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优秀教案.doc_第1页
《人间词话》优秀教案.doc_第2页
《人间词话》优秀教案.doc_第3页
《人间词话》优秀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备注、补充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 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 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2、第一则中,作者认为“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 。 3、在第二则中作者说诗歌的境界可分为“造境”与“写境”,那么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明确: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造境”即是“虚构之境”,侧重想象;“写境”即是“写实之境”,侧重摹写现实。由于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而造成两种不同的境界,文艺就分成了理想与写实两大派。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指出“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哪首诗是“写境”。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雨霖铃 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4、研读第三、四则,结合诗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泪眼”悲伤愁绪;“问花”花不能语却要问。“乱红”“乱”字体现心绪的纷乱。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以我观物,作者的主观感情十分强烈。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堪”不堪、怎堪,刻画了诗人自我形象。“孤馆”、“闭”,“寒”春寒料峭、杜鹃啼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看来,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为何“夕”佳?因为“鸟倦飞”的归隐情怀。表面上只有写景,心境却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诗人忘我,浑然物化。“得意”而“忘言”,把更多的东西留给读者。而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闲适之情亦融化于景中,隐藏于景下。“菊”高洁,我也高洁,二者就同一了,这就是“以物观物”。中国哲学,以天理观物。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闲淡有味,似不经意,却把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与对人世的感悟包括一尽,表现宽广超然的的胸怀,冲然淡远的襟度,读后使人觉得诗人与景俱化。(注意人急物暇一句的哲理)概括: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我对立。 移情于景,情显景上 。(壮美)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物我融合。 寓情于景,情隐景中。(优美)下列境界中,哪句是“有我之境”?(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D 5、“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者是否有高下之分?两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分,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之欲而达到静穆的状态。所以“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6、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要有“真景物、真感情”; 例证法。 7、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请从情景的角度说明。 “闹”字:用拟人、通感的手法,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拟人,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 两字都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所以着此两字,“境界全出矣”。综上,可见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乃是强调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 8、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独辟蹊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在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时,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豁然开朗,有所顿悟,学业有成。 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