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1页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2页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3页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4页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 摘要关键词临床资料诊疗方案疗效观察讨论参考文献 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结合针灸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 结果 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P 0 05 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总体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 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摘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小针刀针灸 关键词 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其中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骨质增生 椎间隙狭窄压迫了椎动脉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血流减少 流速减慢等 症状多表现为头晕 头痛 恶心 甚至耳鸣 呕吐等 40岁以上的中年人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长期伏案工作者多见 笔者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 采用小针刀结合普通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参照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 2 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 纳入标准 1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2 治疗前2周未服用任何中西药物 未进行任何理疗 针灸等治疗 3 年龄18到65岁 排除标准 1 颈椎病的其他分型 2 脑源性 耳源性 眼源性 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 颅内肿瘤等所引起的眩晕疾病 3 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 4 合并有心 肝 肾 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 精神病 5 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同期符合以上标准的该病住院患者8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0例 男18例 女22例 18 30岁4例 31 50岁16例 51 65岁20例 眩晕者40例 头痛者26例 颈项疼痛40例 对照组40例 24例 女16例 18 30岁3例 31 50岁20例 51 65岁17例 眩晕者40例 头痛者24例 颈项疼痛40例 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 主要症状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P 0 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 取颈七针 风府 双侧风池 双侧天柱 双侧翳明 颈夹脊 C2 C6 肩井 肩中俞 肩外俞 大椎 大杼 百会 合谷 针刺方法 颈夹脊不可过深 余皆常规毫针刺法 留针30min 每日治疗1次 共治疗10天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根据触诊及影像学定位确定病变节段 选择病变节段棘突上下的棘间韧带 两侧上下关节突关节囊及风府为针刀松解治疗点 患者俯卧位 头探出床头 胸下垫薄枕 施术区备皮 常规消毒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巾单 用5mL注射器吸取1 利多卡因5mL及曲安奈德注射液50mg依次对以上各点回抽无血后进行退出式麻醉 压迫止血 操作 棘间点 刀口与棘间顺序平行 刀体与表皮垂直 快速刺入达到棘突顶骨面 调转刀锋90 沿棘突上缘切开1 3刀 关节突关节点 刀口与棘间顺序平行 刀体与表皮垂直 快速刺入达关节突骨面 调转刀锋90 沿关节间隙切开关节囊 风府穴 沿枕外隆突下缘进针2cm 刀口线与棘间顺序平行 刀体与表皮垂直 小范围纵行疏通 横行剥离 刀下松动后出刀 针眼压迫止血 用创可贴贴覆即可 注意颈部保暖和制动 每周一次 治疗三次 同时配合针灸治疗10天 方法同对照组 3 1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均用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3 进行评分 并参照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 的标准评定疗效 治愈 原有各型病症消失 肌力正常 颈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 原有各型症状减轻 颈 肩背疼痛减轻 颈 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 症状无改善 3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 3 2观察结果 表1两组症状积分比较 注 经t检验 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 P 0 05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P 0 05 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表2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 经Ridit分析 P 0 05 两组总体疗效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后疗效均优于治疗前 说明两种方法均有疗效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从表2可以看出 两组均有较高的有效率 但治疗组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影响范围广泛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种最常见的类型 随着电脑使用频率的增高 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低龄化 4 讨论 针刀医学认为 4 各种致病因素如颈部长期不良姿势 受寒等 引起颈肩肌肉的劳损及无菌性炎性病变 形成肌肉等软组织的粘连 挛缩 瘢痕等新的病理变化 这些变化可引起颈椎动力平衡失调 这种失调日久可进一步影响颈部的静力平衡 造成颈椎小关节紊乱等 引起颈部脊柱处于失稳状态 从而又形成动力平衡失调加剧 日久可引起骨质增生等病变 这样损伤的软组织 颈椎小关节紊乱 骨质增生与退化的椎间盘组织可不同程度刺激邻近的脊髓 椎动脉 神经而导致复杂的相应症状 有报道证实 5 针刀通过调整颈部动力与静力平衡失调 治疗颈椎病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针刀疗法一方面可以利用 针 的作用刺激局部穴位 疏通气血 调节局部阴阳平衡 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另一方面 又可发挥外科手术 刀 的作用 将粘连松解 压迫解除 恢复组织功能 6 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既能针对病因治疗 又能改善其病理改变 恢复颈椎管内外的力学平衡 纠正骨关节的轻微移位 解除对神经 血管的刺激和压迫 恢复骨关节的稳定性 消除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 促进局部病变修复 使椎基底动脉供血得到适度改善 从而消除临床症状 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7 通过针刀微创术对头后大小直肌 头上下斜肌 斜方肌等损伤肌肉进行松解 疏通 减压 改善微循环 消除对椎动脉的压迫 从而消除临床症状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ZY T001 1 001 9 94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86 2 孙宇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 J 中华外科杂志 1993 31 8 472 3 王楚怀 卓大宏 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8 13 6 245 247 4 朱汉章 针刀医学原理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04 153 5 朱汉章 权伍成 张秀芬等 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 J 中国针灸 2006 26 5 316 6 朱汉章 小针刀疗法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2 195 7 郭毅 王志强 小针刀头下斜肌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例 J 江苏中医 1999 20 9 22 参考文献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资料 李某 女 58岁患者病情 患者一年前颈部疼痛 伴头痛 头晕 在转头和劳累后症状较明显 现患者颈肩部疼痛加重 头晕 恶心 心慌 不敢自己站立行走 查体 C3 6棘突两侧深压痛 压颈试验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双上肢肌力正常 肱二 三头肌反射正常 霍天曼氏征 X线片及MRI显示 C3 5椎间盘向后方突出 病例分析 诊断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详情 选择C3 5椎体棘突上下的棘间韧带 两侧上下关节突关节囊及风府为针刀松解治疗点 每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