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doc_第1页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doc_第2页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doc_第3页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doc_第4页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中国古代建筑看传统艺术之美 11级语文教育6班 刘琦琦 02011106 21内容提要: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符号,它是除却语言、文字之外的第三大文明印记。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一道,共同组成了美术的四大基本内容。虽然在学科划分上,建筑同时又属于工程学工科,但就外观造型、结构形式与空间环境的设计而言,它又具有浓厚的美术特征。于是,各类建筑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一定的审美思想影响,从多方面折射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关键词: 建筑 审美观念 政治伦理价值 思想意识 正文: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国美学的起点是从老子美学开始。这数千年以来,有大量的哲学家、艺术家、美学家在这一领域进行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了玄机独具,博大精深的中国美学体系,而这些都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美学思想,激发创作的激情。这些可谓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中国美学中的这种整体意识是建立在哲学的整体观之上的。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体意识的体现。对“和”的重视是由孔子那里传下来的。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的出发点,中心就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二、中国古代建筑环境造物艺术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熟自秦汉,鼎盛于唐宋,绵延至明清,无论是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都已相当发达且自成体系,这些建筑以土木砖石为主材,尤其将砖木的材料特性发挥运用到了极致,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品格风貌。三、中国建筑的艺术之美从早期先民的穴居,到以后历代帝王的豪华宫室,城市建筑、宫殿建筑、寺观建筑以及园林建筑构成了我国古代建筑文明的四道亮丽风景线。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1、城市建筑 城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城的规模与范围不一。以都城而言,汉长安城周长45里,东汉魏晋洛阳城周长30里,明南京城周长63里,明北京城周长62里。隋唐长安城周长73.4里,当是古代中国和世界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城。2、万里长城 长城是城的延伸,把城墙的范围加以扩大,建筑到过界、边境上,就是边堡或称长城,主要是为防御外族人入侵而建。万里长城,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国悠久文明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勇敢、智慧和创造力的丰碑。3、宫殿建筑宫殿建筑经常呈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宫殿建筑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手段,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法观念和等级制度,充分显示出帝王的威严和皇权的至高无上。4、陵寝建筑陵寝建筑是古代帝王以其后妃的安葬之地,是帝王后嗣子孙缅怀其功绩的圣地。在我国,陵寝建筑历来有“筑陵以象山”、“因山为陵”或“依山为陵”的风尚。5、园林建筑造园艺术是中华文明之风流儒雅的标志之一,它以独特的空间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平和协调、淡泊宁静的精神。6、石窟建筑石窟艺术不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它把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奇观。四、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1.丰富的造型语言2.特定的环境要求自然环境和社会氛围3.深邃的象征表现力象征手法:具象的象征手法抽象的象征手法两种手法合一象征的含义:A.时代精神的象征(欧洲古代至现代建筑的代表作)B.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国建筑的艺术性格温柔敦厚)4、类型:个人情感的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5、艺术特色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6、色彩的运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7、春秋战国的建筑为例春秋时代,因数百年来战争互相吞并之结果,仅余强大诸侯十国。因物力人力渐集中,诸侯如晋平公、齐景公皆营建渐侈。虽远在南服之吴王夫差,亦“次有台榭陂池焉”。偏近西戎之秦国亦当戎王“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 中国为崇奉祖先之宗法社会,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宗庙建筑,均有一定制度。有违规逾制者,则见于史传。其中如鲁庄公“丹桓宫之楹而刻其桷”,“子太叔之庙在道南,其寝在道北”等皆此例。卿大夫住宅“唯里人命次”,规则尤严,故当鲁文公欲弛孟文子及郤敬子之宅,皆以违礼不敢闻命。自营居室,如赵文子“斫其椽而砻之”,张老见而责其”贵而忘义,富而忘礼”,而惧其“不免”。智襄子“为室美”,智伯亦曰:“美则美矣,抑臣亦有惧也”。 当时盛游猎之风,故喜园囿。其中最常见之建筑物厥为台。台多方形,以土筑垒,其上或有亭榭之类,可以登临远眺。台之纪录,史籍中可稽者甚多。至战国之世,仅余七雄,诸侯已均“高台榭,美宫室”。苏秦且说齐涽王“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对建筑之观念,不若前此之简朴。且自周中世以降,尤尚殿基高巨之风,数殿相连如赵之丛台,即其显著之一例。今日燕故都巍然之台址,犹有三十余所。 关于此期建筑式样之资料,仅有少数器皿上所画之建筑物可供参考。故宫博物院藏采桑猎钫上有宫室图,屋下有高基上为木构。屋分两间,故有立柱三,每间各有一门,门扉双扇。上端有斗拱承枋,枋上更有斗拱作平坐。上层未有柱之表现。但亦有两门,一门半启,有人自门内出。上层平坐似有四周栏干,平坐两端作向下斜垂之线以代表屋檐,借此珍罕之例证,已可以考知在此时期,建筑技术之发达至若何成熟水准,秦汉唐宋之规模,在此凝定,后代之基本结构,固已根本成立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渭水流域秦亘古未有之建筑活动,自此萌芽,古代工程闻名于世界之万里长城,于战国之世亦已由各国分段兴筑。结语: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若从理论上,将这一问题阐释的十分清楚,还需要大量考证发掘与旁征博引的功夫。但无论如何,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中西方传统建筑各有其最可宝贵的优点。西方建筑的优越之处大家谈论的比较多了,而中国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更易于创造灵活多变的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