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终测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1页
九年级期终测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2页
九年级期终测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3页
九年级期终测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4页
九年级期终测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洪泽县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调查测试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洪泽县教研室为了做好教学质量跟踪调研,促进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县教研室分别在七年级和九年级部分学科举行了期中质量检测工作,现对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调查测试各相关学科进行试卷分析,并对今后教学提出建议,以提供给各学校相关学科开展学科教学工作作参考,建议各学校要求相关学科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认真研读由相关学科教研员撰写的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语文本次测试严格按照中考要求,以2012年省学业水平测试中复习内容为主要内容,立足于检验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和欣赏等方面能力,试题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其中1、2、5、6题目偏易。一、测试结果数据,从宏观上显示出以下状况:(一)学校之间差异大。具体体现在:1.九所学校最高均分110.7分,最低均分88.3分,相差22分;2.学生个体分数相差大,最高分126分,最低分5分,相差121分;3.优秀学生分布不均衡。120分以上的只有三所学校有份,其中实验39人,外高4人,二中1人。(二)学生分数集中于80-120分之间,这个分数段有2859人,占总参考人数的93%之多。(三)学校间的均分排名有变化。老子山中学闯入第二方阵,进步显著。二、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本次测试结果数据所显示的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以往有较大的相似。(一)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能力差1.字词、语病把握不准。 例如第1、2小题的注音及改错,共8分,属于0误差的题目,所考查的字词出自教材中的“易读错的字”和“易写错的字”,难度较低,但学生在多音字“埋”与错别字“涩(啬)”上失误较大,尤其是“吝啬”中的“涩(啬)”,学生受“吝”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将“啬”写成了“文”字头。至于语病句,属于明显的“成分残缺”与“搭配不当”,但学生不能正确诊断病句类型,因而失误。当然,还有相当学生对病句的修改方法缺乏了解,舍近求远,得不偿失。2.记忆性知识掌握太差。本次测试是基于2012年的学业测试的测试,学生在背诵默写、文言解释、翻译上应该有较高的得分(这些都是中考的送分题,也是学测重点复习内容),但事实却不如人意。第4题目名句默写,8分题,岔河中学仅得2.87分,连共和中学也只有3.52分,这是很危险的信号(老子山中学进步明显)。文言文是中考唯一明确的考试内容,也是我们教学中花功夫最多的,何况学测复习刚过,这一题目得分(第5、6题)虽不太低,但依然不如人愿。(二)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处于初级阶段阅读理解题是学生的“克星”。相对而言,识别和记忆的考查内容得分较好;其次是一些只需要作简单的解释的内容;而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以及对材料的赏析和评说等方面,则出现明显的问题。这就说明在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和欣赏五种能力中,只有识记和理解这两种基本层级还可以,而分析、运用和欣赏这些较高层级的能力,则是较差的甚至是很差的。比如第9题“找出文中不同环境氛围下的虫鸣”。学生比较容易找出的就是“夜读”和“田野里的虫鸣”两种环境,至于“文学作品中的虫鸣”则很少有同学能够回答出来,最多能找到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其中的某一句(只能提取,不能概括),而如果把虫鸣的环境氛围找到,“感受”就很好回答了。这题目有点像2011年幽幽一扇窗中的一个题目。学生有一定的直接提取信息的能力,但综合性、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欠缺。这种整体性的欠缺在答第12、14、17题上都有体现。比如第12题“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应怎样去聆听呢?请结合文章加以概括”,学生只能根据原文中的“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答到“以心灵去听”,却忽视了这句话前面的“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中所体现出的“宁静”。至于第17题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是对学生整合能力的考查,但学生对“中心论点”应该怎么概括很欠缺。这一方面暴露出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差,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的答题缺乏有效的指导。(三)答题思路不清,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差学生的理解、分析、欣赏能力较低,除了在(二)中所涉及到的题目中有体现,还集中体现在一些分析题上。比如:试卷中的8第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着力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目的是什么?16.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是一位盲人。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18文章开头引述名人的话有什么作用?19.有人说文章有了第段说理效果更好,请分析好在哪里?这些涉及到章法结构、写作意图的题目,考的是“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可学生真的是很难对付。这无疑又暴露出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的弊端:过于关注文章“写了什么”而忽视它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我们强调读写结合,学生读有欠缺,写起来(包括作文)当然不足。而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则体现在所有的主观题答题上(包括作文)。比如第17题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学生的答题语言表述无条理、不连贯、不简明,甚至让人不知所云,哪像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态度!(四)写作的主要问题是选材视野狭窄,书写不整。本次写作题目是“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这里的“你”可以是“人、物、事”,本意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真实的情感。但大多数的学生选材相似,无新意。不少学生写的是记叙性散文,但选材平淡,缺乏深度,体现不出真情实感。此外,不少学生书写很不规范,字迹潦草、模糊。三、今后教学建议(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字词的积累、名篇名著的阅读积累等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必须认真地抓紧抓实;在教学字词时,要着重“让学生掌握音、形、义之间的区别”,应选择那些具有兼容性、联系性、有内涵、有趣味的内容进行教学。形式上选那些能够体现汉字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字词;方法上要让学生通过对词语的音、形、义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在联系中理解,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记忆。(二)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与总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黄厚江老师说语文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阅读。为此,我们教师要给学生1、正确的记忆方法变机械记忆为形象记忆、化孤立单个的记忆为比较联系的记忆等;2、科学的阅读方法如何概括、如何品味语言、如何写批注(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如何做卡片、写读后感、续写、如何联想、想象等;3、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当然,这些方法不仅要“传授”,更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三)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训练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还要去探讨“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吗”、“还可以怎样写”等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层次的问题上来。这样的语文才不会蜻蜓点水。九年级本学期语文的教学和期末考试进度为:初中前五册教材和九下文言文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数学一、试卷内容分析本次试卷侧重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考察,知识点覆盖面广,知识涵盖率95%以上。分值合理,题型结构搭配比例基本适当,各知识点分值比例分配比较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解答情况来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试卷能够较好的关注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水平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把握。整体看来,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力求遵循“低起点、小难度、顺着坡度上高度”的原则,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情况。其中难度适中,区分度适合的题目有5、7、9、14(2)、24(3)、25、26(1)26(2);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的题目有26(3);难度偏易,区分度合适的题目有1、2、3、4、6、8、10、11、-14、15-18、19(1)、19(2、20、21、22、23、24(1)。基本符合命题初衷:让90%的学生拿到及格分。二、试卷结构分析本试卷共三个大题二十六个小题,选择题10题,填空题8题,解答题8题。涵盖了九上前三章的绝大部分知识点。新课内容占90%,其它占10%。侧重于图形的证明和二次根式有关内容。概率统计内容占15%,基本按照中考比例要求。由于前段时间全县初三学生参加了省学业水平测试,相比试题的灵活性较强,学生普遍感到难,所以本次考试有鼓励学生的因素,想借此让学生考出信心、考出动力来,所以试题比较容易,容易题、中档题、难题比为64:32:4。三、成绩分析实验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处领先地位,低分率也最低;洪外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居全县前列。老子山中学优秀率为5.61%,低分率为1.55%不再垫底。低分率最高的学校比(低分是指低于48分)倒数第二的学校高5.42%。某校年级最高分仅为98分,其它学校最高分均高于114.共和中学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在乡镇中学中均占鳌头。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明显。如均分最高与最低相差近68分,及格率最高98.5%,最低仅27.38%,优秀率最高93.36%,最低仅5.75%,低分率最高达38.67%。2.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知识不系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不能举一反三。不会对数学问题实质进行归纳,规律性的东西不善于总结。3.做题步骤不严密,答题格式不规范、推理不合逻辑等。五、典型错误1解第1 题时没有进行审题,不会解不等式组。2解第4题时审题不全面,忽略了题中的两种情况,错选成A3第2,3,7,9,14,18各题都是对二次根式有关内容的考察,部分学生出错率也较高。4第24题是一个较复杂的题目,考察的知识点较多,本题得分率极低。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 5解第19题时 第一题时很多同学没有化简到最终结果,导致出错。6解第26题时主要错误是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做题的步骤不规范。7解第23题,错误也较多,有的是步骤不规范,推理不合理,有的是步骤太繁琐,不能用最简便的方法去做 。六、教学的建议1.教师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精心备课,细心研究,从教师环节上,要认真砧研教材,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不拘一格地完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2.把握数学教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双基”的基础性作用应以严谨的作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3.加强例题的教学,新教材的特点鲜明,它所呈现的素材对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相对不足,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补充例题,加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4.初三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我们要做到:(1)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新区和乡镇中学要抓中下等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要不易贪多求全,要把课本内容讲清、讲透,让班级85%以上的学生能听懂、作业会做,课后检测能及格。(2)对及格率偏低、低分率偏高的学校,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培养,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3)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去学习,拓宽其知识面,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同时也可以提高本科的优秀率。(4)作业和练习的安排要有层次有梯度,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顺利的来完成,使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5)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九年级本学期数学的教学和期末考试进度为九上全册、九下到6.3结束。英语一、整体情况1.对试卷的评价本试卷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创设的语言运用情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大多浅显易懂,材料选择多生动有趣。检测了学生对基本短语、基础语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题型与中考一致。2.整体成绩分析全县均分73.68,优秀率为27.13%。校际间差距很大,均分最高达98.57分,最低41.77分,优秀率相差71.52%,及格率相差91.2%。听力部分15分,学校最高均分12.87分,最低9.12分,均达及格分。学生整体听的能力较好,10分以上的有实验中学、外高、二中、共中、黄中。单选部分与完形填空达及格分以上只有实验中学和外高。说明学生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阅读理解校间差距大,20分题最高16.19分,最低7.75分。所以大多数学校在阅读方面还有待加强。主观题中差距突显在词汇题和完成句子,都是语言知识运用方面。这也给我们以后教学起了明示作用。二、各题答题情况分析第一部分:客观题1.听力部分听力部分整体答题情况较好,共15分,均分8.81分共15题,其中5题得分率达90%以上,有13题得分率达60%以上,第2小题得分率为54%,此题语境中虽提及喜欢运动,而后又涉及了比较级,第7小题得分率只有9%。,其材料中提及做数学花了两小时,但在其中有一关键信息的词nearly , 从这两题都说明学生答题习惯的问题,不能听完整句,对句群的理解有欠缺。2.单项选择单选15题中,18、20、21、27题正答率超80%,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本学期新授课中的重要句型掌握的很到位,而2326题普遍答题效果差,主要是学生对感叹句、情态动词掌握不好,另现在完成时与过去时的用法及区别未能把握好,部分学生对词的固定搭配把握不够。3.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本篇是叙事性文章,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境的把握,学生很多是就题做题,不能去考虑前后语境和情境,对选词缺少推敲。阅读选了两篇文章,第一篇多属于具体细节题,学生答题较好,都能针对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关的答题点,而第二篇文章属于一个开心篇,文章很简单,但问题设置上有迷惑,如51题,文中提及的人,结果学生只看到实在说话的人,而忽视了文中隐含的人物,文中come across一词的理解不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造成理解出偏差。第二部分:主观题1.词汇题从阅卷来看,学生失分主要是以下几点:(1) 粗心导致。在做9选8时,抄写原短语时,不要做任何变形,居然存在大量的抄写错误。如将difficulty抄成 difficult;将dreams of 中的of抄成off或干脆漏掉.(2)字迹太潦草。不少学生都是写对的答案,但由于太潦草,字母书写不规范,阅卷时看不清而导致失分。(3)书上的四会单词没能熟记,不知道该单词所对应的变化。(4)未掌握答题技巧,不会便留空白,完全失去了得分的机会。2.完成句子第V题无偏题,怪题。各小题都是重点知识点,看似简单的题目,部分学校如老子山、新区、朱坝、岔河等学校得分率却很低,不到2分。学生的共性问题在于书本上的四会单词掌握不牢以及相关短语用法不能掌握。另外答题不规范,在答题纸上不能对应题号作答,出现失误。3.任务型阅读此题在选材上A篇比较新,即上月发生的有关我国北部天气报道,B篇是描述美国学校修课的情况,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基本都能作答,此题一向是学生比较困难的题型,但值得高兴的是本次答题情况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校际间的差别不大,反映我们教师对本题的答题引导起到了实效。但也有顾此失彼的现象。4.书面表达 本题选题与近年中考题相似,以半命题半开放的形式出现,采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学生要写的要点,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有据可依,有话可说,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既不照句翻译,又不至于离题太远,而且又适当发挥,而在选材上即结合了最近学习的课本内容,又考查了学生面对问题要具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书面表达批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形式的作文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况,较优秀的形式的书面表达能做到踩点准,发挥适当,语言表达流畅、搭配规范、过度自然。主要存在的问题体现在:1)书写不工整2)要点不全3)词组搭配不规范,用词过于单调4)段落概念未能形成5)存在部分投机行为,如抄写阅读内容、汉语拼音书写等。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词汇是最基础的教学环节。在情境中学习单词、利用联想来记忆同类单词,通过阅读等多形式的练习巩固单词,平均每天3035个词汇的积累。2.阅读理解训练中应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要求学生坚持每天进行限时限量的阅读训练,最好坚持每天34篇阅读,结合兴趣充分利用英语读物。另外学生坚持每天反复朗读课文、补充泛文等英语文章一篇,坚持培养语篇意识。3.翻译题与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以每天3-5道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句子分析思维,对口语用书上的话题简述部分可指导学生背诵,教师也可帮助学生整理句型来增加学生必要表达的积累。4.认真研读中考复习指导用书及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用书,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九年级本学期英语的教学和期末考试进度为九A全册。物理一、命题指导思想本次考试只有两章内容,面比较小,所以考得比较细,对课标上要求的每个知识点都考到了;题型仍然与中考的相当,分值分布也与中考要求相同;加强与生活联系,比如潮汐能;加强了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比如有热水温牛奶的实际内能的变化等;加强对课标明确提出要求的实验的考查。二、考试及成绩分析1.难度从考后的难度来看,还是比较合适的。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的题占52.94%,难度偏易、区分度合适的占41.18%,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的只有一个选择题,占5.88%。从整卷难度系数看,难度系数低于0.6的有第7、8、10、22小题,涉及到的总分是12分,占整卷的1/7,只有第7、10小题难度系数低于0.4。2.各校间的比较实验和外高仍然保持良好的态势。除实验和外高,均分最高的是共和中学51.03分,最低分是33.05分;优秀率二中和共和中学都近15%,最低的是0;及格率最高的是共和中学,54.01%,最低的是13.10%;有三所学校低分率近50%。学校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三、原因分析7、如图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牛奶温度变化图线B.水放出的热量等于牛奶吸收的热量C.水内能的变化量大于牛奶内能的变化量D.水温度的变化比牛奶温度的变化快8.下列现象的成因与比热容有关的是A.内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B.烧开一壶水,用煤气比用煤时间短C.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大海吹向陆地 D.不同环境下水蒸发速度不同 10.在人类做功活动的历史中,人们先后使用人力、畜力、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这些动力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活动的A.功B.功率 C.机械效率 D.能量22、(6分)右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装置,在实验中:(1) 分别研究三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情况,此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2) 记录数据表格如下,在第一行中填上缺少的部分测量序号F1/NL1/cmF2/L2/F1L1243.92122.112.531.55(3) 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属于科学探究要素中的 。(4) 实验表明,杠杆平衡时满足下列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表中数据并不完全满足平衡条件,这说明在数据测量过程中是存在 。上面四个题的得分率偏低,我们来分析一下解这几个题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第7题,学生要能看懂图线,看出温度的起点和终点,看出温度的升降,看出温度的变化量;学生要知道热量、内能和温度这几个概念,还要知道内能的变化与热量的关系;最后对热水温牛奶的时的热传递过程和空气对热水的热量的传递要清楚。第8题,学生要知道比热容的概念,还要知道比热容对哪些热现象有影响。第10题,要学生对功、功率、机械效率和能量概念了解,还要知道机械的发展的社会意义。第22题,要学生知道每一步的意义,表格的一般格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对结论的影响。此实验是课标要求必做的实验,因此,要求要高一些、全面一些。以上四个题综合性较强,学生必须对涉及到每一个概念都清楚才能较好的得出结论,还要有比较分析的能力,光靠经验是不能解决好的。 四、建议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一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把后面学到的知识融合到前面学过的知识中,找清它们间的关系,概念要通过定义认识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规律通过因果分析搞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二是对重点知识,要联系实际,从不同侧面设计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实际联系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这样的实践中提高能力,不要搞题海战术。三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他们的知识起点,把握准确,在们的起点上设计问题,在他们解决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九年级本学期物理的教学和期末考试进度为九上全册。化学一、命题依据和试题特点依据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试卷结构与淮安市2012年中考试卷结构相同,试题难度参照2012年中考说明中试题难易比例标准略有调整。考虑到我县前阶段九年级忙于学测考试,除实验中学外,大多数学校同以往相比教学进度推迟了58个课时,所以考试范围仅仅限于前两个章节,更因九年级为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时间不长,缺少对学科的感性认识,所以试题更加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试卷基础试题占65%左右),并没有过多的挖掘学科的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在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了以化学实验为学科特征基本教学思路,试题有51%的内容是以化学实验的相关背景和情境来考查学生的。同时通过创设与社会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联系的问题情景,检测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相对容易,没有较难试题,中档试题只占4-5分(选9和选10),2、6和11、12题区分度小于0.2的共11分的送分题为均分提供保障,考查学生能力试题大都集中在填空题和实验题(14、17、18)。二、成绩和问题分析1.实验中学和外国语中学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达90%以上,两所学校的学科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均遥遥领先;新区中学、县二中、黄集中学和共和中学为第二方阵,新区中学和第二中学知识掌握程度达80%,黄集中学和共和中学知识掌握程度接近78%;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新区中学在本次考试中学科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同以往相比都取得了较大进步。老子山中学的优生数和优生比例均存在较大问题,朱坝中学的低分率太高,相对于这些基础较差的学校,学科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情绪,要注重落实基础知识,争取在启蒙阶段打好化学学科学习基础。2实验中学、外国语中学、新区中学等校基础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掌握较好。应该说县城的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比较深入,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上基本到位。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应用问题是新课标考试必须始终坚持的方向,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3学生和教师对本学科的重视不够,受高考形势和中考分值的影响,学生过多的看重语、数、外,造成了学生学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然有很多学生双基落实并不到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没有真正面向全体,经常眼睁睁看着学生掉队而没有及时补救,很多学生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主要体现在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实验基本技能较差。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读题不仔细或根本读不懂题目,不能直接从题目中提取有关信息。化学学科审题也应该从关键字词含义入手分析,通过审题理解题意再答题,避免答非所问的现象。三、下阶段教学建议1重视基础,强调应用。实践表明,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2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待进一步规范。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青年教师或没有初中教学经验的教师必须要听有初中教学经验教师的课,把握规范化标准的尺度。3教学要贴近生活。将理论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考查,已成为中考命题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抓住“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原则,善于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获取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联系身边的化学事实,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化学学科的学习。4加强实验教学,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在化学实验中,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探究反应条件、实验装置、原理和操作步骤等。我们应经常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学校要支持并鼓励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增设和改进实验,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在复习课和习题课上尽可能将实验再现。要求学生平时做实验不应该只是照“方”抓药,还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等,对所做的实验,明确每个步骤的目的、要求和作用,还要考虑装置重新组装、步骤重新安排,仪器适当调换后是否同样能做或还能做哪些实验,让学生学会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情感与态度。5关注课标和教材的变化。目前沪教版教材还在实验阶段,今年教材与去年相比有所变化,虽然变化不大,但也不容忽略。尊重学生的差别,根据学生实际,开发学生智力。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分层次,尤其是对于作业题和练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上要有梯度,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不同难易层次组题。6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交流与合作、开展问题讨论等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构建一种科学的、自主的、探究的、民主平等的学习模式,仍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的试题更趋于灵活,只有我们教得“活”了,学生才能学得“活”,能力和素质才能提高。九年级化学本学期期末考试进度要求,九年级上册和九年级下册第一章。思想品德一、试卷分析本试卷共分为两大部分,选择题有12题,共24分,非选择题3大题,共26分,满分为50分。本次考试试题题目难易程度适中,题量适中,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试卷既对基础知识进行了检查,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题型上,本次考试力求按照中考题型的模式,让学生尽早熟知并适应中考考题环境;题目中,涉及到了2012年发生的国内国外大事,如莫言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第1题)、钓鱼岛事件(第4题)、第五届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5题)、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第8题)、党的十八大(第10题)、我县十八代表唐真亚的事迹(第13题)、第十一届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国际旅游节(第15题)等立足学生实际,从而引导学生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考试成绩统计的数据看,第1题、第2题、第5题、第8题、第9题、13题1、2;15题1、2题难易度合适,区分度合适,13题第3问难度在0.48,第14题难度在0.50,第15题第3问难度在0.69,第5题难度在0.78,其余各题的难度都在0.80以上,基本符合命题要求。题目名称难度区分度均分空白正确ABCDdx-10.930.181.851228247028244792dx-20.870.261.7512265826581719339dx-30.970.061.951129663529662310dx-40.970.071.941029563929295611dx-50.780.591.561223731482373386126dx-60.990.021.9810300830081177dx-70.990.031.9711300119493001dx-80.830.451.661025282011092528196dx-90.920.221.8313278915163292789dx-100.960.111.911429103329106820dx-110.970.051.94102948522629489dx-120.970.081.941029532529531641题目名称小题满分均分难度题目名称小题满分均分难度13.114.03.320.8315.114.03.410.8513.214.03.620.9115.212.01.650.8213.312.00.950.4815.314.02.760.691416.03.000.50最高分最低分全距均分优秀数难度信度标准差贡献值50.02.547.541.1019760.820.816.7711.1二、考情分析成绩分析学校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实验中学45.8195.24%99.75%0.25%外国语中学44.4589.59%99.47%0.13%洪泽二中37.1635.46%88.89%0.82%新区中学37.1840.70%87.69%2.01%共和中学39.8356.20%91.97%0.73%黄集中学33.0610.47%76.74%2.33%朱坝中学35.3733.33%86.67%4.00%岔河中学36.2336.90%86.90%238%老子山中学33.9817.24%74.71%0%41.1065.09%93.51%0.79%1.从成绩统计来看,全县均分41.10分,得满分50分有19人,优秀人数1976人(40分)占考生64.9%,20分以下40人,占1.3%。均分、优秀率(实验中学、外国语中学除外)排在前三名的是共和中学、新区中学、二中;及格率排在前三名的是共和中学、二中、新区中学。老子山中学在本次考试中有进步。2.答题情况。从学生的得失分情况看,得分最高的依次是第6题、第7题、第3题;得分最低的依次是第13题第3问,0.95(满分2分);14题得分3分(满分6分);第15题第3问得分2.76分(满分4分),可见,学生的非选择题得分较少,选择题得分率较高。3.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和学生失分的原因分析。导致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对课本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基本问题理解不透,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如第5题、第14题这两题考察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正确对待和勇参与竞争这两个基本问题,答案都在书上,可学生得分不高,可见,我们部分老师和学生对课本没有足够的重视。(2)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3)一些同学主观题失分过多的原因在于审题不仔细,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不能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答非所问,很多学生盲目抄书,有些问题回答过长,没有回归教材,导致得分较低。(4)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思路混乱,不分要点,卷面不整洁。三、教学建议与要求1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据调查,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所以不重视,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主动性有待加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要变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说,不要担心我们学生的能力,积极引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新模式。要以“目标当堂达标”“问题基本解决”“积累训练充分”“学生积极参与”为教学准则,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最快最多的消化当天所学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所选取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2.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试题加大了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但这并不等于说书本不重要,基础知识不重要,相反,只有掌握了书本基础知识,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归纳组织好答案。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对主要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尤其要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3.科学严谨训练,加强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引导学生注意仔细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找准答题角度。要注意把握解题思路,对于同一材料同一知识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对于重点题、典型题要进行练后分析,分析失误之处,进行纠错并完善答案。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勇气,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分要点答题,使阅卷教师能一目了然。4.要加强对中考的研究,有效、科学地设计和组织平时的课堂训练。特别是近三年我市中考试题的研究,摸清试题的设计规律,这样才有利于帮助我们明确考试方向,避免教学和复习的盲目性,我们只有知道中考“考什么?”“怎样考”,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教学的效率。九年级本学期思想品德的教学和期末考试进度为九年级第10课结束。历史一、试题分析试卷总体难度不大,区分度合适。但50分的试卷均分差距达20.8分,全县优秀率为46.67%,及格率为73.95%,低分率为7.51%。有学校的及格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三十多,而低分率达到26.67%。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妨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答题分析九年级期中考试首次在电脑上阅卷,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书写欠工整,字迹模糊不清,经过计算机扫描之后更加难以辨认,需要放大之后才能辨认。2.错别字较多,漏字现象时有发生。如蒸汽时代的“汽”很多同学没写三点“氵”,课本内容不熟悉,答案有的错的太离谱,答案张冠李戴。3.答题缺乏条理性。顺序颠倒,或者前后颠倒。学生的概括能力欠缺。如14题第(1)小题: 17、18世纪欧美一些国家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很少有学生答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4.少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写错随手乱涂乱画乱改,试卷不干净,不整洁。5.部分学生对一些主要历史概念不清楚,乱用概念,词不达意,时间概念掌握不清,对材料的理解力不足。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素养还有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弱。 如15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美国和日本历史的掌握,而且考查学生对所给的材料是否能理解到位,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概括,得出结论,共有3小题。第一小题考查美国诞生的标志。从总体看,本题的得分率高,典型的错误答案有:“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国内战”、“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等等。其中有少数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第二小题考查的是日本的历史。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其中错误较多的是“明治维新”的掌握,一些学生忽视了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写成“大化改新”,“1861年改革”等。对“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一些学生表述不清,语言混乱,不能回答全面。第三小题是考查日本美国崛起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这一问的答案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