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优化劳动资源配置-实现减员增效管理目标3.doc_第1页
开展优化劳动资源配置-实现减员增效管理目标3.doc_第2页
开展优化劳动资源配置-实现减员增效管理目标3.doc_第3页
开展优化劳动资源配置-实现减员增效管理目标3.doc_第4页
开展优化劳动资源配置-实现减员增效管理目标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展优化劳动资源配置 实现减员增效管理目标桥隧科一、桥隧车间、工区生产力布局进行优化调整(一)现状1.机构设置。我段现有嘎拉德斯汰和查布嘎2个桥隧车间,每个桥隧车间所在地各设桥隧养修工区和检查工区1个。2.生产力布局。我段桥隧工区现有生产人员按照每百桥隧换算米0.4人配置,核算定编应为90人,实际55人,其中嘎拉桥梁养修工区21人、嘎拉桥梁检查工区7人、查布嘎桥梁养修工区26人、查布嘎桥梁检查工区1人。(二)优化调整1.优化目的为发挥桥隧车间生产主体作用,使养修工区对较为分散的部分桥隧养修作业项目,能够根据现场条件积极推行集中作业方式,检查工区检重于修的理念更加明确,逐渐把设备检查从精检做到严检。2.优化方案。(1)优化机构设置。将原两个桥隧车间整合成1个大板桥隧车间,将原两个桥隧养修工区整合成1个大板桥隧养修工区。保留嘎拉德斯汰和查布嘎桥隧检查工区编制。(2)优化生产力布局。1)车间。桥隧车间调整到位后,配齐车间管理人员,设置车间主任1人,党支部书记1人,车间副主任2人,技术员2人,技术定额员1人。车间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负责车间生产和党建总体工作,车间副主任、技术员分管桥隧检测和维修,技术定额员负责车间日常综合事务。2)工区。桥隧检查工区调整到位后,现有生产人员数量不增加,相当于减员定编数量近40%,每百桥隧换算米0.25人配置。每个桥隧检查工区设置工长1人、副工长1人、分析员1人、检查员2人,防护员3人、司机1人,共9人。桥隧养修工区调整到位后,设置工长1人、副工长2人、专职材料员1人、专职职教员1人、桥隧工32人。3.优化效果(1)人员组织更加机动。按照现有作业防护体系,人员的整合不仅可节约一半防护人员,还可以形成群体促进效应,有助于完成区段单项维修项目,如:区间涵渠维修作业,除设置驻站联络员、电话联络员外,每处设置1各现场防护员,由于人员增加促使原来的顺序作业改成平行作业,缩短维修时间。(2)生产组织更加灵活。一是让车间充分发挥生产主体作用,掌控作业安全、质量、进度,桥隧科只下发年度维修计划,车间根据生产实际统筹安排,向工区下发月度生产计划。二是检查工区不仅执行车间下发的检查计划,还负责维修质量验收和保养质量评定,使得检查-维修-验收形成闭环管理。三是桥隧科不在每月参与维修三级验收,可通过季度验收和日常抽验进行考核和奖励。二、提升设备投入有效性,设备检查周期取上限值(一)加强大修投入有效性1.桥梁本体结构大修应确保一次性高质量投入。(1)管内4座桥梁梁体刚度不足问题通过换梁一次性解决。管内K557+383桥、K797+618桥、K843+375桥、K847+155桥梁体刚度不足,其中3座桥位于已完成扩能改造地段,因周期性委外检测费用巨大,为节约开支,应进行换梁等大修处理。(2)管内2座桥梁体、墩台振幅超限问题通过加固桥墩、换梁等一次性解决。管内K462+063桥、K481+448桥因梁体、墩台振幅超限,常年限速慢性,严重影响列车运输效率,为解决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应加快该段扩能改造建设。2.单项大修应抓住设备关键项目、关键部位。(1)推进桥梁型桥枕地段护轨改造。管内现有30座桥梁进行型混凝土桥枕加大基本轨/护轨间距改造,需改造桥枕总根数5864根,护轨总长度3200.27延米,更换管内型桥枕,并安设新型护轨项目,可有效减少每年因大机捣鼓拆装护轨时间。(2)推进铁跨公立交桥涵积水问题整治。我段管内60座铁跨公立交桥由于现有集排水设施不能满足大雨以上天气雨后排水需求,汛期中雨以上天气易积水,造成车辆、行人难以通行,易发生行人横越线路、挡停列车及路外伤害事故,影响铁路运输秩序,仅依靠抽排不能从根本上进行解决。3.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延长大修周期。(1)桥梁人行道步行板、挡砟块可通过厂制提高使用寿命。通过市场调研和历年使用经验,厂制预制块比自主预制块成本高将近1倍,但使用寿命也同时高出1倍,总成本投入基本持平。受气候条件,每年预制时间不足5个月,根据我段线上维修任务量和现有预制设备,需至少5人参与每天预制生产,耗费人力和工时巨大,同时受模板、砼配合比、养生等条件限制,预制块技术质量不高。(2)重点桥梁桥梁人行道步行板、挡砟块可通过厂制提高使用寿命。目前我段有60座圬工桥梁人行道托架采用U型螺栓与梁体连接,因先天设计原因,加之多年钢结构的腐蚀,承载力难以保证,应将既有混凝土步行板、挡砟块更换为橡胶步行板、挡砟块,不仅能减少步行板、挡砟块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延长步行板、挡砟块整修周期,还能减少对人行道钢支架的荷载,保证安全。(3) 重点桥梁桥梁人行道钢支架更换为新型材料。将既有60座圬工桥梁采用U型螺栓与梁体连接的人行道托架,更换为环保达克罗钢托架,不仅提高钢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而且提高钢支架耐腐蚀性,减少托架保养工作量,同时还能达到环保效果。(二)加快维修修制改革,加强维修投入有效性。1.取消周期修,推广状态修,提高维修成本投入。通过定期检查和经常检查对桥隧设备状态科学评定,桥隧车间适时安排桥隧维修,消灭AA级、控制A1级,降低劣化率,经常保持桥隧建筑物状态均衡完好。目前我段维修定额在16元/桥隧换算米,根据我段桥隧设备技术状态,应至少追加至路局40元/桥隧换算米水平。追加的成本可从减员工资中开支,桥隧养修工区调整后,生产人员数量保持不变,相当于减员定编数量近40%,每百桥隧换算米0.25人,年度节约工资开支约336万元。按照路局桥隧维修定额计算,我段桥隧维修年度成本需投入约90万元。2.维修采取业务外包和自主维修相结合方式进行。对高空等高危作业项目、清淤等重体力项目和钢结构涂装等精细项目采用业务外包方式维修,对日常保养和紧急保养项目采用自主维修方式维修。采用业务外包和自主维修方式相结合,有助于更深研究不同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情况下的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科研项目,有助于深入了解甚至攻关如裂缝治理、冷缝处理、钢结构防腐处理等科学难题。(三)设备检查精细化,检全面保重点,分等级取上限。运用大数据建立桥隧设备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推行桥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1.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因桥制宜”。无论经常检查还是重点检查,全部交由检查工区进行。检查与养修实现真正的独立。检查工区开展设备检查更加精细化,从原来总检查项目全覆盖到根据每座桥隧技术状态评估结果确立经常检查项目和周期检查项目,按劣化等级建立检查观测制度。取消原有半年、季度、月度检查周期的规定频率和人员限制,“因桥制宜”,根据环境差异、气候差异等实行差异化管理,延长或取消状态良好和不易受损桥隧设备检查,加强重点桥隧设备检查。2.加强桥隧检测手段科技投入,推广应用“管理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