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小学三年级语文调质考量分析.doc_第1页
黄石市小学三年级语文调质考量分析.doc_第2页
黄石市小学三年级语文调质考量分析.doc_第3页
黄石市小学三年级语文调质考量分析.doc_第4页
黄石市小学三年级语文调质考量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石市小学三年级语文调考质量分析为检查了解我市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2007年6月,对全市部分小学三年级语文进行调考,现将调考情况作以下分析。(一)试卷命题分析本次试卷命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人教版三年级实验教材为依托,并兼顾语文S版三年级教材,综合两种版本教材的相同之处,注重基础,重视运用,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1试卷结构本试卷由“基础快乐园、阅读开心屋、习作放飞亭”三大版块构成,其中“基础快乐园”48分,内容包括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和辨析、句式运用、言语交际、名言名句和古诗文背诵,共7小题。“阅读开心屋”由三个文段构成,包括说明性文段、状物性文段和叙事性文段的理解,共10小题,27分。“习作放飞亭”要求写一篇记事性习作,25分。2试题特点本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1)基础性。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试卷力求考查三年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如听写生词,字音辨析,照样子写词语,默写古诗,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背诵。词语辨析,把句子补充完整,写名言名句,情境对话,文段阅读,习作等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试卷,体现了对“双基”的考查。(2)全面性。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试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着眼,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等方面命题,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如第一大版块的第1题,要求学生听写词语,既考察学生的听力,又考察学生对生词的掌握,同时也考查了学生汉字书写。第5题,按要求写句子,既考查学生有关句式(如递进式复句、比喻句)的掌握,同时又考查了学生对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大版块,编排说明性、状物性、叙事性的三个文段,考查学生对这三种类型文段的阅读理解,也是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开放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因此,命题注意题型多样,不追求唯一答案,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了试题的弹性和开放性,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探究性。如“写两个关于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一题,只要求学生写两个这样的成语就可以了,至于具体写哪两个,就没有死规定,写课本上的可以,写课外学到的也行,答案很活。再如阅读版块中第三个文段中有一题“你喜欢文中的班主任老师吗?为什么”,学生可以从各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只要不偏离文段基本意思,言之有理即可,充分体现阅读的个性化。(4)人文性。试卷题型多样,形式活泼有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显现了人文性。试卷设计了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充满乐趣的三年级过去了,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收获的快乐吧!卷首语的设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消除考试的紧张情绪。题目题干语言一般用“我会”的形式设计,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语言亲切自然。阅读的文段选用学生喜欢的内容,特别是叙事文段“老醋的故事”,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读后会受到熏陶感染,有教育意义。另外,试卷特别设计了三句温馨提示语,如“细心答题、认真思考,想好再写”,分别放在各个版块中,给学生以提示,体现了对儿童的关心尊重。(二)考试情况分析1考试定量分析全市参加调考的共21所学校,计2906名学生。具体情况如下:人平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综合得分最高分最低分全市849766569901031009919从试卷得分情况,可以发现以下现象:(1)同类学校之间,人平分一般相差不大。但城区(县、市)学校跟农村学校之间相距较大。(2)城区(县、市)中心学校成绩一般优于边远学校,城区(县、市)学校成绩优于农村学校。(3)城区(县、市)之间人平分最高与最低相差3.9分。除此之外,城区(县、市)之间相距不大。(4)各城区(县、市)及格率相差不大,从优秀率看,中心城区优于其它城区。(5)学生两极差距较大。城区(县、市)学校最高分99分,最低分20分,相差79分。农村学校最高分97分,最低分19分,相差78分。2考试定性分析为了解学生答题情况,我们随机抽取了部分试卷,进行分析。第一版块:基础快乐园。第一题“我会听写”。老师报10个词语,学生听写。10个词语是要求会写的词语,绝大部分学生书写正确,有较少部分学生出现错别字,如把“迅速”写成“迅度”。有极少数学生有5个以上的词语写错。第二题要求把字和它的读音连起来,主要考查学生字音的掌握情况。内容有前后鼻音的区分,鼻边音的区分,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平、翘舌的区分,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极少数学生把“秆”读成“n”。第三题按要求写词语。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此题错得较多的是写了不是寓言故事的成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没有理解题目要求。另外,“相信”的反义词,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绝大部分写错了。此词出现在语文S版教材,出现差错属知识缺陷。第四题选词填空,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此题除基础特差的学生之外全对。第五题按要求写句子,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此题错得较多的是把“王兵抓住了一个小偷”改成被字句时掉了“一个”,可以看出,学生对改写被字句,附加成分处理掌握不好。第六题要求写名言名句,考查学生对名言名句的灵活运用。此题答题较好,极少数学生写的不是名言名句,而是自己临时想的一句话。可见,对题目要求没完全理解。第七题要求学生在情境中会话,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答案要点有三:称呼,对谁说;要求做什么;为什么这样要求。学生答案多种多样,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文采。但有的学生在会话时,或忘了称呼或忘记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对言语交际时要看对象,要表达清楚的要求没完全掌握。第14题古诗默写,学生古诗基本会写,但出现错别字。第二版块:阅读开心屋第一文段“鸟类远游”。此题含第9、10、11三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第9小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少数学生认为查“亚”字应查“业”部,错误。“不亚于鸽子”的“亚”应选义项“较差”,部分学生选义项“次一等”,没有准确理解“亚”的意思。第10题要求画出文段的中心句,主要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第11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有少数学生理解题目要求,但文字表述不准确,不会根据文段意思概括。第二文段“海棠花”,此题含第12、13两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状物性文段的理解把握。第12题要求学生抓住有关词语,体会海棠花的特点。此题属开放型题目,答案不求唯一,少数学生知其意,而概括不准确。第13题是关于朗读的训练。此题较难,大多数学生对朗读重音不知为何物。第三文段“老醋的故事“,为阅读题的主体部分,含第1418等5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叙事文段的理解。第14题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词语。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去把握词语的意思。第15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把握。此题前面回答较好,后一问,大部分学生答错,原因是不会从上下文中去找答案。第16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概括和对有关含义的理解。文意的把握基本符合要求,但对文段中话语的含义大多数学生不理解,这说明了题目的难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第17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属于读文回答问题的类型。但部分学生乱答一气,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不会读书,不知从文中找答案。第17题考查学生对文段中心的把握。此题属开放型题,答案不唯一,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答案多样,基本符合要求。第三版块:习作放飞亭该题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情绪体验入手,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题目对习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其一要求写事,其二事情要体现快乐。至于具体写什么内容,未作具体规定。从试卷看,有的学生习作写得相当厚实,语言有文采,很有个性,习作结构新颖,有章法。但也有部分学生或习作内容空洞,或三言两语不成文章,错别字较多。习作雷同现象较重。(1)取得的成绩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这里所讲的“语文基础知识“是指识字写字、词语理解和积累、名言名句名段(篇)的识记背诵等。从卷面可以看出,对于应该掌握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也可以看出,教师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知识运用比较灵活。语文强调基础积累,更关注运用。从卷面看,学生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第一版块有一题把句子补充完整:“翠鸟不但 ,而且 。”这是一个递进式复句的填空,内容是对翠鸟一文中翠鸟特点的概括。从学生答案看,可以看出学生对内容理解的多样性和答题的灵活性。有的学生写“翠鸟不但颜色鲜艳,而且飞得很快”,有的写“翠鸟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很会叼鱼”,有的写“翠鸟不但漂亮,而且还很机灵”等。在给教室贴名言名句一题中,学生答案更是五彩缤纷,体现了学生能灵活地把所积累的名言名句运用地恰当的语境中。学生基本上能把握阅读文段的主要意思。中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答题看,对说明性文段学生能通过抓中心句来把握说明的内容;对状物性文段,学生能基本把握物的特点;对于记事性文段,学生能初步概括事情的主要内容,并能体会文中的感情。书面语言表达有一定水平。学生能比较完整地记叙一件事,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习作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写做好事感到快乐的,有写游玩的快乐,有写读书的快乐等。在叙事方式上,有顺叙式,有倒叙式。很有一部分学生习作语言有特色。(2)存在的问题汉字书写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笔画不到位,结构松散,书写潦草,写得不端正,错别字较多。这反映了学生书写态度不端正,也说明平时书写训练不扎实。阅读理解力不强。有的学生不理解题目意思,答题出现错误;有的阅读题目很简单,但是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一方面反映学生没有仔细地阅读,同时,也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力不强。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是阅读的基本方法。试卷中有道题明确提示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马大哈”等常见词语的意思,只要学生认真读一读“下文”,很容易理解“马大哈”指的是什么,可是学生答案很不理想。可见,学生没有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习作存在雷同现象。主要表现为内容的雷同和谋篇布局雷同,一个班里的习作写的基本是一个内容,或者都写读书快乐,或者都写做贴鼻子的游戏快乐;在谋篇布局上,一个班都要么采用顺叙式,要么都采用倒叙式,而倒叙都是“三段式”,开头概括地回忆所感快乐之事,中间部分具体叙事,最后以一个感叹句式作结。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显不出习作的个性。通过调研,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但也清楚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进教学,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三)对教学的建议1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说,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将受益无穷。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就读来说,要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就“写”来说,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自始自终地,一以贯之地重视。习惯的培养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要从小抓起,不是某一个年级,某一个学段的事情。2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写好字是一项语文基本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教学中,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写,要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要端正写字态度,一笔一画地写端正,写整洁。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规范地写。写字笔画要到位,按笔顺写,不能缺胳膊少腿,不写错别字,要注意间架结构,在此基础上,练习把字写美观,写漂亮,要有一定的速度;再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纠正和消灭错别字。对会写的字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巩固,要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字,通过辨形析义,解决汉字“同意代”的问题。对容易写错的字,可以集中进行归类辨析,逐步减少乃至消灭错别字。3加强基础训练,练好语文基本功。重视“双基”训练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人们很少提,甚至不提“双基”训练了。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打好语文基础,怎么能建语文的高楼大厦呢?加强双基训练,应是语文教师不变的努力方向。华师大教授杨再隋指出,语文教学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十字真经。这“十字真经”指的就是语文的“双基”训练。教学中,加强字词训练,要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说白点,就是要求会认的字要能认,要求写的字要会写,要求掌握的词语要掌握,要背诵的名言名句、名段名篇要会背诵;有的句子要会理解运用。要会读书,会写作文。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如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在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习作训练中,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等。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核心是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1)要重视默读指导默读是不出声地读,默读有利于思考。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开始进行默读训练。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要加强默读指导,逐步提高默读速度。要求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乐于和同学交谈。(2)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新课程强调以学为本,强调阅读中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但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仍然是师生问答式的对话,而很少有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自主阅读体现不充分。语文教学应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让学生自由读书,独立思考。当学生理解不到位,或根本不理解的时候,老师再从中点拨指导。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阅读中,有了疑问,就有了思考,有了疑问,就会促进学生去探究钻研。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读中生疑,读中质疑,同时要求学生在读中解疑,经过读书质疑再读书解疑的过程,在读中加深体验,深化理解,发展思维,逐渐提高感悟理解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问一问“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怎样”等问题,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4)注意阅读方法指导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阅读教学要注意方法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方法。有的词语意思就包含在上下文中,教师不必要学生查字典理解,而引导学生从上下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悟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的文章形象感非常强,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读文章时,将文章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变成一幅幅图画,“交话为画”,这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学生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像如何理解重点词句,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等,都有一个方法的指导问题。学生习得方法,能力发展,就会迁移到其它文章的阅读中,从而提高阅读能力。5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强化语言积累多读多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的经验之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新课程非常强调课外阅读,小学阶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去年曾对全市部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没有课外阅读习惯,家中藏书除了教辅资料外,没有多少可供阅读的书。每天的课外读书时间不到15分钟,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堪忧。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大量阅读,有利于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其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老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另一方面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安排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做读书摘录卡,写读后感等;指导学生读懂某一类书,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同学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读书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6加强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加强习作指导,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1)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查表明,习作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感兴趣的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会主动地去写。因此,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作文这件苦事变成快乐的事情,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