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学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最后一天.doc_第1页
两天学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最后一天.doc_第2页
两天学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最后一天.doc_第3页
两天学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最后一天.doc_第4页
两天学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最后一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天学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最后一天/s?_biz=MjM5MDIzMDMwMA=&mid=201216464&idx=2&sn=be339d4909a84dcde933d9e1ec27358d2014-10-11药圈点击标题下蓝色药圈可快速关注中药执业药师考试两三天学完小编已经完成给大家分享,很多人不知道看历史消息。小编特意发了教程!实在不会,你百度一下!查看微信公众平台历史消息,也有写。其实在你和药圈微信公众平台的对话框里。第一次打开。会有一个药生活的菜单。点它。出来精彩推荐。点它就可以!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小编收集的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第二天学习,两天就可以学完。介于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看历史消息!今天的左下角阅读原文是第一天的内容!第六章药学监护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有感染指征再应用抗菌药尽早查明病原,根据病原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及药动学特点选药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病原菌、抗菌药特点制订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原则:给药次数: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硝基咪唑类应一日一次给药。疗程:一般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h可停药联合用药要有明确指征:通常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仅适用于个别情况联合用药的指征: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长程治疗,易产生耐药性联合用药宜将毒性大的药物减少剂量内科、儿科预防用药:用于1种或2种特定病原菌的感染-有效预防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感染-有效原发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可能有效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普通感冒、麻疹、水痘;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糖皮质激素。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清洁手术(类切口)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药清洁-污染手术(类切口)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等,需预防用药污染手术(类切口)胃肠、胆道、开放性创伤,需预防用药术前已存在感染的手术,如穿孔性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不属于预防应用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由肝胆排泄,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主要经肾脏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剂量需适当调整。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进行TDM;也可以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减量给药。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主要由肝脏清除的药物,无毒性,可正常应用。大环内酯类(不包括酯化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有毒性反应,应避免使用。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药物经肝、肾两途径清除,肝、肾功能同时减退,使用时需减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主要由肾排泄,肝功能减退者不需调整剂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老年患者应按肾功能减退者减量给药,可给正常治疗量的1/2-2/3。(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多数-内酰胺类)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为常用药;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TDM。新生儿期禁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新生儿肾脏发育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新生儿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整给药方案新生儿期禁用的抗菌药物药圈会员收集分享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氯霉素灰婴综合征磺胺药脑性核黄疸氟喹诺酮类软骨损害(动物)四环素类齿、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万古霉素肾、耳毒性磺胺药、硝基呋喃类溶血性贫血儿童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氨基糖苷类,儿童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儿童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并进行TDM监测。四环素类,不可用于8岁以下儿童。氟喹诺酮类,避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和哺乳期避免应用: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磷霉素。妊娠期感染时,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磺胺药、氯霉素时,必须进行TDM。哺乳期应用任何抗生素时,均应停止哺乳。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参考指征:混合感染;严重感染;感染部位为一般抗菌药物不易透入者;抑制水解酶的菌种感染;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者,而该类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监护点:明确的指征和治疗目的,做到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短期用就不长期用规避禁忌证和慎用患者:过敏、严重精神病、癫痫、活动性溃疡、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未用抗菌药物控制的感染等坚持随访:血糖和尿糖、儿童定期监测生长和发育、眼科检查:注意白内障、青光眼、眼部感染、电解质和便潜血、高血压和骨质疏松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药原则:大剂量冲击疗法:严重中毒性感染、各种休克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支气管哮喘、中心性视网膜炎、淋巴瘤小剂量替代疗法: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阿狄森病、肾上腺皮质次全切术后隔日疗法:昼夜规律分泌(每日上午7-10时为分泌高潮,午夜12时为分泌低潮)特殊人群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小儿用药应采用短效(可的松)或中效(泼尼松),避免使用长效(地塞米松)老年人应用,易发生高血压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不宜应用泼尼松,应选用不经肝脏代谢的泼尼松龙。维生素滥用的危害:维生素A:疲劳、软弱、全身不适、颅压增高、皮肤干燥瘙痒、四肢痛B族维生素:B1-神经衰弱,B6-B6依赖综合症维生素C:腹泻、尿频、头痛、恶心、胃痉挛维生素D:烦躁、惊厥、肾损害、骨骼硬化维生素E:乳腺肿大、出血倾向、栓塞、影响性功能掌握用药时间:药圈会员收集分享水溶性维生素B、C,宜餐后服用脂溶性维生素A、D、E、K,宜餐后服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维生素C-破坏维生素B12,增加铁剂吸收维生素B6-可消除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与氨茶碱、口服避孕药同服会降低疗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监护点:昔布类能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心梗、脑卒中禁用只有在1种NSAID足量使用1-2周后,无效才可以换药避免2种或2种以上NSAID同时使用,但服用塞来昔布时不能停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阶梯式增加药量,阶梯式渐次减量抗凝血药分类: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肝素及低分子肝素直接凝血酶拮抗剂:磺达肝癸钠、水蛭素、重组水蛭素、比伐卢定抗血小板药分类:药圈会员收集分享环氧酶抑制剂: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断剂:噻氯吡啶、氯吡格雷血小板膜糖蛋白GPb/a受体抑制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双嘧达莫、西洛他唑血小板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腺苷、前列环素血栓烷合成酶抑制剂:奥扎格雷钠华法林治疗监护点:华法林起效滞后的时间须联合应用肝素应用华法林,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正常值2.0-3.0对抗华法林过量,选用维生素K1 基因检测有利于选择适宜的华法林起始剂量规避可缩短华法林作用时间的药物:抗菌药物、抗癫痫药、抗肿瘤药、镇静催眠药、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抗甲状腺药、抑酸药等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服用的药物:利尿剂醛固酮受体阻断剂 受体阻断剂地高辛利尿剂的治疗监护:从小剂量开始,水钠潴留消失后,也要应用重视保持机体的干体重状态与ACEI合用,注意血压、血钾、肾功能醛固酮受体阻断剂是生物学治疗,而不是用其利尿作用每日体重变化是检测利尿剂效果、调整利尿剂剂量的最可靠指标抗心律失常药的治疗监护:注意抗心律失常药所致的心律失常重视其他非心脏的不良反应胺碘酮:影响甲状腺功能(200mg/d=有机碘75mg/d)、肺损害、光过敏、角膜碘沉积血药浓度的监测抗癫痫药药圈会员收集分享癫痫类型一线药物部分发作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全身发作失神发作丙戊酸钠、乙琥胺肌阵挛丙戊酸钠、氯硝西泮强直阵挛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环孢素的治疗监护点:环孢素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储存于15-30中,紧急冷冻肾毒性最明显,使用时避免使用硝苯地平他克莫司的治疗监护点:他克莫司作用为环孢素的数十至数百倍服药前后均需要禁食1小时不推荐与环孢素联合应用,由环孢素转换为他克莫司,至少间隔24小时以上环孢素的治疗监护点:环孢素谷值浓度(C0):血药浓度测定一般取谷值为参考值,即早晨服药前取血测定的值环孢素峰值浓度(C2):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即服药后2小时的血药浓度峰值浓度:谷值浓度,更能反映CSA在体内的代谢情况抗肿瘤药分类种类代表药物临床应用烷化剂氮芥抗代谢药氟尿嘧啶、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卡培他滨蒽醌类柔红霉素、伊达比星抗生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植物来源长春新碱、三尖杉酯碱生物碱喜树碱、紫杉醇用聚丙烯输液器铂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不宜接触铝制品抗肿瘤药的适宜溶剂:用氯化钠作溶剂:环磷酰胺、喜树碱、博来霉素、亚胺醌、依托泊苷、顺铂用葡萄糖作溶剂:甲氨蝶呤、吡柔比星、秋水仙碱、卡铂、奥沙利铂可以肌肉注射:塞替派、阿糖胞苷可经脑脊液给药的是: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治疗药物监测的适宜性:药圈会员收集分享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地高辛、氨茶碱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苯妥英钠、茶碱药物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大: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或无效时均存在危险:免疫抑制剂需要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有蓄积中毒危险需要合并使用多种药物采用非常规给药方案:癌症化疗中毒表现和所治疗疾病的症状很相似的药物:地高辛特殊人群:肾功能损害者用氨基糖苷类;肝功能损害者用茶碱无需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情况:血药浓度与药效没有明显关系尚无明确的血药浓度治疗范围药效可以通过明确的临床指标判断药物安全性高:如OTC 疗程短的药物稳态浓度(Css):开始给药后,4个t1/2能达到稳态浓度的94%,5个t1/2能达到稳态浓度的97%,7个t1/2达到稳态浓度的99%。可以认为给药后5个t1/2取血已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峰浓度(Cmax):通常在静脉滴注后15-30分钟,肌肉注射后1小时,口服给药后1-2小时,测得的结果为峰浓度。谷浓度(Cmin):下一剂量给药前取血测得的结果为谷浓度。常用于血药浓度测定的几种方法:光谱法:应用逐渐减少色谱法:操作技术高,检测成本贵免疫法:免疫荧光法是我国常用的检测方法高效毛细血管法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的方法:根据TDM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根据患者生化指标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根据患者剂量体重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根据药物基因组学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根据TDM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稳态一点法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PK/PD参数法Bayesian反馈法药圈会员收集分享根据患者剂量体重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mg/kg 是按照标准体重计算的肥胖或偏瘦的患者适应于按照剂量体重计算男性理想体重=身高(cm)-105 女性理想体重=身高(cm)-100剂量体重=理性体重+0.4(实际体重-理想体重)浓度依赖型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 时间依赖性(短PAE)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碳青霉烯类时间依赖性(长PAE)阿奇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氟康唑、替考拉宁第七章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新生儿期用药特点:体表面积相对成人大,皮肤角化层薄,局部用药易吸收,易中毒。硼酸、水杨酸、奈甲唑啉胃酸分泌少,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吸收较完全;胃排空时间较长,磺胺类药物吸收较完全一般新生儿不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静脉给药要慎用维拉帕米、普萘洛尔戊巴比妥钠、地西泮可引起急性中毒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力低,药物游离型比重大,浓度高,易发生中毒,苯巴比妥新生儿期用药特点:总体液占体重80%,水溶性药物排泄慢,卡那霉素磺胺类、吲哚美辛、苯妥英钠、水杨酸盐、维生素K、毛花甙丙可与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高,导致核黄疸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药物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延长。氯霉素、磺胺药、硝基呋喃类新生儿肾脏有效循环血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较成人低30-40%;肾脏功能成熟过程需要8-12个月才能够达到成人水平婴幼儿期用药特点:口服给药以糖浆剂为主维生素AD滴剂禁止给熟睡、吵闹的婴儿服用,防止油脂吸入性肺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镇静剂的用量,年龄越小,耐受力越大;不宜应用吗啡、哌替啶、氨茶碱儿童禁用的药物药物禁用范围药物禁用范围四环素类8岁以下吗啡1岁以下氯霉素新生儿芬太尼2岁以下磺胺药新生儿左旋多巴3岁以下去甲万古霉素新生儿硫喷妥钠6个月内呋喃妥因新生儿丙磺舒2岁以下氟喹诺酮类18岁以下依他尼酸婴儿氟哌啶醇婴幼儿苯海拉明早产儿、新生儿羟嗪婴儿酚酞婴儿吲哚美辛14岁以下甲氧氯普胺婴幼儿地西泮6个月以下老年人患病特点:起病隐袭,症状多变病情难控,恶化迅速多种疾病,集于一身意识障碍,诊断困难此起彼伏,并发症多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敏感性增高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镇痛药对抗凝血药的敏感性增高肝素、口服抗凝药对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对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的敏感性降低药物对孕妇的影响妊早期:最易受药物影响产生畸胎。雌激素、孕激素可导致胎儿性别异常;甲氨蝶呤可致颅骨和面部畸形、腭裂妊娠后期:依托红霉素-阻塞性黄疸;妊娠晚期:阿司匹林-过期妊娠、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对泻药、利尿剂、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较敏感;沙利度胺(反应停)-海豹畸胎不同孕期用药特点:药圈会员收集分享细胞增殖早期:受精后至18天,致畸作用无特异性的影响所有的细胞;结果为死胎、流产或正常胎儿。器官发生器:药物致畸的敏感期;妊娠3周至3月(21-35天为高敏感期);34-39d,无肢胎儿;43-47d,胎儿拇指发育不全或肛门直肠狭窄。胎儿形成期:妊娠3月至足月;除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之外,其他器官一般不致畸。药物对胚胎及胎儿的不良影响:沙利度胺-胎儿肢体、耳、内脏畸形雌、孕、雄激素-胎儿性别发育异常甲氨蝶呤-颅骨和面部畸形、腭裂氮芥-泌尿生殖系异常、指趾畸形麻醉剂、镇痛剂、镇静剂-抑制胎儿神经活动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四环素-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全药物在乳汁中排泄分子量小于200、在脂肪和水中都有一定溶解度的药物,易分泌在乳汁中药物与母体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只有游离状态的药物才能进入乳汁药物解离度:解离度越低,乳汁中药物浓度越低弱碱性药物(红霉素)易于乳汁中排泄,弱酸性药物(青霉素)较难排泄可引起驾驶员嗜睡的药物:药圈会员收集分享抗感冒药、抗过敏药、镇静催眠药、苯噻啶、奥美拉唑可使驾驶员出现眩晕或幻觉的药物:镇咳药、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抗血小板药可使驾驶员视力模糊或辨色困难的药物:解热镇痛药、解痉药、二氢麦角碱、硝酸甘油、抗癫痫药可使驾驶员出现定向力障碍的药物:哌替啶、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避孕药可导致驾驶员多尿或多汗的药物:阿米诺利、利血平氨氯蝶啶片、吲达帕胺、哌唑嗪兴奋剂分为六类:精神刺激剂-麻黄素、可卡因、苯丙胺等;合成类固醇-甲睾酮、苯丙酸诺龙等;利尿剂-呋塞米、依他尼酸、螺内酯;麻醉镇痛剂-可待因、哌替啶、芬太尼等; 受体阻断剂-普奈洛尔等;肽激素类-人生长激素、人促红素(EPO)、重组人促红素(rhEPO)、促性腺激素等。兴奋剂的危害:药圈会员收集分享麻醉镇痛剂:呼吸困难、药物依赖;受体阻断剂:头晕、抑郁、低血压、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肽激素类:心脏、肝脏衰竭,糖尿病;精神刺激剂:中毒症状;合成类固醇:阳痿、月经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利尿剂:机体严重脱水、肾衰竭;肝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经肝清除,无明显毒性,谨慎减量使用经肝清除,有明显毒性反应,避免使用肝肾两途径清除,减量使用经肾排泄药物,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代谢特点酸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苯妥英钠、呋塞米)碱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变(普萘洛尔、筒箭毒)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地西泮、吗啡)药物分布容积增加(大多数药物)药物分布容积不变(庆大霉素、异烟肼)药物分布容积减少(地高辛)肾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轻度损伤:抗菌药物剂量减至2/3-1/2中度损伤:抗菌药物剂量减至1/2-1/5重度损伤:抗菌药物剂量减至1/5-1/10影响药物通过透析膜的因素:一般情况,分子量大于500、水溶性低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大的药物,不容易通过透析膜。透析患者常用药物磷结合剂:钙剂维生素D:睡前服用,骨化三醇、-骨化醇铁剂:有助于合成红细胞维生素B和维生素C:容易丢失水溶性维生素缓泻药:便秘容易增加腹腔感染的机会人促红素:注射给药,改善贫血非甾体解热镇痛药:但避免服用阿司匹林透析患者因特殊需要使用的药物:胰岛素肝素抗高血压药抗生素第八章临床常见中毒物质与解救解救中毒的一般处理程序:清除未吸收毒物加速毒物排泄中毒后药物拮抗清除未吸收毒物:吸入性中毒:脱离环境、呼吸新鲜空气经皮肤及粘膜吸收中毒:清除皮肤及粘膜上的毒物,清水冲洗10-15分钟,并用中和液或解毒液清洗经消化道吸收中毒:神志清,催吐、洗胃(食管静脉曲张、主动脉瘤、孕妇、心脏病、胃溃疡出血等不宜催吐、洗胃)一次灌入胃液500ml,强腐蚀剂、挥发烃类禁止洗胃加速毒物排泄方法药圈会员收集分享导泻:硫酸钠、硫酸镁若毒物引起严重腹泻,禁止导泻镇静催眠药中毒禁用硫酸镁极度衰竭者或中毒引起腹泻者禁用洗肠:温盐水、肥皂水、清水利尿:呋塞米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毒后药物的拮抗:物理性拮抗剂:药用炭、蛋白、牛乳化学性拮抗剂:酸碱中和、二巯基丙醇生理性拮抗剂:阿托品对抗有机磷中毒毒物或者药物特殊解毒剂有机磷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复磷/双解磷/盐酸戊乙奎醚有机氟乙酰胺(解氟灵)铅二巯丙醇/二巯丁二钠/依地酸钙钠/硫代硫酸钠汞二巯丙醇/二巯丁二钠/青霉胺/硫代硫酸钠砷二巯丙醇/二巯丁二钠/硫代硫酸钠氰化物亚甲蓝/硫代硫酸钠/亚硝酸钠一氧化碳谷胱甘肽苯二氮卓类氟马西尼吗啡、哌替啶、酒精盐酸烯丙吗啡、纳洛酮对乙酰氨基酚乙酰半胱氨酸高铁Hb血症亚甲蓝抗癫痫药中毒浓度药品名称中毒血浓度致死血浓度苯妥英钠20ug/ml100ug/ml卡马西平12ug/ml-扑米酮50-80ug/ml100ug/ml丙戊酸钠200ug/ml-乙琥胺150ug/ml-苯妥英钠药物中毒症状:轻度中毒:眩晕、头痛、全身乏力、失眠、手颤血药浓度20-40ug/ml,引起急性中毒:眼球震颤、复视、共济失调血药浓度40ug/ml,引起神经紊乱血药浓度50ug/ml,引起严重的昏睡或昏迷慢性中毒:小脑萎缩、神经障碍有机磷农药毒性分类:高毒类:内吸磷、对硫磷等中等毒类:敌敌畏、乐果等低毒类:敌百虫、双硫磷等有机磷农药中毒所出现的症状:毒蕈碱样症状(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眩晕、头痛、烦躁不安、精神恍惚、惊厥、昏迷)有机磷中毒临床表现:轻度(胆碱酯酶活力 50-70% 毒蕈碱样症状)中度(胆碱酯酶活力 30-50% 烟碱样症状)重度(胆碱酯酶活力 30%以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机磷中毒解救:脱离中毒环境肥皂水、碳酸氢钠,清洗受污染的皮肤和头发。洗胃、导泻(硫酸镁)2%碳酸氢钠(敌百虫中毒禁用)、清水、1:5000高锰酸钾溶液(硫磷中毒禁用)应用解毒剂:阿托品、解磷定和氯磷定应用阿托品注意事项:仅能拮抗毒蕈碱样症状,对烟碱样症状无效原则:早期、足量、重复给药阿托品化指征:瞳孔扩大、面部潮红、皮肤干燥、口干、心率加快阿托品中毒:谵妄、烦躁、幻觉、全身潮红、高热、甚至昏迷-可以用毛果芸香碱拮抗联合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阿托品剂量要减少应用胆碱酯酶复活剂注意事项:切勿2种或3种复活剂同时使用复活剂对烟碱样症状、促进昏迷患者苏醒的效果好中毒已超过3天或慢性中毒者体内胆碱酯酶已经老化,使用复活剂无效有机氮农药中毒解救注意事项:首选阿托品,禁用解磷定、氯磷定甲脒类中毒:嗜睡、发绀、出血性膀胱炎有机硫农药中毒解救注意事项: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代森铵、代森锌):无特效解毒剂沙蚕毒素:巯基类络活物(半胱氨酸、二巯丙醇、二巯丁二酸钠)是有效解毒剂杂环类农药中毒解救注意事项:噻二唑类(敌枯双):特效解毒剂-烟酰胺联吡啶类(百草枯):百草枯有一定的腐蚀性中毒者出现呼吸窘迫,吸氧有害无益吡啶类农药与维生素B1有对抗作用复合农药中毒救治原则:同一种类,不同品种混合中毒,其抢救措施与该类农药中毒相同。有机磷农药与其他类农药混合中毒时,阿托品的剂量更大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混合中毒时,以阿托品治疗为主。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类混合中毒时,先按有机磷中毒处理有机磷与有机氮类农药混合中毒时,对于发绀、抽搐等中、重度有机氮中毒表现时,除按有机磷中毒处理外,还应该同时应用亚甲蓝、维生素C等还原剂。灭鼠药分类及特效解毒剂: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维生素K1 硫脲类:半胱氨酸,禁用脂肪类和碱性食物有机氟类:乙酰胺(解氟灵)磷化锌/铝/钙:硫酸铜催吐,禁用阿扑吗啡毒鼠强: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主要作用于神经细胞,阻断GABA受体,引起痫性放电其他物质中毒及解救:药圈会员收集分享吗啡中毒三联症:昏迷、针尖样瞳孔、呼吸抑制麦角胺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异烟肼中毒:等量维生素B6(最大可达到5g)亚硝酸盐中毒:腐烂变质、腌制不久、存放过久的蔬菜及食物,口唇指甲发绀,亚甲蓝可治疗瘦肉精(克伦特罗)中毒:属于2受体激动剂;体内存留时间长,加热到172才分解。第九章 药品的临床评价药品临床评价的两个阶段:上市前药品临床评价期临床试验期临床试验期临床试验上市后药品临床再评价期临床试验新药临床评价的分期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阶段健康志愿者 20-30例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目标适应症患者不少于300例期临床试验:新药得到批准试生产后进行的扩大临床试验阶段目标适应症患者 300-2000例之间期临床试验:上市后药品的临床再评价普通和特殊人群不少于2000例新药四期临床评价的局限性:病例数目少观察时间短基于伦理学要求,研究对象有局限性考察不全面管理有漏洞上市后药品临床再评价的必要性:药品上市,只意味着该药品具备了在社会范围内使用的条件药品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不仅包括新药,而且包括在市场上所有已经销售的药品药师是做好药品临床再评价的主要力量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先进性和长期性实用性和对比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药物利用研究的常用方法:限定日剂量(DDD):是指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症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药物利用指数(DUI):用来测量医师使用某药的日处方剂量,用于分析用药剂量的合理性用药频度分析(B/A):估计药费可接受水平,评估地区用药水平、分析药品消费结构和市场分布限定日剂量(DDD)DDD是一种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而不是用药剂量“四特”是指:特定药物、特定适应症、特指用于成人、特指平均日剂量用药人次数=药物总用量DDD值限定日剂量数(DDDs)是指以限定日剂量为单位的某药品的消耗量,反映的是用药频度的大小DDDs=某天药品用药总数DDDDDD方法的局限性:大样本的研究中,患者依从性不易保证不同区域人群用药不尽相同,即DDD值可能会有差异不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利用研究只考虑主要适应症的用药剂量药物利用指数(DUI)DUI=DDDs实际用药总天数DUI1.0 医师日处方量DDD,超过了限定日剂量DUI1.0 医师日处方量DDD,可能剂量不足DUI1.0 认为剂量使用基本合理用药频度分析分析方法:确定DDD值确定该药的DDDs值总金额数除以DDDs,求得日用药费用求B/A值B/A=某药品销售金额排序(B)/该药品DDDs排序(A)B/A值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B/A接近1.0,同步性好,该药品的价格与患者接受程度相一致B/A值大,说明价格便宜且患者易于接受B/A值小,说明价格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循证医学(EBM)定义:即遵循证据的医学,是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实践及患者价值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循证医学三要素:最佳证据、临床经验、患者选择循证医学五级证据分类一级:随机、对照、系统评述、Meta分析-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证据二级:单样本、随机、对照三级:有对照、未随机四级:无对照药圈会员收集分享五级:根据专家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方案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药品临床评价实例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事件预防用药物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药品临床评价实例调节血脂药(西立伐他汀)与肌溶解症发病率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罗非昔布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肌梗死增加)药物经济学研究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费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接医疗费用,二是非医疗费用,包括家属陪护、食宿和交通等费用。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它包括休学、休工、过早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隐性成本:一般是指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担忧、痛苦等。药物经济学评价用药结果的形式效果:以客观指标表示用药结果,发病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效益:转化为货币值的用药结果。效用:以主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患者的满意程度、舒适程度、与保健相关的生活质量等。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用分析(CUA)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分析、CMA):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它是在几种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的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较局限,因其要求临床效果(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果分析(CEA):是主要比较健康效果的差别和成本的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来表示两种表示方法:成本效果比值法、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法成本效果分析特点:治疗结果不用货币作单位,而采用临床指标作单位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其结果易被医务人员及公众所接受成本效果分析是药物经济学最常用的手段和评价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益分析(CBA):是比较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干预之间所消耗的成本和结果值(效益)的一种方法,其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作单位来表示成本效益分析缺点:短期临床效果变化难以用货币衡量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生命、健康的价值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成本效用分析(CUA):是在综合考虑患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ALY)可以进行不同疾病的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比较项目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研究要求药物效果相同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表示单位货币单位临床效果指标货币单位生活质量调整年结果成本差别成本效果比例净效益成本效用比值疾病间比较不能不能能够能够与非医疗开支比较不能不能能够不能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实践(应用范围)指导新药研制生产药物有利于制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有利于医院制订用药目录第十章药物警戒与药源性疾病基本概念:药圈会员收集分享药品不良反应(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事件(ADE):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临床事件,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不良事件(AE):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不良事件、药品不良事件、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用药期间因果关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十分常见:1/10 常见:1/100发生率1/10 偶见:1/1000发生率1/100罕见:1/10000发生率1/1000十分罕见:发生率1/10000药品不良反应分型(按药理作用分型):A型(量变型异常):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撤药反应。B型(质变型异常):青霉素在治疗量或极少量就可以发生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C型:妇女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药品不良反应分型(按发生机制分型):A类反应(augmented):扩大的反应,最常见。B类反应(bugs):药物导致某些微生物生长引起的不良反应。含糖药引起的龋齿、广谱抗生素引起的鹅口疮(药物致免疫抑制所致的感染不属于此类)C类反应(chemical):化学性反应。外渗物反应、静脉炎、药物或赋形剂导致的注射部位疼痛、酸碱灼烧。D类反应(delivery):给药反应。(与注射相关的反应属于此类)。特点:如果改变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即可停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分型(按发生机制分型):E类反应(exit):撤药反应。阿片类、苯二氮卓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受体阻滞剂、可乐定F类反应(familial):家庭性反应。苯丙酮酸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卟啉症、镰状细胞性贫血G类反应(genetotoxcity):基因毒性反应。H类反应(hypersensitivity):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光敏性皮炎、急性血管性水肿U类反应(unclassified):未分类反应。药源性味觉障碍、辛伐他汀所致的肌痛、肌病、气体全麻药引起的恶心、呕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药圈会员收集分享A型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效应、首剂效应、停药综合症、药物依赖性B型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C型不良反应:致癌作用、致突变、致畸作用我国目前采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式:自愿呈报系统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原则:可疑即报,报告者不需要待有关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关系肯定后才做呈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引起的所有可以不良反应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常见药品不良反应:苯丙醇胺:增加脑卒中危险西立伐他汀:横纹肌溶解、肌痛马兜铃酸(关木通):肾损伤、肾衰竭罗非昔布:心血管事件米非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