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语文.doc_第1页
2014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语文.doc_第2页
2014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语文.doc_第3页
2014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语文.doc_第4页
2014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导引语文(参考答案)第三节试题精选1D(A项“跹”xian;B项“曳”ye;C项“度”duo)2A(B项“强迫”、“强词夺理”的“强”读qiang;C项“俯首帖耳”的“帖”读fD项“累赘”的“累”读画)3D均读mo(A项依次读feifeifeifei;B项依次读yTngyingyingy7ng;C项依次读zengcengzengzeng)4B(A项fen/fenzai/zaiyanB项yuntianzhiC项tij7ngyan/yanD项quan/juangongyi/zhi)5D(A项“揉”一蹂,“靡”一縻;B项“珊”一跚;C项“慑”一摄)6A(“贬”一砭)7A(B项“缘份”一缘分;C项“一如继往”一一如既往;D项“行同陌路”一形同陌路)8D(草率:马虎,不细致;轻率:随随便便,言行不慎重,不认真。完美:完备美好,没有缺陷;完备:具备,不缺任何必要的东西。搜集:搜寻聚集;收集:使聚集在一起。精细:精致细密;精心:周密细心)9B(偶尔:很少出现;远不是经常的。偶然: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蜕除:脱去,除掉。蜕变:因蜕化而产生质的变化。“树起”的搭配对象多数是抽象的,如“树起榜样”,“竖起”只能与具体的对象搭配。与具体对象搭配时,“树起”不能与小的物体搭配,“竖起”则大小物体都能搭配,如“竖起大拇指”)10.B(“乍看”应解释为刚一看去,初看)11.D(句中的“放诞”是“放任,不守贾府规矩”。句中的“风骚”是“姿容俏丽”。句中的“偏僻”是“偏激,不端正”)12.D(句中指“想出名”这一念头,是作者自我反省之语)13.B(B项“济济一堂”:形容人才聚集在一起;A项“冰山一角”:指暴露出来的部分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的意思;C项“可望而不可即”:可望见却不可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接近或实现;D项“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14.D(A项“回忆”不合语体色彩,用“回顾”较妥;B项“公正”不如“公平”贴切;C项“无事生非”是指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15.D(骇人听闻: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贬义)16.C(C项应该用“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A项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唱红脸:红脸,京剧中的正派角色,指扮演正面的角色。B项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撤职。D项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分不在;形容肚子饿)17.A(B项“不管”移至句首;C项“沉重”改为“沉重感”;D项在“惨遭打击”后加上“的情节”)18.A(B项将“一些业内人士建议”调至“国家”前。C项动宾搭配不当。“书写”改为“谱写”。D项不合逻辑,应说成“五折、四折甚至三折”)19.B(A项递进关系分句颠倒,应为“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C项强加因果关系;D项滥用介词,主语残缺)20.A(“始终”表示从开始到最后,但语境中无此时间过程。“付梓”即印刷之意,与语句中“印刷”重复)21.D(A项“防止”缺少宾语,加上“的发生”。B项应把“是”删去。C项句子结构不合理,“仲裁庭是教育手段”不当)22.D(A项“加大”改为“拓宽”;B项句式杂糅,去掉“占一半以上”;C项“繁荣兴盛改为“兴衰成败”)23.B(可以改为“我父亲”;可以改为“父亲”)24.A(“人不犯我”和“我不犯人”之间是条件关系,两项的位置不同,即句子的条件也不同,结果也必然不同。另三项都是并列关系,因此前后调换,意思基本不变)25.C(“家母”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母亲的称呼;“令嫒”、“令郎”、“令尊”是对别人的女儿、儿子和父亲的敬称)26.C(注意语意结构特点。该句来自林黛玉进贾府,为荣禧堂对联下的小字)27.C(正确停顿为:封狼居胥)28.A(用“燃烧的火焰”来形容“婉转的歌声”不恰当)29.B(从B项的意思看,后一个“巴金”当指巴金这个人的风格特点,而不是指代巴金作品)30.D(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三项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31.D(A项“阴云”还有散去的时候,比喻不当。B项“三废”没有“虎豹”的行为暴烈,比喻不当。C项“三废”与“强盗”的行为没有相似点)32.D(本题前语境是“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它后面应该是句式相同的句子,只有D项和它相对应)33.B(“对偶”应为“顶真”)34.A(对联对句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声,B、C两项不符合这一要求;出句中“院落”是名词,D项由于相同位置“初绽”是动词性短语,可以排除在外)35.B(看透了周朴园的灵魂,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36.C(“蚤”通“早”;“冯”通“凭”;“厌”通“餍”)37.A(表示转折。另三项表示修饰)38.D(因增添;叠加。就。却。就)39.D(按:追究,查办)40.A(经年:年复一年)41.A(“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另三句都是使动用法)42.A(例句中的“露”是名词用作状语,选项A中的“刃”是名词用作动词)43.B颜色:容貌。故事:旧事。老大:年纪大了。痛心:痛恨于心。44.D(省略的是“于”)45.C(被动句。其他三句是都是状语后置句)46.B(正确的翻译: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47.C(应译为:天天与我的朋友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48.A(B项应译为:那么(六国)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和秦国相比较,(结局)或许不是可以轻易判定的,C项应译为:这个颛臾,先代的君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D项应译为: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49A(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作品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也有其他作家的作品)50D(红楼梦是清朝作品)51B(A项狂人日记是我国最早的白话文小说;C项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D项苦难历程是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列夫托尔斯泰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复活)52.C(“长短句”即“词”的意思)53D(b中先交代处所,然后表面上点明时间,同时含有在特定的处所中的特定情状“虫鸣”“鸟儿归巢”。d先交代情状,再说明具体内容)54.C(解此类题时要注意代词、关联词语、重复的词语、特殊词语及逻辑顺序。由“这个信念”和“必定有种信念驱使我们”可知在句后,由“在古代”和“可是发展到现代”可以推知在后,可以排除 A、B两项。由于句中有“这个信念”,如果放在句首,代词的指代就无法落实,所以排除D)55.B(中的“青峦”对应“这”;“隐而复现”的是官道,要让“长蛇似的官道”作主语)56.D(A项只反映了“满意”一方面,忽略了“不满意”;B项结论含糊,没有明确反映具体类别;C项只反映了“不满意”一方面,忽略了“满意”)57.C(注意:“关键词”即能最集中体现本句本段话意思的词语)58.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儿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闪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59.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是除了盖世才华之外令人崇敬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60.如果没有中外名著的阅读,就没有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就没有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就没有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61这是一所环境优美的中学,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中学,是一所为国家培养出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的中学。62.第一画线处:;第二画线处:63.示例:烟消云散,健康永存!摆脱烟雾缭绕,走向健康大道。一再品尝烟之“香”,您就不会再健康。少吸一支烟,多活一两天,生命加减,如此简单。吐(图)一时快乐,损终生健康。64.(示例)梅花自述:我是一朵有风骨的花,寒冬腊月我第一个在霜雪中盛开,开得是一身正气傲视霜雪,所以中国的文人才子最喜欢我,他们把我和松兄及竹兄并称为“岁寒三友”。我在老百姓当中人气很旺,因为我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最能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65.示例一:“阔”字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钱江因潮水高涨,让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这是一种视觉的错位。一个“阔字,直接抒发了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示例二:“失”字更好。“失”是消失、隐去之意。潮水滚滚而来,远远看去,汹涌的潮水仿佛把江岸都淹没了。一个“失”字,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潮水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66.“也许你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自己造成的?”(从正反角度都可,要求体现“点燃自己,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世界”的主旨)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试题精选实用类文本阅读一、1D2C二、1C2B三、1D2A3B四、1D2A3B五、1B2C3C六、1C2C3D七、1C2B3B八、1B2D九、1D2B3B十、1D2C3D十一、1C2D论述类文本阅读一、1C2C3C二、1B2A3C三、1D2A 3B四、1C2D3B五、1C2A3A六、1C2D3A七、1C2A3A八、1B2C3B九、1A2A3A十、1D2C3B十一、1B2C3A十二、1C2B3C十三、1D2A3C十四、1B2D3C文学类文本阅读一、1用爱母亲却说不出来类比,指出言语是不够表现自己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流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2作者所爱的北平是整个儿与他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是积凑在一起的有他在其中的北平形象。3反复起到强调的作用,强调语言成为一种局限。这样写反衬出“我”对北平的深情。二、1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不想活下去的想法。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琼珊的变化。琼珊请苏艾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拿一面小镜子给自己,让苏艾用枕头替自己垫垫高,要坐起来看苏艾煮东西;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披肩。3善良,具有崇高的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三、1写出了花骨朵在月色下莹洁透亮的形象。写出了月色下零星开放的荷花莹洁、闪烁的形象。写出了月色下荷花莹洁而清新自然的形象。2“这”指“不能朗照”。作者的这种感觉,与他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合。3(1)前两段文字流露出作者暂时获得超脱,沉醉于月下荷塘美景的淡淡的喜悦之情,也透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2)第三段抒发了作者回到现实的孤独寂寞之情。四、1希望事情不要如自己所料的那样发生,但总是会发生。这里是担心祥林嫂会死的预感会应验。2从“简捷”、“始终没有抬头”、“淡然”等可以看出短工对祥林嫂的死漠不关心。短工和祥林嫂属于同一个阶层,祥林嫂的死激发不起他的同情,说明人心的冷漠、麻木与愚昧。3从吃饭时冷冰冰的氛围;“我”不敢问四叔祥林嫂的情况;“我”要离开,四叔也不很留等叙述中可以看出来。五、1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而祥林嫂勤劳能干,所以四婶记挂她。2“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说明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的影响,一女不嫁二夫的思想根深蒂固,她将再嫁看做很深的耻辱。3卫老婆子认为祥林嫂胖了,她的儿子也胖了,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这是交了好运了。因为卫老婆子是鄙夷祥林嫂的,也看不起她的再嫁,没有想到她再嫁之后会有这样的生活,所以认为是运气照顾了她。六、1黛玉初进贾府,谨慎小心,不肯轻易说话,表现自尊自爱的性格;宝玉平日被娇纵惯了,所以直言不讳,无所顾忌。2聪慧灵秀,体弱多病,多思敏感。3表现了宝玉叛逆的性格。七、1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特点。2“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这句话表面上夸黛玉,实际是逢迎讨好了贾母。3(1)通过对黛玉的关心来讨好贾母。(2)通过对婆子们的问话显示其能耐。八、1“母亲已经不在了”虽然是客观事实,但“我”在情感上却并不能一下子承认这事实。当“我”在黑暗中孤零零地呆着却不再有母亲来寻找时,这陌生的感受使“我”真实地感到母亲已离“我”而去。2母亲来找“我”是不放心儿子一个人在园子里呆太久,她希望儿子能好好地活着。“不想让我发觉”是因为母亲理解儿子内心的痛苦与苦闷,她尊重儿子的选择并维护着他的自尊。3(1)对于母亲深挚的爱,“我”因为无以回报而觉得难以承受,因而选择回避。(2)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和羞涩。(3)因为年轻,尚不懂得关心、体谅、深爱自己的母亲,反而因自己的不幸而迁怒着母亲。九、1突出老人的善良,同时强调残酷的战争使老人不但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最后几位可依靠的伴侣,写出了老人悲凉的前景。2交织着一种“怨”和“冤”的情感,暗含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3(1)通过简单高效的对话表现老人的内心世界。(2)以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作客观叙述,对人物对话不作判断,让读者自己进入老人的内心世界。十、1赴舞会之前,娜塔莎一家人穿衣打扮的过程。2兴奋、激动3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来表现人物的心情或情绪。十一、1(1)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勾勒出小说的整个情节线索;(2)“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一句造成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2将“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错看成葫芦;每次上街时,看到店家的葫芦“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早上看葫芦,“永远不倦地看着”,“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等。这些具体的细节,使小说情节丰满、充实起来;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刻画了清兵卫痴迷葫芦的形象;为后文葫芦卖出高价作了铺垫。十二、1环境描写呈现安宁暖和的氛围,烘托了人物轻松、愉快的心情,又暗示了后文阿隆、兹拉特回家的美好结局。2山羊兹拉特温顺、善良、善解人意。3在困境中兹拉特对阿隆的忠诚和爱感动了阿隆,使他放弃了卖羊,选择和羊一起回家;兹拉特对阿隆的忠诚又感动了家里其他人,使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并从此把羊当做了朋友和亲人。相濡以沫的经历,使人与羊的“爱”升华,有效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三章古诗文阅读第三节试题精选古文阅读一、1D(转折连词,却。A代词,他们副词,表诘问;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介词,表被动介词,比)2A(“不”通“否”)3B(韩愈并没有否定“习其句读”的价值,只是更侧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已)4(1)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2)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要放弃,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智的。二、1C(“生”通“性”)2B(这一段强调的是善于借助外物学习)3B(蛇与鳝并不是本段中主要的喻体,且不构成对比关系)4(1)我曾经整日地思考,不如片刻所学的。(2)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三、1A(应为“茂盛的样子”)2D(转折;顺承;连词,和)3C(“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力争创下惊世伟业”一句无中生有,理解错误。)4(1)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又在哪里呢? (2)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四、1C(“际”应解释为“交会”)2A 3C(幽泉怪石并非西山所见)4(1)自以为凡是这一个州有点不同常态的山水,都为我享有了。(2)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五、1D(依附。A名词活用作动词,坚守正义;B名词作状语,每天;C名次作状语,向西)2C3B(比喻论证错)4(1)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倘若能够与秦相抗衡,或许不是轻易可以断定的。(2)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六、1D(“文”在句中意为“文饰”)2C(其他各句句读正确划分依次为: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诚不自意返吾衣冠)3A(“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在本段没有表达)4(1)所要求做孝子的是,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2)像我这样的人,将是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合乎义理的死的地方了。七、1D(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屈身)2B(A、D介词,在;C介词,对)3A(周顺昌的“显荣于身后”与五人“加其土封”之间不能构成对比关系)4(1)他们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五人之死来(意义)轻重又如何呢? (2)这五人也得以将修建一座大坟墓(来安葬),并在大堤上面列出他们的姓名。八、1D(A共通供;B说通悦;C知通智)2C 3C(不是抗击晋国,而是放弃攻打郑国)4(1)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2)如果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九、1D(寿应解释为动词,祝寿)2B 3C(A项“是为了在渑池会上与秦王一争高下”错;B项说廉颇“缺少谋略”错;D项“赵国群臣的软弱”不当)4(1)大王这次出行,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2)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的音乐,请允许我献瓦瓿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十、1A 2D(“有充分的信心”表述不当)3A(“有未卜先知之明”言过其实)4(1)你怎么会与项伯有交情呢?(2)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十一、1C(A古义,两次,今义,第二次;B古义,离开,今义,前往;D古义,跑,今义,走路)2C(C和例句都是告辞。A推辞;B推辞;C找借口)3D4(1)现在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告辞干什么呢?(2)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十二、1D(庶:或许)2B(宾语前置。)3A(错在“热衷于做官”的表述上,属于无中生有)4(1)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2)这样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经很短了。十三、1B(修,意为长)2B(A、D判断句,C-般陈述句)3D(“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却多有疏忽”理解不当,重文是庄子散文的主要特征之一)4(1)可是彭祖如今还是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可叹吗!(2)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翔,打算飞到南海去。古诗阅读一、1D 2D(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解读不当)二、1D(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以身许国的豪迈之情与词意不符)2B(“复国无望的消极、颓废之情”不当)三、1A(“虽努力克制,却仍掩饰不住的兴奋之情”解说不当,应是既羞涩又因有难言之痛不愿见人的情态)2D(正面描写不当,应是侧面烘托)四、1C(词风典雅瑰丽不正确,应改为词风哀婉清丽)2D(“正在”一词用错,这句是虚写别后情景,不是眼前实写)五、1A(观瀑布的季节在深冬,不正确)2D(比喻瀑布像雪一样经过严冬的洗练,不正确)六、1C(老字解释成古老不正确,老在这里形容词作动词,写出秋色已深)2D(“意境肃杀,用语凄凉”解读不当,诗人在这里有寂寞伤怀,“悲秋”程度过重)七、1B(柳诗并非是写晚上的雪,鸟的“绝”与人的“灭”突出了雪大)2C(白居易的诗歌中并未展现出“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八、1仙人驾鹤而去,眼前只剩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首联写出了怅然若失之愁。颔联抒发了时光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此为二愁。颈联借“芳草萋萋”逗出结尾“乡关何处”,表达了归思难禁的深深愁绪。第三篇综合练习综合练习卷一1.B2.A3.D4.A5.D6.C7.B8.A9.C10.B11.C12.B13.B14.B15.D16.C17.D18.C19.D20.D21.C22.C23.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气息;表达我对北平的依恋之感。24.“摇篮”:北平城。相似之处:“完全安适”,“无可怕”。25.对比。有空旷静寂的地方,也有热闹的地方。(或“动中有静”)26(1)来者犹可追(2)君子喻于义(3)师不必贤于弟子(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英雄无觅孙仲谋处(6)轻重固何如哉27(1)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可以解除祸患。(2)估计元人也是可以用言语打动的。28.今尚欠款4000元今已归还欠款4000元29略综合练习卷二1.B2.C3.D4.C5.B6.D7.B8.C9.A10.A11.D12.B13.D14.D15.C16.C17.D18.C19.D20.D21.A22.D23.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没有功利的目的,是终生的任务。24.阅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世界文学能使我们具有“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阅读世界文学能使我们“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等,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美国的海明威等,他们的作品,流传本国,影响世界,让无数人获得教养。25西游记。读这个作品,跟随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看到妖魔的凶恶狡诈,看到唐僧师徒的机智勇敢。心随之紧张,随之松弛,激起无限波澜。师徒四人个性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