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随着我国农村社会转型,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由此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而存在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部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监护、心理及学业状况,掌握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真实环境与教育现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政策建议。文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对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心理及学业状况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第二部分,结合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由家庭教育失力、学校教育失衡、社会环境不利方面等的因素引起的。第三部分,列举出目前政府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寻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教育问题;公共政策abstractABSTRACTWitll the Cllinesemr2Ll乜眦sition,t11eindustrialization锄d urb拟ionprocessof mecoun哪deVelop rapidly,moreand more mrallaborS havebeen、阳耐ngincities Whjch causes an issue of the nlra l le丘bellind cllildrenAnd tIle educationproblemsof these leRbellind chil(hn haVe been receiVed more concenls趾d撇11Illent from the wholecommulli够Theauthor unders锄ds theguarding,leanlingarld men_tal statlIsthroughmeirestigationon tIle leRbeKIld children inmral areaSofQingyuan District,Ji锄C时hl Jian铲iProViIlceAnd tIle authorals0铲aSpsthetnle env曲姗ent in suival anddeVelopmentofthem,a11dmef-onI:lillg陀aSon、vereresearChediIllis thesis,ontllis basis,theauthorputsforwardmepoIicysuggestionstoimproVeme education situation of tlle mral leRbelli】甜cmldren丘om thepublic policy angleThe mesis includeS n北eparts exceptthe imroduction and the conduSionThefirstpart aIlalysesmeproblemsexiSt in me m】融leRbehind c11ildreducationbaSed on也eSurvey of the leR-be|1indcllildrencufrent education situationiIlQing)manDi嘶ctnes11eyshows mat the leR-be|1ind chndren haveproblemsonpsychology,le锄ingalld moralsiIl di能rent eXtentThe Secondpandiscusses thIemaincauses of the education problemseXiStiIl the rIlral leRbehind childrencombilled、机t11tlle crent education situationsun,eyresultSinQingyuaIlDistrictW色caIlsee it is cauSedby f缸ilyeducationlack,uIlbal蛆cedSCh00leducation,a11dunfavorable en讥ronment of SocialcoVeringIn也etllreepart,the龇曲lorlists也epoliciesthat thegoVemmenth弱tal(en a11dsaystlle actiVe e壕ts锄dshortcomings,thenaIlalyseStlle causes锄dputSforwa以somep0Iicy suggeStio璐f蛔the publicpolicyaIlgIeKe)啊ords:T11enlralleRbel曲dcllildreIl;Current。educ撕situation,EducationprobleIIlS;PublicpolicyII-目录目录第1章绪论l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2既有研究综述213相关概念界定5131留守儿童一5132公共政策614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7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921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说明922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1023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1l24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13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1631家庭教育方面1632学校教育方面2033社会教育环境方面22第4章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公共政策建议。2441建立城乡统一政策体系,逐步消除城乡差距2542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2743规范民间监护机制,发展社会关爱服务体系28结语。30致谢3l参考文献32附录l: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调查问卷34附录2: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34附录3: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问卷调查表一34附录4: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问卷调查表。41llI第l章绪论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现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而且打工者的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人的速度不断增长。由于现实条件所限,大多数农民工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只得将孩子留在家乡,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这些与父母分居两地的孩子们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群体。2005年5月,在郑州召开的首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上,公布了中国乡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达2000万人,其中14周岁及以下者占865。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一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之中。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也就是说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在各地的分布也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江西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96,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要么由单亲(一般为母亲)看护,要么被留给了(外)祖父母、亲戚、朋友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顾,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应给予的照顾和教育,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价值观念、学习能力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留守儿童中出现了生活、学习方面的困境以及被他人侵害利益和侵害他人利益甚至于出现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问题。而由此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农村留守儿章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对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逐步探索出解第1章绪论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意义。推动儿童发展是妇联的主要职责之一。妇联组织承担着维护儿童权益、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也承担着牵头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责任。笔者作为青原区妇联的干部,加之从事教育工作六年的经历,对青原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特别关注,在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本研究通过发挥妇联组织广泛的群众基础优势,以独特的视点与触点,全面深入地了解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对我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出一些分析探讨,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并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一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以期摸索出一条更系统、全面满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路子。12既有研究综述“留守儿童现象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对此群体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的研究较少且十分零散。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二十年来,研究者们从多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为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较早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思考一文。此后,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留守儿童课题组对陕西、宁夏、河北和北京10个村子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研究成果为关注留守儿童一书。2005年8月,共青团湖南省委发起了一次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2006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996号,敬一丹、丁凤英等24人提交了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指出因人口流动而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己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建议全国人大在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时,在家庭保护一章里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增加“未2成年人监护人委托制度”,落实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并重视其教育和管理问题,从法律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研究。梅明玉、梅子行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概括为下列几种方式:“单亲教育方式、隔代家庭教育方式、亲戚家庭教育方式和兄长家庭教育方式(梅明玉、梅子行,2003)。曹景宽认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二种类型:隔代教育型(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承担教育职责)、亲友代理型(由父母的亲人或朋友代理教育职责)和自我放任型(由孩子自己担负自我监护和教育责任)(曹景宽,2005)。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学业问题。周宗奎等指出,父母进城务工对孩子的学习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是学习心理问题:二是持续性的学习成绩不能上升,总体上看,不少入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周宗奎,2005);品行问题。蒋平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识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上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蒋平,2005);安全问题。范先佐把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分为二类:一是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是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三是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全问题。此外,由于父母的“缺席”,缺少亲情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见(范先佐,2005);心理发展问题。吴霓等课题组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大多数留守儿章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的忧虑,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吴霓,200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范先佐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二种: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二是学校管理与教育的失误,三是城乡长期“二元分割”的结果(范先佐,2005)。吴霓等课题组认为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发展中问题的原因有: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农民工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学校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吴霓,200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建议。吴霓等课题组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问题,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3第1章绪论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他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大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力度;三是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四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五是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吴霓,2004);范先佐认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为此,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一是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二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四是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范先佐,2005)。综上所述,国内相关学者和专家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大多涉及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可以说这些研究为社会进一步深入了解留守儿章这个“弱势群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国内目前这些研究在取得很大进步和成果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憾,如:对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不明确,研究对象缺乏代表性;实地调查不深入,缺少以留守儿童本人、家庭、学校和农村社区等为调查对象的综合研究,研究报告中很多都是一种理论上的探讨,缺乏有力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支持;过于侧重描述,而忽视了对留守儿章教育问题形成的背景和原因的系统探讨;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缺乏自觉的从公共政策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现象,解决措施缺乏前瞻性和综合性。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增加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探讨分析原因,这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能起到更好的作用。4第1章绪论13相关概念界定131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也被很多研究者称为留守学生、留守子女、留守孩等等,这种概念不仅是在这种字面表述上的不同,很多研究者在对留守儿童的理解上也存在偏差。一是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不同。曹加平认为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曹加平,2005);李雯婷和段成荣等都将把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段成荣,2005);吴霓等课题组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一16岁)(吴霓,2004)。大部分研究者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辈、亲戚、老师或朋友等其他的监护人养育的儿童(周宗奎,2005:段成荣,2005等)。但是在有些研究中没有将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儿童归为留守儿童,而是仅仅将因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儿童归为留守儿童。二是留守儿童年龄范围界定不一。有人认为,留守儿童应是16周岁以下的儿童,也有人认为留守儿童是14周岁以下的儿童,还有界定为18岁的(叶敬忠,2005):除了吴霓的课题组(2004)对留守儿童的年龄的下限作了界定外(6一16岁)大多数研究者都没有对其进行确切地说明。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界定为:农民在户籍地以外务工时,将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而留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年龄一般是小于或等于14周岁的儿童,在学龄上一般是小学和初中,也即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儿童在婴幼几时期就开始了留守经历,而且儿童年龄愈小,留守经历对其的影响就愈大。所以笔者认为留守现象并不仅是从6岁开始,不应该只关注6岁以上的留守儿童,6岁以下儿童的状况也应该得到关注。而作为尚不能离开父母而独立的儿童而言,应该是未成年人,即处在中小学阶段。所以,笔者认为留守儿童应该是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本文中所述的“留守儿童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各种条5第l章绪论件所限,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这些被留在农村的特殊儿童群体,称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特点是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离,与单亲(父母一方)或临时监护人生活在一起,而且留在农村接受教育的中小学阶段16周岁以下的儿童。132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公共政策学运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对政策系统及其环境之间和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与系统内外诸因素之间进行因果和相关性研究,探索公共政策的规律,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公共政策学是从政策的角度研究有关的社会问题,从政策角度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它起源于西方,在国外一般称为政策分析,政策分析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最早给“公共政策下定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该学科第二代掌门人叶海卡德洛尔认为政策科学的核心是把政策制定系统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其具体的政策问题。从方法论角度看,政策科学包括五个基本范畴,即政策战略、政策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政策评估和政策科学的发展。“政策分析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它是指基于政策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与相关规则,在各种备选方案中确定一个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政策方案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政策期望与现实可能性之间获得逐渐一致的认识。这是狭义的政策分析。广义的政策分析被界定为从知识向决策层投入的角度看,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与应用社会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程。我国著者王福生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是: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学问;是研究政策及其自身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政策问题中的一门应用科学。6第1章,绪论我国学者李忠尚认为“公共政策科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决策理论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给予分析、评价并探索其规律的综合性新兴向上的学科”。他指出,政策科学的核心是致力于政策系统的改进。政策科学既探讨政策的选择,又探讨政策的设计和创造,鼓励提出不同的政策设想,倡导对政策制定系统进行改进,重点研究政策形成有过程及其环境因素等。中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公共政策的概念,通过分析比较,吸收他们定义的精华,我们总结出一种全新的公共政策概念: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14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为主、个案访谈为辅的方法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青原区部分留守儿童的的监护、学业及心理状况,在掌握了这些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真实环境与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从公共政策角度提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政策建议。(1)资料收集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专著、学术期刊、杂志和互联网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社会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对象包括有留守儿童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部分在附近城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及教育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分为四种调查表,分别是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闯卷调查表、农村留守儿章临时监护人问卷调查表及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调查问卷。其中以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为主,调查问卷中对留守儿童设置的问题都能比较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实情况。笔者选取了符合调查条件的2所小学及5所初级中学,并从中随机抽取10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学生现场解释现场填答,并回收问卷。在调查抽样点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2份,回收率达到945,其他三种问卷根据实际情况发放50份至100份,这些资料是本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7第l章绪论访谈法:访谈是对问卷调查的一个补充,可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及其具体生活学习环境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本次研究中,访谈对象有教育部门人员、教师、学生、临时监护人、家长。实地观察法:通过走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观察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学习情况、亲子关系以及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2)资料分析方法本研究收集的资料主要以定量资料为主,另辅以一些定性资料。资料分析也相应的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并将文献研究、个案访谈及走访观察收集到的资料,运用到定量分析结果的解释及其他分析中。本论文的分析路线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选取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进行真实全面的描述,了解他们在教育、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揭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社会背景、制度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并尝试着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政策建议。8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21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说明本研究主要基于对吉安市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实际调查。吉安市青原区是2001年成立的新区,全区共辖5镇2乡l街道,总人口216万,其中农业人口1779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水稻种植、家禽养殖获得,收入十分有限,加上现在的农产品价格不高,更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村经济缺乏活力,农民致富无门。因此,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劳动力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务工城市读书,因此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青原区共有家庭37174户,有未成年孩子31817人,其中留守儿童10005人,占儿童总数的314。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区、近城区留守儿童较少,河东街道、天玉镇的留守儿童分别占当地儿童的2、16。而越边远的乡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越高,东固畲族乡的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705。全区留守儿童O一3岁的950人,36岁的1392人,在读小学的留守儿童最多,共有4649人,占全区留守儿童的46,读初中、高中的分别有2560人、454人,而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更好地促进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探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笔者所在单位青原区妇联与区教体局等相关部门联合,通过调查问卷、走访、查阅档案等形式选取了青原区部分学校作为调查点,对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走访学校7所,访问行政村5个,走访调查对象包括有留守儿童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及部分在附近市区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2份,回收率达到945。因为年幼留守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笔者将本研究中留守儿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放在10至16周岁的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当中。在这些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已查阅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对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心理及学业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着9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凋查直接的影响,所以下面我将重点对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现状中的监护状况、心理状况及学业状况进行分析。22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据统计,在青原区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顾的占绝大多数,共有516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2;由父母一方照顾的2211人,占22;在亲戚家寄养的1477人,占15,在学校寄宿的1025人,占10,自己独立生活的125人,占l。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亲自照顾,无论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其他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监护人是母亲,在孩子的饮食营养和搭配上还能稍微注意些,但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的年龄在5070岁之间,不但年老体弱、文化程度低而且要兼顾农活与家务,同时又要照顾多个儿童,在体力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导致只管养不管教、只管吃饱穿暖不管健康成长的普遍现象的存在。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养成不良习惯。在问卷调查及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留守学生常常不吃早餐就去上学,90的留守学生的主餐是“荤少素多”或“全是素的”。当我们到富滩中学进行调研时,恰逢寄宿学生的用餐时间,他们的碗中几乎是清一色的素炒包菜,偶尔不同的,还是家里带来的腌菜或萝卜干,这也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极为不利。由于监护环节上的薄弱现状,必将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比非留守儿童在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更多不稳定的因素。“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发育、人身安全方面是否存在担忧,是否会担心孩子受到意外伤害并采取相关的措施?调查显示,有565“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有34o“有时会想到和注意”,有83明确表示“顾不过来,明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儿童的生理发育、营养保健、疾病防治对一生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由于临时监护人“顾不过来,留守儿童在这些方面容易造成不良后果。现实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发生诸如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害事件,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患病得不到及时的看护与医治而死亡,有的孩子甚至被拐卖,留守儿lO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童被侵犯案件时有发生。赣州一位14岁留守女孩被同村男子诱奸长达数月,怀孕6个月后被犯罪嫌疑人挟持到外乡偷偷做引产手术。2007年5月,吉水县一名15岁留守女孩在家中被人杀害,被害前遭受到暴力和性侵害。据公安部门的调查显示,在被拐卖儿童当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占前二位,有些地方出现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本次调查还显示,全区有125名农村留守儿童无临时监护人独自生活,这些没有监护人的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更加存在着安全隐患。留守儿童年纪小,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低,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诱惑、侵蚀,加之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监护,外界的不良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做出一些不良举动。特别是缺少亲情关爱、形成逆反心理后,有的留守儿童还会故意惹事生非,发泄不良情绪。如有的染上吸烟喝酒、赌博斗殴、小偷小摸等恶习,有的迷恋网络游戏、黄色网站,有的参与迷信活动,有的甚至纠集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特别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各方面的弱势地位,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缺乏,加上厌烦孤独、渴望关爱的心理影响,留守儿童更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诱骗、控制、利用、伤害。有些留守儿童在问卷中也表达了自己这方面的担忧,如“最害怕的是学习成绩下降和误入歧途,对不起父母(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调查中我们还从校方了解到,不少留守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就结伴进网吧、玩游戏甚至赌博,容易滋生事非,更有甚者一些留守学生铤而走险,结伴连续偷盗附近地区工业园厂内的钢筋、电缆线,然后卖给废品收购站以换取零花钱,结果被当地派出所逮个正着。23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在儿童时期就从父母那里学习到了各种社会大众公认的道德价值观和主流社会群体认可的行为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这种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超我逐渐固化成为他们全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些早年经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及后来这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有着决定性影响(弗洛伊德,方文华等翻译,2006)。留守儿童正处于他们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弗洛伊德所认为的。超我牢固形成阶段,有着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特别容易受外界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的影响,因此也特别需要关爱和引导。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务工在外地,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与孩子们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及现状,对他们的心理需求也无法满足,致使他们长期生活在一个缺乏父母关爱,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情感得不到慰藉,困惑得不到解决,烦恼得不到倾诉,再加上青少年自制能力弱,缺乏正确的判断力,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的约束管教,就会引发出许多心理问题,导致性格扭曲和心理缺陷,出现了各种不同异常行为,表现突出的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惧。在调查中有75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心理问题较严重,性格乖张,难调教。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章更易出现行为偏差,最普遍的现象是违反校纪校规,经常迟到、旷课、欺负同学,特别是留守的初中生,不良行为更为严重,盲目追赶时髦,做怪异的发型,穿名牌,攀比心理严重,还有不少男生酗酒抽烟,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更有甚者结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称兄道弟,经常打架,夜不归宿,有些留守学生在引诱、唆使下学会了偷窃,直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当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非常普及,各种价值观念纷至沓来,而亲子教育的缺失与学校教育的失衡使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得不到正确引导,心理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在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时,他们感到困惑迷茫,无所适从;有的盲目模仿,有的按照自己不成熟的心理与想法,形成扭曲甚至与社会相背离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二、三年回家一次,别说与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就是与孩子电话沟通也很少,由于长期的亲情缺失,导致留守儿童更容易养成孤僻、倔强、冷漠的性格。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平时和监护人产生矛盾时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法,很多是闷不吭声或是采取某种过激行为发泄情绪,和父母以外的人生活会很拘谨,他们经常感觉到孤独、不安,比其他儿童更缺乏自信,更多的表现出了自卑。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感到无助,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比较敏感。在访谈中,我们对30名留守学生问了同一个问题:打扫卫生时,有同学不小心把你的鞋弄脏了,你会怎么做A打他;B弄脏他的鞋;C原谅他。其中有18名学生选择了A或B。当他们受到别人欺负、或者与同学之间产生纠纷、或者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与看管自己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及其他亲友产生别扭时,就会非常敏感,非常委屈,常常做出过激的反应。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12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有的家庭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但些家庭的父母与监护人在负担孩子费用的问题上没有处理妥当,甚至发生争吵,孩子夹在父母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当中,使他们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长辈之间的相互推诿,让孩子感觉自己成为他们的累赘,自我价值认同受到影响,这样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放任自我的心理,这种放任自我的心理往往成为消极人生态度的基础,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没有办法直接给予孩子们情感上的关爱,深感亏欠孩子,只能从经济上考虑弥补,通过给子女们更多的零花钱来体现他们的关心与爱意,这样导致不少留守儿童手头较宽裕,而这些孩子们手头有了钱并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加上没人管束,便会经常光顾网吧、游戏厅,看不良录像,甚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而且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部分留守孩子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24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笔者将从两方面对青原区留守儿童的学业状况进行描述:一是留守儿童的就学情况,二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就学情况。随着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小学、中学入学率基本上都达到99以上。但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辍学率就比较高了,特别是留守儿童中女生的辍学现象更为严重,在访谈中据学校教师反映,在辍学学生中,有近7296属留守儿童,其中78为女生(资料来源:吉安市青原区教委、青原区妇联)。而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跟随父母外出打工。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期望值普遍偏低。由于农村教育的质量普遍不高,相对城里的学生来说农村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也读不出个名堂,与其浪费时间金钱,不如趁早让他们出去赚钱来的实在,而且现在读大学的费用较高,即使农村学生考上大学,其家庭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二是现在的农村家庭一般都有几个孩子需要抚养,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数经济收入不高,相对来说还是有较重的家庭负担,小学阶段可能会送孩子们都去上学,但到了初中13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特别是高中,他们一般就只送一个子女上学,这其中一般是送男孩上学。这种情况主要是农村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所导致,他们认为男孩是传后人,以后要挑大梁,所以要多读点书,而女孩迟早是要嫁人的,是别人家的人,读不读书都无所谓。再有,外出打工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不少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们手上的零花钱也多了起来,这样容易造成留守孩子错误地认为打工就能赚钱,有钱就有一切,即使不读书,将来也可以出去打工,进而滋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其上学的意愿也不强烈。学习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我们看到留守儿童的学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学习上是否有困难”一栏的问题中,65以上留守学生觉得有困难,在“学习成绩一栏中,名列前茅的仅为6个百分点,比非留守儿童低3个百分点左右;成绩不太好的要高出非留守儿童11个百分点左右,显示了比较大的差距。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一栏中,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回家后就很少得到帮助;而非留守儿童除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外,还能得到父母的帮助。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不少留守儿童都要帮家里做家务,许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们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他们单薄的身体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压力,而这些孩子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自然得不到保证,势必对其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许多家长还固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他们看来,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孩子既然放在学校读书,所有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老师负责解决。而且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留守家长们也有说不出的苦衷,他们也只能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有些监护人因孩子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宁肯让他呆在学校让老师管教也不愿让他留在家里。学校成了监管留守孩子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对寄宿的留守孩子而言更是如此。但因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制度等种种条件所限,就我们目前所调查的学校中对留守孩子的监管只在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以内,至于留守孩子们在放学以后的课余时间,学校无法也没有能力进行监管。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的监护责任只能由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来承担,而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外)祖父母,即“隔代监管,而对孩子的溺爱或放纵在这种隔代监管中最容易出现。再者由于(外)祖父母们大多年事已高,且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监护往往限于生活上的吃饱穿暖之类物质上的浅层关怀上,对其学习上的辅导教育基本上是空14第2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调查白,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严重缺位,使他们的学习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这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体现。据调查显示,85。2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受影响。实际情况表明,68的留守儿童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下游水平,而且极不稳定。由于孩子的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无人辅导,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不高,又缺乏亲人的管教和引导,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因此在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厌学、逃课现象也十分严重。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心理、学业状况,我们看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个人安全、行为习惯、道德品行、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大部分农村留守学生性格内向,朋友圈狭窄、自尊心极敏感、情感脆弱,容易形成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极端个性心理特征,造成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另外,由于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的忧虑,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有内心的压力;而所有这些潜在的隐患问题会随着留守儿童年龄的增大而愈加明显,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道路上产生比正常家庭生活下的儿童更多的危机,其犯错误的可能性就会高于完整家庭的孩子。如果任由他们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生活成长,不仅会压抑他们的心智,扭曲他们的性格,影响到整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而且更有可能会增加社会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只是中国农民的家事,它更是实实在在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事。?15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各自的领域担负着培养教育人的重要使命。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学习教育的主体,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以青原区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环境为研究场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心理及学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正是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监护和抚养、关爱和引导及学校教育培养和社会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功能缺失,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成长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将从家庭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华东师大版7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生态修复工程环境监测技术挑战报告
- 有用的企业面试题库【基础题】附答案详解
- 解析卷-北京市西城区育才学校7年级数学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专项练习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计算机视觉在电子元件制造缺陷检测的应用前景报告
- 解析卷青岛版8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2025年度夜间经济特色摊位租赁协议范本下载
- 2025版大型超市蔬菜批发供应合同
- 2025版私人合伙旅游度假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5版房地产项目投资担保合同
- 义齿工厂开设策划方案
-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1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自媒体运营计划
- 健康照护师(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文明施工扬尘治理专项方案
- PPT-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技术
- DB41T2455-2023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等级
- 中医院科研工作管理核心制度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