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6-8学案.doc_第1页
三年级下册6-8学案.doc_第2页
三年级下册6-8学案.doc_第3页
三年级下册6-8学案.doc_第4页
三年级下册6-8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课前准备。完成答题卡一: 2313 4121 3331 3212 4312 2214 1125 2134二课前预习。同学们,你们喜欢涂色游戏吗?老师这有大小不同的两张白纸, (出示两幅面积差别较 大的长方形白纸)要想在上面涂上颜色,谁先涂满其中的一张,谁就是冠军,你会选择哪一 张? 为什么?三典例精讲。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在生活中,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谁的面大?谁的 面小? (2)观察黑板的面和电视机屏幕的面,谁的面大?谁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 )有( )的,物体的表 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 ) 。 2、认识面积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什么? (2)观察黑板的几条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认识封闭图形。哪一个是封闭图形,哪一个不是?为什么?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面积的大小。出示一些封闭图形: (1)正方形和圆形比,谁大?谁小?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谁大谁小? 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 (2)像这些封闭图形的 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这几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 点拨: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比较了许多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你是怎么比的? (2)用重叠法比较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猜一猜,哪个大,哪个小? ,三 (3)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两张纸面积的大小。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呢? 用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在上面摆一摆。比出哪个面积大。 你认为用多大的图形摆最合适?为什么? 点拨:用摆图形的方法,能比较两张纸面积大小。关键要选择大小统一的标准。 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找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观察它的形状和大小。用手比试 1 平方分米有多大? 40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 1 平方分米? 剪出一个接近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出 1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合适呢? 用厘米测量,面积就用 厘米 从学具里找出面积是 1 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多少? 点拨: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呢? ()认识 1 平方米。 用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或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来测教室面积,容易吗?为什么?要用 平方 的面积单位合适。 你知道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吗?比试一下 1 平方米的大小。 说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米呢?四练习巩固。 1、出示用报纸拼贴的 1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找出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完成答题卡(做一做) 。 3、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用 1 平方米的学具量一量。 4、站一站: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能站多少个同学吗?五作业检测。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用 1 平方米的学具量一量。站一站: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能站多少个同学吗?六反思感悟。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一课前准备二课前预习 1、画一画:画出 1 厘米长的线段和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2、说一说: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三典例精讲。 1、比较 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 (1)估计 1 厘米有多长?1 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比较长是 1 厘米的线段图和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异同? (3)1 厘米指线段的 1 平方厘米,是 单位。 2、比较 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 (1)估计 1 分米的长度,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在学生交流时,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 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动手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 是多少? (3)画出 1 分米的线段和 1 平方分米的图形,说说有什么不同? 3、比较 1 米和 1 平方米 (1)用 1 米可以测什么? (2)用 1 平方米可以测什么呢? (3)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 60 平方米,猜一猜 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讨论 1 厘米、1 分米、1 米和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有什么异同? 5、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分别接近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 6、归纳小结: 1 厘米、1 分米、1 米是 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1 平方厘米、1 平 方分米、1 平方米都是 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 。四、练习巩固。 1、用双臂比划 1 米有多长。小组同学合作伸开双臂表示 1 平方米。 2、先估计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用 1 平方分米的纸片量一量。 五、作业检测。 1、数学游戏: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每个图案是 5 平方厘米。 2、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反思感悟。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前准备。讨论 1 厘米、1 分米、1 米和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有什么异同?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分别接近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二课前预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会计算面积吗?三典例精讲。1、估一估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42 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为 1 平方米的正方形来测量太麻烦, 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 计算简便吗? 2、摆面积:选出长是 5 厘米,宽是 3 厘米的长方形,在上面用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小 正方形摆一摆。 (1)你一共摆了几个小正方形? (2)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长方形的长摆了( )排,说明是 ( )厘米;宽摆了( )排,说明是( )厘米,那么,面积 15 平方厘米怎么算出来的? 3、出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 4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 4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 5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 平方厘米 (2)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只测量长和宽,能得出面积吗?摆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 形与测量长和宽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点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4、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四、练习巩固。 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是什么单位?宽是什么单位?面积用什么单位? 2、完成练习十九第一题。 3、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五、作业检测。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六反思感悟。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前准备。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分米?二课前预习。1、看到数学书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数学书与思品书哪一本书的面积大? 2、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那么正方形面积呢?通过预习你还知 道了什么? 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践来 验证。 三典例精讲。、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1)这里有一个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上面摆一摆,你会 发现什么? (2)动手摆一摆。 2、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它的面积吗?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把你 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并动手试一试。 3、你们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了吗? () 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后数一数,正好用了 )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 所以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先横着摆,一行可以摆( )个,刚好摆了( )行, 所以一共可以摆( )( )( )个,也就是( )平方厘米。 (3)比较这两种方法。讨论那种方法更简便。 点拨: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4、套用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1)把正方形看做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是( ) ,宽是( ) ,面积=( )( ) ,想 一想:这是一个巧合吗? ,长和宽都可以看做是 。 (2)我发现了它的长和宽 (3)提炼方法:通过刚才的计算,我得出正方形的面积=( )( ) 5、通过拼摆和计算,你发现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什么关系吗?讨论:要想求正方形 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小结: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 )是多少。在只给出图形没有给出边长是多少的 情况下,要先测量再计算。 6、一张长方形餐桌,长 14 分米,宽 9 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玻璃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分米? (1)求玻璃的面积实际上是求( )的面积。 (2)试着算一算。 三、展现提升: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练习巩固。 1、估计并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估计并测量正方形手帕的面积。 3、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 64 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在一张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 6 厘米,宽 4 厘米的长方形,剩下部 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周长呢? 五、作业检测。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六反思感悟。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课前准备。(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 64 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在一张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 6 厘米,宽 4 厘米的长方形,剩下部 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周长呢?二课前预习。1、(依次出示面积是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 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猜测一下。 三典例精讲。 1、推导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 1 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 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3)用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 )个,竖排每排摆( ) 个,一共可以摆( )( )=( 米)。 (4) 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 边长正好是 ( ) 厘米, 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 ) ( ) =( )(平方厘米)。 )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 (5)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 1 分米,1 分米=( )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 ) ( )=( )(平方厘米)。 小结:我们可以用摆,用量,还可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 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 ( )平方厘米。点拨: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2、探究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想一想:边长 1 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 (3)出示边长 1 米的正方形,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 1 分米 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我知道了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3、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4、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 )。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 )。四练习巩固。 (1)练习填空:1 米=( )分米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分米=( )厘米 )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 平方米=( )平方分米 (2)83 页做一做:8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五作业检测。83页做一做六反思感悟。公顷、 公顷、平方千米一、课前准备。1)练习填空:1 米=( )分米 1 平方米=( )平方分米 1 分米=( )厘米 ) 1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 平方米=( )平方分米 (2)83 页做一做:8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二课前预习。 、课件展示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三典例精讲。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猜一下。 2、课件展示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这样大的土地就是 1 公顷。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 少平方米? 3、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0000 平方米,就等于 1 公顷。 点拨: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 50 平方米,那 200 个教室的面积就是 1 公顷。 10000 平方米1 公顷 4、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想一想,1 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 47 (2)边长是 1 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1 平方千米。相当于 100 公顷。算一算 1 平方千米有 多少平方米?1 平方千米=( )5、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1)1 公顷=10000 平方米,1 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相当于( )公顷。 (2)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 7000 平方米,那就有 140 个足球场面积约 1 公顷。1 平方千 米( )公顷四练习巩固。 1、 2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千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2、 练习二十 2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 ()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 五作业检测。教材85页1.2.3六反思感悟。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认识一课前准备。1、 2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千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二课前预习。1出示商品标价牌。 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 下? 2区别整数与小数。 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 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三典例精讲。 1、认识小数(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 )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 )部分;小数 点右边的部分是( )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2)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1)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4 5 0 ( )元( )角 0 7 0 ( )角 0 6 5 ( )角( )分 (2)火腿肠 598 元,表示_元_角_分。牛奶 0.85 元,表示_元_角_分。面包 2.60 元,表示_元_角_分。读一读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1)交流自己的身高是 1 米多少厘米?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2)出示米尺:把 1 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 ) 米,还可以 写成( )米。 (3)3 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5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1)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 把 每份是 ( )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 米, ( 还可以写成 ( ) 米。 (2)3 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 )米?18 厘米呢? (3)想一想: 0.03 米、0.18 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 改写成两位小数。 6小组讨论。 (1)王东身高 1 米 30 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2)点拨:写成 1.30 米和 1.3 米都是对的, (因为 30 厘米也就是 3 分米) 。四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 89 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 1 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填在课本上)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 2 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五.作业检测。(1) 1 米平均分成 100 份, 把 每份是 ( ) 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 米, ( 还可以写成 ( ) 米。 (2)3 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 )米?18 厘米呢? (3)想一想: 0.03 米、0.18 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 改写成两位小数。 比较小数大小一课前准备。1)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4 5 0 ( )元( )角 0 7 0 ( )角 0 6 5 ( )角( )分 (2)火腿肠 598 元,表示_元_角_分。牛奶 0.85 元,表示_元_角_分。面包 2.60 元,表示_元_角_分。读一读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二课前预习。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出示小数卡:笔记本 1.2 元与 2.1 元,你能改 成几元几角吗?如果让你买,你会买哪一个?为什么? 2、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三典例精讲。 1、跳远比赛,小刚的成绩是 2.98 米,小明的成绩是 2.89 米, 到底谁的成绩最好?帮他们排出名次。 2、小组讨论、比较。 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 3、化成分米比较: 0.9 米是( )分米 0.88 米是( )分米 4、化成厘米比较: 0.9 米=( )厘米 1.15 米=( )厘米 ( )( 1.2 米=( )厘米 0.88 米=( )厘米 )( ) 1.15 米是( )米( )分米 1.2 米是( )米( )分米 )( )5、在米尺上标出小数,再比较。 ( )( )( )( ) 6、小结方法: 比较小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先比较( )分位,再比较( )分位 一直比较出大小为止。四练习巩固。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51.8 0.680.86 2、比较三种茶叶的价格。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 13.60 元 8.8 元 15.15 元 )( ) )() 3、小组内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4、教材第 94 页第 10 题。 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说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五作业检测。教材91页1.2六反思感悟。 简单的小数加、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一课前准备。 1、 笔算 8+6= 28+5= 37-5= 12-6= 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手套 2.00 元,袜子 1.60 元,你知道这两样一共多少钱吗? 二课前预习。1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典例精讲。探讨小数的加法。 (1)1 个卷笔刀和 1 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算法。 (2)0.6 元=( )角 0.8 元=( )角 52 ( )角+( )角=( )角=( )元( )角(3)0.6+0.8 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怎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4)比较算法:一道是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 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 ),再从个位 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 ),也就是把( )对齐再相加。 (5)试笔算 0.6+0.8 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再计算。 元 角 分 0 . 6 + 0 . 8 (6)说一说,用坚式计算 0.6+0.8 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3、探讨小数的减法: (1)带橡皮的铅笔比普通铅笔贵多少元?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讨论、交流算法: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试算一下。 (3)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元 角 1 . 2 - 0 . 6 分 (4)说说用竖式计算 1.2-0.6 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 2 减去 6 不够减,向个位退 1,作 10,在十分位上加 10 再减, 也就是( )个 0.1,减去( )个 0.1。 从人民币来看,把 1 元化成 10 角,加上原来的 2 角,用( )角减去( )角。 4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 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 也就对齐了。 三、展现提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练习巩固。(1)练习:3.6-0.5 2.1-1.2 2.8+2.1 6.4+0.9 (2)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计算练习二十二第 1 题。 五作业检测。教材96页做一做。 六反思感悟。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一课前准备。练习:3.6-0.5 2.1-1.2 2.8+2.1 6.4+0.9(1)1 个卷笔刀和 1 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算法。(2)0.6 元=( )角 0.8 元=( )角 52 ( )角+( )角=( )角=( )元( )角二课前预习。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 忙解决: 二(1)班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 3 朵花,8 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三典例精讲。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方阵,3 个方阵,每个方阵 8 行,每行有人,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画面,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 3 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想?小组 内交流意见。 3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用( )( )( )(人); 再用( )( )( )(人)。 ()也可以先求 3 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用( )( )( )(人); 再用( )( )( )(人)。 ()还可以先求 3 个方阵有几行,用( 数,用( )( )( )( )( )(人);再乘以每行的人 )(人)。 .比较这几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你的见解。 三、展现提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练习巩固。(1)独立解决教科书第 99 页“做一做”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盘鸡蛋有行,每行有个,共有盘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方法一: 方法二: (2)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 1 题:跑道每圈米,每天跑圈,一个星期(天)跑多 少米? (3)每箱有瓶啤酒,一层放箱,可以放层一次可运多少瓶?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游泳池长米,游了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五作业检测。一张圆桌坐3人,有圆桌7张方桌6张,同时可以接待多少位客人? 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一课前准备。1、60 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人? 2、960 个杯子,每 6 个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 以上两题你是什么方法解决的?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3、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探讨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 1、 课件出示例题图(60 个人表演团体操) (1)我知道了有 60 个人表演团体操,他们平均分成了( )个大圈,每个大圈又分成了 ( )个小圈。 (2)每个小圈的人数相等吗?三典例精讲。怎样求每个小圈里有多少人? (1)要求每个小圈里有多少人,可以先求 再求 (2)列式: )( )=( ( ( )( )=( ) (人) 这一步求的是 ) (人) 这一步求的是 ) (人) 这一步求的是 ) (人) 这一步求的是 也可以列式: )( )=( ( ( )( )=( (3)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说说你的方法。 3、有 960 个杯子,6 个装一盒,8 个装一箱,能装多少箱? (1) 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 要求能装多少箱,你是怎么想的? (3) 你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吗?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方法一: 综合算式: 方法二: 综合算式:四练习巩固。1、9600 千克货物,两辆车 4 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方法一: ( )( )=( ( )( )=( ) (千克) 先求 ) (千克) 再求 56 方法二: ( )( )=( ) (千克) 先求 ( )( )=( ) (千克) 再求 2、啄木鸟每天能吃 645 只害虫,青蛙 8 天才吃 608 只害虫,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 只害虫? ( )( )=( ) (只) ( )( )=( ) (只) 答: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害虫( )只。 ( )( )=( ) (只) ( )( )=( ) (只) 答: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害虫( )只 说说你是先算什么的?每一步式子求出的是什么? 五作业检测。教材104页11,12,13设计校园一、课前准备。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方向来 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课前预习。 1、展示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1)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2)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 (3)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校园呢? 三典例精讲。了解自己的校园。 (1)说说你调查的本校有哪些基本设施。 (2)说说学校有什么建筑,各在什么地方?(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 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 2. 谈一谈自己对本校校园现状的看法。 说说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 设备等。 3、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4、 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 (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合作动手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 ) (1)先用白纸画出各种设施的位置、数量的平面图。 (2)将泡沫制作的设施模型粘贴在适当的位置。 (3)用彩笔装饰校园环境。 (4)用小纸条贴上各种设施名称。 四练习巩固。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及时补充。2、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 (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 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3、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参观交流。五作业检测。六反思感悟。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重复现象一课前准备。1、9600 千克货物,两辆车 4 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方法一: ( )( )=( ( )( )=( ) (千克) 先求 ) (千克) 再求 56 方法二: ( )( )=( ) (千克) 先求 ( )( )=( ) (千克) 再求 2、啄木鸟每天能吃 645 只害虫,青蛙 8 天才吃 608 只害虫,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 只害虫? ( )( )=( ) (只) ( )( )=( ) (只) 答: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害虫( )只。 ( )( )=( ) (只) ( )( )=( ) (只) 答: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害虫( )只 说说你是先算什么的?每一步式子求出的是什么?二课前预习。 1、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 进一步了解你们,现在让我们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三典例精讲。 1、课件出示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你发现了什么?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 )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 )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 ( )人。 (2)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是重复的,这几个人是( ( )。 )、( )、 (3)在计算总人数时,这三个人怎么办?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说一说两个圆圈各表示什么?中间表示的是什么? (3)语文组有 8 人,数学组有 9 人,怎样列式求出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8 + 9 -( )=( )(人) 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这几个人? 3、昨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