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9 页 七年级下册 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 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哪一事件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 A 隋文帝灭掉陈朝B 隋朝创立科举制 C 隋朝统一度量衡D 隋朝开通大运河 2 当你看到 及第 进士 状元 连中三元 这些词语时 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A 分封制B 中央集权制 C 科举制D 三省六部制 3 621 年 魏征归顺唐朝 受到太子李建成的重用 玄武门之变 后 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 和耿直 不计前嫌 委任为谏议大夫 这说明唐太宗 A 轻徭薄赋B 减省刑罚 C 选贤任能D 恩威并施 4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杜甫的诗句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描述的工具是 AB CD 第 2 页 共 9 页 5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 男女同样参加骑马 打球 饮酒 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 流行由波斯 今伊朗 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A 经济的繁荣B 文学艺术的兴盛 C 政治的清明D 社会风气的开放 6 在我国历史上 把在某一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称为 圣人 下列人物与其称号对应正 确的是 A 华佗 医圣 B 顾恺之 画圣 C 颜真卿 书圣 D 杜甫 诗圣 7 唐太宗 唐高宗时 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 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 以及民间的自由 往来 域外交通 非常发达 材料反映的是 A 百家争鸣B 大运河的开通 C 中外交流频繁D 都市生活繁华 8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 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 下列各项对隋朝的评价 准确的有 是一个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朝代 是一个结束分裂 统一全国的王朝 封建经济开始呈现繁荣局面 简单初中生 暴政导致其灭亡 A B C D 10 唐太宗说 耕夫碌碌 多无隔夜之粮 织女波波 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 当思农夫之 苦 身穿一缕 每念织女之劳 这反映出唐太宗 A 民贵君轻的思想B 农业为本的思想 C 君治为本的思想D 心存百姓的思想 11 在 7 世纪的中国 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 广泛 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 如男子头戴豹皮帽 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 一些贵族甚至在 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 这一现象 A 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 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第 3 页 共 9 页 C 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12 唐朝时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B 唐朝疆域辽阔 C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D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 13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 廿二史札记 唐女祸 中写道 开元之治 几于家给人足 而一杨贵 妃足以败之 这一观点 A 正确 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 错误 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 正确 揭露了君主生活的糜烂 D 错误 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14 海上丝绸之路 一书中写道 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 70 多个 由此 可见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经济繁荣 文化辉煌 对外交通发达 A B C D 15 唐朝时期 在对外关系上奉行开放的政策 下列史实与之不相符的是 A 玄奘西行天竺 B 鉴真东渡日本 C 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D 唐太宗被尊奉为 天可汗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 太宗谓侍臣曰 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 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 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 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 土木不息 而欲不夺农时 其可得乎 唐 吴兢 贞观政要 论务农 第 4 页 共 9 页 贞观二年 太宗谓侍臣曰 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 用非其才 必难致治 今所任用 必 以德行 学识为本 唐 吴兢 贞观政要 崇儒学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唐太宗在位时期 唐朝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材料二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2 这句话蕴含了唐太宗 以民为本 的治国思想 请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 济政策 并说明其影响 简单初中生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忆昔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唐朝农业经济繁荣 出现 公私仓廪俱丰实 的现象得益于哪两种农业 生产工具的发明 4 杜甫的诗被称为什么 为什么有这一称呼 5 结合隋唐历史 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7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在开放中交流 材料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简表 时间史实 部分 第 5 页 共 9 页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 佛教传入 唐朝A西行天竺 B东渡日本 遣唐使来华 宋朝设立市舶司 海路贸易兴盛 元朝马可 波罗来华 1 依据所学知识 写出 A B 处对应的人物名称 2 依据材料一 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在学习中发展 材料二过去 日本以 日本精神 中国知识 为口号 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 面 现在 日本又以 东方道德 西方技艺 为口号 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3 唐朝时期 日本在很多方面学习了中国文化 请举一例 在传播中互融 材料三纵观历史 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 促 进了文化的传播 今天 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 在无线电 电视 传真 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 一个地球村出现了 往昔的社会 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 杰里 本特利等 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4 根据材料三回答 促进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在互鉴中前进 第 6 页 共 9 页 材料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 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 平等的 应该是 多元的 多向的 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 以兼收并蓄的态 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5 依据材料四 概括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特点 在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 怎样做才能使 中华文明大放异彩 18 15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有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 高予之爵 重予之禄 任之以事 故官无常贵 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 无能则下之 墨子 1 根据材料一指出 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 3 分 材料二 唐太宗 尝私幸端门 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 喜曰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 原指箭射 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 后用以比喻牢笼 圈套 矣 正所谓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 尽白头 唐摭言 2 材料二涉及历史上哪一选官制度 试依据这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6 分 3 概括指出实行上述选官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援引材料二中的一句话加以印证 6 分 第 7 页 共 9 页 19 24 分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以至于今天 仍有很多人追忆着唐朝 追忆那盛世的欢歌 追忆那开放的胸怀 追忆那豪迈的诗歌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治世篇 图 a 图 b 1 请根据上面两幅图片及下面所给的年号 说出这两位唐朝帝王的名字 并说出他们在位 时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8 分 年号帝王治世局面 图 a 贞观 图 b 开元 2 这两位帝王在位时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 促进了治世局面的形成 4 分 交往篇 材料一太宗亲点媒 和亲赴逻些 传播中原技 汉藏情意多 材料二应邀赴日传佛法 六次东渡毅力坚 十年不懈传文化 设计佛殿成国宝 材料三历经艰险求佛法 西游天竺美名传 历尽心血成典籍 佛学 史学共珍藏 3 说说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评述了唐朝哪些人物 他们因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而名垂青史 6 分 创新篇 简单初中生 图 c 图 d 图 e 4 请你写出三幅图片中的发明或艺术品的名称 举一例说明这些发明或艺术品是如何体现 创新精神的 6 分 第 8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A2 C3 C4 C5 D6 D 7 C8 C 9 C 10 D11 A12 D13 D14 D15 D 16 1 以人为本 心存百姓 不夺农时 知人善任 贞观之治 2 政策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影响 缓和了社会矛盾 促进了农业的发 展 推动了 贞观之治 局面的出现 3 曲辕犁 筒车 4 诗史 原因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 5 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 重用人才 应以人为本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 等等 符合题意即可 17 1 A 玄奘B 鉴真 2 对外开放 以友好交往为主 双向交流 中外贸易由以陆路为主逐步转为以海路为主 对外贸 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等等 任答一点即可 3 医药 建筑 雕刻 绘画 书法 典章制度 天文历法 文字等 任举一例即可 4 科学技术的进步 其他答案 意思相近也可 5 对等的 平等的 多元的 多向的 坚定文化自信 坚守民族文化特色 在继承和弘扬优秀 传统文化时要注意与时俱进 创新发展 吸收 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 为我所用 等等 言 之有理 一层意思即可 18 1 不论贵贱 选贤用能 或尚贤 2 科举制 科举制的创立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 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同 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 简单初中生 3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天下英雄 入吾彀中矣 19 1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唐玄宗 李隆基 开元盛世 2 都励精图治 重视吏治的改革 任用贤才等 3 材料一 文成公主 入吐蕃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鉴真 东渡日本 在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