 在中平测量中 转点的高程等于 A 视线高程 后视读数 B 视线高程 后视点高程 C 视线高程 前视点高程 D 视线高程 前视读数 30 桥梁三角网一般不布设成 A 大地四边形 B 中点多边形 C 双三角形 D 双大地四边形 三 名词解释 11 水准路线 12 刻划尺 13 偶然误差 14 等高距 15 中线测量 四 问答题 8 转点在测量中起何作用 在三 四等水准测量当中 转点由前视点变为后视点及仪器 搬至下一站的过程中 为什么不容许发生任何移动 如何选择转点 9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 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10 地形图在工程上有哪些用途 五 计算题 1 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点 名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A43 564 8 0 3 334 1 2 7 0 2 418 4 0 0 389 3 B 6 5 2 053 41 987 辅助计算 h f nfh12 容 2 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 HO 65 321m 仪器高 i 1 542m 指标差 x 1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间 隔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P0 3251 23691 0665 24 O Q0 5821 51388 2598 30 3 如图所示 已知 4595105 AB 6021651 观测角为 6312722 4533603 6040474 求方位角 DBCDBC 4 控制点 M N 的坐标已知 其值分别为 A B D C4 1 2 3 XM 233 468m YM 367 457m XN 314 366m YN 300 245m 若 P 点为测设点 XP 200 000m YP 300 000m 现以 M 点为测站点 N 为后视点 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 P 点 试 1 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 和 D 2 简述测设的步骤 课后练习九 一 填空题 1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确定平面点位的常用测量方法 分为 2 水准测量中 转点的作用是 3 观测水平角与竖直角时 用盘左 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 的影响 4 地面上同一点的 方向与 方向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方向与 方向 的夹角叫子午线收敛角 5 用 6 级经纬仪按测回法测量某一角度 欲使测角精度达到 5 则测回数不得少于 6 小三角网的布设形式有 和 7 坐标格网的绘制方法有 和 一般常用 8 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 和 9 坡度线的测设有 和 两种方法 在坡度较小的地段常通常采用 在坡度较大且设计坡度与地面自然坡度基本一致的地段 10 桥梁三角网的布设形式主要是 和 二 选择题 1 适用于广大区域确定点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坐标是 A 地理坐标系 B 平面直角坐标系 C 高斯 克吕格坐标系 D 都可以 2 水准测量中 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 A 竖轴竖直 B 视准轴水平 C 十字丝横丝水平 D 十字丝竖丝竖直 3 经纬仪视准轴检校是为了满足 A LL VV B HH VV C CC LL D CC HH 4 已知直线 AB 的真方位角为 48 50 15 A 点的磁偏角为 2 45 该直线 磁方位角为 A 48 53 00 B 48 50 15 C 48 47 30 D 48 55 45 5 对某量做了 N 次等精度观测 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精度为观测值精度的 A N 倍 B N1 2倍 C N 1 2倍 D N 2 倍 6 解算一条导线至少须有的已知数据是 A 两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一个点的坐标 B 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一个点的坐标 C 两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两个点的坐标 D 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两个点的坐标 7 按照二分之一的基本等高距加密等高线是指 A 首曲线 B 间曲线 C 计曲线 D 肋曲线 8 编号为 J 50 14 的图幅 其正东边的图幅编号为 A J 50 13 B J 50 15 C J 50 2 D J 50 26 9 下列选项中 不是测设最基本的工作的选项是 A 水平距离 B 水平角度 C 高程 D 坡度 10 坝体与地面的交线称为 A 建筑基线 B 腰线 C 坝脚线 D 清基开挖线 三 名词解释 1 水准点 2 尺长改正 3 误差传播定律 4 地貌特征线 5 路线测量转点 四 问答题 1 用经纬仪照准在同一竖直面类不同高度的两个点 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 在 一个测站 不在同一铅垂面上的不同高度的两个点 两视线之间夹角是不是所测得的 水平角 2 何谓中误差 为什么用中误差来衡量观测值的精度 在一组等精度观测中 中误差与 真误差有什么区别 3 如何识别地貌 五 计算题 1 下列为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 请完成表中各项计算 计算取到秒 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角值 测 站 竖 盘 位 置 测 点 A0 05 30 左 B120 18 24 A180 05 42 O 右 B300 18 30 A90 04 18 左 B210 17 06 A270 04 24 O 右 B30 17 24 2 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 测站高程 HO 65 321m 仪器高 i 1 542m 指标差 x 60 测 站 点 碎 部 点 视距间 隔读数 m 中丝 读数 m 竖盘 读数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 距离 m 高差 m 高程 m OP0 3251 23691 0665 24 Q0 5821 51388 2598 30 3 已知 请按图中所注观测角值推算 BC CD DE 边方位角 B C 4 完成下列闭合导线计算表 取位到 mm D 坐标 m 点名 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X m Y m 改正后 X m 改正后 Y m XY 1500 000500 000 125 30 00105 330 61 165 2 53 18 4280 180 64 296 3 306 19 14129 340 76 608 4 1 215 53 1678 160 45 817 500 000500 000 辅助计算 4 1 略图 5 如图所示 水准点 BM0的高程为 44 856 米 1 2 3 点为待求高程点 各测段高差及 测站数均标注图中 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 试计算各点高程 课后练习十 一 填空题 1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 2 在某一段水准测量内 用双面尺法观测的结果中 红 黑面后视读数总和减去红 黑 面前视读数总和 应等于 3 直线定线的定义 4 自标准方向的 起算 量至某直线的 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根据标准方向的 不同 方位角可分为 和 5 在等精度观测中 取 做为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设观测值中误差为 m 观测次数 为 n 则最可靠值的中误差为 6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都采用 观测 其目的是消减 的影响 和 7 对于 1 500 1 100 1 5000 的地形图 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和 8 面积测定的方法一般有 和 9 圆曲线的主点包括 和 10 桥墩主要由 和 三部分组成 其中心线定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和 二 选择题 1 地面点沿 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A 切线 B 法线 C 铅垂线 D 都不是 2 水准仪四条主要轴线必须满足三个几何条件才能用之进行水准测量 下面条件中 不 必要满足的是 A L L VV B LL CC C 十字丝横丝 仪器竖轴 D VV CC 3 水平角观测时 盘左 盘右取平均值能消除的是 A 对中误差 B 整平误差 C 横轴误差 D 竖轴误差 4 已知直线 AB 磁方位角为 58 40 52 磁偏角为西偏 2 20 则该直线的真方位角 为 A 58 40 52 B 58 42 52 C 58 43 12 D 58 38 32 5 设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 20 若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则九边形 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A 40 B 80 C 120 D 240 6 若已知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 412 09 594 83 m B 371 81 525 50 m 则 A 到 B 的坐标方位角为 A 59 50 38 B 239 50 38 C 149 50 38 D 329 50 38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地物符号的是 A 比例符号 B 线形符号 C 非比例符号 D 示坡线 8 当按本图幅的西南角坐标进行编号时 则编号为 30 00 40 00 的图幅西南角的坐标为 km A 30 00 40 00 B 40 00 30 00 C 40 00 40 00 D 30 00 30 00 9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 L 30 0 003 1 25 10 5 30 t 20 若用其在 4 的温 度下丈量了 60 米 则其温度改正数和实际长度分别为 A 0 012m 59 988m B 0 012m 60 012m C 0 012m 59 982m D 0 012m 59 982m 10 某隧洞进出口底板设计高程分别为 45 500m 和 44 700m 隧洞全长为 400m 隧洞为均 坡 则离出口 100m 处的隧洞底板高程为 A 45 700m B 45 300m C 44 900m D 44 500m 三 名词解释 1 高差闭和差 2 温度改正 3 权 4 示坡线 5 整桩 四 问答题 1 什么叫竖直角 在测竖直角时 竖盘和指标的转动关系与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和指标 的转动关系有什么不同 2 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 3 简述用等高线法进行土方估算的步骤 五 计算题 1 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 计算 P Q 点的高程 2 如下图所示 已知 AB 边的坐标方位角 AB 137 48 各观测角标在图中 推算 CD DE 边的方位角 10 分 3 今用钢尺丈量得两段距离 S1 60 25m 6 cm S2 80 30m 7 cm S3 102 50m 8 cm 距离 S4 S1 S2 S3 3 分别计算 S4的距离值 中误差和相对误差 10 分 4 已知 A B 两点的坐标为 XA 1011 358m YA 1185 395m 点 B 的坐标为 XB 883 122m YB 1284 855m 1 设在 AB 线段的延长线上有一点 C BC 间距离 DBC 50 000m 计算 C 点的坐标 8 分 2 设 D 点的设计坐标为 1100 000m 1100 000m 试计算在 A 点测设 D 点的测设元素 并简要叙述放样 D 点的步骤 10 分 课后练习 十一 课后练习 十一 一 填空题 每空一 填空题 每空 1 1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分 1 测量工作要按照 和 的程序和原 则进行 2 微倾式水准仪的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下列几何条件 1 圆水准器轴应 平行于 2 望远镜十字丝中丝应垂直于 3 视准轴应平行于 3 经纬仪测角的基本操作分为四步 4 导线布设的形式分为 5 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 6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平距大 则地形的坡度 平距小 则坡度 7 在地形图上量算图形面积 根据要求可采用 8 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 可采用 二 选择题 按题意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写在括号内 完二 选择题 按题意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写在括号内 完全选对才得分 选对才得分 否则不得分 每小题否则不得分 每小题 4 4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分 1 相对高程是由 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 大地水准面 B 任意水准面 C 水平面 D 竖直面 2 由 A B 点的高程 HA 100 米 HB 200 米 求高差 hAB 米 A 100 B 100 C 200 D 300 3 在水准仪测量中 注意前 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 对高差的影响 A 整平误差 B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 C 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直轴 D 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4 直线 A B 的象限角 RAB 南西 1 30 则其坐标方位角 AB A 1 30 B 178 30 C 181 30 D 358 30 5 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 需要用仪器观测的数据是 A 尺间隔 B 竖盘读数 C 仪器高 D 瞄准高 三 简答题 每小题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 5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分 1 检验经纬仪视准轴垂直于横轴的方法是什么 2 测设水平角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四 根据下图标出的山脊线 山谷线 四 根据下图标出的山脊线 山谷线 和碎 和碎部点和高程勾点和高程勾 绘等高程距为绘等高程距为 1 1 米的等高线 米的等高线 1010 分 分 五 计算题 共计算题 共 4040 分 分 1 将下图标出的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数据 填入表格 计算各 项观测结果 9 分 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下丝下丝后 尺 上丝 前 尺 上丝 水准尺读数 后视距前视距 测 站 编 号 点号 视距差 d d 方向 及尺 号 黑 面 红面 K 加 黑 减 红 平均高 差 米 备注 1 1 2 后 前 后 前 后尺 K 4 687 前尺 K 4 787 2 根据竖直角观测手簿中的观测数据 计算竖直角和指标差 5 分 竖直角观测手簿 测 站 目 标 竖 盘 位 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 角值 指 标 差 一测回 角值 备注 左 84 10 30 AB 右 275 49 18 竖盘顺 时针 刻划始 读数 90 270 3 根据碎部测量手簿内的观测数据 计算测站至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碎部 点的高程 6 分 碎部测量手簿 仪器高 i 1 50 米 测站高程 50 15 米 竖盘为顺时针刻划 始读数 90 点 号 尺上 间隔 m 瞄准 高 m 竖盘读 数 竖直角 初 算 高 差 m 改 正 数 m 改 正 后 高 差 水平角 水 平 距 离 m 测 点 高 程 m 1 2 0 505 0 612 1 60 1 50 93 40 86 10 40 20 52 30 4 如下图所示 从水准点 A 用支水准路线测得 1 号点的往测高差为 28 465m 返测高差 28 451m HA 50 000m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 和 1 号点的高程 H1 10 分 5 下图为附合导线略图 起始边方位角 BA 155 10 10 终止边方位角 CD 163 01 50 观测的连接角 转折角分别为 A 89 20 30 1 267 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