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doc_第1页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doc_第2页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doc_第3页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doc_第4页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浅析贾宝玉的形象贾宁(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 2008级 1 班 20081103180 )指导教师:付希亮摘要:鲁迅说:“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所有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以其异常出色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底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红楼梦塑造贾宝玉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贾宝玉的形象进行探讨。三个方面分别是:开篇楔子里的神话;贾宝玉和贾政的父子冲突;及宝玉与大观园群芳的关系。关键词石头入红尘 神瑛侍者 父子冲突 婚姻 爱情 一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便讲了两个紧密联系的神话。一个是无才补天的顽石静极思动,爱慕世间繁华富贵想到红尘见识一下,享受一遭。幸得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历尽人间种种后又化为一块顽石,乃将其所历幻缘镌刻其上。后来经几世几劫之后恰被访道寻仙的空空道人遇见,便将其上的故事抄录下来。又说空空道人因空见色,因色生情,传情入色,从此自号情僧。另一个神话是西方灵河三生石畔赤瑕宫护花的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历幻缘,而未还他灌溉之情的绛珠仙草愿随其下界以眼泪还之。笔者认为开篇这个楔子里的神话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了解贾宝玉形象甚至整个故事的关键所在。但是这个神话故事似乎又一些矛盾之处。即补天顽石与神瑛侍者,贾宝玉三者之间存在的不衔接和甚至是割裂。这可能与红楼梦作者批阅十载,一本多改,以及版本流传的讹误、脱文有一定关系。限于篇幅无法展开论述。依据脂砚斋的点评大体上可以认为石头即使神瑛侍者,同时也是尘世中的贾宝玉。原本有补天之质的顽石未得入选,后自经锻炼灵性已通,被警幻宫的警幻仙子看重,留在赤瑕宫当上神瑛侍者,于灵河畔日夜灌溉绛珠仙草。仙草得化人形,便欲以眼泪还侍者的甘露之惠。于是便又了人间大观园的种种故事。现兹将神话故事的关键部分摘录如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峰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具得补天,唯自己无才人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限于篇幅,故事不便全引。这两个神话有这样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在第一个神话中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地方。第一尘世间人人珍视的宝玉不过是天界的粗鄙的顽石。顽石才是其本质,而美玉只是幻象。那一僧一道恐世人不识,便大展幻术还镌刻上世人喜见之字通灵宝玉。但是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顽石却大有来头,乃是娲皇所炼的补天石,这岂不比凡间任何美玉更珍贵?第二,作者将顽石描述成创世女神所炼之物,便以此在顽石骨子里打上女神的烙印。第三,除去不得那块顽石,娲皇所有补天石的数量刚缩小一万倍刚好是非闰年的天数。而青埂峰下的顽石刚好是闰年那零一之数。汉书王莽传:“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注:“应劭曰:紫,闲色;蛙,邪音也。蛙者,乐之淫声,非正曲也。”可见娲皇所制的顽石本有补天之能,不得补天盖其生不逢时,命运不周。而顽石的这些耐人寻味特征又都清晰地暗示了凡尘里宝玉的性格和命运。首先,贾宝玉不是假宝玉,而恰恰是有补天之才却未得其位的娲皇补天之石。怎奈尘世人无不被利禄声色所惑,肉眼凡胎不得见其妙处。而这天上之物又岂能看得起凡世间为名利奔波劳碌的众生,更何况他托生凡尘也不过是要在那富贵场,温柔富贵乡里享受几年。综上两点便有了贾宝玉便对读书人仕途经济的蔑视。更何况补天顽石托生于“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又幻化成衔玉而生的公子哥,自然仙物难也免蒙尘染污,所以贾宝玉也沾染了一些俗世陋习。这便又是顽石凡心已炽在尘世的反应。另外,补天顽石乃是女娲所炼,表现出了顽石的珍贵,还巧妙地让它和女性,而且是人类初祖搭上关系。这也是为宝玉抓周独选胭脂埋下伏笔,甚至是神话上得解释,这个故事同时又在尘世里贾宝玉的灵魂上打上女性的烙印。另外对于零一闰年之数则暗示了贾宝玉的环境让他无法施展自己的补天之能,于家国无望。另外,空空道人的了悟和易名也值得关注。空空道人,“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这便从故事的一开始就笼罩上了一层色即是空以及不知人生所往的彷徨,生出了繁华终属虚空的感叹。而在这种对于一切皆空的无奈中又传情入色,发现情的可贵之处。这也点出了小说的主题字情。这也是自晚明起渐渐兴起的对人世间真情的呼唤的延续和反思。即真情总是难以战胜残酷的现实,反思真情的意义,反思尘世功名的意义。在红楼梦里多有体现,限于篇幅不能备述。而另一个神话则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神话。由于前文已经叙述,在此不加赘言了。神瑛和绛珠的故事基本可以总结为“木石前缘”。这个神话为宝黛心灵契合的爱情做了暗示和神话上的原因阐释,同时也为悲剧的结尾做了预述。书中,宝玉在午睡,恰好宝钗路过,宝玉梦里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它是木石婚姻。”而带有讽刺一味的是木石婚姻恰恰是宝黛心灵契合的爱情。这一切无疑让宝黛的爱情在一开始便蒙上了不可抗拒的命运阴影。作者自言:“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这无疑是宝贵的写实精神,也是红楼梦能流芳至今的重要原因。作者生动真实的对他生活的时代和家庭做了全景式的展示,上至达官显贵、皇商巨贾乃至贵妃天子;下自乡野村妇、婢女老仆乃至九流三教。而小说构思上更加锦上添花的则是曹公恰当的处理了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让人觉得似乎真的存在这样一个云山雾海的仙界。但是这个天界又和现实保持了一个恰当的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关系,让大观园所有的故事都笼罩在一层莫名的迷雾中,让人辨不清何是幻境,何是实景。而且更妙的是这个神话世界非但不影响故事的写实性,相反它还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内心,预叙人物的命运。可以说开篇楔子里的神话是红楼梦的过人之处,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二 红楼梦另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贾宝玉和贾政的父子冲突的发展演变。毫无疑问,贾政和宝玉之间的冲突可以归结为世俗、功利与理想、性灵的冲突。在谈贯故事穿始终的这个矛盾冲突之前,我认为有必要的探讨一下在第三回书中用来描述贾宝玉的西江月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首西江月大多被认为是似贬实褒、用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性格。我认为这首西江月无疑包含这种手法,但是不得不注意除此包含的微妙的感情。诚然贾宝玉的举止在世人看来是痴的是呆的。脂砚斋则称宝玉是“今古未有之一人”。宝玉的痴处自是不胜举的。他得怪诞之举是为荣宁二府中人皆知的。林黛玉抛父进京一节中宝玉摔玉,怪那劳什子不择高低,继而贾母撒谎说林妹妹原来也有只是殉葬了林姑妈,那宝玉竟“想一想大有情理,便不再论了”。可见他对女性的态度是多么真诚非但是平等的看待,甚至把自己看成不配和她们相提并论的蠢物。再有,书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问底 一回中,刘姥姥胡邹早夭的姑娘的泥像修炼成精一节,宝玉竟然深信不疑,认为这样的女孩定是“虽死不死的”。另外竟还派茗烟去探访破庙又花钱烧香。足见其痴。宝玉关于“男人是泥做得骨肉,女人是水做得骨肉”无疑是这种推崇女性的观点的哲学升华。当然,西江月中所谓的“顽愚”、“乖张”是指他不愿意走读书应举之路,反而和女孩儿特别亲近。而贾政和贾宝玉父子关系的冲突焦点之一即是:贾政认为贾宝玉是一个虽然衔玉而诞,但不过“酒色之徒耳”。再加上长大后素喜在内帷厮混于是更确定儿子今后定是淫魔色鬼不能听兄长之规劝,光耀祖宗之门楣。而这种看法根深蒂固,始于抓周时宝玉一把抓住脂粉钗环的一瞬间。我们可以想象政老爹那一刻多么心碎。第二回书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中冷子兴对荣宁二府有这样的描述:“如今生齿日繁,世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或言旁观者清,而实际上是贾府诸人对于衰败也是早有认识的。例如,书第九十三回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一节中贾政感叹人世荣枯,仕途得失,终属难定。而在谈起江南甄家时不免有兔死狐悲之叹。评价自家人时说:“虽无刁钻刻薄,却没有德行才情。”这也恰是贾政对自己的清晰认识。政老爹虽远比只顾高乐的赦老爹强,但是他却庸庸碌碌,外不能青云直上,内不能理财齐家。贾政另一个高过贾府其他男主子的地方就是他认识到了贾府一败涂地的可能。书第二十二回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一节中,更是体现了贾政作为家长对贾府命运深切的担忧。不妨细看一下所制灯谜。“元妃灯谜: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锦气如虹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迎春灯谜:天云人功理不穷,无功无运也难逢。因何整日纷纷乱,只因阴阳数不同。探春灯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惜春灯谜:前身色相总无穷,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乃一响即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节,如何作此不祥之物?”贾府众人在上元佳节赏灯猜谜原是件开心乐事。经历丰富的贾母,天生敏感的黛玉,乖觉的宝玉,有素慧惜春,干练清醒的探春都没有发现灯谜中的谶语,单单贾政觉察而不能入眠,可见他对家族命运的担忧要胜过贾府中的大多数人。但贾政又太过庸碌,只能把期望放在儿子身上。可见在一代不如一代,甚至随时可能一败涂地的贾府中最急需的便是一个能挑起家族大梁的男丁,恰政老爹的长子贾珠又早早死了,好容易嫡出一个男丁而且衔玉而生,可以说天生异象,自然政老爹渴望他能天赋异禀再加之寒窗苦读带领这个出了两公一妃的百年望族走出困境重回往日风光。更何况贾政天生爱好,偏喜举业功名,只恨得了祖荫不得金榜题名。可是宝玉却是:“古今不肖无双”不肯读书还罢了,还屡屡蔑视功名利禄。这就是政老爹和宝玉矛盾的核心所在,这个矛盾大体可以叙述成一个好经济之学却庸碌不能得志,且对家族的一败涂地颇有预感的家长,和一个甘愿守护裙钗,不愿沾染人间世俗,天赋颇高的闲公子哥的矛盾。更深层次上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运行数千年后“闰”出的变数。是封建社会自身发展孕育的新因子,而贾政则毫无疑问的代表了封建社会旧有的正统势力。他并不像贾赦、贾敬、贾珍、贾琏等人那样代表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可是贾政所代表的正统势力却显得虚伪,无力。当然作为带有一定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作者在其中的感情无疑是复杂和微妙的。毫无疑问西江月里既饱含了宝玉对世俗经济科举之学的蔑视,对平等对待众人的渴望,但是也流露出了对自己富贵纨绔时不知读书,到老后潦倒穷苦的悔恨。而作者的这种心理对于处理贾宝玉,贾政父子的矛盾冲突定是有影响的。脂砚斋第二十回评说“此书系自愧而成”是很有道理的。这种自愧在书中很易见。开卷第一篇便坦陈“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意义细考校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当此,则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可见作者对于当日“富贵不知乐业”、“顽愚怕读文章”有悔意的。红楼梦作者自云:“无才可不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又有曹雪芹红楼梦初稿有风月宝鉴之名,取“戒妄动风月之情”的意思。可见作者对于笔下的贾宝玉这一形象的感情并不是单一的赞同。故西江月又有劝诫膏粱子弟意味。不能意一味看作是正话反说。笔者认为,小说包含了对繁华易逝的感慨;有对自己不能振兴家业的悔恨;又有对其认识的女子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怜惜;又包含了对污浊尘世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正因作者的这种多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故事的叙述之中,所以红楼梦中的父子冲突显得真实可信。而且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把父子的冲突一味的僵化,而是复杂的,是爱恨交织的,更是流变的。贾政素不喜宝玉自视清高厌弃功名,更痛恨他喜在内帷厮混。但是政老爹对宝玉自然也有爱的一面,温情的一面。然纵是写其爱子也是婉转曲折,藏而不露,最后又发展到因爱生恨了。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细细读是试才情一节,便可见贾政对宝玉的复杂心理,可见众清客相公虚伪迂腐,也可见宝玉自视清高之处。这一回中因贾政闻得掌塾称赞宝玉有些才情便叫宝玉一同去拟匾额。宝玉所拟的第一个匾额“曲径通幽处”众清客相公大赞宝玉才情,虽然贾政口里说“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充十用,取笑罢了”实际上内心却是很欣赏宝玉的才情的。而此时宝玉也知道众清客相公只是拿些俗套敷衍,好留下空间给他发挥。而题匾额也是渐入佳境的,众清客相公也慢慢放开,不似刚开始时小心唯恐好过宝玉了。宝玉题的第二个匾额“沁芳”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称赞不已。可见此时的宝玉算是给贾政赚足了面子,他的才情也得到了贾政的认可。后行至一处适合读书的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可见政老爹还是时不时的提点宝玉读书为要,望子成龙之心仍切。而宝玉的反应却是“唬的赶忙低下了头”。可见其依旧执迷不悟。而这种执迷不悟也在书中多有体现,如,警幻仙姑以声色晓之,秦仲的临别之言,可谓皆如当头棒喝,宝玉仍不能解,何况拟匾额时政老爹略带揶揄之语。众清客相公历来不过寄食诸侯,附庸风雅而已,素为宝玉轻视。更何况他生性中自有一段清高之气。在拟匾的时候总是先将他人拟的匾批上一番,然后才肯说自己的高论。这无疑是违背传统文化中温柔蕴藉的中庸之道,自然也为政老爹所不喜,认为宝玉是个“轻薄之人”。宝玉拟第四个匾额时便无疑惹政老爹生气了。一清客相公拟“杏花村”,宝玉不等人问,竟然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鄙不堪了”这个冷笑可是着实惹怒政老爹了,更让他觉得宝玉轻薄不识大体。后来原本可以父子情深的拟匾额之事竟发展到政老爹要把宝玉叉出去,若是拟不出新的匾额便要打嘴的地步。可见此次试才情贾政对宝玉的由开始的认可,欣赏最后也发展倒生气厌恶的地步。虽说宝玉的才情在众清客相公面前给贾政赚足了面子,可是也让贾政更加讨厌宝玉的不通世务,锋芒毕露,在众人面前夸耀才情的轻狂之态。正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贾政很早便觉得宝玉是个酒色之徒,犯了淫字。如果说这种认识始于抓周,强化于宝玉长大后喜在内帷厮混,那么宝玉挨打无疑是高潮了。书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口舌 不肖种种大受笞挞 一回无疑是贾政父子冲突的最高峰。 宝玉不喜读书,不喜结交那些积极于功名利禄之人,厌烦峨冠礼服和吊往来之事。所以怠慢了贾政向来推崇的贾雨村。而恰在此时忠顺府的人又找上门来,责问府上琪官下落。偏偏贾环又火上浇油,鼓舌摇唇,搬弄是非。说宝玉强奸太太的丫鬟金训不遂,打了一顿,金训便投井了。这下刚好触到贾政痛处,气的面如金纸。贾政一心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不细问便要发狠打死宝玉。所幸王夫人及时赶来,救下宝玉,否则宝玉就真的被父亲活活打死了。而贾政也数次泪如雨下可见贾政也是痛心异常的。下毒手打宝玉也是为了以绝将来之患,不至于让他发展到弑君杀父的地步。可见此时贾政为了家族考虑宁可打死其子。后贾母赶来救宝玉,说了几句很耐人寻味的话。训贾政语“你说你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是怎么教训你来!”劝王夫人语“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贾政听说,忙叩头说道:母亲如是说,贾政无立足之地。贾母冷笑道:你分明使我无立足之地,你反倒说起你来。”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贾政和父母的关系也不是那么融洽,隐隐让人看到贾政小时候的顽劣,以及为官之后对贾母的忽视。 而书中贾政的谐音是假正假正经,我认为是因为他在年轻时也像宝玉一样乖觉。第七十八回写到,贾政“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这从贾母口中可以窥见一二,贾母说,你没见他小时候比宝玉还的乖觉还胜呢。 由此可见贾政看到宝玉就如同看到年少时的自己。而成年之后贾政便不是原来那个不谙世事的乖觉的纨绔少年,成了一个老成执重的贵族家长,看到宝玉重蹈当年自己的覆辙更是责之切。但略有不同的是贾政喜好读书孔孟之书,为祖父最疼。可宝玉偏偏不爱那些圣贤之书,只是一味看一些淫词艳曲。这样怎让贾政不着急生气呢。当然后来贾政的态度也有明显的转变,不再苛求宝玉必须投身科举,而且渐渐也觉得宝玉的才情也算不辱没先人了,对宝玉的态度随着宝玉的成长也渐渐趋于缓和,从前望子成龙之心也渐渐平息了。 从贾政和宝玉的父子矛盾冲突,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是封建正统和新兴思想的冲突。宝玉看重的是人间真情,平等,贾政看重的是道德礼法,家族兴旺。宝玉无疑是一个真性情的赤子,以真情对待每个人,但是他性格中显示出得平等,博爱在残酷的封建等级礼法面前又显得软弱无力,他也无能为力。只能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剑霜剑严相逼”的环境里保持自身的洁净,与世无争。而当作者反思自己当年的“独善其身”的过程中又难免生出富贵不知乐业的悔恨。正所谓“无才不得补苍天,枉入红尘若需年”。 三 “红楼梦大旨言情”此言不虚,在红楼梦的开篇神话里便有传情入色之说。最能体现 “情” 的无疑是宝黛钗的爱情婚姻纠葛,以及贾宝玉和大观园群芳之间的故事。 书第五回 游幻境指谜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一回中,“警幻道: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今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兴趣,此皆皮肤淫烂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出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汝如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谲,百口诽谤,万目睚眦。”警幻之语毫无疑问恰到好处的指出了宝玉的性格,“爱博而心劳”,又为世人所不惑,见弃于世道。宝玉的“意淫”无疑较那些“皮肤淫烂的蠢物强过百倍。但是何为“意淫”?为何宝玉被推为“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书第一回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一节中贾雨村道:“正邪两气有相遇之时,必在冲突中搏击掀发,其气必赋于人。秉此气而生的人“上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其特点是“置之于万万人之中,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 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表明宝玉并非大凶大恶之人,他聪明灵秀,又乖僻邪谬,是一个同时秉正邪之气而生的多情之人。大观园无疑是一个女儿的世界,这个世外桃源中有身份不同,性格迥异又都钟灵毓秀的女子们的,她们无疑是纯洁和善良的集合。红楼梦把太虚幻境及其现实投影大观园写成了花柳世界,赋予降凡的群钗以花柳之质,把由神瑛侍者投胎的贾宝玉写成了绛洞花主,呵护着大观园的所有女孩。在这个天上人间诸境备的大观园里,宝玉细心地呵护这每一个女子,但是又无可奈何的目睹这些女孩子们的悲剧。贾宝玉的痴情无疑超越了男女恋爱的排他性和肉欲满足,把静观欣赏推广到所有女孩身上。这是一种对女性纯洁的天然之美的珍视爱怜。这也就是为什么警幻称其为今古天下第一淫人的原因,便是是意淫的含义。宝玉对纯洁女性的真情,表现在他对日常生活中对大观园姊妹真心纯净的关怀中。平儿。如一次被贾琏、王熙凤打骂而躲到怡红院来, 宝玉为此喜出望外,甘心“充役”, 精心为平儿换衣、梳头、洗脸。平儿走后, 他既怨恨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 并不知作养脂粉”, 又叹惜平儿在俗贾琏威凤姐之间“竟能周全妥贴, 今儿还遭荼毒” 的不幸, “不觉洒然泪下” (第四十四回)。又如宝玉得知香菱因与芳官、蕊官、豆官等“斗草” 戏耍弄脏了石榴红绫裙, 担心薛姨妈生气, 便教袭人将同样一条裙子送给她换, 又将香菱“斗草” 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 以这种奇异的举动表达他对这位薄命女儿的同情和祝福(第六十二回)。再如“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一事, 王夫人房里丢了玫瑰露, 经平儿查实是彩云所为,因彩云与环儿相好, 受赵姨娘请求到王夫人房中“拿” 了玫瑰露, 还有茉莉粉、蔷薇硝、茯苓霜之类, 有人则借厨房“小风波” 诬陷厨头柳家的女儿五儿, 想借此将柳家的赶出去。此事传到宝玉房里, 宝玉怜爱同情五儿, 且为顾及探春脸面,就站出来为五儿、彩云“顶缸”, 平息了一场伤及无辜女孩儿的风波(第六十一回)。贾宝玉对女儿的“昵而敬之” 和“体贴”, 还表现在对女儿个性脾气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女儿内心疾苦能设身处地的体谅。如黛玉的孤傲、“目无下尘”, 在众人眼里被视为“小性儿”, “爱恼人”, 而宝玉却能给予理解和尊重, 并把她视为知己而献上至贵至坚的爱。又如他在大观园蔷薇架下看到暗恋贾蔷的龄官用簪子在地上一面抠土画“蔷” 字, 一面悄悄流泪的情景, 他心里便升起无限的怜爱, 恨不得要把她的忧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