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1 什么是心理发展 是指个体从出生 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2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3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 0 1岁 乳儿期 1 3岁 婴儿期 3 6 7岁 幼儿期 6 7岁 11 12岁 童年期 11 12岁 14 15岁 少年期 14 15岁 25岁 青年期 25岁 65岁 成年期 65岁以后 老年期 2 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形成 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认知与情意 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目的更明确 持久性明显发展 精确性提高 概括性更强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抽象记忆占优势 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A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随自我意识的发展 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自相矛盾的情感 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情感的社会性更明朗B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个性化的情感 浪漫主义的热情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中学阶段是理想 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 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 中学阶段是一个过度时期 3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 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4 二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 一 感知运动阶段 0 2岁 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 前运算阶段 2 7岁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三 具体运算阶段 7 11岁 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有抽象概念 可以进行抽象思维 其标志是获得了长度 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四 形式运算阶段 11 15岁 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 能用命题进行推理 能进行可逆思维 思维具有灵活性 5 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练习和经验 社会性经验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教育启示 充分认识儿童不是 小大人 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鉴于有人肯定儿童的认识活动与成人的认识活动没有质的差异 皮亚杰从思维和语言两方面进行研究 指出儿童不是 小大人 而是具有同成人有质的差异的独特心理结构的个体 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绩的根本保证 儿童的思维发展具体表现为 具有完成一定的典型活动的能力 又具有犯一定典型错误的倾向 儿童的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 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 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 不可颠倒的 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 教育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但通过增加适当的环境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发展的进程 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 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6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低级的心理机能 一种是高级的心理机能 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是各种活动 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心理发展观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抽象 概括机能的提高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 重组 形成间接的 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内化学说 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7 教育启示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 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 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要点在于 首先 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 其次 教师指导万分将逐渐减少 最终要使学生做到独立发现 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 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 此外 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 8 第三节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一 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9 一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 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 解决危机可以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 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 1岁半 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 3岁 3 主动感对内疚感 4 5岁 4 勤奋感对自卑感 6 11岁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18岁 其它三个阶段 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年早期 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年中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成年晚期 10 教育启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的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及需要的支持帮助 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冲突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势利导 对症下药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建立自我统一感的时期 教师应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 以便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 确定合理的 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11 12 13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 智力差异1 智力与智力测量 1 比纳 西蒙量表 2 斯坦福 比纳量表 3 韦克斯勒量表 见下表 14 比奈 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1905 斯坦福 比奈智力测验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比奈西蒙韦克斯勒 15 2 智力的差异 1 智力的个体差异 呈正态分布 2 智力的群体差异 16 全部人口智力水平分布表 17 二 认知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