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专题教师用简.doc_第1页
八年级下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专题教师用简.doc_第2页
八年级下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专题教师用简.doc_第3页
八年级下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专题教师用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专题(一)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15分)1.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6分)(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1分);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1分)。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徒劳,白费力气(1分);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1分)。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1分),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运用动作(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1分)。 3.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2)第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3)第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2分) 4.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1分),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1分),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1分)。(或:文章以物喻人(1分),借辛勤酿蜜的蜜蜂(1分),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1分)。)(二)小扇轻摇的时光附答案:1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 2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 3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4“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5示例一:不能删去;正是这一人物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城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 示例二: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三)淡淡的深情(15分)1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B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1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2分)(1)淡淡的深情(1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踏上大学旅程时(上大学时),觉得委屈,甚至赌气;大学期间,对母亲充满思念;回家探亲,听母亲述说关于“我”的种种事情,感到惊讶(震惊)、激动。(扣住三个阶段的变化,每点1分) 15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4分)(1)考取大学时,父亲的炫耀和母亲“淡淡”的言行形成对比,突出母亲感情不外露,把喜悦埋藏在心里;(2)车站送别,同学的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和“我”的母亲只送出大门形成对比,体现母亲表面上硬下心肠,实际充满不舍,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了解和内心的坚忍;(3)大学期间,母亲送别时“淡淡的背影”和“我”上大学后她做“噩梦”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牵挂、挚爱;(4)“我”发表文章后,母亲对“我”说“你为母亲争气”时淡淡的语气和“我”的灵魂震惊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对母爱的体悟、感动,也反映了母亲内心深处的自豪。(找出对比1分,分析1分) 16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平面水面”指一直以来母亲“淡淡”的言行举止(1分); “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深处对“我”的牵挂、挚爱等(1分); 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母爱的深沉、坚忍、无私(或:写出了“我”对母爱的深刻体悟、感动;或:首尾响应,照应文题,升华主题。)(任选一点作答即可。比喻或首尾呼应或照应1分;分析1分) (四)美丽的邂逅(18分)1、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4分) 这本被一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十多年的书,是“我”相当熟悉和喜欢的,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了“我”枕边的读本,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感受。 2、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4分)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着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以形象(或生动)的语言来表现阅读环境的优美,以精练的语言(或多方面的呈现)来表现阅读内容的丰富,以此来凸现阅读的愉悦和充实,从而表现“邂逅”的美丽。 3、说说作者在第段“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原因。(4分)(1)因对“慧”爱书形象的猜想,产生了欣赏(喜爱、赞美)的感情; (2)因对“慧”弃书原因的猜测,产生忧虑(遗憾、惋惜)的感情。 4、文章最后一句以两个“宁愿”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6分)(1)希望人们能爱书(珍惜书),静心读书。(2)希望人们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读书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3)希望我们的社会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风气,以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五)高山流水1.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2分)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合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文本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2.根据到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兴致勃勃 无精打采后悔莫及 。3.第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2分)不可以。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趱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之作用。 4.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采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流泉的种种音韵美。 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先设问后反问,突出了流泉不可比拟的灵秀、晶莹和活力。 5.汪国真的诗祝愿:当你走上峰巅/使走进了风光/也走进了风险/你要当心了/不要在这个时候晕眩/你还要警惕/悬崖裸露在前边/凤躲在后面我的朋友/愿你/静似青山/动若波澜与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2分)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6.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3分)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六)没有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