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后游 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6分)【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作者将寺、桥、花、柳拟人化,用“忆”“怜”“待”“无私”描写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度到来感到高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2分)生动形象,别具情味,表达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2分)运用了反衬(乐 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2分)(两种手法任选其一即可)2.作者通过描写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等,表现了景色的美好,从而表达了自己再度游览时的喜悦之情。(2分);在美好的景色中游览,暂将客愁忘却,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愁绪(或强作豁达)的情感。(2分);作者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作者满腔愁愤,难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读懂诗句 意思,同时结合诗题和注释加以理解。本诗记叙了诗人重游修觉寺的见闻感受,重在抒写内心的情绪。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可爱的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壮丽秀美的山川好像下午等着诗人或游客去登临纵目,斗艳作姿的花柳无私地盼望着诗人或游客去领略白欣赏。诗的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细细品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据此分析即可。【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佳人:知心朋友。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答案】1.深秋时节,天空高远,连绵群山落叶飘零,澄江如练,与皎洁的月色交相辉映。颔联描绘了一幅开阔辽远,明净澄澈的暮秋图。2.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颔联描写了深秋空阔辽远的天空,澄澈的江水,皎洁的月,无不蕴含喜爱之情;对知音难觅的苦闷惆怅之情。颈联巧用俞伯牙为知音摔琴绝弦的典故表达知音难觅的惆怅;归隐情怀。尾联“归船”“吾与白鸥盟”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的不同。答题的思路如下:直 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借助、意象(或画面),表达了感情。如本诗颔联属于借助意象表达情感,景物的总体特征是明朗、明净的,说明作者心情也是愉悦的。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8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9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概括画面,这就需要对前六句进行逐句分析。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上看前六句一句一景。9题干中明确说明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 析,实是眼前月景,虚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虚实结合的手法学生很熟,根据题干的提示,学生不难找出眼前景(实),想象景(虚),由此分析情感。【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知识上考核的是诗歌的意象的概括、意境的总结,诗歌鉴赏题目难度有所降低,有过去的E降到现在的D,意象概括几乎是必考的题目。【考试方向】近年 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上,手法的赏析较为简单,要么手法非常的明显,要么题干中明确的给出答题的方向,只要读清题干就很好应对。【 得分要点】分析诗歌的意境主要有概括画面内容、概括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此诗主要是概括画面,一句一景,提出要点简单概括即可。分析意境要注意思路,先分析意象、然后总结意境特征 ,最后点明情感。四、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醉花间 南唐冯延巳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1.诗句“高树雀衔巢,斜月明寒草”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2.概括作者在词中所蕴藏的丰富感情。(4分)【答案】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描写出鸟雀营巢(动),月映碧草(静)的景致(1分),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1分)的景象。本词的思想感情丰富,包括:对美丽(生机勃勃)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对人生中聚少离多的无奈之情;华年易逝,青春不再的伤感之情;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感慨;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试题分析】题干中强调丰富的 感情,我们分析时就一定要从全诗考虑,逐层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分层作答和答题点全面是拿满分的关键。直抒胸臆的地方写出来,借景抒情的地方也要写出来。【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冬阳融雪的小园裏春天的脚步尚未到临,池塘边的梅花已经提早的开花了。作者用“春未到”映衬“梅自早”侧写春日欢会,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词句中春虽未到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词中梅立池畔,更有一种说不出的轻丽脱俗,而将全词的抒情基调给确立了。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高树上的乌鹊纷纷衔著枝叶归筑巢,斜 斜高升的新月照亮了小园裏的新生春草。第一段词中书写的是白日的“小园”景象,这一段写得却是日落初夜的描景。鸟鹊归巢,时间是落 日黄昏的景象,斜月初明, 则是夜初至的描写。词中运用动词“衔”字串联了高树、乌鹊以及鹊巢,整合而成的流动之美,使得“小园”的活力与生机由静态转成动态。再透过第二句的“明”字结合斜月跟寒草,又将动态美在转换到静态的深美。此中的转折使我们窥看到作者的热情与哲理。再则;句中的“高树”铺陈出春日渐近的高远意境,“斜月”则是一幅新月生辉的明朗画境,细细研读,便也就明白历代词评人所说的“俊朗高远”的词风究竟为何了。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这样一处青山宏伟川河秀丽,景色风物皆美的地方,即是自古以就享有盛名的金陵。透过这段书写,让我们知道词中的“小园”坐落在“金陵道”上,作者也强调了“金陵道”是个“山川风景好”的地方。这两句不但承接早梅的抒情,也为下面的“醉金杯”预设了伏笔。少年却看老。韶光年花容易过,年少壮志易消蚀。这样的好时光,最是使人销魂蚀志,这句话大有“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是;承接了早梅的盛开,却使我们不得不想到寒梅劲骨的正向思考,所以也能延伸为应当珍惜时光的积极作为才是。相逢莫厌醉金杯。离别多,欢会少。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