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第6篇.ppt_第1页
组织行为学第6篇.ppt_第2页
组织行为学第6篇.ppt_第3页
组织行为学第6篇.ppt_第4页
组织行为学第6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篇组织行为 第二十一章组织理论与组织结构 第一节组织及组织理论 一 组织的定义所谓组织 就是为达成某些目标而设计的集合体 是成员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是社会实体 2 有确定的目标 3 有一定的结果和协调模式的动态系 4 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二 组织的重要性 管理学为什么要重视组织的问题 人们在一起协同劳动 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工作 就需要组织和管理 组织之所以能够存在 是因为相信群体活动具有一定的协作效率 企业组织的发生和发展 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原则的产物 企业中所产生的协作效率 正是通过良好的组织职能来实现的 D 钱德勒在他的管理学名著 看得见的手 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 中指出 现代工商企业是当经济活动量达到这样一个水平 即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的协调更有效率和更有利可图时 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的 三 组织理论 1 传统的 古典的 组织理论以韦伯 M Weber 为代表 该理论又称行政组织理论 认为组织是一个层峰机构 金字塔机构 1 组织有明确规定的职权与等级制度 下级处于上级的严密控制之下 2 专业化分工 3 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 4 规章制度明确 5 职工的选聘和晋升主要依靠技术能力该理论强调组织是一个钢性的封闭系统 严格管理有利于组织规范化 但这种组织概念是一种僵化的缺乏弹性的组织结构 2 新古典的组织理论由斯科特 Scott 和莫尔 Moore 等提出 1 在集权与分权的问题上 强调分权 集中政策 分散管理 斯隆模式 2 在组织形态上 倾向于扁平式的结构 3 强调部门化分工总之 新古典组织理论引入了社会学的概念 强调下属参与决策 激励和协调 3 现代组织理论代表人物有露曼斯 Homans 卡恩 Kahn 等人 强调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在管理和组织方面的运用 核心问题是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如下图 该理论认为 组织中的任何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系统的变化 组织是开放的 不断与外部进行物质 能源 信息的交换 因此 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适应一切的组织管理模式 第二节组织设计 一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并没有绝对形式的组织 现实中的组织往往是混合式的 2 组织的层数越多 权力越集中 沟通和处理问题的时间越长 越容易滋生官僚主义 3 组织的层数越少 权力越分散 沟通和处理问题的时间越短 员工越自主 4 产量 效率和销售额等 与组织的人员数量并不成任何的比例 即人员越多未必产量越高 5 产品生命周期越短 产品种类越多 批量越少 组织越趋于扁平化 6 组织的层数越少 越难以监督和稽核 越需要信息化 7 组织越扁平化 越容易授权 员工越自主 越容易产生和运用创新技术 8 越专业化和分工化 越趋于功能化合官僚化 在组织设计的选择过程中 要拥有以下权变思想 1 战略与组织 2 规模与组织 3 技术与组织 4 环境与组织 二 组织设计选择 第三节组织结构 一 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结构 Organizationstructure 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 是指组织中相对稳定的部门 职权设置以及相互关系 组织结构是根据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建立起来的 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 其实质是人们在组织中进行劳动分工与协调方式的总和 组织是由结构来决定其形态的 在设计适当的组织时 管理者需要回答的6个关键问题 任务应该分解到什么程度 对工作进行分组的基础是什么 员工个人和工作群体向谁汇报工作 一个管理者可以有效指导多少下属 决策权应放到哪一级 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规章制度来指导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 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直线与参谋集权与分权 二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1 专门化 工作专门化是指在组织中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步骤完成的细化程度 优点 有效利用员工技能使之与工作需要匹配 控制工资成本 减少资源浪费 有利于员工技能提高 便于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和设备使用效率 过度专门化的缺点 人的非经济因素影响 如厌烦情绪 疲劳感 压力感 低生产率 低质量 缺勤 流失率等 会抵消其经济性影响的优势 解决办法 丰富工作内容 扩大技能互补性团队 工作轮换 能提高产出和员工满意度 高 工作专门化的经济性影响 2 部门化 工作分类的基础是部门化 对工作活动进行分类重要是根据活动的职能 只有职能的变化可以反映组织的目标和活动 这种按照职能分类的主要优点在于 把同类专家集中在一起 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职能性部门化通过把专业技术 研究方向接近的人分配到同一部门中 来实现规模经济 按产品类型实现部门化按地域部门化按生产流程部门化按顾客类型部门化 3 命令链 命令链是一种不间断的权力路线 从组织的最高层扩展到最基层 澄清谁向谁报告工作 它需回答 我有问题时 去找谁 我对谁负责 命令链的核心是权威和命令统一性 为了促进协作 每个管理职位在命令链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每个管理者为完成自己的职责任务 都要被授予一定的权威 命令统一性有助于保证权威链条的连续性 它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对一个主管 且只对一个主管负责 如果命令链的统一性遭到破坏 一个下属可能不得不穷于应付多个主管的不同命令之间的冲突或优先次序的选择 命令链曾是组织设计的基石 但随着技术进步 环境的改变 新型组织 自我管理团队 矩阵式组织 的涌现 特别是信息技术 网络的出现 面临着很大挑战 4 管理的幅度和层级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可以有效指导下属数量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控制跨度越宽 组织效率越高 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成反比 在组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 幅度越宽 组织层次越少 幅度越窄 组织层次越多 幅度窄 可以使管理者对下属实行严密的控制 但可能 a 层次增加 提高管理成本 b 增加沟通的复杂性 减缓决策速度 降低组织效率 c 妨碍下属的自主性 影响积极性发挥 加宽幅度是一个趋势 但取决一些因素 如员工的能力 沟通的手段 工作性质等 14166425610244096幅度为4操作人员 4096管理者 水平1 6级 1365 跨度为8操作人员 4096管理者 水平1 4级 585 假设幅度为4 假设幅度为8 1234567 管理层级 高 管理幅度对比 5 集权与分权 区分一个组织是集权还是分权 其主要依据是看它的决策是在哪一级做出的 以及决策过程中员工的参与程度 一个组织如果所有决策都是由高层做出 下属只有执行 在决策时 高层管理者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基层及下属的意见 这个组织就是集权的 一个组织如果决策的重心较低 下属在许多情况下可以自主决策 决策时下属参与度较高 这样的组织就是分权的 集权还是分权可以从组织结构看出 但更多取决于管理者的观念 领导风格以及组织的性质及所处环境 第四节组织结构的模式 一 组织设计的三个步骤1 职务设计与分析 是组织设计的最基础工作职务设计是在目标活动逐渐分解的基础上 设计和确定组织内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所需的职务内别和数量 分析担任每个职位的人员应负的责任以及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2 部门划分3 结构的形成 二 职能式结构 职能式结构式一种以工作为中心进行组织分解的结构 组织从上至下按照相同的职能将各种活动组合起来 一般由采购 制造 销售 财务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构成 见下图 职能式组织结构特征概括 见P364 总经理 生产副总 销售副总 财务副总 人事副总 人力资源部 企划发展部 质检部 采购部 运输部 证券部 财务部 企管部 各销售分公司 销售部 市场部 二分厂 一分厂 三分厂 五分厂 四分厂 三 事业部式结构 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项目的不断扩大 企业的战略与战术决策不再只是数量上的 而是更为复杂和难以预测的 传统的职能式组织结构在企业生产的多样化中越来越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这样事业部的经历可使其目标之间针对有关的局部市场 他们就能够对该市场的变化过程作出更准确的估计 并迅速采取相应的反应措施 见下图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特征概括 见P366 董事会 总经理 电视机事业部 冰箱事业部 空调事业部 财务 人事 营销 人事 营销 总经理办公室 企划部 公关部 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证券投资部 市场部 洗衣机事业部 财务 生产厂 生产厂 生产厂 四 矩阵式结构 矩阵式组织就是把一个以项目或者产品为中心构成的组织 横向结构 叠加到传统的 以职能来构成的组织 纵向结构 之上 通过以对象原则和工作来构成的组织结构二者的结合使这种权限系统交叉了起来 由此产生的组织形式近似一个矩阵 见下图 在这种结构中 成员并不是专门设置 而是从职能组织中抽调或借用 因此其人员具有双重性 其一他们仍然需要对其原属的职能部门负责 职能部门的主管仍然是他们的上级 其二 他们又必须对项目经理负责 项目经理对他们拥有项目职权 矩阵式组织结构特征概括 见P368 总经理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工程技术 财务 采购 生产制造 法律合同 总经理 项目1 项目2 项目3 第二十二章组织变革与培育 第一节组织变革 一 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 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 以提高其适应环境 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 1 组织变革的外在原因 1 科学技术进步迅速 2 竞争压力加大 3 顾客在改变 4 本地和国家经济变化 5 组织活动范围扩大 6 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2 组织变革的内在原因 1 组织目标与职工价值观改变 2 组织结构的改变 3 组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4 组织职能的转变 5 员工社会心理的变化 二 组织变革的先兆 西方组织管理学家西斯克对组织变革的征兆作了深入的研究 认为当组织内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就表明该组织需要变革 1 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或时常做出错误的决策 以致常常坐失良机 2 意见沟通不良 造成不及时协调人事纠纷等严重后果 3 企业的主要功能已无效率或等不到正常发挥 如生产计划不能如期完成 产品质量低下等 4 组织缺少创新 研究组织是否必须变革 可从两方面着手分析 一方面 考察组织机构是否健全 组织目标是否明确 工作效能是低是高 另一方面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变革 着重考察 1 组织结构是否重叠 职能是否重复 2 权限之间是否发生冲突 3 信息沟通和控制是否健全 4 决策和执行是否延误 三 组织变革的战略类型 基本类型和内容有 1 经营战略变革 2 管理和联系方式变革 3 组织机构和结构变革 4 人员与文化变革 5 产品与服务变革 6 技术变革 四 影响成功变革的因素 1 从个人来讲 影响变革的主要因素有 1 心理因素 2 经济因素 3 领导因素2 从组织方面来看 影响变革的主要因素有 1 组织结构因素 2 组织规范因素 3 经济利益因素 4 人际关系因素 归纳国内外研究与实验的结果 克服对变革抵制的方法主要有 1 鼓励积极参与 2 注意上下沟通 3 有计划分步骤 4 利用群体动力 5 领导重视 6 力场分析法 五 组织变革的模式与方法 组织变革的模式是指组织变革的要素构成 运行程序 变更方式方法的总体思维框架 1 组织变革四变量模式 美国学者莱维特 1 结构 组织的权责体系 管理层次和幅度 沟通状况和工作流程等 2 认为 组织存在的使命 3 技术 组织为完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4 人员 达到组织目标的个体 群体 领导人员等 2 组织变革的动因模式指从组织变革的内在原因与动机出发 探讨组织变革的模式 主要包括 1 原因 内部 外部的原因和刺激 2 动机 个人和组织成长的需要 3 选择 目标 途径和方式的选择 4 目标 组织协调发展和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目标 3 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该模式从组织变革的过程入手 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心理机制变化的三个阶段 针对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主要有 1 勒温模式 解冻 变革 再冻结 2 凯利模式 诊断 执行 评估 3 卡斯特模式 回顾反省 觉察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行变革 反馈 4 组织变革的方法 1 调整组织结构 2 工作在设计 3 假期教育与培训 4 技术变革 5 提高工作质量 6 加强组织建设 第二节组织生命周期 一 组织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组织生命周期是指组织从产生 成长到最终衰落过程 1 RHR公司的五阶段论该理论认为 组织在进化过程中 通常要经过以不同的管理风格为标志的五个明显阶段 1 创业管理阶段 2 个人管理阶段 3 职业管理阶段 4 官僚式管理阶段 5 矩阵式管理阶段 各阶段特征见下表 2 罗伯特 奎因 凯姆 卡梅伦和拉丽 格雷纳的四阶段论 1 创业阶段 2 集体化阶段 3 规范化阶段 4 精细化阶段四个阶段的特征表见下图 第三节组织培育 组织管理主要通过组织培育来实现 它是一种着眼于提高整个素质 运用团体活动的程序 以实现预期变革的干预战略 一 组织培育的特性1 针对整个组织2 系统取向3 利用变革代理人4 解决实际问题 5 从经验中学习6 团体活动7 反馈8 权变取向9 形成协作总之 组织培育全过程的四项因素就是把人 组织 技术 环境联接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化实体 从而增进组织的绩效 二 组织培育的程序 1 初始诊断2 资料收集3 资料反馈与对比4 计划行动与解决问题5 形成协作6 团体间的培育7 评价与紧后行动 三 组织培育的实验方法 1 角色扮演2 对策模拟3 群体适应性训练 四 组织培育的效益及局限 效益实现全组织变革增强激励增进生产提高工作质量实现高度工作满意感推进协作妥善解决冲突增强雇员变革的情愿减少缺勤减少调动 局限需要大量时间需要很高的耗费延迟效益实现的世界可能失败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可能伤害雇员心理潜在的从俗行为置团体行动程序于工作绩效之上可能的概念化思维方式 第二十三章组织文化与伦理 文化的威力比原子弹不知大多少倍 汪海说 用员工都能认同的理念 文化来管理企业 作用是无穷的 而双星最有特色的理念之一则是 干好产品质量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车间内鲜花盛开 生产区地板一尘不染 连锅炉工也穿着干净的白大褂 来到位于革命老区沂蒙山的双星鲁中公司 大多数人不会相信 这里的工人98 是当地的农民 由他们生产的一流的鞋子正源源不断地运到国际市场 20年来 双星遵循行业和市场规律 不断进行调整 从1984年开始向外转移生产线 陆续在青岛郊区及成都 贵阳 张家口等地建起了生产厂 员工大多来自于西部落后地区 这给管理带来了难度 最初厂里 不是丢鞋 就是丢工具 工人做出来的鞋质量也不高 管理人员搬出红头文件给他们上教育课 效果却不理想 汪海琢磨开了 高科技 高技术管理决不能丢 但另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 打工妹文化水平低 他们的目的就是打工挣钱 你跟他讲 命运共同体 讲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之类的说教 现实么 双星垮了与他们有什么关系 还可以找三星 四星嘛 制鞋工艺有很多人为的东西 如果不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 再高级的微机也没办法 儒 道 佛是中国文化的 源头 在老百姓心中影响很深 我们为什么不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利用起来呢 于是 汪海把佛教文化引入企业管理 告诉员工 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积德行善 如果一双鞋出了质量问题就是 缺德 结果这个理念一下子就把基层员工的心态和最高决策层的想法拉到一块儿了 此后不仅再没有发生过丢鞋事情 而且企业上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每一个岗位都为保证产品质量竭尽全力 摘自 经济日报 2003 9 第一节组织文化 一 组织文化的概念1 文化广义 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 社会的知识和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特点 民族性 时代性 历史继承性 阶级性 2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和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它使组织独具特色 区别于其他组织 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规范实际上突出地表现为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 组织文化一旦形成 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 独立于组织建立者和任何组织成员之外 并强烈地影响着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 组织文化涵盖的内容 1 组织价值观和精神 2 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 3 组织管理制度 4 组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5 组织形象和凝聚力 6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和文明建设 7 组织人才成长发展条件 8 组织生产 生活条件 文化活动及文化氛围 考察和评价组织文化的内在特质 1 组织是鼓励创新 冒险还是赞赏安分守己 2 组织期望员工把工作做的细致缜密到何种程度 3 组织是看重结果还是强调实现结果的手段和过程 4 组织是关注人还是关注工作 5 组织式强调集体 团队的作用还是突出个人的活动 6 组织内部成员是积极进取 竞争还是一团和气 7 组织注重维持现状还是成长发展 二 组织文化的形成及作用 1 组织文化的形成 1 组织文化形成的源头组织文化形成和发展与组织的创业者或领导者关系重大 没有企业家就没有企业文化有人说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 这话一些绝对 但点出了组织的领导人对组织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大影响 张瑞敏之于海尔 柳传志之于联想 陶建幸之于春兰 倪润峰之于长虹 蔡元培之于北大 朱九思之于华中 韦钰之于东大 2 组织文化的发展过程组织文化一旦建立 组织管理措施就通过给员工提供一系列相似的经历而起到维系文化的作用并使其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强化 在组织文化维系过程中 有三种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组织文化 2 组织文化的作用 积极 1 目标导向 2 团结凝聚 3 激励振奋 4 约束教育 5 适应和辐射 消极 1 对变革的影响 2 对个性的影响 3 对组织兼并 第二节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 一 组织文化的传播形式1 礼仪和仪式2 英雄人物3 故事4 文化网络5 物质象征6 语言 二 组织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1 文字 符号表现形式2 实物形式3 电子传播制品4 活动与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节组织伦理 一 组织伦理的概念组织伦理是指以组织和组织成员为主体 在制度和法规之外用来调节组织与自然 组织与社会 组织与组织 组织与其成员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组织伦理是组织文化的反映 组织伦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道德传统和习惯 道德规范及行为 道德价值观与原则 道德意识 道德教育 道德评价等 其中组织道德规范及行为时核心部分 特征 1 从属性 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属与一定社会伦理道德 2 职业性 是在组织生产经营中体现 具有组织的行业特征和职业特点 3 实用性 来源于组织实践 并指导组织生产经营及其他具体活动 4 个性 不同国家 不同行业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组织伦理道德 二 组织管理中的伦理原则 1 人本原则2 民主性原则3 公平性原则4 公正性原则5 科学性原则 三 组织管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1 义与利2 竞争与合作3 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4 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 第四节企业的跨文化研究管理 一 跨文化研究的起因1 跨国经济师历史的必然2 世界各种贸易集团的出现3 跨国企业发展迅速 美国一些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情况 二 霍夫斯塔德的五种文化模式 Hofstede sCulturalDimensions PowerDistance权力距离 UncertaintyAvoidance不确性规避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个体 集体主义 Masculinity Feminine男性化 女性化社会 Long ShortTerm长期 短期倾向 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维度得分 美国与其他国家在霍夫斯塔德维度上的比较结果 个体主义倾向最高权力距离低于平均值不确定性规避低于平均值较高的男性主义社会 阳刚性 三 威廉 大内的 Z理论 美日管理的比较研究 威廉 大内美日管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提供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与观点发现了文化对管理模式的决定性影响向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相关学科引入了文化因素这一重要课题 第二十四章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 即不再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看作是稳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