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一生功过.doc_第1页
魏延一生功过.doc_第2页
魏延一生功过.doc_第3页
魏延一生功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延一生功过魏延是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争议源于他被作为原型人物在三国演义中被丑化,而因为三国演义是名著,有相当的影响力(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公回家我说我在写魏延,老公第一反应对我说,写他呢,他是脑后长反骨的叛贼),导致很多人受演义的影响,没有去真正的挖掘历史的真实,一直让魏延蒙上了一层羞辱,误将他当做不能忠心事主的叛国佞臣。甚至在成都武侯祠都没有魏延塑像,可见一部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歪曲,导致的影响至深与深远。可笑的是人们居然把演义当做了历史。历史被演义所遮盖。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现在很多人认为魏延虽然是千里挑一的不世将才,然而却是政治的幼儿。当然人无完人。只源其落在诸葛之手 ,诸葛一贯使用的稳中求胜战略,没有充分发挥魏延的军事奇才。三国志中魏延是以部曲的身份跟随刘备入署的,屡立战功,先后被升迁为牙门将军,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被扭曲买主求荣的奸佞小人,把他写成是刘表部下,他杀韩玄、献城刘备。所以被诸葛亮认为没有忠信,脑后有反骨的人。一直谨慎小心,不予与重用。不被重用,犹见献策子午谷奇袭事件突出 ,也是诸葛的一次极为错误错失良机。刘备比较重用魏延,详见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刘备倾举国之力拿下曹操手中的汉中,形成真正的三国鼎立之势时。汉中当时是蜀国的门户,同时也是咽喉之重地,若汉中不保则蜀难保也。在刘备准备回城,择将镇守时,弃张飞不用而破格用了魏延镇守 。就能看出刘备对魏延之器重,最后魏延不负所托,在他镇守期间,汉中固若金汤,同时也能看出刘备能够识人而用,是位贤德明君。魏延的一身颇有争议的有俩件事 ,一件是献计子午谷奇袭不被诸葛采纳。二是魏延之死颇感遗憾。当然诸葛亮因为痛失街亭,平取陇右没有成功,才留下今天人们质疑也许魏延奇袭子午会成功。其实奇袭子午能不能成功还是个问好。就算顺利取下长安,魏延顺利与诸葛率领的大军会合,也只是控制了汉中的西部,魏军必定增援大军,与蜀军激战于平原地带,这样的大型的阵地战对于优势于山地战的蜀军是相当不利的。也就是说拿下长安,还是胜算渺茫。关中以西没有天然屏障依托,必定是长期的与魏军大打硬仗。这样对于远征的蜀军,因为粮草的供给问题又是很大的不利,所以说即使依魏延之计拿下关东以西,但未必守的住。还有一说是魏延之计是取下长安后直奔早已被魏军废弃的潼关,以这里切断魏军大部队增援,蜀军大军可以慢慢各个击破拿下关中的城池。蜀军就可以稳固关中地带,关中还可以成为重要的大军粮食的补给基地 。当然如果能占据潼关,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好计划。我所质疑的是,取下长安当然是凭借守将羸弱,还有出其不意这俩大关键要素而成功,然后取道潼关,潼关虽然是已经废弃之关口,但是长安距潼关还有260华里,就算急行军也需要3天,目前这里还是魏国的天下,魏延能够不受任何阻击直接到潼关还是疑问,说不定几千人马在长途奔袭中遇到魏军机动军队,取潼关更是一个大大的问好呢?还有到底魏延有没有提出过取下长安然后占据潼关呢。据三国演义是这般叙述,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从这段对话中,魏延仅仅要取得长安,也就是要夺下咸阳以西。史书里是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的“魏略”,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也是咸阳以西可定,并未有取潼关之说。我认为当时魏延是听说长安守将羸弱无能,随机提出的奇袭子午之计,当时直接就被诸葛否定,并没有更好的深层研究探讨规划奇袭子午在再夺潼关等等一系列的取道子午的可行性方案。如果当时魏延提出诸葛予以考虑的话,不定好过诸葛之平取陇右。这就是诸葛一直喜欢按步就班,依计而行,不会随机应变,造成的错失良机。魏延之死,人们众说风云,更是一千古奇冤。魏延之死是他过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对政治的幼稚造成的。魏延平生虽然善对士卒,勇猛过人,但是却性情刚猛火爆,不会与同朝官员相处,善待下而不为上,自恃才高,孤傲难训,诸葛也没太放在眼里,一直埋怨诸葛埋没其才。尤其和杨仪更是水火不容,有几次魏延居然抽刀在杨仪面前比划,吓的杨仪涕泪横飞。杨仪心胸狭小,心中忌恨不在话下,当然魏延因为官的不拘小节恃勇斗狠为其被杨仪所害埋下祸根。诸葛痛失街亭,自知北征无望,怅恨而死后,魏延感觉正是自己放手一搏的好机会。当然不会听从自己一直瞧不起而且水火不相容的官职又低于自己的杨仪。因此魏延与费祎商量谁扶柩回蜀,谁继续北伐之大计。然而费祎却相好与杨仪,而且对于诸葛重来言听计从,当然不会依魏延之计执行,他口是心非寻求脱逃之计。当魏延放其回杨仪那里后,依然依诸葛之计与杨仪整军退回蜀中。等魏延派人去见杨仪等,发现上当,勃然大怒,趁着杨仪大军行动迟缓,抢先一步南归烧绝阁道。这里我说明一下,当时如若魏延有反叛之心,见兵权旁落大势已去何不直接北上投敌方可,干嘛折南烧毁阁道,由此看出,魏延并没有叛变之念 ,他知道兵权落于杨仪之手,他与杨仪之间过节积怨太深,他不会有好过。于是他烧毁阁道,一是怒而泄愤,二为阻杨仪大军前行。这里魏延的目的一看便知,他是要抢先一步与主公禀报原委,无奈主公因朝中巨细以前都是诸葛过问,自己很少独立判别事情,一时辨别不清忠奸,听信了蒋琬、董允之言,认为魏延犯上作乱。于是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