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PPT课件.ppt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PPT课件.ppt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PPT课件.ppt_第3页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PPT课件.ppt_第4页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 张晓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1 心源性休克定义 患者存在低血压 低心排表现 心动过速 意识状态改变 少尿 四肢厥冷 以及肺淤血心指数18mmHg必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IABP维持SBP 90mmHg 2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病因 1 绝大多数由急性心肌梗死 AMI 引起 大面积MI 占左室面积40 以上 由左室衰竭引起占74 5 乳头肌断裂 急性二闭占8 3 室间隔穿孔占4 6 单独右室梗死占3 4 心脏破裂填塞占1 7 3 心源性休克的其他病因 2 非MI引起 主A狭窄 急性心肌炎 肺栓塞 重度主狭 二狭 肥厚性心肌病流出道梗阻 快速心律失常 AF VT 急性发作 药物性 非DHP CCB 阻滞剂 4 心源性休克的流行病学 NRMIregistry1995 2004年775家美国医疗中心的293 633例STEMI或新发LBBB患者 有25 311例CS 其中的29 出现在就诊时 WorcesterHeartAttackStudy1975 1988年 约7 5 Gusto 11995年 约7 2 Babaevetal JAMA2005 294 448GoldbergRJ NEJM1991 325 1117HolmesDRJACC1995 26 668 5 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荟萃分析 CurropinCritCear2006 12 431 436 6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发病情况 6 8 的STEMI发生心源性休克 是STEMI第一死亡原因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发病非手术治疗的病死率仍高达70 80 有效的溶栓治疗使病死率下降到约60 介入治疗联合血流动力学支持使病死率下降到50 HamzaHA FrederickAA JoelMG etal Cardiogenicshockcomplicatingacutecoronarysyndromes InsightsfromtheGlobalRegistryofAcuteCoronaryEvents AmHeartJ 2012 163 963 971 7 高龄女性糖尿病或脑卒中史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再发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因素 8 AMI伴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肺水肿 血氧不足 低血压 冠脉灌注压 缺血 进行性心功能不全 代偿性的血管收缩 9 10 AMI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SBP30mmHgHR 100bpm脉搏细速心音减弱皮肤湿冷尿量 30mL hr胸痛呼吸急促心输出量减少 10 AMI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AMI合并CS 迅速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是关键 再灌注治疗是治疗的最终目的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 包括血管活性药物 呼吸支持 血流动力学支持 肾脏替代治疗 再灌注治疗 血液动力学支持包括IABP 心室辅助装置 体外膜氧合器 可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泵血功能 机械辅助装置通过对循环系统的有效支持 能够纠正失代偿期休克患者急转直下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 改善组织灌注 提高患者生存率 11 2011ACCF AHA SCAIPCI及再灌流治疗指南 3 19 2020 12 HochmanCirc2003 107 298 指南推荐发生心源性休克的STEMI行PCI 冠脉造影 入院时即发生的早期休克 晚期发生的休克 心超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2020 3 19 13 再灌注治疗 SHOCK研究 研究主要终点 30day死亡率研究次要终点 6个月和12个月死亡率 HochmanJAMA2000 285 190 2020 3 19 14 85 ofsurvivorsNYHAClassI IIat12months HochmanJAMA2000 285 190 p 0 11 p 0 03 SHOCK研究结果 结果 早期PCI组30d死亡率没有明显减少 但是1年时死亡率较择期PCI组低注 早期再灌注治疗 ERV 与择期再灌注治疗 IMS p 0 07 15 老年组急诊再灌注治疗 SHOCK研究结果 75岁患者急诊再灌注治疗 ERV 与择期再灌注治疗 IMS p 0 01 p 0 01 16 遵循指南 同期处理梗死非IRA 男性 46岁 突发胸痛伴大汗1小时 ECG V1 V5导联ST段抬高约0 3mv 有高血压史急诊行CAG 多支血管病变 LAD LCX闭塞 RCA长段病变 17 遵循指南 同期处理梗死非IRA 患者BP90 60mmHg 考虑合并心源性休克 植入IABPLAD抽吸血栓 植入支架 患者血压未见明显好转 故继续行LCX介入治疗 植入支架患者术后血压逐渐升高 病情稳定 10d后好转出院 18 STEMI并心原性休克PCI 非IRA如何处理 PCIisrecommendedforpatientswithacuteMIwhodevelopcardiogenicshockandaresuitablecandidates LevelofEvidence B Inpatientswithmultivesseldisease revascularizationofthenoninfarctarterymaybenecessarytomaximizemyocardialperfusion 19 STEMI合并MVD非IRA血运重建的阶段性PCI策略 指南对急性期非IRA处理原则已有界定 类适应证 依据只是大多数专家的共识 证据级别为C或B 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STEMI合并MVD非IRA血运重建策略仍存在争议回顾2010以前关于 STEMI合并MVD非IRAPCI血运重建 的17篇主要文献 三种重建策略保守策略 急性期仅处理IRA 指南支持激进策略 急性期同时处理IRA和非IRA 存在争议 仅适合特殊病情折中策略 急性期仅处理IRA 围术期阶段性处理非IRA 结果良好 有望达成共识 2020 3 19 20 完全血管化多处大于90 的狭窄不稳定斑块未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完全血管化增加院内死亡率和MACE事件发生率JAmCollCardiol2009 54 2205 41JAmCollCardiolIntv2010 3 22 31 AmJCardiol2009 104 507 13 EurHeartJ2011 32 396 403 JAmCollCardiolIntv2011 4 627 33 左主干急性闭塞并心源性休克PCI策略 21 LM病变PCI前应做好心脏辅助装置的植入或预备好IABP是解决AMILM病变急性期泵衰竭的强力支持 左主干急性闭塞并心源性休克PCI策略 2020 3 19 22 左主干急性闭塞并心源性休克PCI 男性 56岁 突发胸痛伴大汗4小时 ECG V1 V5导联ST段压低约0 2mv急诊行CAG 多支血管病变 LM闭塞植入IABP 抽吸血栓 植入支架 LAD LCX血流恢复患者病情稳定 10d后出院 2020 3 19 23 心肺血流动力学支持发展史 IABP TandemHeart Hemopump ECMO 体外膜肺 CPS 经皮心肺循环支持 90 s 80 s 70 s 00 s 2020 3 19 24 IABP和左室辅助装置比较 导管鞘管穿刺点抗凝穿间隔肢体缺血预充容量LV无负荷工作需要稳定节律血流动力学改善功效 2020 3 19 25 IABP和左室辅助装置比较的荟萃分析 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 2020 3 19 26 IABP和左室辅助装置比较的荟萃分析30天死亡率无差异 2020 3 19 28 IABP的客观评价 IABP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治疗时目前最常用的辅助循环装置 它能有效逆转组织低灌注 但需联合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以迅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恢复心肌再灌注 以降低死亡率 IABP最大局限是于对血压及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依赖于左心室功能状态 对血流动力学改善常常是暂时性的 常出现 气囊依赖性 对血流动力学完全崩溃的患者 仅能提供很小的循环支持 2020 3 19 29 充气时机 在心脏舒张期 充气益处升高舒张压力 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增加体循环灌注 2020 3 19 30 放气时机 在等容收缩期 主动脉瓣开放前瞬间 放气益处 减少后负荷 缩短等容收缩期 IVC 增加每搏量 增加前向血流并改善脑的灌注 2020 3 19 31 IABP应用疗效 2020 3 19 32 86 患者置入IABP 早期血管重建 Shock研究 12个月生存率 2020 3 19 33 IABP SHOCKI研究 45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CS 患者 随机分为IABP组和无IABP组 初级终点 两组多脏器功能衰竭 APACHEII积分 情况无显著差异 两组心指数和全身炎症反应无差异 IABP组BNP水平较低 CtitCareMed 2010Jan 38 1 152 60 2020 3 19 34 2012年之前的证据等级 B C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实验结果 2020 3 19 35 2009年6月 2012年3月 60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 接受早期再血管化 PCI或CABG 随机分为 IABP组 n 301 对照组 n 299 主要终点结果显示IABP并未降低CS患者30天死亡率 次级终点 血液动力学稳定时间 住监护室时间 血乳酸值 儿茶酚胺类药物剂量及使用时间 肾功能均无显著差异 ESC2012 IABP SHOCKII研究 2020 3 19 36 IABP并未降低CS患者30天死亡率 2020 3 19 37 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 脑卒中 出血并发症 外周动脉缺血并发症 败血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2020 3 19 38 支持IABP 不支持IABP 一项STEMI应用IABP的Meta分析 我们是否应当修订指南 2020 3 19 39 ClassI CIIb B 2012年之后 2012年之前 ClassI BIIa B 2020 3 19 40 人工心脏辅助循环装置 1962年 Dennis等发明左心房 股动脉旁路技术自1990年Glassman等报告TandemHeart的研制和应用结果以来 左心辅助装置 pLVAD 的研究及应用不断深入 主要有 TandemHeart装置 不仅可以作为左心室辅助 也可单独或同时作为右心室辅助 Impella系统 操作便捷 可用于左心室或右心室辅助循环 A MedSystemspLVAD 体外心脏辅助循环泵 体外膜氧合器 ECMO 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的手段 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 经膜式氧合器 膜肺 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 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 肺功能 支持生命以争取心 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 2020 3 19 41 人工心脏辅助循环装置应用的客观评价 优点 心脏代谢降低 增加心排出量 CO 和心脏指数 CI 降低心室壁张力 改善心内膜面血流 增加氧供应 减少需氧量 改善心室重塑 提高细胞修复和生存能力 缺点 操作相对复杂 外周血管创伤大 穿刺鞘最小12F 费用高 2020 3 19 42 心脏辅助泵 TandemHeartpLVAD 左房 股动脉LVAD 通过股静脉插管穿过房间隔插管到左房 抽取左房的血液到外周动脉 一般为股动脉 再逆灌至腹大动脉和胸大动脉 最大流量4L minute IABP相比 Tandem系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2020 3 19 43 Impella辅助泵 操作更为简单增加心排量 减轻LV负荷LP2 5型 经动脉侧直径12F 最大流量2 5L minuteLP5 0型 经动脉侧直径21F 最大流量5L minute由股动脉逆行插管至左心室 传导器在导管尖段 导管尖部多个侧孔将心室血液抽入导管 由主动脉瓣上方的导管侧孔再灌注至主动脉 使左心室 无负荷 工作 2020 3 19 44 A MedSystemspLVAD 泵在体外 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功率和心排出量的泵 而不需重新置换导管系统 除外科领域外应用较少 2020 3 19 45 体外膜氧合器 ECMO 特点是有良好的氧合作用 但不能真正直接做到心脏 无负荷 工作 且因在外周血管建立了静脉 ECMO 动脉通路而增加了心脏后负荷 适用于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心源性休克 2020 3 19 46 血流动力学支持评价 2020 3 19 47 心脏辅助泵与IABP随机对照治疗伴有心源性休克AMI的研究 MelchiorS JAmCollCardiol2008 52 1584 1588 结果 对于心源性休克的AMI 应用心脏辅助泵是可行和安全的 与IABP相比 提供了更好的血液动力学支持 2020 3 19 48 心脏辅助泵与IABP比较结果 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 但病死率接近 会增加出血 肢体缺血 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 p NS JAmCollCardiol2009 54 2430 2434 2020 3 19 49 心脏辅助泵应用指南 2011年ACC AHAPCI治疗的指南推荐 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药物治疗不能迅速稳定者 pLVAD为I类推荐 B级证据 在仔细选择的高危PCI患者中使用pLVAD可能是合适的 为 b类推荐 C级证据 某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复杂射频消融也可应用pLVAD 心脏外科手术前稳定血液动力学 恢复期的过渡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后 心脏手术后的心肌 震荡 永久治疗的过渡 为手术植入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