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歌德)本单元教材以“艺术家”为主题编写,选编的4篇课文用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向大家展现了艺术家的生活趣事:有艺高胆大的泥人张贱卖海张五,有“乐圣”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有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对己“小气”对人“大方”的趣事,也有绘画巨匠达芬奇刻苦学画终有所成的过程。这篇课文,表现了艺术家身上高超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能说会写”中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语文七色光”中,编排了一组形近字的辨析,还安排了词语、句子等语言的积累,让学生了解东方特有的艺术书法,并且安排了一项语文实践活动:既要读圣贤书,也要关心窗外事搜集一些关于艺术的新闻。这些内容与单元主题紧密配合,构成了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站在艺术家的身边去了解艺术家、了解艺术一样,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做好读的指导和训练,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内涵,体会人物品格。教学难点:要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抓住课文的情节主线读课文、品文字中去,避免陷入对课文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避免就事论事的简单说教,让学生在“读”和“品”中学习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熏陶。另外,本单元课文很适合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可以结合课后思考题,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演课本剧、给家长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机会,同时发展语言应用能力。教学时间:约12课时 5 、贱卖海张五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联络文明背景领悟文章的外延,让先生对官方文明能有所理解,激起先生酷爱官方艺术的美妙情感。3、品尝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言语,在阅读中领会作者对人物的言语、举措、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办法。教学重点品尝文章富有特征的言语,想像故事发作时的场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人物举措、言语、神态的描写办法。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说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阅读了刷子李这篇文章。谁情愿说说这篇文章写了刷子李的什么事?他是怎样的一团体?刷子李确实是一位奇人,我们还要去看法俗世奇人这本书中的另一位奇人泥人张。(同时出示课件)我们明天就来学习第五课“贱卖海张五”。(板书课题“贱卖海张五”)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品尝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言语,在阅读中领会作者对人物的言语、举措、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办法。三、探究新知初读课文(一)先生自在读课文,读的时分要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词语,纠正字音。第一组:大摇大摆 大名鼎鼎 横冲直撞 阔绰 发怵第二组:估衣 核桃 蒲扇 撂 西瞧东瞅(三)先生分段读课文,边读边考虑本人方才提出的成绩。(四)先生答复读书前提出的成绩。精读课文协作探求:泥人张是一位俗世奇人,你以为泥人张“奇”在哪里?找到文中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 学生汇报:技艺高明1、学习第八自然段。(1)读一读这一段,让先生结合泥人张的举措描写,说说本人的感受。(2)了解“比变戏法的手还乖巧”的意思,用“比还”造句。(3)读一读划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学习第九自然段。(1)说一说看到这样一个泥人,你有什么感受?(2)读一读第九自然段,读出本人共同的感受。3、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手艺人中,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2)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用一个成语来描述泥人张。(3)读一读引见“泥人张”的文字材料。(4)看一看泥人张的泥塑作品图片,说说本人的感受。(用一个成语来描述泥人张的泥塑作品)(二)学生汇报:胆识过人1、海张五是个什么“人物”呢?用一个字概括海张五的特点。2、了解“横”与“怵”的意思。3、变换句子:有的同学(惧怕)考试。有的同学一听说考试就(打怵、发怵)。4、读一读描写海张五作容貌的句子:“两头一位穿的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5、读一读12-13自然段,说说本人的看法。6、了解“贱卖海张五”这句话的含义?小结:面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人,我们理解到官方艺人高明的技艺,而经过智斗的故事更让我们理解到泥人张崇高的人格,不愧为俗世奇人。四、课内延伸(一)交待读书办法:要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板书:关注细节描写)(二)说说什么是“俗世奇人”?(三)速读刷子李一文,说一说“刷子李”终究“奇”在哪里?(四)向先生引荐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五、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1 依据拼音写出汉字2 依据课文内容判别对错。二学习目标1:读记“角色、阔绰、横冲直撞、大名鼎鼎、大摇大摆、等词语。2:品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言语,领会作者对人物举措、言语、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三、探究新知(一)、品读课文,剖析感悟性情特点。1 先生自在朗诵课文。2 小组协作,共同探求。全班分两组,第一组先生找出哪些词或句子描写了泥人张,并读一读、品一品,经过这些举措、神态细致入微的描写,表现了泥人张什么特点; 第二组先生找出哪些词或句子描写了海张五并剖析这些言语、举措和神态描写,阐明了海张五什么性情特点。3 设疑解疑,启示考虑。艺高胆小的泥人张是怎样“报答”海张王的?(用高明的手艺挖苦了海张五)有哪些传神的举措描写?(二)、全体回忆1 剖析课文后,先生再有滋有味地把课文读一遍2 画出本人喜欢的句子,读读写写。3 用本人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四、反应练习填空:课文第8自然段有关举措的词语填写,领会这些词语运用的妙处。五、总结这节课我们深化地学习了这篇课文,不畏强权的泥人张用高明的手艺挖苦了横行霸道的海张五,十分让人敬仰,作为一名小先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学习泥人张高贵的品格,酷爱官方艺术。)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6、月光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3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的写法,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心境和乐曲意境”的统一。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揭示课题教师简介乐圣贝多芬的一生: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谱写的月光曲。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三、探究新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3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质疑问难,体会意境(一)鉴赏月光曲。1关于月光曲你想知道什么? 2课文的哪个地方是直接描述创作月光曲的?学生快速浏览。3自由地、深情地朗读描写月光曲意境的段落,一边读一边画出想象的句子。4练读第9自然段中的“他好像面对着大海,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体会月光曲的旋律。5再读,教师随机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艺术家创作作品,一般都是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萌发了创作的激情,从而产生了灵感。那么贝多芬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二)探讨创作过程。1细读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到创作出月光曲这一部分,感受贝多芬的情感发展过程。(出示表格)2学生用“”画出贝多芬由听到琴声到走近茅屋,再到走进屋内的句子,想一想他的情感变化。(1)“断断续续”好奇;(2)“随便说说”感动、同情;(3)“您,您就是”激动。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1)听完音乐大师的琴曲,盲姑娘的心情如何?得多纯熟啊!感情多谁能用读表现出她的激动?(2)品读这个句子,从字里行间,你能看出盲姑娘还是怎样的一个人?(3)此时的贝多芬,弹完一首又即兴弹了一首,他创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激动,遇到知音,面对着清幽的月光。)小结:看到兄妹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尤其是看到乐曲给盲姑娘带来的欢乐和幸福,贝多芬激动万分。茅屋中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于是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创作出著名的月光曲。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贝多芬这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感受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六、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指导背诵1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整篇课文应该用徐缓、抒情的基调读。(2)读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用舒缓的语气读;继而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语气逐渐增强;接着风起浪涌,宁静完全被破坏了,这时语气变得高昂激越。3指导背诵8、9两个自然段。二、学习目标: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的写法,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3学会本课“莱、茵、券”等6个生字,会写“谱、茅、罢”等9个生字。背诵课文第8、9自然段三、探究新知一、读文、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 (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 2“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二、拓展写话1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引起了穷兄妹的联想。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2这儿有一段音乐命运,请同学们仔细听,用心去感受,展开自己的想象,去体会乐曲所描绘的生动画面吧。3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我静静地听着,我好像面对着。四、迁移练习1指导生字读音和书写。“券”应读qun,不能读成jun。写字时注意:“盲”和“琴”字不要多写一点,“键”“醉”的结构要紧凑,疏密要均称。2比一比,组词。茅矛、恬刮、缕楼五、课后作业教学反思:快乐读书屋三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教学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3认识“姆、慷、慨”等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艺术家的崇高品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谁听过。同学们,你们看过这段戏吗?你们知道这是谁演唱的吗?她就是我国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2请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常香玉的资料。3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读一读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对自己、家人“小气”和对国家、人民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质。3认识“姆、慷、慨”等5个生字,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三、探究新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在读中认识生字,并将生字所在的词语画上记号,读一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读通全文,把课文读通顺。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归纳:课文是围绕“小气”和“大方”这一对反义词来写常香玉的故事的。四、自读自悟,理解内容“小气”和“大方”表现出常香玉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1小组合作讨论。(1)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描写了常香玉的“小气”与“大方”?(2)你从常香玉身上感受到了哪些可贵的品质?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艺术家的赞美吗?2汇报。汇报时小组成员可以用朗读加谈理解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形式。 (1)常香玉“小气”得不尽“情理”,但那是对自己、对家人;常香玉慷慨大方得让人感动落泪,那是对国家、对人民。(2)常香玉的“小气”表现在衣、食、住、行上(旧房子、旧家具、旧衣服);“大方”表现在为国分忧捐助飞机及“非典”防治工作,资助下岗职工,资助遇到困难的父老乡亲和自己的家乡。指导朗读2、4自然段。(3)常香玉爱自己的国家,爱人民,她的爱是崇高的。她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有感情地朗读5自然段,要读出赞美之情。了解对比的写法,指导写作1默读课文,看一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2这篇文章始终采用对比的手法(对私和对公、小气和大方),在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常香玉勤俭节约、严格要求自己,慷慨大方,忠心为国为民的高贵品质。3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适当采用这样的写作手法。四、检查识字情况 1学生自读生字。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3认读词语卡片。五、课外延伸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哭”“酷”“苦”,并交流读后的感受。六、小结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教师接着读第6自然段,结束全文的学习。教学反思:达芬奇作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人物的精神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传说中最重要的故事,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字词。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人物的精神三、探究新知(一)学习课文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二)、扫清文字障碍。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小约翰:翰不要多写一笔成。 女佣:佣读y#ng。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4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吊唁:祭奠死者并 慰问家属。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 细、不理解意思。硼酸水:硼与绷区别。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2、注意多音字。3、学生质疑。四、师生总结课文五、作业教学反思:能说会写我喜欢的一位艺术家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主题,查找一位艺术家的资料,将他的故事及自己读后的感受等讲清楚。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3指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发言。教学重点围绕话题,将自己要说的内容讲清楚教学难点学习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年的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都会为我们献上一台丰富的精神大餐春节联欢晚会。在晚会上我们会欣赏到许多艺术家的精彩表演,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精神享受。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你最喜欢哪位艺术家表演的节目?(指名回答)“艺术家是美的事物的创造者”。在我国除了本单元学习了解的4位艺术家之外,还有许多许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家。在看电视、听广播或是读书中,你还认识了哪些艺术家?(指名回答)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艺术的殿堂,走进艺术家的生活,一起去看看这些美的创造者背后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艺术家。(板书课题:我喜欢的一位艺术家)二、学习要求,明确目标1学生自读教材,然后相互说说明白了什么。2引导学生整理口语交际的要求。三、探究新知:出示要求。(1)讲一位你喜欢的艺术家的故事。(2)说出你喜欢这位艺术家的理由。(3)他(她)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或者简单介绍一下他(她)的一部作品。4多媒体课件出示齐白石、冰心、梅兰芳、侯宝林、郭兰英等艺术家的照片。(指名说一说,你对这几位艺术家了解多少?)教师介绍: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梅兰芳是世界人民熟知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5.在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资料,下面请大家把你喜欢的艺术家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与你分享吧!四、学生交流,人人参与1学生按要求先在小组内讲述。教师巡视检查、指导;要求各小组做到人人发言,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2.全班交流。每小组推荐12两名同学参加全班交流。活动要求:发言人要将这位艺术家的故事讲述清楚,说出自己喜欢这位艺术家的理由和受到的启示,并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图片展示给大家;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等他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3师生评议。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评价他人的方法,如:讲清楚了没有,讲的内容好在哪里,有什么欠缺等;评价时注意客观、公正,态度诚恳。在学生评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懂得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重要性。教师即时评价发言的同学,充分肯定“闪光点”,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要进行指导,并要指出产生不足的原因。4展示资料、图片。把学生搜集的资料和图片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使学生对更多的艺术家有所了解,实现资源共享。四、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更多艺术家的生活,了解了更多艺术家的故事,受到了艺术家们高尚人格和高尚艺德的熏陶,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这些艺术家的美好品质,做一个学习优秀、品德高尚的新世纪好少年五、作业教学反思: 语文七色光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词语的练习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学会辨析形近字,并能准确运用;丰富成语积累;提高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2.学习积累名言警句,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词语的练习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学会辨析形近字,教学难点提高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欢迎同学们带着七彩梦来到“语文七色光”乐园。(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第3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艺术与人生。)对!艺术可以陶冶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甚至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古今中外多少伟大的艺术家,他们功成名就,有感而发,留下很多有关“艺术精神”的名言,你们想不想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让我们来看“七色光”的第2个栏目“日积月累”。二、学习目标学生在词语的练习中,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学会辨析形近字,并能准确运用;丰富成语积累;提高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三、探究新知“日积月累”(一)启发理解,引导记忆。1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贝多芬(德国)(1)联系已学习的月光曲一文,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2)能把这句话记下来吗?看谁记得快。2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冼星海看,这是我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写的,他用简单通俗的语句反映了人民艺术家的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无论做什么事,无论身在何处,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这么好的名言,我们把它记下来吧。我们已经学习了两句有关艺术的名言,老师这里还有一句,你们想记下来吗?课件出示:一切美好的艺术都是来自人类的精神,不需要任何外表虚饰。邓肯(美国)这句话你又是怎样理解的?(二)汇报交流,拓展延伸。这句名言都是教科书给我们提供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搜集到不少有关艺术方面的名言,下面就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名言和你对这句名言的体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