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201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201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201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4页
201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十一单元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2、通过自主读书、相互讨论,了解巴金爷爷信中的内容,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等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寄予的希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从字里行间、从课外书以及网络中了解巴金爷爷,受到巴金爷爷为人之道的感染,从而珍惜时间,学会做人,让生命更有意义。教学重点:1、了解信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希望。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重要句子的体会。教学难点:1、理解“生命开花”。2、理解巴金爷爷是“杰出人物”同时又是“普通人”。教学准备:搜集巴金的有关资料、图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简介巴金。板书课题,读题,质疑:谁给家乡孩子写的信?信中写了些什么?他的家乡在哪里?巴金是个什么人?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他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他曾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应对那摧残爱的;在众人的幸福里谋个人的快乐,在大众的解放中求个人的自由。”二、初读课文,自主预习。1、自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2、利用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争先恐后”、“辜负”的含义。3、在文中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批注。4、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试着理清信中的主要内容。三、检查预习,互动交流。1、检查生字读音。注意:“闹”是鼻音。2、交流信中的主要内容。(1)感谢家乡孩子的来信;(2)克服困难回信;(3)原谅不能回乡;(4)写作是为了表达感情;(5)珍惜有限的时间;(6)对孩子们的羡慕与祝福。3、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或班级交流与解答。四、回归课文,练习正确、流利朗读。五、导析字形,练习书写。“添”右上为“天”,“福”左边不要加点,六、巡视指导,评价书写。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引领“标”。“信”,是由单人旁和“言”字组成。实际上就是指的人在说话。这封信是巴金爷爷对他的家乡的孩子所说的话。我们读来也很受教益。你对哪些话感受很深呢?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巴金爷爷是个什么人呢?字里行间又表达了他的什么情感呢?二、细读课文,感悟“话”。同学们,自由小声朗读或默读全文,细读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补充完善批注。小组交流自己对有关句子的所感所悟。全班交流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不能得到。”共三句话,三层意思:一是我们的爱、同情、精力、时间,除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外,还有更多的可以奉献别人;二是为别人奉献了它们,生命才会有意义;三是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举例。三、品读话语,认识“人”。1、品读:“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矛盾处激发学生思维:“杰出”与“普通”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为什么都用在巴金爷爷身上?他杰出在哪里?普通又在哪里?2、结合文本与课外资料,解读巴金爷爷的“杰出”。(1)受爱戴;(2)作品多;(3)求奉献;(4)惜时间。相机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和“生命开花”。相机补充2003年感动中国颁奖词:巴金: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3、结合文本与课外资料,解读巴金爷爷的“普通”。相机理解“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我和别人一样”等。四、回读全文,体会“情”。1、再读全文,体会巴金爷爷的情感:爱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爱同胞、爱生命。2、重点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的喜爱和希望。五、总结全文,激发“行”。1、师:巴金爷爷用真诚、朴实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更让我们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正如巴金爷爷所说,同学们的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心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请大家好好学习吧!2、请同学们把下面句子中的“你们”换成“我们”再读读吧!“你们面前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六、课堂作业,检测“标”。1、听写词语:热闹 无论 如何 原谅 无限 添彩 维持 羡慕 祝福2、文中三次提到“生命开花”,每次是在说什么?你如何理解“生命开花”?3、选做题:读了这封信后,请给巴金爷爷写一封寄往天堂的信。板书: 巴金 教育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平 乐 开 珍 平 于 花 惜 凡 奉 结 时 凡 献 果 间教学后记: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新课1、出示古诗,读古诗谈理解春望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2、由古诗引入新课:在身处和平年代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越来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出示语文天地中“抄一抄“中的词语)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来说多么重要啊。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体会三名森林警察是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宁愿自己过上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二、读了作者写的这篇课文,我们深受感动,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感人?他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呢?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段。(合语文天地D4读一读,比一比。)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在班里交流。三、拓展练习:如果让你给这些守卫森林的战士们写封信,你会和他们说写什么?1、小组交流。2、小组代表发言。找出最家方案,班上派两名代表执笔写信。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背诵并试着默写春望,或把古诗改写成一段话。板书设计:送往小木屋的信战士 为保护森林 克服单调和寂寞 军爱民指导员 为送信 一路上小心翼翼 官爱兵教学后记: 信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信。齐读课题。2、师:我们读过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信,读过少先队员送往小木屋的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首诗信。二、读一读1、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读音。(课文比较短小,贴近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水平,孩子基本能读下来,所以,请学生自读。)2、评价读。指名朗读诗歌,同学评议。3、个性读。、这首诗很有意思吗?“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已经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赶快来采蜜,花已姹紫嫣红。”样式都差不多,。也会这样写是吗,大家也有信心当小诗人吗?三、拓展练习:1、编一编。学生编诗。老师打开屏幕文档,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如:替花朵给蝴蝶写,赶快来跳舞,我们已经搭好了舞台。替小鸟给人类写,归还我们的家园吧,我们需要森林。替树给鸟写,快来安家吧,我已长得枝繁叶茂。替树给树写,凉爽的风来了,让我们共同高歌吧。(老师别出心裁,捕捉学生生命中的诗意体验,当堂把学生的作品打出来,使学生的口头作品得到及时展现,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2、赏析学生作品。让我们也加个开头和结尾吧:(借用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四、议一议1、刚才读我们自己的诗,有什么发现?教师小结:我们写信的时候就要用心,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板书:用心用情2、交流自己的作品。课后延伸:背诵课文,仿写诗歌。第二课时一、复习本单元课文二、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布置调查。读懂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集体交流调查情况:汇报调查方法。(是怎样合作完成的)汇报调查结果。(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二、学习写信的格式。(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 板书:教学后记:替鸟写 对妈妈的爱 替花写 对蜜蜂的期盼 信 替大海写 对小船的关爱 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替云写 滋润大地 替树写 连成森林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十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语文天地,。教学过程:一、比一比,组成词语。负 需 限 棉付 须 线 绵先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词语,联系词语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对于比较难分辨的需和须,可以集体查字典,理解它们的不同,牢记各自组成的词语。二、抄一抄。辜负 杰出 奉献 争先恐后 单调 书籍 浸湿 郁郁葱葱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绵绵细雨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三、读一读。信 函 札 书 简信札 书简 尺素 雁书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尺素、雁书,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四、读一读,比一比。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在班里交流。作业设计:在作业本上写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语文天地读一读,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一、读一读。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 烽火连三月,城春草木深。 家书抵万金。感时花溅泪, 白头搔更短,恨别鸟惊心。 浑欲不胜簪。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背诵古诗。(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鸽血染红的求救信。布置课前预习,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包括查字典,问别人等,读通课文,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上。在小组内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词语、句子、文章的含义等分别解决。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学习写信的正确格式。教学过程:一、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布置调查。读懂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集体交流调查情况:汇报调查方法。(是怎样合作完成的)汇报调查结果。(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二、学习写信的格式。(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笔下生花:写一封信。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信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写一封信呢?、我们书中有几位同学就想写几封信,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读页中几个同学的话:我要给社区领导写封信,建议在小区里增设果皮箱。我要给守卫在森林的战士写信。昨天踢球时,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封道歉信。我想给外星人写封信。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你有自己的想法吗?说说看。(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言,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二、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复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开头怎样,结尾怎样?信封怎样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分别写在什么地方?)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教学后记: 十二单元走进森林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学会15个生字,掌握生字新词。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教学难点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课前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五、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三、学习第二小节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四、学习第三小节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学生自学汇报。4、练习朗读。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2、学生自学:(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七、齐读最后一小节。八、学习拓展:两者任选一道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板书:9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绿色的海洋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教学后记: 草叶上的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你喜欢草坪吗? 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1、自渎课文,想办法学会生字。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三、学习诗歌。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 (1)沉睡了一冬的大森林,在一场春雨后,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想像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2)早上起来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四、布置作业: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中草坪?二、用语言描述一下,把你想象的用彩笔画出来,并全班展示作品。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3、鼓励学生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三、背诵诗歌。(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2)学生独立背诵。(3)检测背诵情况。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2、重点指导:境镜浆桨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板书:草叶上的歌绿茸茸 瞳孔 草坪 亮晶晶 明镜 充满和平、生机笑盈盈 酒坑教学后记: 失踪的森林王国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直接导课,学生质疑。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三、学习课文。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3)最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1、失踪的森林王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