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7届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顶级名校20162017学年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试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灾异与人事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祷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这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C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D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B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C“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注】李迪:人名。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5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注】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8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范仲淹渔家傲中“_,_”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赵婀娜$来&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WW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相关链接 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侯仁之是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在一个周末,他在玉泉山西侧发现了流向北京的引水槽。B1949年,侯仁之留学回到燕京大学,完成了学术思想上质的飞跃,创立了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标志着他在历史地理认识上的成熟。C侯仁之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以及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建设者达比教授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D侯仁之应邀到美国和加拿大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积极努力,推动了我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E本文撷取了侯仁之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思想,不断求学进取的事迹,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伟大人格。(2)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侯仁之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简要分析。(6分)(4)为什么侯仁之被称为“我国申遗第一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在发昏之列呢? A B C D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B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6年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后,本月微涨021。C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2016年7月15日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D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探索半人马座星在目前是科幻,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星,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星的科幻想法。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 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等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 ?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其他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 。 16下面是某中学英语夏令营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六、写作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的最深处,从未见到过一丝阳光。一天,一只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浅水区感受一下煦暖的阳光,那感觉只听长辈们描述过,但它从未真正感受过。 当它独自游到浅水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它感慨万分,依依垂柳,暖暖阳光,周围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播着尾巴,欢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间。它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丝憋闷,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昏“睡”去了。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语文参考答案1.B(原文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时下流行的说法,反映的是时人的看法。选项将意义扩大了。)2.C(从原文看,臣民的意见能上达天听的应该是皇帝举行的其他的一些活动,如征求臣民的意见,下“罪己诏”等,而不是在祭祀等活动中。)3.A(原文中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的出现被古人认为是对统治者的惩戒。)4.C 5.D 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6.A “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7(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李迪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译文】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8颈联主要从侧面来描写江涨之景。借助高鸟发愁、老龙受困,从侧面突出江水上涨后江面变阔以及江水激荡高涌之势。9本诗表现的情感,有寄迹天涯之愁,更有与友人同观江涨之景的舒畅。身在“天边”,客居他乡,面对江涨壮阔、雄伟的奇景,作者心胸豁然开朗,心情变得愉悦;远离京城有朋友相伴共赏壮景,倍感欣慰。10(1)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1(1)DE,选A1分。(A项,当时对水槽的作用只是推想。B项,侯仁之学术思想上的飞跃应该是在留学之时,而不是回到燕京大学之后。C项,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是罗士培。)(2)侯仁之在学贯中西的洪业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对北京玉泉山西侧水势的观察,成为他研究北京水源的第一手资料。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受到罗士培、达比的影响;回到燕京大学时完成思想飞跃,打破传统的桎梏。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建立历史地理学科。(3)观察细致,具有探索精神。发现玉泉山上的石水槽,推想这是过去的引水槽,由此发现了北京城的水源。打破常规,具有创新精神。在思想上打破了传统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