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年 课时作业(李商隐锦瑟、马嵬)7.doc_第1页
必修三年 课时作业(李商隐锦瑟、马嵬)7.doc_第2页
必修三年 课时作业(李商隐锦瑟、马嵬)7.doc_第3页
必修三年 课时作业(李商隐锦瑟、马嵬)7.doc_第4页
必修三年 课时作业(李商隐锦瑟、马嵬)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七)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蝴蝶(h di)杜鹃(jun)沧海(cn)B惘然(wn rn)马嵬(wi)徒闻(t)C宵柝(xio tu)晓筹(chu)虎旅(l)D锦瑟(jn s)琴弦(xun)未卜(b)解析“弦”读“xin”。答案D2下列诗句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B空闻虎旅传宵坼,无复鸡人报晓筹。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解析坼柝。答案B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B无复鸡人报晓筹无复:不再有C只是当时已惘然惘然:迷惘,茫然D他生未卜此生休卜:预示解析“卜”的解释应为“预料”。答案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春心托杜鹃春心:指爱慕异性的心情。B无复鸡人报晓筹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C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头。端,东西的头。D当时七夕笑牵牛七夕:七个夜晚。夕,泛指晚上。解析A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这里借来表达殷切的思念。C.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D.七夕:农历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故也称乞巧节。答案B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复鸡人报晓筹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B此情可待成追忆可:难道,哪能C望帝春心托杜鹃托:托付D此日六军同驻马六军:六支军队解析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答案D6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望帝春心托杜鹃 B不及卢家有莫愁C空闻虎旅传宵柝 D海外徒闻更九州解析这是写当时真实的李、杨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答案C7下列有关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快乐。休,欢乐。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意在说明一个物我混同的境界。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南海鲛人泣泪成珠的典故,表达一种复杂怅惘的情怀和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解析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这句是说不管来生怎样,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答案A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是一种乐器,有的人认为本诗是一首无题诗,有的人认为“锦瑟”与内容有关。B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C那种叫“水晶”的葡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出来的。D庄生晓梦迷蝴蝶意思是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解析A诗的题目可用书名号,在这个语境中主要是说明它,可用引号。B.“杨玉环”前用顿号。C.用顿号的地方应用逗号,并列成分作补语且需要强调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D.“庄生晓梦迷蝴蝶”应加引号。答案A9下列对马嵬(其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只听说海外还有九州,他生的事情还难以预料,但是今生却再没有相见的机会了。B颔联写只听见军队中的刁斗声,却再没有宫中的鸡人报晓了。这是在追述安史之乱后玄宗逃蜀时的情景。C颈联中的“笑牵牛”是写当年玄宗与贵妃自以为可以长相厮守,于是嗤笑牛郎一年只能和织女相见一次。D尾联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不幸与帝、妃的爱情悲剧作类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慨。解析尾联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慨。答案D10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段中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关联词,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书籍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供人们学习或查阅的工具。_至于商周的甲骨刻辞、铜器铭文以及后来的石刻碑文,有学者认为那也是古代的书籍,()甲骨和青铜器并非书籍的写刻材料,刻辞和铭文也并不以传播知识文化为目的,它们都不能算是书;碑石中,也有铭刻经典或诗文的,()它们并不能像普通书籍那样流传,只能算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在讨论书籍制度时也可以简而不论。不同时期的书籍,由于所用材料以及样式的不同,形成各异的书籍制度。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明中,书籍产生的时代很早,有漫长的发展历史。这三种书籍制度大体上代表不同的历史分期,但是也有交叉。概括而言,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制度。解析表示转折意味,且语意通顺、语气顺畅的关联词皆可。答案但是(但)然而(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4题。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1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答:_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1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情调,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_答案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13最后一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最后一联是对上文的总结。“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的感受,可联系上文看,这种惘然之情现在更甚。难怪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14锦瑟一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答:_答案该诗语言婉曲含蓄,意蕴朦胧,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的主题,三、四句使用“庄生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全诗语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二)阅读李商隐的马嵬(其二),完成1518题。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5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_诗。答案七言律咏史16试以诗中一联为例说明其对仗的特点。答:_答案颈联,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诗人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17这首诗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一下。答:_答案运用了倒叙的方法。先述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18本诗在艺术上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析。答:_答案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他生未卜”与“此生休”的对比;“空闻宵柝”与“无人报晓”的对比;“六军驻马”与“讥笑牵牛”的对比;“贵为天子”与“不及卢家”的对比。19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处。(1)庄生晓梦迷蝴蝶,_。(2)_,蓝田日暖玉生烟。(3)此日六军同驻马,_。(4)身无彩凤双飞翼,_。(5)_,蜡炬成灰泪始干。(6)桐花万里丹山路,_。(7)相见时难别亦难,_。(8)何当共剪西窗烛,_。答案(1)望帝春心托杜鹃(2)沧海月明珠有泪(3)当时七夕笑牵牛(4)心有灵犀一点通(5)春蚕到死丝方尽(6)雏凤清于老凤声(7)东风无力百花残(8)却话巴山夜雨时能力提升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题。风雨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注: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这时,长期沉沦漂泊、寄身幕府的诗人已经到了人生的穷途。宝剑篇:初唐将领郭元振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旅舍,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取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监察御史。1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答:_答案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孑、愤郁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2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简要分析其效果。答:_答案“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这两句话,总领全诗,综括一生,也破解了“风雨”两个字。这十个字的强烈对比,将诗人笼罩于一场无止境的雨里,一个自负的生命,又是如此寥落。可以想象,才华过人的诗人曾怎样地挣扎,最终颓然撒手,面对“欲穷年”的悲剧结局,他宝剑一样的生命就埋在了这份凄凉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灞岸李商隐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注:灞岸:即诗中灞水桥,在长安东边,为旧时东巡洛阳的必经之路。点行:按户口名册抽丁出征。华表:这里指路上的木柱,立于大道交衢。东巡:指盛唐时皇帝巡游东都洛阳。3“灞水桥边倚华表”写的是眼前之景,还是昔日之景?此句在全诗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答案眼前之景。此句在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有前面的战争才使灞水华表无人修复倚倒水边,又由倚倒的华表联想当时皇帝东巡时的情景。4本诗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答:_答案对比。诗人将今日的战火不断与昔日太平盛世皇帝东巡时的场面相对比,表现了平民百姓因战争遭受的痛苦,同时也慨叹唐王朝的国势衰微,今不如昔。5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_;读李商隐,_;读李商隐,_。答案(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读李商隐,)我懂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种智慧的借鉴。6请以“李商隐的诗歌中喜欢用典”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辞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因此被认为这是李商隐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答:_答案李商隐的诗歌中喜欢用典,是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要求辞藻华丽,又要表述准确,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养成了用典的习惯。写作借鉴角度:思想骄奢淫逸,误国害民:“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沉迷于骄奢淫逸之中,荒废了朝政,最后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的大祸,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不能保全。迫于众怒,他无奈地赐死了杨贵妃,在马嵬坡上演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悲剧。为人君者不思为国为民,最后受到了残酷现实的严惩。运用方向“忧患意识”“逸豫亡身”“适度”等。运用示例将适度铭记于心,可帮助我们的事业成功,促进自身发展,但是,一旦忘记,就会留下不可弥补的缺憾。曾因慧眼识相,采取有效措施而开创了唐朝鼎盛的“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在盛世之后,逐渐满足于现状,贪图享乐。其实,在取得业绩之后,适度的享受是无害的,但是,唐玄宗却将“适度”二字抛到了脑后,沉迷于安乐之中,任用小人为相,致使政治黑暗,战乱不断。唐玄宗没有铭记“适度”二字,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由此转衰。美文欣赏林黛玉眼中的李义山闫红红楼梦里有一大不可思议处是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刘姥姥逛大观园那次,贾母带了全家大小一道划船,宝玉见满池破荷叶,便说为什么不拔了去,宝钗解释说,是因为这园子老有人逛,根本没工夫收拾,黛玉却插了一句,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立即与黛玉保持一致,说,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这一段是纯然白描,只有宝钗发言的时候是“笑”道,其他人都没说表情,但可以想象宝玉起初的放肆和后来的殷勤,而黛玉呢,当是幽幽一句,有点清高,又有点怨艾,她哪里是要说她最厌李商隐的诗,分明是要在宝玉面前突出自己。这样说估计又得让拥黛们骂,我发现他们有时候也挺愤青,据说学术界有位老先生听说某处开了个饭店叫“潇湘馆”,立即上门砸了个稀烂。其实何必,第一,“潇湘馆”又没有被黛玉注册为专有,人家又不违法,第二,倘若黛玉不是幸运地早早香消玉殒,而是要和宝玉一道捱过艰难岁月,机缘凑巧,焉知她一定不会开饭店,从五十六回黛玉和宝玉算账看,她也不是完全没有经济头脑,再说卓文君还当垆卖酒呢,这样的女子才足够大气。又扯远了,还说黛玉,她固然一身诗意,在恋爱中却也与平常女子并无不同,会使小性子,会吃醋,也会得意忘形,当宝玉说这荷叶可恨时,她心中便有不同意见,而宝钗的补充,更让她觉得不以为然,因为这两个人都认为破荷叶应该拔掉,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黛玉忍不住亮出自己的观点,由于对那两个人一唱一和的不以为然,就把话讲得格外极端些,于是她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真的不喜欢李义山吗?她真的会不喜欢“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不喜欢“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不喜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倒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种比较直白的,林妹妹未必喜欢,她自己写诗特别含蓄,那么多作品里,惟有题帕三绝比较像情诗,也是刚开了头就结了尾,不肯说得过分清晰。同样是谈政治,谈未申的抱负,李白写得恣意飞扬,虽有吹牛之嫌,也让人叫一声“爽”,而杜甫则写得真挚诚实,似乎要把心翻出来给你看,有的诗句,也许原本是为了给有权者看的,但写着写着就会忘了这个任务,变成个人性情的飞舞。李商隐与他们的不同,在于他总是记着那样一批特定的读者,要把自己的见识表现给他们看,有时不免流于矫情。作为诗人的李商隐,也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抒情的,动人的,一部分则是深刻的,或者说做深刻状的,未张嘴前先叹气,额头上纵横写着历史责任感等字样。我不知道黛玉不喜欢的是不是这些,只能说就我看来,李商隐也并非绝对完美的诗人。林妹妹大约不喜欢他的某一点,但是在说到荷叶问题时,她为了表现对那些破荷叶多么珍惜,特意要将语气弄得严重一些,不过是在所爱的人面前使性子,就像小女孩子的一噘嘴一跺脚,而宝玉果然也觉得是件严重的事,立即改口不算,还顺带拍了一下马屁,几乎到了指鹿为马的程度。黛玉想来会有小小的得意,宝钗呢?估计只是抿嘴低头一笑,对这番对话中的微妙关系既洞若观火,又不置可否。窃以为,黛玉的这番诗论有着太强烈的感情色彩,不能代表她的真实看法,她和香菱谈诗那回,才算托出了真知灼见。香菱喜欢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认为“有趣”,黛玉立即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否则见了这样浅近的就爱,一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