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总则.doc_第1页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总则.doc_第2页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总则.doc_第3页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总则.doc_第4页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总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总则 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总则1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指导书适用于我公司所开展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石化工程的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超声波测厚。 2主要内容2.1本指导书规定了无损检测工作的一般要求,规定了无损检测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2.2本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2.3无损检测工艺卡2.3.1无损检测工艺卡是本指导书的补充文件,工艺参数规定的更为具体。 2.3.2检测工艺卡执行编制、审批程序,由具有无损检测相应检测方法II级资质人员进行编制,具有III级资质人员或具有II级资质的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批准。 2.3.3对于特殊要求的或无相关检测标准可依的检测工艺卡的编制由具有III级资质人员进行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2.3.4检测工艺卡必须及时地发送到现场检测人员手中,检测作业人员必须遵照工艺卡的要求从事检测作业。 2.3.5检测作业人员不得随意修改检测工艺卡,在执行中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若需修改时由工艺卡的编制者进行修改,由原审批者审批后执行。 3引用标准3.1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2劳动部1996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4劳动部199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3.5国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3.6JB/T4730-xx承压设备无损检测3.7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8GB50273-19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9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3.10GB/T5830-95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检测方法和检验结果的分析3.11SH3501/T-xx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12GB/T12605-90钢管环缝熔化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工艺及质量分级3.13GB/T5777-96无缝钢管超声波检测检验3.14劳动部1996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15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检测方法和检验结果分级3.16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3.17GB12337-1998钢制球形储罐3.18GB50094-98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3.19GB50235-19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3.20DL/T821-xx钢制承压管道对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3.21DL/T820-xx钢制承压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3.2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定期检验规则3.2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3.2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4检测方法与检测时机4.1无损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图纸或检测委托单的要求进行,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技术文件的要求。 4.2有裂纹倾向的材质,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以后进行无损检测操作,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Mpa的钢材制造的球罐,应在焊接结束36小时后进行无损检测操作。 4.3检测工作开始前,应先核对受检工件与委托的受检工件是否一致,核对无误后对受检工件(检测部位)给予编号。 工件上的编号应与工艺卡、检测记录、检测报告互相一致、编号用“钢字”打在工件上,如无法打印时,应在检测记录中以图示或文字说明方式标出。 5检测人员资格5.1无损检测工作应由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检测方法和技术等级的检测人员担任。 5.2I级人员应在II级或III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检测方法的检测操作和记录。 II级或III级人员有权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并编制、审核检测报告。 5.3检测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小于5.0。 从事表面检测的人员不得有色盲。 6受检工件表面质量要求6.1射线检测时,焊缝及热影响区内应清除飞溅、焊疤、焊渣等,焊缝表面的不规则状况应不影响焊缝质量的评定,否则应进行修整。 6.2超声波检测时,焊缝两侧探头扫查区范围内应清除飞溅、焊疤、焊渣、氧化皮等,且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一般应为Ra6.3m)6.3表面检测时,焊缝及热影响区等检测部位应清除飞溅、焊疤、焊渣、氧化皮等,并经砂轮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2.5m。 6.4超声波测厚时,测厚点表面需经砂轮打磨重新露出金属光泽,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2.5m。 6.5被检工件的表面质量应由委托单位的质量检查人员检验合格并在检测委托单上签字认可。 检测人员操作前应对工件的表面质量进行核查,当表面质量不符合检测要求时,应通知委托单位进行表面修整,直至符合检测要求。 7安全防护7.1进入施工现场的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遵守委托或建设单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 7.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并应检查脚手架及跳板是否牢固,防止高空坠落事故。 7.3进入炉膛内或容器内部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照明,配备通风设备、并有专人监护。 7.4进行射线检测时,应划定安全警戒区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夜间应设置红灯作为警示标志。 透照时通知透照现场的无关人员撤离现场,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透照现场。 检测人员应按规定配备个人剂量仪,以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