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法操作并PPT课件.ppt_第1页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PPT课件.ppt_第2页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PPT课件.ppt_第3页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PPT课件.ppt_第4页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雾化吸入法护理及并发症 胡婧 1 2 雾化吸入的目的 吸入一定的雾化剂可解除支气管痉挛 减少粘膜水肿和液化支气管分泌物 使其利用自呼吸道排出及刺激呼吸道的自身清洁机制和改善通气功能 促进支气管炎症过程的控制 3 主要雾化方式 目前临床雾化吸入方式 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 4 是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使液体在气相中分散 将药液变成雾状颗粒 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病灶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 5 氧气雾化吸入法 是利用高速流 使药液形成雾状 再由呼吸道吸入 达到治疗的目的 6 雾化吸入优点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 使局部药物浓度高 药效明显 对呼吸道疾病疗效快 用药省 全身反应少 但是由于病人自身 医务人员的操作等原因常可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 7 小儿雾化吸入护理 2 1雾化吸入治疗前准备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维持室温18 22 湿度50 60 2 向患儿及家长宣传有关雾化吸入治疗的使用原理 所用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3 对设备的清洁消毒应规范 符合院内感染要求 4 按医嘱准确给药 8 小儿雾化吸入护理 2 2雾化治疗心理护理2 2 1小儿情绪发育 1 5 7个月小儿已有恐惧感 尤其对陌生人 6 8个月出现怯生 1岁时出现惊喜 愤怒 高兴 快乐 恐惧 厌恶 喜好等情绪 1 3岁时负性行为有发问 命令 批评 嘲笑 男孩明显于女孩的对立违抗 消极 敌意 对立 违抗 与成人争吵 发脾气 骂人 对周围人报怨和不满 故意拒绝成人对他的要求等 正性行为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探索环境的兴趣 主动独立地干自己的事 有合作精神 但不稳定 受外界环境 教育 父母个性特性影响极大 9 小儿雾化吸入护理 2 2 2雾化心理护理方法对 1岁的患儿 我们先教会家长使用 尔后 家长抱着患儿坐好 手持雾化面罩在患儿面前晃动 诱发他 她 用手来抓 而后顺势放到其口鼻处 打开雾化开关 有些患儿爱听音乐 可同时播放一段音乐给他 她 听 多用手机铃声 少数不合作者 嘱其家长在患儿睡着后抱来雾化 对1 3岁患儿 我们激发其正性行为 让合作的患儿做示范 引发其好奇心和兴趣 鼓励他 她 主动独立地干自己的事 随即按下开关进行雾化 多数患儿第二次就能很好地配合 对3岁以上患儿 除激发其正性行为外 我们多让其做示范者 满足其荣耀感 使他 她 有做大哥哥大姐姐的骄傲 并帮助其他儿童配合治疗 10 小儿雾化吸入护理 2 3雾化过程中护理 1 雾化吸入时 患儿侧卧或坐位 呛咳重者配合拍背 2 吸入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喷雾器的出雾情况 随时检查喷嘴有无堵塞 必要时更换 3 吸入时 患儿若出现呼吸困难 面色青紫 口周发绀 呛咳等应停止吸入 必要时给予吸痰 吸氧并及时通知医生 症状缓解后方可继续吸入 11 小儿雾化吸入护理 2 4雾化治疗后护理 1 雾化吸入后 用清水漱口 避免激素沉积在口腔 以减少口腔鹅口疮及声嘶发生 1 用毛巾擦净患儿口鼻周围的雾水 将导管从机器上取下 分离喷嘴鼻和喷雾器 用2 84 消毒液浸泡10min 清水冲净 晾干备用 喷嘴应专人专用 空气压缩机可数个患儿共用 2 2 定期检查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内芯 必要时更换 12 并发症 一过敏反应二感染三呼吸困难四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五呼吸暂停六呃逆七哮喘发作和加重 13 一过敏反应 一 发生原因 雾化吸入药物在作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过敏 过敏的原因与其它途径给要一致 二 临床表现 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喘息 或原有的喘息加重 全身出现过敏性的红斑并伴有全身的寒战 较少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14 一过敏反应 三 预防及处理在雾化吸入前 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 马上中止雾化吸入 观察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 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应用抗过敏药物 如地塞米松 克敏能等 15 二感染 一 发生原因 最常见的是雾化器消毒不严格 雾化治疗结束后没有将口含嘴或面罩 治疗罐及管道及时清洗和消毒 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 较长时间用抗生素雾化吸入 可诱发口腔的真菌感染 16 二感染 二 临床表现 雾化器消毒不严格引起的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 肺部听诊有罗音 肺部 光片有炎症的改变 痰细菌培养可见细菌生长 如为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口腔感染 则多为真菌感染 舌头和口腔内壁可能会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 患者自觉口腔疼痛 甚至拒绝进食 17 二感染 一 预防及处理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 将雾化罐 口含嘴及管道用清水清洗 并用500ppm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 口含嘴最好专人专用如口腔真菌感染需注意口腔卫生 加强局部治疗 1 用2 4 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使口腔呈碱性 抑制真菌生长 2 用2 5 制霉菌素甘油涂于患处 每日3 4次 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此外 亦可用1 龙胆紫水溶液 10 八万酸钠溶液 1 双氧水或复方硼砂液 一般无需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 给与富含大量维生素或富有营养的食物 肺部感染者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18 三呼吸困难 一 发生原因由于粘稠的分泌物具有吸附性 长期积聚支气管内的粘稠分泌物因雾化吸入吸水后膨胀 使原部分堵塞的支气管完全堵塞 雾化吸入水分过多 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导致了呼吸困难 雾化吸入时间较长使机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 组织细胞代谢障碍 供给肌肉运动的能量不足 呼吸肌容易疲劳 而雾化吸入又需要患者做深慢吸入快速呼气 增加了呼吸肌的负担 药物过敏或雾化药物刺激性大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高密度均匀气雾颗粒可分布到末梢气道 若长时间吸入 超过20min 可引起气道湿化度或支气管痉挛 19 三呼吸困难 二 临场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 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 口唇 颜面紫绀 表情痛苦 甚至烦躁 出汗等 20 三呼吸困难 三 预防及处理选择合适的体位 让患者取半卧位 以使膈肌下降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肺淤血减轻 增加肺活量 以利于呼吸 帮助病人拍背 鼓励其咳嗽 必要时吸痰促进痰液排出 保持呼吸道通畅 持续吸氧 以免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分氧下降 加强营养 以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储备能力 21 三呼吸困难 4 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 严重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宜用超声雾化吸入 可选择射流式雾化器 吸入时间应控制在5 10分钟 及时吸出湿化的痰液 以免阻塞呼吸道 引起窒息 5 对于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等湿化量不宜太大 一般氧气流量1 1 5升 分即可 不宜用高渗的盐水 22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一 发生原因1 超声雾化吸入雾的冲力比空气中氧的冲力大 加上吸入气体含氧量低于正常呼吸时吸入气体氧含量 容易导致缺氧 2 超声雾化的温度低于体温 大量低温气体的刺激 使呼吸道痉挛进一步加重 导致缺氧 3 大量雾滴短时间内冲入气道 使气道阻力增加 呼吸变得浅促 呼吸末气道内呈正压 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时 大量超声雾化不仅影响正常的氧气进入 也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加重了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3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二 临床表现 患者诉胸闷 气促等不适 查体示 呼吸浅快 皮肤 粘膜发绀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血气分析结果表明氧分压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24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三 预防及处理使用以氧气为气源的氧气雾化吸入 氧流量6 10L min 氧气雾化器的外面用热毛巾包裹 以提高雾滴的温度 避免因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 对于缺氧严重者 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 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 由于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未发育成熟 呼吸道的缓冲作用相对较小 对其进行雾化时需要量应较小 为成人的1 3 1 2 且以面罩吸入为佳 25 五呼吸暂停 一 发生原因雾量过大使整个呼吸道被占据 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而导致缺氧状态 大量低温气体突然刺激呼吸道 反应性引起患者呼吸道血管收缩导致呼吸道痉挛 是有效通气量减少 加重了缺氧而窒息 蛋白溶解酶的应用和气体湿度增加使气道内粘稠的痰液溶解和稀释 体积增大 如不能及时排出 可造成气道阻塞 26 五呼吸暂停 二 临床表现 雾化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皮肤 粘膜紫绀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 心跳暂停 三 预防及处理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做雾化吸入时 应注意因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 正确掌握超声雾化吸入的操作规程 首次雾化及年老体弱患者先用低档 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量 雾化前机器需预热3分钟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出现呼吸暂停及时按医嘱处理 27 六呃逆 一 发生原因超声雾化吸入时 吞入的大量气雾颗粒通过食管时刺激膈肌 气雾颗粒刺激迷走神经 膈神经 反射性或直接诱发膈肌痉挛 二 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顽固性呃逆 三 预防及处理雾化时雾量可适当放小 发生呃逆时 可在患者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膈神经或饮冷开水200ml 亦可颈部冷敷 3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 可服用丁香柿蒂汤缓解症状 28 七哮喘发作和加重 一 发生原因患者对所吸入的某种药物发生过敏反应 原有哮喘的病人 因超声雾化气体诱发支气管痉挛 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 因超声雾化气体氧含量较低 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 二 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或停止时间内患者出现喘息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