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监理工作报告.1doc.doc_第1页
2011年11月监理工作报告.1doc.doc_第2页
2011年11月监理工作报告.1doc.doc_第3页
2011年11月监理工作报告.1doc.doc_第4页
2011年11月监理工作报告.1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固特新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工程名称: 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发大厦工程2011 年 10 月 15 日至 2011 年 11 月 28日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单位(章): 总监理工程师: 报告日期: 2011 年 11月 28日福建固特新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工作目录一、 本工程概况:二、 本工程重要施工内容及工程形象进度;1、 本工程“安发大厦”现已进入开挖地下室2、 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执行情况:;3、 针对进度情况采取的措施及效果;4、 本工程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三、 根据管桩移位及断桩情况分析:四、 本工程监理工作小结;1、 真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情况的综合评价;五下一步监理工作重点: 1增加人员机械设备,继续督促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2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善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工作; 3继续对施工单位要求加强质量,安全意识; 4继续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善工程资料六结束语一、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安发大厦工程地址:宁德市宝国路南侧建设单位:安发(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宁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单位: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福建泉州市东海建筑有限公司监理单位:福建固特新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名称栋号建筑面积(M2)地下室建筑面积(M2)层数建筑高度(M)安发大厦151912332地上13层地下1层49.05m工程简介:1、本工程安发大厦位于宁德市宝国路南侧,地上十三层,地下一层,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层,建筑高度为 49.05 米。2、本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黄海高程)4.900米,场地现状高程为4.3504.600米,基坑深4.4506.800米,基坑西侧、北侧为空地,南侧为已建锅炉房,东侧为厂区内道路,3.本工程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设计使用年限为半年。4.地质概况:层号 参数岩土名称天然容重内聚力内摩擦角yCKN/m3Kp。1杂填土18.07.012.02淤泥15.914.63.53残积粘性土18.020.022.05.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地下水埋深距现状地面约1.8米,地下淤泥层约平均值1519米;二、 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及工程形象进度:1,安发大厦于2011年10月15日开始进行地下室土方开挖,目前已施工至112轴交1D1A轴段,按逆作法从上至下分段分层跳槽错开开挖,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顺序为开挖工作面、修边坡、坡面排水、喷射第一层混凝土、设置土钉、(含钻孔,置筋、注浆等)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底部加固木桩5m双排,目前已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标高-4.3m, 在塔吊基础1C1B交89轴段,土方开挖至地下室承台底标高-6.6m的基坑承台部位。2、 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执行情况:、本工程由施工开挖地下室基坑土方至112轴交1D1A轴段,按逆作法从上至下分段分层跳槽错开开挖,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施工顺序为开挖工作面、修边坡、坡面排水、喷射第一层混凝土、设置土钉、(含钻孔,置筋、注浆等)绑扎钢筋网、喷射第二层混凝土,底部加固木桩5m双排监理旁站成全过程;、本工程根据2011年10月15日土方开挖至2011年10月23日512轴交1D1A轴段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标高-4.3m处未发现位移现象,由于塔吊基础1C1B交89轴段,开挖土方至地下室承台底标高-6.6m处时经监理旁站过程中发现地下室红线以外的淤泥往地下室内挤压凸出,且淤泥往上浮,经承建单位2011年10月23日下午15时监测至24日上午9时经观察坐标监测红线外淤泥往内移动100mm, 淤泥往上涨190mm,24日下午16时监测中淤泥往上涨累计390mm,25日上午9时监测坐标红线外又往内移动110mm,淤泥再往上浮100mm。、经现场实测发现淤泥往基坑内挤压造成管桩移位现象;、监理机构立即组织承建单位进行管桩“低应变法检测”,检测情况详见(福建省物探试验检测中心)出具的简报管桩“低应变法检测”结论为部分管桩断桩;3. 针对进度情况采取的措施及效果:1. 本工程针对以上情况进行建议,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与相关设计、勘察、专家等进行磋商,安全方案及断桩部位补强方案,为了保证施工如期保质、保量及基坑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安全,针对工程质量须采取补救措施,以免造成工期延误;2. 根据安发大厦地下室土方开挖及深基坑支护过程中,2011年10月25日发现89轴段交1C1D轴处淤泥还会向内挤压上浮淤泥,造成部分管桩移位及断桩现象,并且现场监测的数据显示淤泥还会往基坑内挤压上浮;3. 针对上述情况:特邀请专家吴王强、陈建勇,设计单位左起桢于2011年10月25日下午到施工现场查看,经几位专家研究后提出以下几点;靠近锅炉房旁612轴位置土方按原始地面在挖除降深2米、宽度约16米的土方量卸出运外,以减轻荷载;.建议塔吊基坑用砂回填后,612轴位置排水沟再增设一排木桩,原有的第二排木桩处底部再增设一排土钉支护;.按分层台阶式开挖土方,上层喷锚下层打锚杆及土丁支护;.由于以上问题处理完后,再继续监测基坑内土方,在塔吊基础1C1B交89轴段,地下室承台底标高-6.6m处有所稳定,淤泥往上涨明显减少及红线外淤泥往内挤明显有所下降。4.本工程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 .第三方监测单位:宁德市山水测绘有限公司于10月31日11月21日提供的.宁德市安发大厦基坑支护深层土体位移监测阶段性成果报告CX1:最大位移3.0米处2.12毫米;最小位移5.0米处0.34毫米。CX2:最大位移6.5米处2.41毫米;最小位移9.0米处0.02毫米。CX3:最大位移0.5米处4.73毫米;最小位移2.0米处0.07毫米。CX4:最大位移9.0米处1.74毫米;最小位移3.0米处0.00毫米。CX5:最大位移1.5米处1.23毫米;最小位移9.5米处0.01毫米。CX6: 最大位移9.0米处0.98毫米;最小位移1.0米处0.01毫米。CX8:最大位移9.0米处1.92毫米;最小位移2.5米处0.24毫米。.宁德市安发大厦基坑支护水平位移监与竖向位移监测阶段性成果报告 水平位移变形最大为钢筋点34.0毫米,最小变形为BX4点3.9毫米;竖向位移变形最大为BX8点26.1毫米,最小变形为BX3点3.9毫米。.宁德市安发大厦基坑支护水位监测阶段性成果报告 水位变化最大为SW2点0.891米,最小为SW8点0.135米。3 本工程根据管桩移位及断桩情况分析:1. 本工程根据勘察报告揭示,场地、地下水埋深距现状地面约1.8米,地下淤泥层约平均值1519米,2. 具分析关系到淤泥层比较软流失量较大、“淤泥层深厚”造成不可抗拒的因素;3. 具分析经验海泥淤泥层软流失量较大土质条件较差由于什么部位薄弱就会往薄弱部位挤流失不断的流动性,因为淤泥层流动性大所以管桩造成移位就会产生断桩。4. 分析土钉墙支护: .作用:土钉与土体形成复合体,提高边坡稳定性和超载能力; .特点:土体稳定性好,位移小,施工简便,费用低,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小,分 层分段施工。 .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杂填土、粘性土、非松散砂土。边坡坡度7090 。 .工艺过程:挖土喷射混凝土打孔插筋、注浆铺放、压固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挖下层土。5.四本工程监理工作小结: 对本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工程方面情况等综合评价,在质量控制方面基本实现控制目标,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工程进度与总进度计划相比滞后。本工程在安全控制方面基本到位,无重大安全隐患,未发生安全事故。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本工程的监理服务工作。 五、下一步监理工作重点:下一步主要为地下室基坑承台梁板施工,根据本工程的质量问题及下一步的施工内容,决定,下一步质量及进度控制工作的重点如下:(1) 1 12轴1-A 1-D轴段开挖土钉墙支护,绑扎钢筋砼喷锚;(2) 管桩、断桩部位处理及承台梁板接点处钢筋保护层、模板尺寸;(3) 消防、空调、强电、弱电、给排水管道的预留、预埋;(4) 现场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督促施工单位人员增加、加快施工进度;(5) 继续督促施工单位原材料进场构配件等。(6) 增加机械设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7) 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完善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工作;(8) 继续对施工单位要求加强质量,安全意识;(9) 继续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善工程资料;六结束语1在承担监理工作过程中得到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在监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为项目监理部提供了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在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监理部的工作顺利开展。项目监理部在监理过程中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将工程情况及时汇报,加强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避免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在事中控制中能及时发现工序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得到及时纠正。2在承担监理工作中得到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在监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做为被监理单位,能认真听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要求,及时改正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施工单位在上报各类报表时做到及时、准确为监理工作创造了条件。项目监理部为了考虑工期和施工的连续性,不论什么时间报验,都能及时进行查验,给施工单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3监理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监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许多好的工作作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监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