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文科.试卷.doc_第1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文科.试卷.doc_第2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文科.试卷.doc_第3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文科.试卷.doc_第4页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文科.试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 语文科.试卷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共主0分。) 子曰:“_,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 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谈笑有鸿儒,_。(刘禹锡陋室铭 ) 教师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常使我们想到李 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李商隐无题 ) 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 ) 默写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领联和颈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_,_。_,_。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 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m zho ( ) 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 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 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cu cn ( ),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 我的心因i lin ( )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z zhu ( )。 m zho ( ) cu cn ( ) i lin ( ) z zhu ( ) 3.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到这所学校当英语老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4.任选下列所给词语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并要求用到关联词如呆那么 阐述一个观点,写一段连贯的话。(3分) 糟柏 猎奇 孤陋寡闻 共鸣 意境 关联 抽象 _5.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4分) 材料一 爷爷一提到“粮票” “烟票” “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 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 “粉丝” “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二 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全国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点祠汇。 材料三 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 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探究发现:_ 二、阅读 (4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20题(一)出师表节选) (10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凤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由是感激是马也并 B.以伤先帝之明明察秋毫 c.奉命于危难之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_ 8.下列对立段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诸葛亮自叙生平,是为了让后主相信自己,与出师无关。 B.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的感情。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了作者的政治愿望。 D.选文乃至全文,表达了作者有感于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图报、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思想感情。 9.诸葛亮在奏章中叙述自己的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的经历,这与邹忌劝谏齐王时叙说自己的事情有什么不同? (3分)_ 二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13分)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 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 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稳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潜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 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二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入“倚马万言”,靠在 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牛行”是说读 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 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 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己” 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0.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 (2分) A.学语文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B.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 C.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D.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 11.、写出选戈第1段的论证思路。(4分) _13.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4分 _(三)父亲(15分)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 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 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 ”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 警察走过来:“你很喝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 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 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 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4.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15.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 挖到第38个小时”? (3分) _16.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 ” “你是不是 来帮我? ”这些话强调了什会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_17 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4分) _18.当经过近39个小的长长的煎熬,终乎看并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 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 ”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3分) _(四)名著阅读 (8分)越不肯努力使越自怜。以前他什么也不怕,现在他会找安闲自在:刮风下雨,他都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也一歇就是两三天。自怜便自私,他那点钱不肯借给别人一块,专为留着风天雨天自己垫着用。烟酒可以让人,钱不能借出去,自己比一切人都娇贵可怜。 越闲越懒,无事可做又闷得慌,所以时时需要些娱乐,或吃口好东西。及至想到不该这样 浪费光阴与金钱,他心里永远有句现成的话,由多少经验给他铸成的一句话:“当初咱倒是要强过呢,有一丁点好处没有?”这句话没人能驳倒,没人能把它解释开;那么,谁能拦 着祥子不往低处去呢? ( 骆驼祥子节选) 19.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时候的样子是怎样的一lX?根据你对小说的了解,向读 者介绍二下为什么祥子会变成这样? (4分) _20.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祥子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4分)_三、作文(50分)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是可贵。“行者”,用行动诠 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附加题(10分)汉顺帝初,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