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34 页 共 34 页1 绪论1.1 设计背景早在公元前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世纪)的藏书之所。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从那时开始,图书馆便已成为人们汲取知识的最佳场所,而近年来,图书馆提供的物质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已经习惯于去图书馆寻找自己所需的精神食粮来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而随之而来的如何高效准确地对馆藏资料进行整理、借还、盘点又成为了困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一个新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成为大部分图书馆的不二选择。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但为图书馆提供了全新管理模式,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大幅提高了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的效率,使各类图书的查找变得更为快捷便利,而且使读者进出更加自如,有效简化了读者借还书手续,提高了图书借阅率,避免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发生不必要争执,融洽了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该类型系统得到了广大人士的欢迎。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 国外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年,的研究员卢恩进行了著名的自动抽词试验,开创了自动分类、自动标引、信息检索等多个与图书馆学情报学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之先河。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真正发展是在年发起研制机读目录( )之后。特别是世纪年代,以编目系统为基础的各种自动化系统已经成形,同时还出现了以编目系统为纽带的联机编目协作网。从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由单一功能性系统转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其典型代表是西北大学的系统;这期间还出现了专门为图书馆研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公司。商品化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分工的体现,使得图书馆能更迸一步地专注于资源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基本上不再自己独立研制软件,而是直接购买商品化的软件系统。年代中后期,是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研发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一期 间,随着的发展,图形用户界面的广泛应用,以及一系列诸如技术、数据库技术、技术的出现或成功应用,许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厂商感觉到需要“重新设计”其产品,以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支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1.2.2 国内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年代中期,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研发曾经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当时推出了目前在国内较有影响的几个大型自动化系统(如南京汇文、北邮), 并提出了“第三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其特点是从图书借阅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处理几乎所有与图书借阅相关的数据。友好的用户界面, 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图书借阅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图书借阅规划和政策。在此之后,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处于相对平淡的一个历史时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整体技术实现上,都没有大的突破,有的研究人员甚至认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已经到达了顶点,没有发展的余地。此后,随着数字化革命和因特网的大发展,带来了经济、贸易、信息传播的全球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巨量信息涌入因特网,使其信息极为丰富, 也使信息查询、检索十分困难,尤其是对于上网漫游的新手更是如此。这主要是由于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很大程度上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大大影响了信息利用的效率。这一重大的弊端,清楚地表明了在因特网这种全球信息服务网络中,急需一个管理信息资源的新模式,所有上网的资源必须按照这个模式统一管理。所以,图书管理的重要性也就与日俱增。从国外发展看,图书管理必须使用高新技术做支撑。如在资源库建设中需要使用高效联机解析处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研究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应用于图书管理的体系结构,要实现图书管理系统分布式资源库的可互操作性,研究在不同层次上(语句、语义等)为具有多个分布式资源库的大型图书管理提供快速横向跨库的查询技术;要实现基于并行处理的高速查询引擎,用于超大规模分布式资源库的快速存取;实现多语种的实时翻译;实现基于内容多媒体特征的检索,包括概要查询、分类、检索以及自动摘要、自动转换和匹配等。国际上图书管理系统及相关概念出现后,即引起国内有关单位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应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年初,国家图书馆在文化部申请立项“数字式图书管理”试验项目。项目以中国博士论文影像数据库为切入点,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利用书目数据服务器管理数据的索引和查询,用影像数据服务器管理数字化的信息;扫描影像采用的分辨率,按的标准进行压缩和解压,将图像存贮到上;通过建立多级索引和多库连接实现检索;并能够在网上提供服务。1.3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3.1 主要问题目前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着储存信息量大、速度快等许多优点,提供给我们的处理信息及时快捷,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然而某些方面计算机系统始终无法代替一些必要的人工操作,图书馆工作大部分还是进行着手工管理,工作起来效率很低,由于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经常造成数据的遗漏、误报等失误。对于如何改进工作方式,减少人为失误,是目前各大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1.3.2 解决方法针对如上问题,本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安排,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1)增设图书征订模块 图书的购买是图书馆工作中的必要环节,根据图书的借阅情况由工作人员制定图书购买计划,然后在系统上做好登记工作,可以在今后对图书进行有条理的管理。(2)书架管理 在图书购进后分门别类的将其放入不同的书架,并在系统中登记图书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对图书的查找。(3)增设图书预约模块 针对一些读者的需求,开设这一功能,能帮助读者预约到已借给别人的图书,极大的方便了读者,节约了读者和管理员的时间。(4)图书档案 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对于读者来说图书数据的查询是必不可少,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用到,因此方便快捷的查询是系统重要的功能。本系统将所有书籍的各类信息如书名,作者,价格,出版社,库存等信息登记在案,方便人们查询。(5)期刊管理 期刊作为图书的一种有着其独特的一面,经调查发现现今大部分图书馆中虽然都有大部分的期刊收藏却不外借。本系统包含了期刊杂志的信息以及其征订和注销情况。(6)管理员的分类 虽然图书管理员的本职工作都是为图书馆服务,但因个人能力等问题所负责的的工作并不相同,本系统设置了两种管理权限,一种是超级用户,可以全面操作本系统,并可以管理其他管理员的权限;另一种则是普通用户,只能进行基本的管理,且个人负责的内容不同。1.4 系统开发意义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传统的管理方法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容易导致各种错误的发生。面对图书馆数以万计的图书、纷繁复杂的读者信息、频繁更替的借还书信息,传统的直接方法不但管理起来极其不方便,而且极容易出现漏洞,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实现一个智能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图书管理等自动化控制,将会使图书管理工作大大减轻,方便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简便的操作,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将会使得图书管理系统极大限度地应用于现代化图书管理,成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得力助手。1.5 论文结构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图书管理系统的系统背景,此课题当前国内外发展动态,本设计的创新之处以及本系统的开发意义,便于使用者对此系统有个宏观的了解。论文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与运行环境,便于使用者了解到更多的开发工具并根据此来安装配置运行此系统所需的环境。论文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本图书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包含系统的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等等。论文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该图书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主要介绍了各部分模块所具有的功能便于使用者能够在最快时间内熟悉了解,并且熟练掌握使用此系统的方法。2 开发工具以及相关技术介绍2.1 MIS系统2.1.1 MIS系统简介本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MIS系统,所谓MIS,即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2.1.2 MIS核心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够操作MIS系统,这其中的优劣差别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本系统因部分局限性因素,采用的是传统的MIS核心CS构架。2.1.3 MIS的管理能力 最有效的MIS能够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部程序的改变,外部的变量如何改变,也就是说,时间和内部变量是否会对外部的变量产生影响。这就建立了一个强大而且有效的知识库,它可以帮助进行预测。虽然建立和维护MIS是非常耗时和昂贵的,但是与其带来的潜在利益和对决策准确性的提高相比,对一个组织来说这还是值得的。Internet为建立和维护MIS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工具,而MIS也是网络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2.2 delphi 72.2.1 delphi简介Delphi是Windows平台下著名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简称RAD)。它的前身,即是DOS时代盛行一时的“BorlandTurbo Pascal”,最早的版本由美国Borland(宝兰)公司于1995年开发。主创者为Anders Hejlsberg。经过数年的发展,此产品也转移至Embarcadero公司旗下。Delphi是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DE),使用的核心是由传统Pascal语言发展而来的Object Pascal,以图形用户界面为开发环境,透过IDE、VCL工具与编译器,配合连结数据库的功能,构成一个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2.2.2 delphi的优势 由Borland公司推出的Delphi是全新的可视化编程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使用了Microsoft 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的许多先进特性和设计思想,采用了弹性可重复利用的完整的面向对象程序语言(Object-Oriented Language)、当今世界上最快的编译器、最为领先的数据库技术。对于广大的程序开发人员来讲,使用Delphi开发应用软件,无疑会大大地提高编程效率。Delphi可在Windows3.x、Windows95、WindowsNT、WindowsXP、Windows Vista、Windows7等环境下使用。当前,DELPHI 也可以在LINUX平台上开发应用,其在LINUX上的对应产品Kylix。 DELPHI 拥有一个可视化的集成开发环境(IDE),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ObjectPascal和基于部件的开发结构框架。Delphi它提供了500多个可供使用的构件,利用这些部件,开发人员可以快速地构造出应用系统。开发人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部件或用Delphi本身编写自己的部件。 在Delphi众多的优势当中,它在数据库方面的特长显得尤为突出:适应于多种数据库结构,从客户机服务机模式到多层数据结构模式;高效率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新一代更先进的数据库引擎;最新的数据分析手段和提供大量的企业组件。 “真正的程序员用c,聪明的程序员用Delphi”,这句话是对Delphi最经典、最实在的描述。Delphi被称为第四代编程语言,它具有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的特点。和VC相比,Delphi更简单、更易于掌握,而在功能上却丝毫不逊色;和VB相比,Delphi则功能更强大、更实用。可以说Delphi同时兼备了VC功能强大和VB简单易学的特点。它一直是程序员至爱的编程工具。2.2.3 delphi的特点(1) 直接编译生成可执行代码,编译速度快。由于Delphi编译器采用了条件编译和选择链接技术,使用它生成的执行文件更加精炼,运行速度更快。在处理速度和存取服务器方面,Delphi的性能远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 (2)支持将存取规则分别交给客户机或服务器处理的两种方案,而且允许开发人员建立一个简单的部件或部件集合,封装起所有的规则,并独立于服务器和客户机,所有的数据转移通过这些部件来完成。这样,大大减少了对服务器的请求和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量,提高了应用处理的速度。 (3)提供了许多快速方便的开发方法,使开发人员能用尽可能少的重复性工作完成各种不同的应用。利用项目模板和专家生成器可以很快建立项目的构架,然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逐步完善。 (4)具有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开发人员不必再对诸如标签、按钮及对话框等Windows的常见部件进行编程。Delphi包含许多可以重复使用的部件,允许用户控制Windows的开发效果。 (5)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取功能。它的数据处理工具BDE(BorlandDatabaseEngine)是一个标准的中介软件层,可以用来处理当前流行的数据格式,如xBase、Paradox等,也可以通过BDE的SQLLink直接与Sybase、SQLServer、Informix、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连接。 Delphi既可用于开发系统软件,也适合于应用软件的开发。 (6)拥有强大的网络开发能力,能够快速的开发B/S应用,它内置的IntraWeb和ExpressWeb使得对于网络的开发效率超过了其他任何的开发工具。 (7)Delphi使用独特的VCL类库,使得编写出的程序显得条理清晰,VCL是现在最优秀的类库,它使得Delphi在软件开发行业处于一个绝对领先的地位。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任意的构建、扩充、甚至是删减VCL,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图2.1 delphi操作界面2.2.4 delphi的发展Delphi发展至今,从Delphi、Delphi到现在的Delphi2007,不断添加和改进各种特性,功能越来越强大。Delphi开始添加了对IDE(集成开发环境)的很多改进新特性,扩展了数据库支持(ADO和InterBase数据库),带有Internet支持的MIDAS改进版,TeamSouse版本控制工具,转换功能,框架概念以及很多的新组件与新特性。Delphi 6.0是Borland公司最新推出的一套无论是界面还是功能都近乎完美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与以前的Delphi版本相比,Delphi 6.0使用更简便,效率也更高。Delphi2010内置的Direct 2D模块及开发库,其新加的功能:拥有一个能同时运作于x86和x64的IDE,在此IDE下将会有跨平台编译器,能够编译用于linux和MAC的应用程序;将会支持windows7下的触摸式编程;强化的DataSnap;将支持云计算;将支持函数式编程,这需要很多时间,据David估计是2011会实现。 2.3 SQL Server20002.3.1 SQL Server2000简介SQL 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 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OS/2 版本。在Windows 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 在SQL Server 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 将SQL Server 移植到Windows 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 Server 的Windows NT 版本;Sybase 则较专注于SQL Server在UNIX 操作系统上的应用。SQL Server 200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 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 2000 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2.3.2 SQL Server2000的特性(1) Internet 集成。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引擎提供完整的XML 支持。它还具有构成最大的Web 站点的数据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功能。SQL Server 2000 程序设计模型与 Windows DNA 构架集成,用以开发 Web 应用程序,并且SQL Server 2000 支持 English Query 和 Microsoft 搜索服务等功能,在Web 应用程序中包含了用户友好的查询和强大的搜索功能。 (2)可伸缩性和可用性。同一个数据库引擎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从运行 Microsoft Windows® 98 的便携式电脑,到运行 Microsoft Windows 2000 数据中心版的大型多处理器服务器。SQL Server 2000 企业版支持联合服务器、索引视图和大型内存支持等功能,使其得以升级到最大 Web 站点所需的性能级别。(3)企业级数据库功能。SQL Server 2000 关系数据库引擎支持当今苛刻的数据处理环境所需的功能。数据库引擎充分保护数据完整性,同时将管理上千个并发修改数据库的用户的开销减到最小。SQL Server 2000 分布式查询使您得以引用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就好象这些数据是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的一部分,同时分布式事务支持充分保护任何分布式数据更新的完整性。复制同样使您得以维护多个数据复本,同时确保单独的数据复本保持同步。可将一组数据复制到多个移动的脱接用户,使这些用户自主地工作,然后将他们所做的修改合并回发布服务器。 (4)易于安装、部署和使用。 SQL Server 2000 中包括一系列管理和开发工具,这些工具可改进在多个站点上安装、部署、管理和使用 SQL Server 的过程。SQL Server 2000 还支持基于标准的、与 Windows DNA 集成的程序设计模型,使 SQL Server 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使用成为生成强大的可伸缩系统的无缝部分。这些功能使您得以快速交付 SQL Server 应用程序,使客户只需最少的安装和管理开销即可实现这些应用程序。2.4 开发环境2.4.1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XP、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均可运行2.4.2 编程语言该图书管理系统使用的开发工具是Delphi 7,采用的编程语言是Object Pascal。2.4.3 其他支持软件需要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2000,由于操作过程中需要中文输入,所以需要汉字输入软件。2.4.4 硬件环境(1)软件安装所需内存条件为10M,同时还满足delphi和数据库软件的安装条件。(2)用delphi所编的程序,应当可以保存在硬盘上。3 系统总体设计3.1 系统目标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些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尤其对一些学校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图书、期刊、试卷合订本等,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通过本系统软件,能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快速方便的对图书进行编目、借还、检索查询、统计打印等基本的业务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图书馆文献的分编录入和流通速度大大提高。代替原始的手工操作,快捷、方便、记录准确的流通管理,有力的促进了图书馆图书流通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3.2 系统需求分析 各大高校数量不断增多,图书馆的数量也随之变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3.2.1 图书馆管理者的需求 图书馆管理者更大程度关心的是系统运行后从宏观上能带来什么样的效益。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加强对图书的管理力度,他们希望图书管理系统能解决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从图书管理系统中了解到图书的购销、借阅、现有图书等运作情况,并借以作出明智的决策。能否满足和处理好这些需求,是图书馆管理者需求的关键。毫无疑问,这是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者应该首先注意的需求目标。 3.2.2 工作人员的需求各岗位工作人员是系统运行的直接操作者。他们最关心的首先是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或简化现有的手工操作而不必增加太多的麻烦,以及系统流程是否与其原有的工作习惯吻合;进一步的要求就是系统要简单易学、方便好用、响应速度快等等;还有一些岗位工作人员会在对系统初步熟悉后提出增加新功能的要求。实际上,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正是图书馆本身的具体运作模式和大量的功能细节。 3.2.3 系统管理人员的需求 系统管理人员承担着图书管理系统安全运行的维护保障任务,他们最关心的, 莫过于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否快速、方便的判断和排除,并且要能保证故障排除后使系统恢复到故障前的状态而不致发生数据的丢失和混乱。这就要求开发者高度重视系统的可维护性。除此之外,系统还应提供完善的文档资料和维护手册,便于系统管理人员经必要培训后能尽快承担起维护职责。3.2.4 读者需求图书馆拥有一个完善的图书管理系统对读者来说也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他们最关心的则是自己所需的图书在图书馆内是否有库存,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只能通过手动搜寻来查找,而计算机系统的图书管理系统则能更加方便快捷的根据读者提供的信息查找到本图书是否有库存。3.3 系统概要设计3.3.1 设计目标通过本系统软件,能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快速方便的对图书进行编目、借还、检索查询、统计打印等基本的业务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图书馆文献的分编录入和流通速度大大提高。代替原始的手工操作,快捷、方便、记录准确的流通管理,有力的促进了图书馆图书流通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3.3.2 系统设计思想 图书管理系统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本系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基本应用系统,主要满足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需要,将图书馆中已有的图书通过数据库管理,提供给读者以及图书管理人员最方便的模式。通过本系统可以管理简单的图书信息,满足用户随时查询产品信息,方便管理员对没本图书的去向有所了解。3.3.3 功能概述 通用的图书管理系统一般包括系统管理、读者管理、图书管理、图书流通管理等功能。其基本功能划分如下图3.1:图3.1 系统基本功能 其中,基础信息模块的管理是超级用户才有的权限,其中包含了图书馆信息,书架设置,管理员管理等内容,如图3.2所示:图3.2 基础信息 读者管理模块则包含读者类别设置和读者档案管理两类,如图3.3所示: 图3.3 读者管理 图书管理模块用于管理与图书有关的信息,其包含的功能模块如图3.4:图3.4 图书管理 期刊管理模块用于管理期刊相关的信息,包含的功能模块如图3.5:图3.3.5 期刊管理 图书流通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图书流通环节的相关操作,其功能模块设置如图3.6:图3.6 图书流通管理 期刊流通管理模块管理实现的功能和“图书流通管理”的功能有些是不一样的,如本校的图书馆中,期刊只是允许在制定的浏览室进行浏览而不允许外借的,因而其功能模块中也就少了借阅、归还、罚款等信息,其包含的功能模块如图3.7:图3.7 期刊流通管理3.4 数据库设计3.4.1 数据库概念设计数据库是图书管理系统的信息基地,它包含图书信息,管理员信息,读者信息,期刊信息,图书征订信息等。这些数据之间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对应关系,系统的每个功能模块都需要操作一个或多个数据实体,如图书实体对象,读者实体对象等,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本系统用到的几个重要的数据实体:(1) 图书实体对象图书实体有编号,书名,类型,作者,出版社,价格,库存等属性,如图3.8所示:图3.8 图书实体模型(2)读者实体对象读者实体有编号,姓名,类型,性别,出生日期,电话等属性,如图3.9所示:图3.9 读者实体模型 (3)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实体有名称,馆长,负责人,电话,地址等属性,如图3.10所示:图3.10 图书馆实体模型(4)数据库设计通过上述实体集,构建如下实体联系数据模型E_R图3.11:图3.11 E_R图数据库模式(下划线为键属性):图书馆(电话,地址,名称,馆长,负责人)管理员(编号,级别)图书(编号,书名,价格,类型,作者,库存)读者(编号,电话,姓名,类别,性别,生日)3.4.2 数据库的建立本系统数据库需建立管理员表,读者信息表,读者类型表,图书信息表,图书类型表,图书借阅表,期刊信息表,期刊类型表等。(1)管理员表 主要用来保存管理员的登录信息以及其所拥有的操作权限。如下图3.12所示:图3.12 管理员表(2)读者信息表 读者信息表主要用来保存读者的档案信息,包含对读者的编号以及图书证上的条形码,读者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等,见图3.13:图3.13 读者信息表(3)读者类型表 读者类型表用于记录读者有那些类型以及他们各自所拥有的权限(即所能借阅书籍的最大数量值)见图3.14:图3.14 读者类型表(4)图书信息表 图书信息表用于记录图书馆所收藏图书的各类信息,包括图书书名,编号,条形码,所在书架,图书作者,类型,出版社,ISBN(国际标准书号),译者,价格,页码等信息,如图3.15:图3.15 图书信息表(5) 图书类别表 图书类别表主要用于记录图书所规划的类型名称以及相应类型图书所能借阅的最大天数,见图3.16: 图3.16 图书类别表(6)图书借阅表 图书借阅表主要用来记录图书馆书籍借出的信息,对每次借阅事件进行编号,并记录所借出图书的编号,读者信息,借阅事件,应还事件,当前状态等信息,见图3.17:图3.17 图书借阅表(7)期刊信息表 期刊信息表和图书信息表类似,主要是用来记录所收藏期刊的各项信息,包括期刊编号,条形码,类型,期刊名称,同意刊号,编辑部,总发行量,价格等等,见图3.18:图3.18 期刊信息表(8)期刊类型表 期刊类型表和图书类型表类似,主要用于记录所有的期刊类型,与图书类型表所不同的是,期刊类型表没有最大可借天数这一栏,见图3.19图3.19 期刊类型表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4.1 登录界面4.1.1 启动系统双击lib.exe即可启动程序,进入图书管理系统登陆界面,点击lib.exe后“欢”,“迎”,“使”,“用”,“图”,“书”,“管”,“理”,“系”,“统”依次交替出现,最后显示“欢迎使用图书管理系统”。系统的最初界面如图4.1所示:图4.1 系统登录界面4.1.2 登录系统本系统有两种管理员身份,一种是超级用户,可以进行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图书借还,管理员管理等操作,另一种是普通管理员,只能进行部分上述操作。现使用超级用户登录,编号:0000,名称:超级用户,密码:88888登录系统中。进入系统主界面后可以看到系统有六大功能模块分别为基础管理,读者管理,图书管理和期刊管理,图书流通,期刊流通和最后的退出系统。均是以按钮点击的形式显示功能调用模块。如图4.2所示:图4.2 登录后状态登录代码如下:procedure TMain.BitBtn1Click(Sender: TObject); begin adoquery1.Close; adoquery1.sql.Clear; adoquery1.SQL.Add(select * from 管理员); adoquery1.SQL.add(where 编号=+edit1.text+); adoquery1.SQL.Add(and 密码=+edit3.Text+); / adoquery1.SQL.Add(and (密码=+edit3.Text+); adoquery1.Open; end;4.2 管理员管理模块超级用户可以对普通用户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操作方法如下,点击主界面基础管理,显示图书馆信息,书架设置,管理员管理三个模块,点击管理员管理按钮,显示界面如图4.3:图4.3 管理员管理界面可通过左边输入管理员的编号或名称对所有管理员进行搜索,以便于对管理员进行查找。同时,超级用户还可以通过上面的新增,修改,删除等按钮进行对其他管理员的管理,每次进行操作后,点击保存按钮,则完成相应的操作。该部分模块代码如下:procedure Tguanliyuansetting.DBEdit1KeyPress(Sender: TObject; var Key: Char); var input:char;begin inherited; input:=key; if(key=#30)and(key=0 then begin showmessage(达到借书数量上限,请先归还图书再借书); exit; end; 当读者借阅已经借阅过但未还的图书时,系统显示“读者已借有该书,不许再借”如图4.5:图4.5 已借阅该书该部分代码如下: begin for i:=1 to 12 do if stringgrid1.Cells1,i=adoquery2.FieldByName(编号).AsString then begin showmessage(读者已借有该书,不允许再借); edit5.Clear; exit;end;4.4.2 图书归还进入图书流通模块后,点击图书归还按钮,系统显示所有已借出的图书信息以及借阅该书本的读者信息,选中读者所还图书,点击下方“归还所选择的图书”按钮,完成图书归还工作。如下图4.6所示:图4.6 还书模块该部分代码:procedure TBookReturn.BitBtn1Click(Sender: TObject);begin adoquery1.Close; adoquery1.SQL.Clear; adoquery1.SQL.Add(select a.*,b.*,c.* from 图书借阅 a,图书信息 b,读者信息 c); adoquery1.SQL.Add(where (a.图书编号=b.编号)and(a.读者编号=c.编号)and(状态=未还); adoquery1.SQL.Add(and(c.编号 like %+edit1.Text+%); adoquery1.SQL.Add(and(a.图书编号 like %+edit2.Text+%); adoquery1.SQL.Add(and(c.姓名 like %+edit3.Text+%); adoquery1.Open; adotable1.Clone(adoquery1,ltUnspecified);end;procedure TBookReturn.BitBtn2Click(Sender: TObject);var returndate:TDateTime; money:double; forfeit,num:string;begin inherited; returndate:=adotable1.FieldByName(应还时间).AsDateTime; num:=adotable1.FieldByName(借阅编号).AsString; ad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