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_第1页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_第2页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_第3页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_第4页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鄞州区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鄞州区作为与宁波市中心相连的副中心城区,拥有较高密度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具有发展服务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鄞州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发展现代商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业态,打造知名服务业品牌经济,营造空港物流中心,使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服务业在全区经济中重要地位日益突出。2009年,全区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246.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长速度位居全市和省内20个经济强县(市、区)第一,增幅比GDP高出11.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34.8%,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4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到73.8。一、 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一) 服务业总量快速增加1、服务业总体单位数不断增加2009年末,共有服务业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7184家,其中法人单位5848家,比上年增长2.7,比2004年增长98.2,年平均增幅14.7。服务业法人单位占全区法人单位总数的32%,个体经营户42320家(二经普数据),占全区个体经营户总数的81.0%。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为4239家,行政事业法人单位593家,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单位1016家,分别占服务业法人单位总数的72.3%、10.1%和17.6%。2、服务业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2009年末,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约2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0,比2004年增长73,年平均增幅11.6;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3.3%,在服务业从业人员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2万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8.5万人。在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其中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8万人,行政事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万人,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从业人员1万人,分别占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为66.7%、25%和8.3%。 3、服务业经济总量快速增加服务业总量扩大,200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246.7亿元,比上年增加41.2亿元,比2004年增加153.4亿元;服务业增速加快,2009年比2008年增长21.3,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和省内20个经济强县(市、区)第一,服务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21.3,5年间平均增速达17.2;服务业比重上升,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比重快速上升,2009年比重达34.8,比上年上升3.2个百分点。(二) 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1、服务业行业构成不断优化几年来随着城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区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逐步兴旺,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增加,新兴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全区服务业法人单位5848家,比2004年增长98.2,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4.7。其中,全区传统服务业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183家,比2004年增长了57.8,批发零售业2560家,比2004年的增长了190.9;住宿餐饮业126家,比2004年增长了103.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家。比2004年增长了103.7。我区撤县建区以来,传统服务业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业企业群。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养老、医疗制度的改革,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市场需求,现代服务业长足发展,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后劲逐步显现。截至2009年底,全区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33家,比2004年增长了122.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5家,比2004年增长了286.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67家,比2004年增长了153。这些新兴产业部门成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区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引擎。按行业分组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指标2009年法人单位2004年法人单位2009年比 2004年单位增长总数(个)比重(%)总数(个)比重(%)总计5848100295110098.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833.11163.957.8批发和零售业256043.888029.8190.9住宿和餐饮业1262.2622.1103.2金融业240.42-房地产业3115.31043.5199.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053.5531.828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339.12408.1122.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1.9541.810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71.1642.24.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672.9662.3153.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881.5612.144.3教育4107.02839.644.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751.3842.9-10.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8916.988229.912.12、服务业各行业同步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服务业中代表传统服务业的主导行业的批发和零售业,2009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20.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3.5%,属于现代服务业的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为47.6亿元和30.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4和16.9%,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9.4和12.5%,以上三大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5.4,共同拉动服务业增长12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作为服务业的主导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房地产业经过2008年的低谷时期,2009年受到信贷和税收政策的刺激,房地产业从2008年下半年的低谷,到2009年上半的平稳,最后到下半年的火爆,成为2009年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2008年的负增长20.8,到2009年的增长38.4,同比上升59.2个百分点,金融业继续平衡发展。随着物流业的发展,我区的交通业发展也比较平稳,增幅为13.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7亿元,同比增长25.4,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住宿餐饮业仍未走出低谷,同比增幅为5.4。按行业分组的服务业增加值情况表(单位:亿元)指标2009年比重2008年比重同比增长地区生产总值709.9 650.84 10.0 第三产业246.7 100 205.46 1002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2.17 4.9 10.87 5.3 13.3 批发和零售业57.86 23.548.61 23.7 20.5 住宿和餐饮业6.51 2.6 6.21 3.0 5.4 金融业30.89 12.5 26.95 13.1 16.9 房地产业47.62 19.4 34.15 16.6 38.4 营利性服务业29.65 12.0 24.30 11.8 25.4 非营利性服务业62.00 25.1 54.37 26.5 16.7 3、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引擎”地位日益突出随着我区中心城区地位的确立,服务业产业地位更为突出。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各项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为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退二进三”工作的快速实施,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二三产分离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服务业发展拓宽了服务途经;中心城区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服务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全面开发建设“十大功能区块”、“八大产业基地”为服务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名牌服务业的引进和创建为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南部商务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将成为下阶段我区服务业发展的助推器等等。这一切都为服务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服务业产业日益突出的地位打下了基础,从2004年-2009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17.2以上,其中2007年和2009年增速分别达到23.2和21.3。(三)全区服务业集聚发展更加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包括区属和分摊镇乡街道,区属的包括金融、房地产、邮电、区级机关事业和区属企业,增加值约128.7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2。分摊给镇乡街道服务业增加值约118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7.8。从分镇乡街道增加值看,以街道为中心点,近郊区为副中心,远郊为薄弱区。服务业增加值10亿元以上的有石碶街道、中河街道,比重也超过10(2个街道);服务业增加值5-10亿元的有钟公庙街道、首南街道、下应街道、东钱湖镇、邱隘镇、姜山镇和古林镇(3个街道和4个镇);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的有五乡镇、高桥镇、横街镇和集士港镇(4个镇);其他10个镇乡和梅墟街道的在3亿元以下。1、中心区域服务业发展快速。下应、钟公庙、石矸、中河和首南等5个街道服务业增加值超过52亿元,占分摊镇乡街道服务业增加值的44,同比增长21.7,高于平均增幅4.6个百分点,主导地位突出。2、近郊区域服务业较快发展势头逐步呈现。东钱湖、邱隘、姜山、古林等4个近郊镇实现增加值超过27亿元,占分摊镇乡街道服务业增加值的23.3,同比增长18,高于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发展势头逐步呈现。3、远郊区域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1个梅墟街道和14个镇服务业增加值为4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长速度低于平均增幅7个百分点。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上规模服务业企业偏少服务业企业法人4239家中,其中限上服务业为565家,仅占服务业企业法人的13,限上服务业企业增加值111.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45.2,其中: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为16.4亿元,金融业30.9亿元,房地产业47.6亿元,限上其他服务业企业增加值16.5亿元。(二)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全区服务业单位分布不均衡,这与各个区域的城市化程度有关。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服务业分布较多,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5个街道,服务业企业达2569家,占到全区服务业企业总数的61%,其中位于中河街道服务业企业最多超过千家达1082家、石矸街道545家,首南街道、下应街道和钟庙街道分别为341家、328家和273家;其次是5个中心城区附近的个镇,服务业企业有851家,古林、高桥、邱隘、姜山、和五乡镇,分别为261家、165家、150家、143家、和132家,所占比重20,而其他13个乡镇的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为19。服务业业增加值也主要集中在5个街道和5个镇,共计为81.1亿元,占分摊给乡镇街道的服务业增加值的70,其他13个镇乡和梅墟街道占30。 (三)服务业发展基础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完善2009年我区基础设施投资29.2亿元,主要集中在对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卫生事业等基础行业的投资上。2009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卫生设施投资额共计25.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85.7%。投资主要靠政府主导,靠市场带动的机制尚未完善,投资结构也不甚合理,服务业中对于需求潜力大、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的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金融管理、咨询业、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投资不足,显然不符合它们在服务业中所具有的升值潜力以及它们在推动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相关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大,不利于其发展壮大。四、我区发展服务业的对策思考城区要以区域视角和长远眼光,推进城市化和产业转型,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休闲时尚、创业服务、健康宜居三大功能定位。目前我区这三大功能的定位基本已经形成,以万达广场为中心扩大休闲购物区域;以南部商务区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新城区荣获联合国人居奖优秀范例奖为契机,推进“宜居鄞州”的建设。从结构转型、优化产业布局上、提升服务业品牌上已经迈出了基实的步伐。目前我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平台已经搭建、载体已经形成,关键要加强扶持和引导力度,不断提升服务产业能级与集聚辐射能力。(一)培育重点城区要在重点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一批企业,并放大万达商圈示范效应,形成休闲、购物、美食整体组合。(二)突出效应要突出南部商务区先发效应,抓住今年招商引资关键阶段,积极引导引进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落户,打造高端服务业的中心区域。(三)发挥带动作用发挥软件动漫产业基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