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奕教案广东顺德区碧江小学吴少玲.doc_第1页
学奕教案广东顺德区碧江小学吴少玲.doc_第2页
学奕教案广东顺德区碧江小学吴少玲.doc_第3页
学奕教案广东顺德区碧江小学吴少玲.doc_第4页
学奕教案广东顺德区碧江小学吴少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省份:广东 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小学 姓名:吴少玲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小学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学奕相关资料。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学习古文的方法。4、教师课准备:准备有关学奕动漫的录像。准备“学奕”中的歌曲平沙落雁。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二、教学课题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能正确地断句,流利地诵读和背诵课文,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三、教材分析学弈这篇课文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一册。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文章通过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然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小学生在积累成语、名言警句和古诗词的基础上,接触一些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也初步感悟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百度上搜索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课件。 四、教学方法读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读,这与本课教学重点不谋而合,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该方法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式教学法”的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寻疑: 1、生:齐读少儿国学读本名言篇中的敦亲。师:这一段名言出自?生:孟子师:介绍孟子,课件出示孟子资料。【百度文本】/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A7%DE%C8&in=13616&cl=2&lm=-1&st=-1&pn=0&rn=1&di=61047433740&ln=1124&fr=&fm=index&fmq=1327754155343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1&di71305657740&objURLhttp%3A%2F%2F%2Fxj_admin%2Fxj_bianjiqi%2FEdit%2Fuploadfile%2F2010072733514877.jpg&fromURLhttp%3A%2F%2F%2Fxiazai%2Fpukj_xiazai.asp%3Fid%3D146198&W479&H361&T9469&S54&TPjpg师:其实同学们对于孟子应该不陌生了,之前学过很多出自孟子的名言,看谁还记得?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生2: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生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生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生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生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生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生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生10: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师:课件出示孟子的一些名言。【百度文本】/view/1760867.htm师:同学们都很聪明,这些小问题难不了你们。(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入手、从浅入深,会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学习起来也更有兴趣。)2、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师:知道题目的意思吗?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种方法。 师: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理解了题目后你想提什么问题?师:我们就来读读课文吧。生:初读课文。 师:课件出示全文:【百度文本】/question/322534966.html师:课文已经和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 (设计意图我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这是引导学生培养理解题眼的意识;紧接着又问“理解了题目后你想提什么问题”,这是引导学生有质疑探究的意识;简单的两问,却已把学生带进了对课文的主动学习之中。)(二)合作学习、再读析疑师: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这样吧,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百度声音】欣赏名家朗读/programs/view/08GSVMxAPpY/师: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音乐起。【百度mp3声音】/m?word=%C6%BD%C9%B3%C2%E4%D1%E3&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设计意图先听着朗读,感悟朗读的方法;伴着音乐朗读创建轻松愉悦的情景,减轻对古文学习的畏惧。)师: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近也,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老师不做答。 师:咱们的学习就从你们的疑问开始吧,刚才有个女同学提出来了,第一句话不明白,谁读得明白了?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前几个字,重点理解:者也。“也”表示语气肯定,学生反复诵读。 课件出示最后一句:师: 刚才老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看注释。课件出示:【百度图片】/question/322534966.html师:同学们自己看注释,交流。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顺畅一些?(设计意图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还可以活学活用。 ) 让学生自己说说。师:有问就有答呀?生:“曰:非然也。”同桌自由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指名同桌配合读对话,师生配合读对话,(师读问句,生读答句)师生配合直接朗读对话。 师:文章中一共有多少个人跟弈学棋?生:两个。师:这两个人各是怎样的人?师:出示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A7%DE%C8&in=13616&cl=2&lm=-1&st=-1&pn=0&rn=1&di=61047433740&ln=1124&fr=&fm=index&fmq=1327754155343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0&-1&di61047433740&objURLhttp%3A%2F%2F%2Fupload%2Fpaints%2F2009-8%2F2009811493134363.jpg&fromURLhttp%3A%2F%2F%2Fartists_works.asp%3Faid%3D283%26picid%3D656&W2665&H1353&T7411&S612&TPjpg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板书:专心致志者 三心二意者师:同样是跟弈学棋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另一个人学不好呢?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同吗?究竟是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读出来吗?自己读。“使奕秋诲二人奕弗若之矣。” 师:专心致志者“惟奕秋之为听” ;三心二意者“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板书:惟奕秋之为听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师:总结刚才用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合作学习这段话。 师: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生:我想说通过我们小组的交流,我们大概弄懂了这段话的意思。师:能大概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吗?老师来起个头,从前,有两个人 (设计意图学生参照着注释,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字词的理解,再整句话理解,从而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三)精读入情、美读品味师:文言文的朗读,如果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断句,把有的地方拖长一点,感觉会更好,自己再练习练习。【百度文本】/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A7%DE%C8&in=13616&cl=2&lm=-1&st=-1&pn=0&rn=1&di=61047433740&ln=1124&fr=&fm=index&fmq=1327754155343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1&-1&di78304447335&objURLhttp%3A%2F%2F%2FNuoWanFile%2F3%2528162%2529.jpg&fromURLhttp%3A%2F%2F%2Fmall_kjview-1%2F129%2F1218.html&W716&H528&T6764&S66&TPjpg师巡视,并和一个同学一起小声配合读。找三个同学配合读句子(分别读第一个人的表现,第二人的表现。最后的结果)分组配合读。 【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A7%DE%C8&in=13616&cl=2&lm=-1&st=-1&pn=0&rn=1&di=61047433740&ln=1124&fr=&fm=index&fmq=1327754155343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0&-1&di61047433740&objURLhttp%3A%2F%2F%2Fupload%2Fpaints%2F2009-8%2F2009811493134363.jpg&fromURLhttp%3A%2F%2F%2Fartists_works.asp%3Faid%3D283%26picid%3D656&W2665&H1353&T7411&S612&TPjpg引导学生们边观察插图边想象,师:这两个人他们可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学生们的想象非常的丰富,对于那个专心致志者,一生说“他一直都在认真地听,半个小时过去了,姿势连动都没动过,旁边有小鸟在叫、小狗在吵,可他根本就听不见”。而对于三心二意者,另一生则说“他哦,一会儿听小鸟叫,一会儿看小狗吵,一直动个不停,过了一会儿肚子饿了,他便想着吃天鹅肉了”。(设计意图“想象”在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境的感受、人物的把握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仍然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师:对于这样不同的学习结果,他们两个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们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生说“那个三心二意者肯定后悔了”,另一生则说“师父奕秋一定会教育他,以后学习不能再这样三心二意了”。(设计意图这是想象的第二步,在此,学生们对文言已准确把握,对寓言所要表达的寓意更清楚明了。) 师:专心致志者“惟奕秋之为听”所以学有所成;三心二意者“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所以学无所获。板书:学有所成 学无所获 师:我们轻松一下,看由文言文改编的动画。【百度视频】/show/BMEt1Glx-b7T8V32.html 师:短短七十几个字,改编成了简单的故事,这就是古代文化的魅力。 师:现在请同学们吟诵古文,想想自己是孟子,是 练读,配乐指名读。【百度mp3声音】/m?word=%C6%BD%C9%B3%C2%E4%D1%E3&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设计意图枯燥的古文改编成学生易于接受动漫故事,学生深感兴趣,对故事的理解更加容易。)(三)熟读成诵、拓展知识师:你们也想吟诵一番吗?想读的站起来读,自己读自己的,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 能大概背下来了吗?让我们用刚学的古文给动画配音好不好?配乐诵读。【百度mp3声音】/m?word=%C6%BD%C9%B3%C2%E4%D1%E3&lm=-1&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师:学习课文后,对于这样不同的学习结果,他们两个又会怎么样呢?学生们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生说“那个三心二意者肯定后悔了”,另一生则说“师父奕秋一定会教育他,以后学习不能再这样三心二意了”。师: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交流情况不太好。师:你们需要什么?生:注释。 课件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师: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心致志,则得也,则大有可为也。(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一篇古文并不难,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是长久之法。从一篇文章引申到另一篇文章,让学生多接触古文,把学习古文的方法再加运用,有利于学习方法的掌握。)注:课前、课后给学生介绍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百度文本】/question/294183716.html【百度文本】/view/f4906beb81c758f5f61f6743.html板书:学 奕专心致志者 “惟奕秋之为听” 学有所成三心二意者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学无所获六、教学反思文言文中的寓言蕴涵深厚,往往是以一生动浅显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前面的诵读古文、理解意思、想象情境时十分的热闹,而一问起“你领悟到什么道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