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五校联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1页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五校联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2页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五校联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3页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五校联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4页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五校联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五校联谊”期中考试高 三 历史 试 卷 命题单位:克东一中 命题人: 杨显良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对祖先的膜拜源于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2、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3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4隋唐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元朝是在中央也设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B.前者仅为中央决策机构,后者还是管理部分地区的行政机构C.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5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6史学界对雍正帝的评价不一,有人说他是个有作为的君主,还有人说他是一个暴君,无论怎样评价,他设置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之所以说它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是因为 图一雍正帝 图二军机处内景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7、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B.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8“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这句话指出古代雅典A.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民主B.民主审判有悖司法独立C.民主制度还是完美的D.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9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10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研究时,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他们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下议院,进行重新选举B法国总统可以经众议院同意解散参议院C美国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国会决议D不经德国皇帝批准,德国议会通过的所有决议都不能生效112011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宣称总统“令人不安、胆小懦弱”,结果被奥巴马解职。你认为总统的做法A.符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违背了宪法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12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13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 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的田凭 民报 苏维埃政府分田证明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因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而最终失利C以反封建统治为革命的斗争目标之一 D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革命的重要内容14. 下图截取的图片为六集电视文献片辛亥革命第一集的某一画面。其中提到的该陈列馆中的条约搭配有误的是A.增开天津为商埠辛丑条约 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C.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 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1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16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17“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 )A永久居住权 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18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退出第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19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事实是( )A共产党宣言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 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对于三大摇篮即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B: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延安、:瑞金、:遵义21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2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如图一书,本书系统、全面地回顾了中央在西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历史过程,以此肯定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意义和成功实践。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使我国民族自治区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使少数民族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A. B. C. D.2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B. 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 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2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 B C D25下列关于两极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第卷注意事项:第卷3道题,共50分。26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个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民俗为合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必久安。 据当克吕耶论十七、十七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 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尊敬阶段(18世纪),轻视阶段(1840-1905) 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 赞赏阶段(1937-1944),清醒阶段(1944-1949),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问题:(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4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和第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政治背景。(4分)(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27(22分)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摘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美国1787年宪法材料四 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成立。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本内阁即总统制下的内阁,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1912年3月11日临时约法公布实施,同盟会会员唐绍仪担任国务总理,宋教仁、蔡元培等四名同盟会会员参加第一任内阁,7月15日内阁改组时均被迫辞职。1916年4月21日政府组织令制定公布,中华民国第11任内阁以国务卿总理国务,各部总长皆为国务员,树立责任内阁先声。5月8日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 中国史资料材料五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1) 材料一中为什么说英国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政体”。(3分) (2) 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3分)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有什么特点?(2分)(3) 民国初年内阁及其政权组织形式更迭反复,但最终还是保留了民主共和政体。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4) 依据材料五,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有哪些变化。(6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2分)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 了火药味。 一一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一一(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三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一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材料四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6分)(2) 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5分)(3)依据材料四,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3分)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答案第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ADCBACBBDBDCC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选项ACBCACBDDADC第卷 3道题,共50分。26.答案. (14分)(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用道德治理国家,全国上下都注重以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中国因而长治久安(2分)目的:启蒙思想家希望借“中国形象”,主张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反对封建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2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中国民众吸食鸦片成瘾,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1分)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2分)(答两点给2分)1)鸦片战争前西方国家走私鸦片,东南沿海民众出现吸食鸦片现象2)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取得得了鸦片的合法贸易地位,大量向中国倾销鸦片,中国南北方吸食鸦片的现象日益严重3)一些官员、大商人为谋取私立,参与鸦片的买卖4)部分贪图享乐的官员、地主、商人带头吸食鸦片,被不明真相的民众效仿5)部分民众认为鸦片是一种药品,由缓解病痛到吸食成瘾(3)第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19371944年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主战场,中国抗战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缓解了美国的战争压力,所以当时美国对中国的总看法是“赞赏” (2分)第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l949年到1958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外交上一边倒,与苏联结盟,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使得与苏联争霸的美国对中国的总看法是“敌对” (2分)(4)启示:古代中国曾全面领先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