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考试复习资料PPT课件.pptx_第1页
电力电子技术考试复习资料PPT课件.pptx_第2页
电力电子技术考试复习资料PPT课件.pptx_第3页
电力电子技术考试复习资料PPT课件.pptx_第4页
电力电子技术考试复习资料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电子复习 电气11石巍 2020 3 19 1 绪论部分 电力变换通常分为四大类 交流变直流直流变交流直流变直流交流变交流 2020 3 19 2 第二章 电力电子器件的特征 1 能处理电功率的能力 一般远大于处理信息的电子器件 2 电力电子器件处理的电功率较大 为了减少本身的损耗 提高效率 一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 3 电力电子器件往往需要由信息电子电路来控制 4 电力电子器件自身的功率损耗远大于信息电子器件 一般都要安装散热器 2020 3 19 3 第二章 电力电子器件的损耗 通态损耗 功率损耗主要成因 断态损耗开关损耗 开关频率高时主要成因 开通损耗关断损耗 2020 3 19 4 第二章 四 根据加在控制端和公共端之间有效信号波形 1 脉冲触发性 SCR GTO2 电平控制型 GTR MOSFET IGBT 一 按照器件能够被控制的程度 1 半控型器件 SCR2 全控型器件 GTO GTR MOSFET IGBT3 不可控器件 电力二极管 三 根据载流子参与导电的情况 1 单极型器件 MOSFET2 双极型器件 SCR GTR GTO 电力二极管3 复合型器件 IGBT 二 按照加在控制端与公共端间信号的性质 1 电流驱动型 SCR GTR GTO 电力二极管2 电压驱动型 IGBT MOSFET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2020 3 19 5 第二章 容量大小 SCR GTO IGBT GTR MOSFET工作频率 MOSFET IGBT GTR GTO SCR 英汉互配 SCR 晶闸管GTO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R 电力晶体管IGBT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MOSFET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晶闸管导通条件 1 承受正向电压2 门极有触发电流晶闸管关断方法 利用外加电压或者外电路的作用使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 电力电子器件的介绍 2020 3 19 6 第三章 1 按组成器件可分为不可控 半控 全控三类 2 按电路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 3 按交流输入相数可分为单相电路和多相电路 4 按变压器二次电流方向是单向还是双向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 整流电路的分类 2020 3 19 7 第三章 1 画波形 电阻负载 阻感负载2 触发角范围3 利用公式进行计算4 谐波次数 基波幅值有效值 功率因数重点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整流电路的考点 2020 3 19 8 第三章 1 电阻负载时 a 触发角范围0 b 0 451 2 22 阻感负载时 带续流二极管 a 触发角范围0 晶闸管导通角为 续流二极管导通角为 b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反向压降均为2 2 续流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压降为2 2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9 第三章 电阻负载时 1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向压降和反向压降分别为22 2和2 22 变压器二次绕组不存在直流磁化问题3 角的移相范围是0 4 0 9 21 2 0 5 22 2 2 2 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0 第三章 阻感负载时 1 晶闸管承受的最大正向压降和反向压降均为2 22 变压器二次绕组不存在直流磁化问题3 角的移相范围是0 2 晶闸管导通角 与 无关 均为 4 0 9 2 0 5 2 2 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1 第三章 不可控整流电路可以看成 0时的可控整流电路 波形与计算公式都适用 电阻负载时 波形与 相同 阻感负载时 波形为一条直线 单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2 第三章 一周期中VT1 VT2 VT3交替导通 每管各导通120 电阻负载 1 30 时电流连续 30 时电流存在断续 2 移相范围是 150 3 晶闸管两端最大正压为2 2 最大反压为6 2 公式 1 30 时 1 17 2cos 30 150 时 0 675 2 1 cos 6 2 3 2 13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3 第三章 阻感负载 1 移相范围是 90 2 由于无限大电感存在 电流 近似为一条直线 电流不存在断续3 晶闸管两端最大正反压均为6 2 公式 1 1 17 2cos 2 3 2 13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4 第三章 1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6个晶闸管导通顺序为 VT1 VT2 VT3 VT4 VT5 VT6 导通相位差依次相差60 同一相上下两桥臂相位相差180 为120度导电方式 换流方式为横向导电 2 VT1 VT3 VT5称为共阴极组 VT2 VT4 VT6称为共阳极组 3 整流输出电压 一周期脉动6次 每次波形相同 故称为六脉波整流电路 触发方式 1 宽脉冲触发 使触发脉冲宽度大于60 2 双脉冲触发 用两个窄脉冲代替宽脉冲 前沿相差60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5 第三章 电阻负载时 1 移相范围 120 2 60 时 波形连续 晶闸管一周期中120 处于通态 240 处于断态 60 120 时 波形出现断续 3 晶闸管两端最大正压为2 2 最大反压为6 2公式 1 60 时 2 34 2cos 60 120 时 2 34 2 1 cos 3 2 3 13 4 2 23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6 第三章 阻感负载 1 当 60 时 电压波形与电阻负载相同 当 60 时 电流不存在断续 由于无穷大电感 电流 近似为一条直线 2 移相范围 90 3 晶闸管两端最大正反压均为6 2 公式 1 2 34 2cos 2 3 13 4 2 23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17 第三章 1 漏感的影响会使得平均电压与无漏感时相比减少 流过某一相的电流无法突变 2 计算公式 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2020 3 19 18 第三章 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2020 3 19 19 第三章 2 34 2 2 23 整流电路的考点 2020 3 19 20 第三章 0 05 2 34 2 3 cos 2 6 2 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2020 3 19 21 第三章 cos 1 其中 1 称为基波因数 cos 1称为位移因数 可见功率因数由基波电流相移和电流波形畸变共同决定1 带阻感负载的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 22 22 0 9 0 9cos 2 带阻感的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 6 6 32 3 0 955 0 955cos 通用公式 1 1 谐波和功率因数 2020 3 19 22 第三章 交流侧谐波分析 1 m脉波整流电路谐波次数为mk 1次 k 1 2 3 2 谐波次数越高 谐波幅值越小 3 越大 则谐波越小整流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谐波分析 m脉波整流电压 的谐波次数为mk k 1 2 3 次 即m的倍数次 整流电流的谐波由整流电压的谐波决定 也为mk次 当m一定时 随谐波次数增大 谐波幅值迅速减小m增加时 最低次谐波次数增大 且幅值迅速减小 电压纹波因数迅速下降 谐波和功率因数 2020 3 19 23 第三章 当 角从0 90度变化时 谐波幅值随 增大而增大 当 角从90 180度变化时 谐波幅值随 增大而减小当 90度时 谐波幅值最大 谐波幅值随 角变化关系 2020 3 19 24 第三章 1 变压器二次侧绕组极性相反可以消除铁芯的直流磁化2 平衡电抗器使得负载电流平均分配 两组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同时导电 如果没有平衡电抗器则电路变为六相半波整流电路3 应用 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的场合 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型可控整流电路 2020 3 19 25 第三章 1 三相桥为两组三相半波串联 而双反星形为两组三相半波并联 且后者需用平衡电抗器 2 当U2相等时 双反星形的Ud是三相桥的1 2 而Id是三相桥的2倍 3 两种电路中 晶闸管的导通及触发脉冲的分配关系一样 ud和id的波形形状一样 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型可控整流电路与三相桥式电路的比较 2020 3 19 26 第三章 1 即工作在整流状态又工作在逆变状态的整流电路称为变流电路2 当交流侧与电网相连接时 这种逆变电路称为有源逆变电路产生逆变的条件 1 有直流电动势 其极性和晶闸管导通方向一致 其值大于变流器直流侧平均电压 2 晶闸管的控制角 2 使 为负值若想实现有源逆变 只能采取全控电路 如单相桥和三相桥整流电路 有源逆变 2020 3 19 27 第三章 1 逆变失败定义 逆变时 一旦换相失败 外接直流电源就会通过晶闸管电路短路 或使变流器的输出平均电压和直流电动势变成顺向串联 形成很大短路电流 2 逆变失败原因 1 触发电路工作不可靠2 晶闸管发生故障3 交流电源缺相或突然消失 4 换相的裕量角不足 引起换相失败3 最小换相重叠角 一般取为30 35 逆变失败 2020 3 19 28 第三章 触发电路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基本环节 脉冲的形成与放大 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 同步环节 触发电路 2020 3 19 29 第四章 1 交流侧接电网 为有源逆变 交流侧接负载 为无源逆变 2 变频电路有交 交变频和交 直 交变频两种形式 其中交 直 交变频核心部分就是逆变电路 3 电流从一个支路向另一个支路转移的过程称为换流或换向 逆变电路 2020 3 19 30 第四章 1 器件换流 适用于全控型器件 2 电网换流 例如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和相控方式的交交变频电路 不适用于无源逆变电路 3 负载换流 适用于电容型负载4 强迫换流 一般直接利用电容其中器件换流和强迫换流称为自环流 电网换流和负载换流称为外部换流 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的不同 逆变电路分为电压型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 换流方式分类 2020 3 19 31 第四章 1 与 和 与 分别成对 成对的桥臂同时导通 两对交替各导通180度 2 基波幅值 1 1 27 基波有效值 1 1 23 在阻感负载时 还可以利用移相的方式来调节输出电压 全桥逆变电路 2020 3 19 32 第四章 1 基本工作方式为180 工作方式每桥臂导电180 同一相上下两臂交替导电 称为纵向换流 各相开始导电的角度差120 2 输出线电压有效值 0 816 输出线电压基波幅值 1 23 负载相电压有效值为 0 471 负载相电压基波幅值 1 2 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2020 3 19 33 第四章 1 是矩形波 频率为 的3倍 幅值为其13 即为 6 2 每隔60度脉动一次 因此逆变器从直流侧向交流侧传输的功率是脉动的 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2020 3 19 34 第四章 三相桥式逆变电路 2020 3 19 35 第四章 单相电流型逆变电路采用负载换流的方式 要求负载电流超前于电压 因此补偿电容应该使得负载过补偿 负载电路工作在容性并略失谐的情况下 三相电流型逆变电路采用120 工作方式 称为横向换流 采用强迫换流的方式 电流型逆变电路 2020 3 19 36 第四章 1 多重逆变电路有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两种方式 电压型逆变电路多用串联多重 电流型逆变电路多用并联多重 2 多电平逆变电路分为中点钳位型逆变电路 飞跨电容型逆变电路 单元串联多电平逆变电路 多重逆变电路和多电平逆变电路 2020 3 19 37 第四章 1 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大电容 直流侧电压基本无脉动 2 输出电压为矩形波 输出电流因负载阻抗不同而不同 3 阻感负载时需提供无功功率 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 逆变桥各臂并联反馈二极管 4 逆变器从直流侧向交流侧传输的功率是脉动的 电压型逆变电路特点 2020 3 19 38 第四章 1 直流侧串大电感 电流基本无脉动 相当于电流源 2 交流输出电流为矩形波 与负载阻抗角无关 输出电压波形和相位因负载不同而不同 3 直流侧电感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 不必给开关器件反并联二极管 4 采用半控型器件的电路较多 多采用负载换流和强迫换流 电流型逆变电路特点 2020 3 19 39 第五章 1 直流 直流变流电路包括直接直流变流电路和间接直流变流电路 2 直接直流变流电路又称为斩波电路3 间接直流变流电路在直流变流电路中加入了交流环节 因此也称为直 交 直电路 考试主要考察降压斩波电路 升压斩波电路 升降压斩波电路 Cuk斩波电路 直流 直流变流电路 2020 3 19 40 第五章 斩波电路有三种控制方式 1 脉冲宽度调制 T不变 调 2 频率调制 不变 调节T 3 混合型 和T都可以调 斩波电路 2020 3 19 41 第五章 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 在一个控制周期中 让V导通一段时间ton 由电源E向L R M供电 在此期间 uo E 然后使V关断一段时间toff 此时电感L通过二极管VD向R和M供电 uo 0 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压 0 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 起到降压的作用 公式 0 0 0 1 0 降压斩波电路 Buck 2020 3 19 42 第五章 升压斩波电路原理 假设电路中电感L值很大 电容C值也很大 当V处于通态时 电源E向电感L充电 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I1 同时电容C上的电压向负载R供电 因C值很大 基本保持输出电压为恒值Uo 设V处于通态的时间为ton 此阶段电感L上积蓄的能量为 1 当V处于断态时E和L共同向电容C充电并向负载R提供能量 设V处于断态的时间为 则在此期间电感L释放的能量为 0 1 当电路工作于稳态时 一个周期T内电感L积蓄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等 即 1 0 1 化简得 0 容易得到 0 所以称为升压斩波电路 升压斩波电路 Boost 2020 3 19 43 第五章 公式 0 0 0 1 0升压斩波电路可以使输出电压高于输入电压有两个原因 1 电感L储能使电压泵升的作用2 电容C可将输出电压保持住 升压斩波电路 Boost 2020 3 19 44 第五章 升降压斩波电路原理 当可控开关V处于通态时 电源E经V向电感L供电使其贮存能量 此时电流为i1 同时 电容C维持输出电压基本恒定并向负载R供电 此后 使V关断 电感L中贮存的能量向负载释放 电流为i2 方向可见 负载电压极性为上负下正 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反 稳态时 一个周期T内电感L两端电压uL对时间的积分为零 即 0 所以得到如下公式 0 当0 a 1 2时为降压 当1 2 a 1时为升压 因此将该电路称作升降压斩波电路 升降压斩波电路 buck boost 2020 3 19 45 第五章 公式 0 2 0 1 2 升降压斩波电路 buck boost 2020 3 19 46 第五章 1 0 2 0 1 2 优点 与升降压斩波电路相比 输入电源电流和输出负载电流都是连续的 且脉动很小 有利于对输入 输出进行滤波 Cuk斩波电路 2020 3 19 47 第五章 1 将升压斩波电路和降压斩波电路结合起来 即可构成复合斩波电路 2 在电源和负载之间接入多个结构相同的基本斩波电路可以构成多相多重斩波电路 3 一个控制周期中电源侧的电流脉波数称为斩波电路的相数 负载电流脉波数称为斩波电路的重数 复合斩波电路和多相多重斩波电路 2020 3 19 48 第五章 带隔离的直流直流变流电路有正激电路 反激电路 半桥电路 全桥电路和推挽电路 正激电路和反激电路属于单端电路 变压器中流过直流脉动电流 变压器单向励磁 存在铁芯直流磁化现象 半桥电路 全桥电路和推挽电路属于双端电路 变压器中流过交流电流 变压器双向励磁 不存在铁芯直流磁化问题 间接直流变流电路 2020 3 19 49 第五章 公式 当电感L的电流连续 0 2 1 若电流不连续 当负载为0的极限情况时 0 2 1 半桥电路 2020 3 19 50 第五章 公式 当电感L的电流连续 0 2 12 若电流不连续 当负载为0的极限情况时 0 2 1 全桥电路 2020 3 19 51 第五章 波形图与半桥和全桥相同 但是 1和 2断态时承受的峰值电压均为2倍 当电感L的电流连续 0 2 12 若电流不连续 当负载为0的极限情况时 0 2 1 推挽电路 2020 3 19 52 第五章 双端电路中常用的整流电路形式有全波整流电路和全桥整流电路 全波整流与全桥整流 全波整流 全桥整流 2020 3 19 53 第五章 全波整流电路 优点 电感L的电流只流过一个二极管 回路中只有一个二极管压降 损耗小 而且整流电路中只需要2个二极管 元件数较少 缺点 二极管断态时承受的反压是二倍的交流电压幅值 对器件耐压要求较高 而且变压器二次侧绕组有中心抽头 结构较复杂 适用场合 输出电压较低的情况下 100V 全桥整流电路 优点 二极管在断态承受的电压仅为交流电压幅值 变压器的绕组结构较为简单 缺点 电感L的电流流过两个二极管 回路中存在两个二极管压降 损耗较大 而且电路中需要4个二极管 元件数较多 适用场合 高压输出的情况下 全波整流与全桥整流比较 2020 3 19 54 第五章 当电路输出电压非常低时 即使采用全波整流电路 效率仍然难以提高 此时应采用同步整流电路带隔离的直直变流电路应用 如果间接直流变流电路的输入端的直流电源是由交流电网整流得来 则构成交直交直电路 采用这种电路的装置通常被称为开关电源 2020 3 19 55 第六章 交交变流电路可以分为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两种 间接方式可以看做交流 直流变流电路和直流 交流变流电路的组合 交交变流电路的分类 1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 只改变电压电流或电路的通断状态 不改变频率2 变频电路 改变频率的电路 交流 交流变流电路 2020 3 19 56 第六章 1 交流调压电路 在每半个周波内通过对晶闸管开通相位的控制 可以调节输出电压有效值 2 交流调功电路 以交流电周期为单位控制晶闸管通断 改变通态周波数与断态周波数之比 来调节功率平均值3 交流电力电子开关 只是根据需要接通或者断开电路交流调压电路可以分为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分类 2020 3 19 57 第六章 电阻负载时 1 的移相范围为0 2 输出电压有效值 0 1sin2 2 1 12sin2 2 sin2 2 3 0时 输出电压为最大值 0 1 1 随着 增大 0减小 输入电流滞后于电压且发生畸变 也逐渐降低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2020 3 19 58 第六章 阻感负载 1 负载阻抗角 arctan 2 稳态时的移相范围 3 当 时 VT1和VT2导通角均小于 且 越大 导通角 越小 时 触发角 4 0 时VT1的导通时间超过 触发VT2时 0尚未过零 VT1仍导通 VT2不会导通 当 0过零后 若VT2触发脉冲有足够宽度而尚未消失 VT2才可开通 VT2导通角小于 当稳定后 与 情况相同VT1和VT2导通角均等于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2020 3 19 59 第六章 阻感负载时 当 稳定后波形相同 0为完整正弦波 此时 0 1 输出电流有效值 0 1 12 无论是电阻负载还是阻感负载 电源电流谐波次数是3 5 7 阻感负载时谐波电流含量比较少 且 越大 谐波含量越少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2020 3 19 60 第六章 根据三相联结形式的不同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具有多种形式 星形连接 支路控制三角形联结 中点控制三角形联结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2020 3 19 61 第六章 交流调功电路是以控制电路的平均输出功率为目的 控制手段是改变控制周期内电路导通周波数和断开周波数的比 交流调功电路常用于电炉的温度控制 交流调功电路 2020 3 19 62 第六章 工作原理 由P组和N组反并联的晶闸管变流电路构成 两组变流器按一定的频率交替工作 负载就得到该频率的交流电 P组工作时 负载电流 0为正 N组工作时 0为负 改变两组变流器的切换频率 就可改变输出频率 0 改变变流电路的控制角 就可以改变交流输出电压的幅值 交交变频电路通常采用6脉波三相桥式电路或12脉波变流电路 单相交 交变频电路 2020 3 19 63 第六章 交 交变频电路有四种工作状态 哪组变流电路工作是由输入电流方向决定的 变流电路工作在整流状态还是逆变状态则是根据输出电压方向与输出电流方向是否相同来确定的 单相交 交变频电路 2020 3 19 64 第六章 交交变频电路的输出电压是由很多段电网电压拼接而成的 一周期内拼接的电网电压段数越多 输出电压波形越接近正弦波 输出电压增高时 一周期内所含的电网电压段数减少 波形畸变严重 电压波形畸变和由此产生的电流波形畸变和电动机转矩脉动是限制输出频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输出上限频率不超过电网频率的13 12 电网频率50HZ时 交交变频电路输出上限频率约为20HZ 输出上限频率 2020 3 19 65 第六章 交交变频电路采用的是相位控制方式 因此输入电流相位总是滞后于输入电压 而且不管负载功率因数滞后还是超前 输入的无功电流总是滞后的 即使负载功率因数为1且输出电压比 也为1 输入位移因数仍然小于1 输入功率因数 2020 3 19 66 第六章 1 三相交 交变频电路主要有两种接线方式 公共交流母线进线方式 输出星型连接方式 2 三相电路的视在功率小于三相各自的视在功率之和 因此总输入功率因数要高于单相交 交变频电路 三相交交变频电路 2020 3 19 67 第六章 改善功率因数方法 1 直流偏置 给各相的输出电压叠加同样的直流分量 2 梯形波输出控制方式 交流偏置 梯形波控制方式的作用 1 输入功率因数可得到改善2 使变频器的输出电压提高约15 三相交交变频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和提高输出电压 2020 3 19 68 第六章 与交直交变频电路相比 交交变频电路的 优点 1 效率较高 一次变流 2 可方便地实现四象限工作3 低频输出波形接近正弦波缺点 1 接线复杂 采用三相桥式电路的三相交交变频器至少要用36只晶闸管 2 受电网频率和变流电路脉波数的限制 输出频率较低 3 输入功率因数较低 4 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大 频谱复杂 应用 主要用于500kW或1000kW以上的大功率 低转速的交流调速电路中 目前已在轧机主传动装置 鼓风机 矿石破碎机 球磨机 卷扬机等场合应用 交交变频电路的特点 2020 3 19 69 第六章 1 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位移因数为12 矩阵式变频电路 是一种直接变频电路 使用的开关器件是全控型的 优点 输出电压为正弦波 输出频率不受电网频率的限制 输入电流也可控制为正弦波且和电压同相 功率因数为1 也可控制为需要的功率因数 能量可双向流动 适用于交流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 不通过中间直流环节而直接实现变频 效率较高 缺点 电路结构较复杂 成本较高 控制方法还不算成熟 用于交流电机调速时输出电压偏低 斩控式交交变流电路 2020 3 19 70 第七章 PWM控制 PWM控制就是脉宽调制技术 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 来等效的获得所需要的波形PWM的原理 面积等效原理 即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 其效果基本相同 SPWM波形 脉冲的宽度按照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 称为SPWM波形 PWM控制技术 2020 3 19 71 第七章 PWM波形可分为等幅PWM波和不等幅PWM波两种 等幅PWM波由直流电源产生 如直流斩波电路 不等幅PWM波有交流电源产生 如矩阵式变频电路和斩控式交流调压电路 逆变电路是PWM控制技术最为重要的应用场合 PWM逆变电路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 PWM控制技术 2020 3 19 72 第七章 得到PWM波的方法有三种 计算法 调制法 跟踪控制法 通常使用的是调制法 调制法中把希望输出的波形称为调制信号 把接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 通常采用等腰三角波或者锯齿波作为载波 PWM波形控制方式有单极性控制方式和双极性控制方式 得到PWM波的方法 2020 3 19 73 第七章 题目中会给出载波比 调制度 控制方式 载波的种类 一般为等腰三角形 载波比 载波频率与调制信号频率之比 调制度 调制信号幅值与载波的幅值之比 如果给出直流侧电源电压为 则PWM波幅值为 注意在坐标轴上要表示出调制度的大小 画PWM波形 2020 3 19 74 第七章 画PWM波形 2020 3 19 75 第七章 画PWM波形 2020 3 19 76 第七章 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不保持同步的调制方式称为异步调制 通常保持载波频率 不变 异步调制希望采用较高的载波频率 以使在信号波频率高时仍能保持较大载波比 载波比N为常数 并在变频时使载波和信号波频率同步变化的调制方式成为同步调制 为克服他们各自的缺点 可以采用分段同步调制 并在频率高的频段采用较低的载波比 在频率低的频段采用较高载波比 载波比取3的整数倍且为奇数 或者也可以在低频时采用异步调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