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doc_第1页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doc_第2页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doc_第3页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doc_第4页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旅游景点的建设与保护1、 旅游景点发展基本情况及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国的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早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推出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二)主要问题1、在开发经营上的问题: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但在现实中,为了满足物质享乐型旅游的社会需求,并借此获得丰厚经济收益,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都忽略了这一点,竭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衷于在风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和兴建桑拿、舞厅之类一应俱全的星级宾馆、饭店,不仅助长了奢靡之风,更导致了许多风景名胜区景点的“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这“三化”使自然度、自然美和自然资源均遭受到令人痛心的毁损。九寨沟曾经在沟内大兴土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最后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拆迁,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浪费。2、在市场方面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游客在旅游时不知道自己对环境究竟负有什么责任,许多人仅仅将生态旅游视为一种户外休闲娱乐活动,对吃、住、行、游、购、娱等传统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求较高,这使许多生态旅游产品成为了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这样的生态旅游开发必然会引发大量的问题。二、旅游景点的建设及保护 1、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计划和战略:限制环境敏感度大的生态地的开发和旅游,重点加大人工生态旅游的投入和开发,加强生态产品成果的综合利用。对生态旅游区域拟建的每个项目,都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坚决予以取缔;对于正在建设或运营的项目,应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有关环境法规,征收“环境税”或颁发“环境保护奖金”,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预防由于旅游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自然、人文环境退化。 2、保护和发展传统农副业,保护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形式,适度发展科技农林业;杜绝工业性开发,有选择地发展生态服务业。对于一些对环境资源有破坏作用的产业部门,即使有再高经济效益,也不应引进。而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部门和野生动物园的开发部门,其短期经济效益虽然不高,但其发展有利于提高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增强地方田园特色,从长远看,它可吸引更多的生态旅游者,这些产业部门应是当地政府支持发展的重点。 3、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二者相辅相成。在开发中应保持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避免开发造成对原生性资源的破坏,对地域特色文化,要保护和继承。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确定开发规模、速度和内容;同时,生态旅游资源要合理和积极的利用,突出原生态特点,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有序开发生态旅游。通过立法切实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把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关要求和应遵循的原则写入发展生态旅游的地方性法规,确保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依法有序进行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生态旅游要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规划,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工作,将生态旅游纳入有计划、有步骤的轨道;其次,制定与生态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避免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保证生态旅游开发科学、规范和有序地进行。 5、加强生态旅游技术研究,提高不同利益集团的综合协调管理水平。现在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很低,生态旅游技术水平不高,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尤其是软件设施不完备,缺乏对国外生态游客的吸引力。最令人担忧的是,旅游的管理跟不上去,多头插手,急功好利,经常是开发一片,破坏一片。要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水平,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工作,加强生态旅游技术研究,提高不同利益集团的综合协调管理水平。 6、部门协调,区域联动,实现资源共享。结合生态旅游的开发,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与发展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优先考虑生态旅游建设的需要,并向重点生态旅游区倾斜。另外,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合作与互动。如川、滇、藏联合打造“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做法;构建四川一云南一贵州一重庆一陕西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建立区域生态旅游合作机制;定期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事项;共同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7、推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旅游强调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使当地群众参与并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