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考试.doc_第1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doc_第2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doc_第3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doc_第4页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_ 姓学号_名_南通农场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中国馆的外形如同一个冉冉上升的超级斗拱。设计师们从中国文化这个富矿中找到了青铜器、陶磁器等元素,并从传统建筑的九宫网格中j 取建筑灵感,最后对斗拱这一传统构件进行提lin ,形成了精妙的设计构思。它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16个字:东方之冠,顶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j 取 提lin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2分)把 改为 把 改为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4) ,月如钩。(李煜相见欢)(5)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7)“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由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范仲淹岳阳楼记)(8) 我想 ,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 ( )A.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B. 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D. 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 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报社组织了近80名中小学生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来源:B. 在当今社会, 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已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D. 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其应对灾难的能力。5.走近名著。(6分)在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刚到到大人国时被带到一个农民的家里,午饭后发生了一件什么可怕的事情?除了大人国,他还游历了哪些国家?来源:数理化网 6.古诗词鉴赏(6分) 冰壶洞 (明)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7.“石床钟乳斗玲珑”的“斗”字用得很妙,说说你的理解。(3分) 8.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理解。(53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9.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实是欲界之仙都B、蝉则千转不穷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水皆缥碧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猛浪若奔 ( ) (2)、窥谷忘反 (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 (4)、晓雾将歇 ( )11.甲文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统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4分)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3.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 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的“ ” 即可看出。(3分)(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0-24题。(17分) 新的学期,刘老师到一个班当班主任。她发现班上有一个奇怪的男生,每天中午放学后,别的学生一窝蜂似的涌出教室,只有他,坐在教室里,拿出书本来看,或者拿出作业来做。他的名字叫张晓军。一天中午,刘老师走进了教室,她对张晓军说:“张晓军,放学了,快回家吃饭吧!”张晓军说:“老师,我知道,我想等会儿再回家!”刘老师问道:“你不饿吗?”张晓军说:“饿!”刘老师说:“那就快回家吧!”张晓军说:“我等会儿就回家!”说完,张晓军又埋头做作业。这是一个固执的孩子,刘老师想,他肯定是想把成绩赶上去,便忍不住对张晓军说:“饿着肚子可是学不好的,你回去吃饭吧,吃了饭到学校找我,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 张晓军说:“老师,您误会了。其实,我迟些回家,并不是为了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刘老师睁大眼睛:“那你是为了什么啊? ”张晓军告诉刘老师,他的父亲早年去世了,母亲为了供他和妹妹读书,便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妹妹。每天早上,他和妹妹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由于饭量大,他担心自己吃多了,妹妹就吃不饱,便迟些回家。这样,妹妹就可以先吃饭,剩下的,就全是他的,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原来是这样。刘老师问张晓军为何不多做些饭菜,张晓军说他们每个月的钱只有那么多,要是多做些,钱就不够花。他不忍心告诉母亲家里的情况。他说要是让母亲多寄钱回家,母亲就会起早贪黑地干活,会很辛苦.张晓军说他少吃一点没什么,不能苦了母亲,饿了妹妹。刘老师默默地听著,湿了眼睛。她掏出钱包,拿出一百元钱,递给张晓军.张晓 军连连后退,说:“老师,我不能要您的钱!您放心,我的问题我能解决。现在,我每天都在悄悄地捡废品,我能挣钱,很快就能吃饱饭了。”刘老师知道,这是一个要强的孩子。她只好作罢,收起了钱。以后的每个中午,刘老师依然发现张晓军迟迟不回家.每次看到教室里埋头学习的这个孩子,刘老师就叹息不已。下一学期,刘老师因为工作需要,离开了这个班级,当了另一个班的班主任。让刘老师没想到的是,在新的这个班,她又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女生。这个女生每天中午放学铃声一响,她还没走出教室,女生就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女生的脚步匆匆忙忙,似乎有什么急事。有时候踉踉跑抢,几欲跌倒,让人好不担心。一天两天有急事没什么,可是总是有急事,那就不正常了。有一天中午,刘老师在放学之前点了女生的名,让她放学后留下来。没想到,女生竟然站了起来,说:“老师,放学我不留下来,行吗?”刘老师说:“不行,我有事找你!”女生说:“老师,等我下午来上学的时候,我到办公室找你,行吗? ”看着女生乞求的目光,刘老师点头答应了。 下课铃声一响,女生又是第一个冲出了教室,她的脚步依然是那样匆匆忙忙,依然是那样跟踉跑跄。下午,女生走进了刘老师的办公室,她说:“老师,我来了。您找我有什么事? ”刘老师问她:“为什么每天中午放学后你总是第一个冲出教室? ”女生说:“我急着回家” 刘老师说:“急着回家?肚子再饿,也用不着急那一会儿。你跑那么快,很危险的,你知不知道? ”女生说:“老师,对不起,让您担心了。”刘老师让女生以后放学别急着回家,可女生却说不行,刘老师问她为什么,女生说:“为了我哥!”女生告诉刘老师,她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供她和哥哥读书,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哥哥。每天早上,她和哥哥一早就起床做好饭菜,中午回家热一下就可以吃。哥哥饭量大,她担心哥哥吃不饱,便先到家吃饭,这样,剩下的,就全归哥哥,他就可以放开肚皮吃饱饭了。刘老师想起了什么,她突然想到女生的名字叫张晓燕,不用说,她就是张晓军的妹妹.刘老师问张晓燕:“这么说,你为了让你哥吃饱饭,从来就没有吃饱过?张晓燕连连摇头,她说:“不,我吃饱了,吃饱了!”刘老师知道,张晓燕没有说实话.刘老师掏钱给张晓燕,却被拒绝了。张晓燕说她在悄悄捡废品,等她挣到钱,她就可以买很多米和菜,就可以和哥哥一起回家吃饭了 。后来的日子里,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刘老师看到张晓燕第一个冲出教室,她就禁不住双眼潮湿。她知道,那匆匆忙忙、踉踉跄跄的脚步里,跑出的是爱的直线。14从文中找出一个恰当的短语作为选文的标题。(3分) 15选文两处刘老师眼睛湿润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6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妹妹张晓燕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答: 1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迪。(不少于80字) (6分)(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听山,完成18-21题。(18分)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后迁家川北,居于山,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入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A)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蹊径的散步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的鸟儿被风掠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已有,便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坡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你信步其,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