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上、下)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上)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从炎热的南方到寒冷的北方,各个地区都有种植。而在我们国家最北部的黑龙江省地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稻作区域,这里的粳稻品质十分优良,近些年,稻作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粳稻的主产省之一。然而,这里属于寒温带地区,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全国最低、无霜期也是全国最短。冬季严寒漫长,春季气温回暖晚,夏季高温时间短,秋季气温下降快。而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黑龙江省寒地、长日照条件下栽培,生态条件与南方有很大的差异。 多年以来,这里的农民朋友大多以日历、节气和经验作为标准来栽培水稻,往往会出现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水稻群体长势不足或过于茂盛,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从而导致水稻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为此,科研人员通过不断的研究,结合当地水稻的生态特点,总结出一套“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体系”。在这项技术体系中,技术人员制定了水稻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我们可以在田间判断水稻的叶龄,然后与标准对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等技术措施进行调控。这样就使我们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了。 我们光看看水稻生长的叶片,就能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了吗?这项叶龄诊断技术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 水稻的叶龄模式理论和器官同伸规律就是这项技术的基础! 通常,水稻的产量是在它的根、茎、穗、籽粒等器官生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水稻的出叶与分蘖发生、根系生长、节间伸长,以及稻穗分化发育进程等,都存在着有规则的同伸关系。也就是说,随着水稻每长出一片叶子,稻株就有规律地相应形成和生长出各个部份器官。可以说水稻的叶龄与生育进程的相关性,比起我们人类用年龄表示发育进程的相关状况还要准确得多。 水稻不同品种的主茎叶数都比较稳定,每长出一片叶就是一个叶龄。因为叶片与其它器官存在同伸关系,所以,用叶龄做指标掌握水稻生长发育和长势长相,比较简便而准确。 例如:我们把正处于生长的叶片用英文字母N来表示。水稻叶片与分蘖就是N减3的规律。也就是说,比如当第5片叶子正在生长的时候,五减三,第二片叶子的叶腋里正在长出分蘖。他们之间之所以同伸,是因为当时的功能叶,也就是N-2这片叶子,把光合作用合成的养分,同时供给到上面新伸出叶和下面叶片进行分蘖的缘故。 要想确定水稻的有效分蘖临界叶位的位置,首先要知道它的主茎伸长节间数。通常水稻主茎的伸长节间数等于主茎总叶数除以3。也就是说11叶或12叶的品种,主茎伸长节间数是4个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位等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如11叶品种的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是7,第7叶的同伸分蘖有效。分蘖的盛蘖叶位=总叶数2。如11叶品种,它的盛蘖叶位是5.5叶,就是说正常情况下,6叶伸长期是分蘖盛期,所以前期肥效反映在这一时期是合适的。 在了解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之前,我们先熟悉一下水稻植株的各个营养生长器官。 水稻的叶片分鞘叶、不完全叶和完全叶三种。 鞘叶在水稻发芽时最先出现,颜色是白色,他有保护幼苗出土的作用。 不完全叶是从鞘叶中抽出的绿叶,一般只能看见叶鞘看不见叶片,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它算不完全叶,在计算稻株叶片总数时,把它除外。 而完全叶由叶鞘、叶片、叶枕、叶耳、和叶舌这几部分组成。 叶鞘:就是抱住水稻茎秆外围的部分,它有保护分蘖芽、幼叶、嫩茎、幼穗,增强茎秆强度、支称植株的作用。 叶片:叶片通常都是长披针形,上面有许多平行的纵脉,中间一条是主脉。叶片是水稻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枕、叶舌和叶耳:叶鞘与叶片交界的地方称为叶枕,叶枕有调节叶片开张角度的作用,俗称叶关节。叶枕上附有叶耳和叶舌。 叶龄模式理论和器官同伸规律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基础,那么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我们要如何来运用他呢? 培育出优良的壮苗,是个前提条件。寒地稻作区,水稻生育时间短,品种都是早熟或极早熟粳稻类型,感温性强,高产插秧期短,对秧苗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正确的选择秧苗类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优良的壮苗作为保障,再好的栽培技术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达不到高产优质的结果。 从秧苗类型上分,主要有小苗、中苗和大苗三种,但是在寒地稻作区,小苗对水田整地和插后水层管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在本田生育时间长,容易延迟抽穗期,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寒地稻作区目前主要以中苗和大苗为主。 旱育中苗标准的是: 秧苗叶龄是3叶期,秧龄35天,秧苗地上部分可以用一组数字来概括,就是3、1、1、8,说的是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间距1厘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厘米,第3叶叶长8厘米左右,另外,秧苗株高13厘米; 旱育大苗标准的标准是: 秧苗叶龄4叶期,秧龄3540天,株高17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带1到2个分蘖;第1叶鞘高3厘米以内,第1叶叶耳与第2叶叶耳、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以及第3叶叶耳与第4叶叶耳的间距都在1厘米左右,第一叶长2厘米、第二叶长5厘米、第三叶长8厘米、第四叶长11厘米左右; 旱育壮苗在秧田管理上要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四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均衡发展。这样才能育成标准壮苗。 育秧田管理分为4个关键时期,分别是种子根发育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离乳期以及插前准备期。 种子根发育期 种子根发育期是从播种到不完全叶抽出的79天这一段时间。水稻地上部份着生鞘叶、不完全叶、并且第1叶露尖,地下部生长种子根1条。种子根发育期株高应该控制在2cm左右。 另外还要注意秧苗的病情 有些时候,由于水多、缺氧、有机质过多、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和气温较低等原因,会造成芽腐病的发生。导致秧苗根系活力减退,病菌浸染芽谷,造成烂芽。我们可以每平方米用30%甲霜恶霉灵水剂1.25ml兑水3公斤喷施进行防治。 这个时期还需要注意棚里的温度 把大棚里的温度控制在35以内,如果棚温高于35时,就要打开通风口进行降温。 种子根发育期以后,水稻生长进入第一叶伸长期,这个时期,水稻地上部分生长出第一叶,地下部分增生鞘叶节根5条。第一叶鞘高度在3cm左右。 这个时期的诊断内容和调控措施主要有下面几项: 先确定第一叶的叶鞘高度 第一叶叶鞘高度在3cm以内。当第一叶叶鞘高度达到2cm左右时,就要开始注意棚内调温和苗床控水了。在大棚里面,秧苗叶尖下一厘米的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不能高于28。如果温度高于28,就要及时开棚头通风降温。 冻害诊断 这个时期,秧苗会出现冻害。秧苗出现冻害时,最初叶片颜色变深,逐渐失绿、萎蔫。如果发生冻害以后,早晨可以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并喷施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生物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 在水稻生育前期用种谷方向法进行识别,是比较准确的。这是因为水稻种谷一侧着生的叶片是单数叶。那就是:1、3、5、7、9叶;包括水稻的4叶期和5叶期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别。从田里拔出一穴稻苗,洗净根部的泥土,找出一株带有种谷粒的稻苗,种谷一侧着生的叶子为单数叶,找到第1叶,与它对生的上一叶就是第2叶。以此类推,确认第三叶,另一边对生的就是第四叶。 水稻秧苗第一叶伸长期后进入离乳期,包括二叶露尖到三叶展开两个叶龄期,大约经过12-15天,这个时期是秧苗生长由胚乳营养转向根系营养的转折期。 二叶期诊断 秧苗地上部分增生第二叶,叶长小于5cm。第一叶鞘高度为3cm左右,第一叶与第二叶的叶耳间距是1cm。地下部增生5条鞘叶节根,并开始生出不完全叶节根,但没有长足8条,2叶期定型株高应该达到9厘米。 如果1、2叶叶耳间距超过1厘米时,2叶长超过5厘米时,就要开始注意棚内调温、控水了,防止秧苗徒长。 草情 二叶期观察苗床杂草情况,判断杂草种类和大小,对于稗草或阔叶草,一般每亩用10%氰氟草酯乳油60ml加48%苯达松水剂180200ml兑水15升喷雾灭草。 这个时期,大棚里面的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超过25及时通风。 水稻秧苗在二叶期时,由于叶片增加,蒸腾量增大,我们要严格按照“三看”的方法管理水分,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二看早晚叶尖吐水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 如果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吐水水珠变小,心叶卷曲,就需要进行浇水,一定要在早8点左右,一次浇足。 这个时期容易发生立枯病 立枯病症状表现为秧苗枯萎易断,茎基部开始腐烂,逐渐失绿,成片死亡。 防治它的办法是每平方米使用30%恶霉灵水剂34ml、或30%甲霜恶霉灵水剂11.2 ml进行土壤消毒。 经过5到7天的生长,水稻进入3叶期 三叶期叶龄的诊断标准是:秧苗地上部增生第三叶。地下部不完全叶节根达到 8条,1叶节根9条待发,3叶定型株高在13厘米左右。 三叶期秧苗的第一叶鞘高度为3cm左右;第1叶和第2叶叶耳间距1cm,第二叶叶长小于5cm;第2叶与第3叶叶耳间距也是1cm,第三叶叶长小于8cm。 控制2、3叶叶耳间距,3叶长及保证根数,当2、3叶叶耳间距超过 1 cm时,注意棚内调温、苗床控水。 三叶期秧苗生长的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当温度超过22要及时通风; 另外,我们还要观察秧苗是否变黄,如果秧苗变黄,说明生长量不足。可以每平方米施用硫酸铵1.5-2g,稀释100倍液进行喷施,喷后一定要用清水洗苗。 经过这一番努力,适龄秧苗在移栽前3-4天,进入插秧前的准备期,我们要进一步调温、控水,加强炼苗。做好“三带”下地,所谓的三带,第一个就是带药:水稻叶龄在3叶期到四叶期之间要带药下地,每平方米使用 70%吡虫啉 水分散粒剂6g,防治初期潜叶蝇。 第二带是带肥:插秧前一天,施用磷酸二铵,每平方米125-150克。第三带是带生物菌肥:一些生物菌需要在植株体内繁殖后才能起作用,因此要早期带入本田。 在移栽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外观的判断,看看旱育壮苗是否符合移栽的标准 首先是秧苗的根旺并且发白 移栽时秧苗的老根移到本田后多半会慢慢死亡,只有那些新发的白色短根才会继续生长,生产上旱育壮苗根系不少于10条,所以,白根多是秧田返青的基础。 其次是苗挺叶绿 表现的特征是:秧苗苗身硬朗有劲。秧苗叶片状态是挺挺弯弯,秧苗保持较多的绿叶,对于积累更多有机物,培育壮秧,促进早发新根非常有利。 还要注意秧苗的叶龄,保证秧苗足龄不缺龄,适龄不超龄。看适龄秧,既要看秧苗在秧田生长时间,更要看秧苗的叶龄,这才实际反应秧苗的年龄。秧苗的移栽叶龄应该在3到4叶龄之间。 最后就是观察秧苗的高矮一致,粗细一致,没有楔子苗、病苗和徒长弱苗等。 水稻在插秧之前,还需要对秧田进行整理。 首先需要建立轮耕体系 稻田连年旋耕使耕层变浅,不能满足高产栽培的需要,因此要制定严格的轮耕制度,深翻一年、旋耕两年、深松一年,使耕层深度常年保持在15-20厘米之间,充分发挥耕深效应及干土效应,使土壤能够释放更多养分。 地平是高产栽培的前提,对于不平稻田要提早泡田提早整地增加整地次数确保高低差在3-5厘米以内,水整地结束后,等到泥浆自然沉降水面澄清后,每亩选用60%丁草胺乳油100133毫升,或30%莎稗磷乳油6070毫升,与10%醚磺隆可湿性粉剂2025克混配,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采用甩喷方法,每亩喷液量15升。施药后保持水层35cm,保水57天。 水稻施肥与土壤供肥能力、水稻品种、温度、土壤等密切相关,一般采用经验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水稻全年施肥量。推荐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或氯化钾混合配比使用,一般按照氮磷钾2:1:1.5的比例施用,水稻全生育期一共施用四次氮肥,分别是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这四次施用氮肥的比例是4:3:1:2,磷肥全部基施,钾肥施用两次,基肥一次,穗肥一次,施用比例是6:4或7:3。 根据秧苗类型,尽量适期早栽。钵苗移栽不伤根,可以适期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秧,可以安排在插秧适宜期的中期;带蘖的大苗秧龄长,可在插秧适宜期的后段移栽。总之,寒地稻作区必须在5月25日前栽插结束,因为5月末水稻就进入分蘖时期,提早插秧,是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的基础措施。 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以及栽培水平来确定插秧规格。掌握的原则是:一般穗重型品种可以插的稀一些,穗数型品种插得密一些;活动积温高的地区可以稀一些,活动积温低的地区要插的密一些;肥地稀些,瘦地密些;栽培水平高的可以稀一些,但基本苗数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00-120株苗。 如果要具体一些的话,可以选择下面的标准:机械插秧,以30厘米12-15厘米为主,每穴4-5苗,如果有缺苗,要适时补插。人工插秧,以3013-14厘米为主,每穴3-4苗,平方米确保25穴。 我们还要提高秧苗的栽插质量,人工插秧要做到浅直均满。浅,就是插摆深度2厘米以内、直说的是插秧行hang直、插摆苗直立、均,就是每穴苗数均匀,每平方米穴数均匀、满,就是要求地头埂边也要插满。 旱育壮苗,在秧田管理上要以旱育为基础,以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依据,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四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和地下均衡发展。而水稻秧苗插到地里以后,就进入了本田管理阶段。我们就需要运用叶龄诊断栽培技术进行田间管理了。下一集,我们会着重为您介绍寒地水稻在本田管理阶段是如何运用叶龄诊断技术,来调控他们的生长的。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2) 观察水稻的叶片,判断水稻的年龄,诊断水稻的病情,调控水稻的长势,这是对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最通俗的解释。这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它是由技术人员给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长发育标准,要求我们种植者对自已的稻田进行诊断,并且及时采用施肥、灌溉、植保这些常规措施进行调控。把我们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变成按水稻叶龄进行“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上一集里,我们给大家介绍了水稻叶龄诊断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在育苗阶段的诊断管理措施。当水稻移栽到大田里以后,我们该要如何去管理呢?这一集里我们会给您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水稻高产群体和优良株型的调节是通过促进和控制它的各器官生长来实现的,我们只有正确判断水稻生育各个时期各个器官的生长情况,才能达到及时、有效的调节以及控制水稻生长的目的。 由于我国寒地稻作区种植的水稻,大多是十一片叶的品种,所以,我们就以十一片叶的诊断标准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4叶期 水稻秧苗插到大田里以后,就进入了本田管理阶段了。如果运用叶龄诊断栽培技术进行田间管理,我们首先就要到地里明确稻苗现在是长出了几片叶。也就是说,我们如何识别这个时期的叶龄呢?常用的方法是:点记叶龄法。就是在刚插到地里的秧苗,选择几穴方便观察的稻苗,插上一根木棍做为定位标志。用不会被雨水冲洗掉的、显眼的红色油漆,准确、统一的点在各株幼苗主茎的第3片叶子上,以后随着水稻的生长,跟踪点记主茎5、7、9的单数叶片。这样每到地里只要观察已经点记叶龄的植株,就能迅速、准确判明当时水稻长到第几片叶了。 寒地水稻如果是机插中苗,那么返青期就是水稻第4叶的伸长期。通常,我们把水稻的第4叶也叫返青叶。 返青期的管理上要使刚插到地里的幼苗不至于过分失水,维持幼苗体内水分平衡,以水保温,促发新根、促进返青。这个时期稻田水的管理上,要保持一定的水层,为秧苗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条件,使它尽快成活。灌水时,水要灌到苗高的三分之二,最深不能淹没心叶。 秧苗插到地里,我们要观察它是否返青。诊断秧苗返青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在晴天中午看看幼苗,是否有50%的植株,心叶展开了;第二是早晨观察幼苗叶尖是不是吐水了;也就是叶尖有没有水珠。第三,拔出幼苗观察它是不是发出新根了。这三种情况,发生了其中的一种就可以判定秧苗返青了。 及时、准确的判定返青,这很重要。水稻返青以后,稻田保持浅水层3-5厘米。还要立即施用返青肥,这样才能使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盛期的叶位上,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返青肥也叫分蘖肥。施分蘖肥是用水稻整个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40%,一般氮肥常用尿素均匀撒施。如果分蘖肥分两次追施,那么第二次分蘖肥最晚要在5.5叶前施用,以避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之后。施肥后保持浅水层4-5天,有利于稻苗对肥料的吸收利用,减少氮的损失。 5叶期 水稻返青以后,4叶一定型就开始长出了第5叶。识别第5叶还是运用点叶龄的方法进行识别。也就是说,在第三叶的一侧,标记好的第三叶的上面一叶就是第五叶了。水稻五叶期时,要及时诊断田间的草情。诊断草情的方法是:在水稻行间选择几个观察点,捧出水田表面的泥土,仔细观察判断杂草的种类,为适时药剂除草做准备。 水稻4.55.5叶期,也就是插秧后1520天之间,田间灌水层35cm,水层稳定后,采用除稗剂与磺酰脲类除草剂混用的方法防治稗草和阔叶杂草。施药后保持水层4-5天,保证灭草的效果。 6叶期 水稻6叶期,可以运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当时的叶龄。使用叶脉偏向法,是面对叶片正面,叶尖向上,主叶脉偏向观察者左侧的是双数叶,也就是第六叶;使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叶龄要调查10株以上,以多数为准。 进入6叶期,如果分蘖肥有分两次施的,第二次分蘖肥必需在55叶左右施完,也就是插秧后20天左右的时间。 6叶期间我们要调查田间稻叶上有没有发生负泥虫、稻冥蛉等虫害。发现负泥虫或稻冥蛉后,每亩用5% 氟虫腈乳油40ml,兑水量15L进行喷施防治。 水层管理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就是灌35cm水层让他自然落干,等到田面没水,再灌浅水。 7叶期 水稻进入七叶期,识别7叶的方法和6叶一样也是运用叶脉偏向法识别当时的叶龄。面对叶片正面,叶尖向上,主叶脉偏向观察者右侧的是单数叶,也就是第七叶。 7叶期田间茎数是450茎/m2,达到计划茎数的80%左右。调查茎数的方法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3到5个点,每点连续观查10穴的茎数,再计算平方米的平均茎数,田间每平方米茎数有450茎就达到标准了。 如果田间茎数不足的,就要采用相应的促进措施,办法就是施用调节肥,促进每穗颖花数的增多,以攻大穗为主,弥补穗数的不足。另外,这时如果功能叶明显褪淡,也需要施用调节肥,哪黄施哪,防止稻株中期脱氮,以接力稻田营养的不足。所以,调节肥也叫接力肥。施肥用量控制在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10%以内,一定要严格控制施肥量;因为,这个时期施氮一过量,就会使寒地水稻无效分蘖增多、植株基部节间伸长,对防倒伏不利,而且茎叶氮素含量过高,容易感染病虫害。 施肥时以浅水层施用,并保水3-4天,之后自然落干,仍然继续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 8叶期 水稻7叶一定型就长出了第8叶。由于寒地水稻的品种大多是11片叶,在倒数第4叶的生长期已经进入了水稻幼穗分化阶段,所以8叶及以后长出的叶片,可以用倒数叶龄法识别当时的叶龄。那么,我们就先要确认这倒数第四个叶片,也就是第8叶。可以用变形叶鞘法:方法是横切上一个叶的叶鞘,当发现叶鞘横切面的形状呈圆形时,就说明上面的一叶是倒4叶了。水稻茎秆最初是扁的,到生殖生长以后,茎秆会由扁变圆,这是因为水稻7.5叶进入生殖转换期,第一苞开始分化,所以,水稻茎秆变圆是生殖生长的一个标志。 在幼穗分化期要开始晒田,需要晒田3-5天,达到田地表面微裂再进行灌水。晒田能抑制无效分蘖和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使光合产物贮藏在叶鞘和节间,增强稻株抗倒伏能力;晒田还能防止土壤有毒还原物质的积累,同时向土中供氧,促进根系发育。 9叶期 在田间识别9叶期,可以用倒数叶龄值的“双零叶期”法,识别当时的叶龄。通常情况下,水稻的倒数4叶和倒数5叶的叶枕是相平的,上面仅有一个心叶,这叫双零叶期。也就是说11片叶的品种7叶和8叶叶枕是相平,上面的这个心叶就是第9叶。9叶从露出到定长的这个期间,幼穗分化处于枝梗分化期。幼穗长1毫米左右。 这个时期主要是水层管理,也是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 10叶期 9叶一定型,就进入了10叶期生长阶段。在田间诊断10叶期就比较容易了。剥开主茎的心叶,这心叶里面只有一片幼叶了,再里面包着的幼穗已经处在颖花分化期,幼穗长已有1厘米左右了。 这个时期是施用穗肥的最佳时期。氮肥用量占全生育期用氮量的20%,钾肥用量占全生育期的30%-40%;施肥时做到“三看”,一是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二是看底叶有没有枯萎;三是看有没有稻瘟病害。如果叶色没有变浅、底叶有枯萎或有稻瘟病发生,就要采取晒田壮根或施药防病后再施穗肥。 10叶生长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病害的发生,每亩选用春雷霉素液剂80100毫升,兑水15升,茎叶喷雾,防治叶瘟病、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水层管理还是采用间歇灌溉的方式。 剑叶期 10叶期之后,水稻进入剑叶期。剥开主茎的心叶,里面再没有幼叶了,只包着的是幼穗,这时的幼穗长已经有15厘米以上。这片心叶就是水稻最顶端的一片叶子,我们称它为剑叶。剑叶露尖是寒地水稻的封行适期。栽插行距30cm的稻田,站在田埂上顺向观察4-5米处,由于稻叶覆盖而看不到水面或土面,就叫封行。 剑叶期观察是否有纹枯病、秆腐菌核病发生。每亩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兑水15升,茎叶喷雾。防治纹枯病、秆腐菌核病。 剑叶期还要密切关注冷害的发生,这个时期水稻幼穗处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低温最敏感。 如何来判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呢?我们通常用剑叶叶耳间距法来判断减数分裂期。 剑叶叶耳在倒2叶的叶鞘内10cm,也就是负10cm的时候,就是是减数分裂开始期;两叶叶耳重叠时,叶耳间距为0,是减数分裂盛期;剑叶叶耳超出倒2叶叶耳10cm,也就是正10cm的时候,是减数分裂末期。 叶耳间距为-5到+5cm之间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小孢子形成初期,这时期大约是抽穗前148天之间,是影响寒地水稻花粉发育的低温最敏感期,最容易受到17以下的低温危害,而造成花粉不育,不能受精结实,形成空壳的障碍型冷害。 在减数分裂期可喷施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叶面肥,增强植株抵抗冷害的能力。在水的管理上,减数分裂前是采取间歇灌溉,一进入减数分裂始期,也就是剑叶叶耳间距在负10cm时就逐渐建立水层,到剑叶叶耳间距负5厘米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遇到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寒潮,要及时加深水层到17cm以上,以防御障碍型冷害。水稻减数分裂期后也就是水稻剑叶与之前生长叶片的叶耳间距正10厘米时,就可以恢复间歇灌溉的方式了。到抽穗前可以适当晒田2-3天促进根系发育,养根保叶,防止倒伏。 剑叶抽出后要关注后四片叶的健康成长,养根保叶,保证结实期光合产物的形成和积累。 孕穗期 剑叶定型,叶枕露出开始进入孕穗期,水稻大约经过9天的孕育后开始抽穗。 孕穗期我们需要诊断是否有鞘腐病、纹枯病、稻螟蛉等病虫害的发生。预防穗颈瘟、胡麻斑病、细菌性褐斑病和褐变穗发生。 在孕穗初期,每亩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520毫升,兑水15升,茎叶喷雾,防治鞘腐病和纹枯病。 在孕穗末期,每亩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100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新型合作经营体系建设协议
- 时间单位的换算说课课件
- 骆驼祥子人物分析:名著阅读与生活实践教案
- 一年级写景作文望雪250字(13篇)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
- 健康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合同
- 早教知识培训名称大全课件
- 写人作文大头男孩500字8篇
- 沧桑800字初三话题作文(15篇)
- 日记战胜困难500字13篇
- 初中全册英语常用3500词分类大全
-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专项施工方案
- 电视摄像与画面编辑第1章课件
- 设备检修管理流程图
- 堤防工程重点难点
- 卸料平台(落地搭设)验收记录表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之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解读PPT
- 新媒体研究方法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监理工作流程图及监理工作制度
- 《文殊真实名经》
- 二年级上册口算表内乘法练习50道x20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