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退热PPT课件.ppt_第1页
针灸退热PPT课件.ppt_第2页
针灸退热PPT课件.ppt_第3页
针灸退热PPT课件.ppt_第4页
针灸退热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的针灸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 1 发热的概念 发热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 是机体对病邪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是机体正气与病邪相争 阴阳失调的必然现象 发热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 不外乎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 这里主要是讲述外感引起的发热 2 发热的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风 寒 暑 湿 燥 火 异常的六气 均可导致发热 尤以火热 外湿 暑邪为主要病邪 又风 寒燥入里皆可化火 六淫可以单独致病 也可以两种以上的邪气兼夹致病 如风寒 风热 湿热 风湿热等 3 发热的病因病机 感受疫毒疫毒亦是外来的致病因素之一 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的致病邪气 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 疫疠之毒 其性猛烈 一旦感受疫毒 则起病急骤 传变迅速 卫表症状短暂 较快出现高热 4 发热的病因病机 外感导致发热 其途径多是经皮毛 口鼻而入 一般来说 六淫之邪 由皮毛肌腠而入 先滞络脉 由表入里 传至脏腑 发为热病 疫毒之邪 多有口鼻而入 充斥人体 循卫气营血而分属上 中 下三焦之脏腑 5 发热的病因病机 外感发热的病机是外邪入侵 人体正气与之相搏 正邪交争于内 或热 毒充斥于人体 即所谓 阳盛则热 邪热疫毒其性猛烈 起病急 传遍快 故出现热势高等实热之证 发热病变 以阳热为主 其病机最易化火 火热充斥体内 进而伤津耗液 热度之邪过盛 邪毒内传 耗伤营血 易于发生神昏 出血的变证 临床易于发生神昏 出血的变证 即所谓逆传 来势凶险 预后较差 6 小儿的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是指五脏六腑发育不成熟 不完善 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都是不成熟的和不完善的 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是相对不足 尤其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清代吴鞠通将这种生理特点归纳为 小儿稚阳未充 稚阴未长 7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形体 智力 功能均随着年龄的增长 不断的完善 成熟 古代一些医家把这种生理特点称之为 纯阳 卤囟经 脉法 就提出 凡孩子三岁以下 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所谓元气未散 指先天禀赋真阴真阳未曾虚耗 能都保证促进生长发育的需要 所谓 纯阳 是指小儿不断生长发育 表现得生机旺盛 蓬勃发展 8 小儿的病理特点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由于小儿稚阴稚阳之体 抗病能力差 又不懂自我调摄 因此不仅容易发病 而且患病后易于传变 温病条辨 解儿难 说 脏腑薄 藩篱疏 易于传变 肌肤嫩 神气怯 易于感触 就指出这一病理特点 且小儿还有 肺常不足 脾常不足 肝常有余 心常有余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的特点 9 小儿的病理特点 脏气清灵 易趋康复小儿脏气清灵 活力充沛 发病之后 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恢复能力 同时 儿科病因相对单纯 情知致病较少 机体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比较灵敏 10 发热主要几种类型 壮热指热势持续 高热不解 不恶寒 体温39 40 之间 甚至更高 达数天至2周之久 一日之内 波动甚小 如气分高热 肺系邪热 热盛之暑热 湿热等 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寒时不热 或热时不寒 一日发作数次 如少阳病 疟疾等 11 发热主要几种类型 潮热指热势盛衰起伏有时 如潮汛一般 外感潮热 多属实证 热势较高 热退不静 定时又复升高 多见于阳明腑实证 湿温证以及热入营血证等 不规则热指发热持续时间不定 热势变动并无规律 如流行感冒 外感咳喘 风湿热等 恶寒发热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 体温多在39 以下 热病早期 卫表诸证 均见此热型 12 辨证分型 风热犯肺发热咳嗽 微恶风寒 汗出头痛 咽喉肿痛 口干而渴 或吐黄色粘痰 舌苔薄黄 脉浮数 温邪内陷温邪内陷有邪入气分或邪入营血之分 如邪在气分者症见高热 不恶寒反恶热 面目红赤 口渴欲饮 咳嗽胸痛或大便秘结 腹部胀痛拒按 舌苔黄燥 脉洪数 如邪入营血者症见高热夜甚 烦躁不安 甚至神昏谵语 口燥而不甚渴 或斑疹隐隐 或见衄血 吐血 便血 舌红绛而干 脉洪数 13 辨证分型 暑热蒙心症见壮热 心烦不安 口唇干燥 肌肤灼热 时有谵语 甚则神昏痉厥 舌红绛而干 脉洪数 疫毒熏蒸症见壮热 头面红肿热痛 咽喉肿痛 烦躁不安 或见丹痧密布肌肤 咽峡腐烂 舌红苔黄 脉数 14 治疗 针刺治疗 风热犯肺治法宣散风热 清肃废气 取手太阴 阳明经穴为主 针刺写法 处方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随证选穴咽喉肿痛加少商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咳嗽加列缺 15 治疗 针刺治疗 温邪内陷 气分证治法清热祛邪 取督脉和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针刺泻法 处方大椎曲池商阳内庭关冲随证选穴高热不解加十宣 咳嗽胸痛加中府 尺泽 少商 口渴引饮加尺泽 三棱针点刺出血 便秘 腹痛加合谷 天枢 上巨虚 16 治疗 针刺治疗 温邪内陷 血分证治法清泻营血 取手少阴 厥阴经穴为主 针刺泻法 处方曲泽中冲少冲委中曲池随证选穴神昏谵语加十宣 人中 斑疹加血海 17 治疗 针刺治疗 暑邪蒙心治法清泄暑热 开窍启闭 取督脉 手厥阴经穴为主 针刺泻法 处方大椎曲池曲泽十二井穴随证选穴神志昏迷加人中 百会 口渴引饮加鱼际 复溜 18 治疗 针刺治疗 疫毒熏蒸治法 清热解毒 取阳明经穴为主 针刺泻法 处方 曲池合谷外关委中陷谷随证选穴 咽喉肿痛加天容 少商 烦躁不安加曲泽 丹痧加曲泽 委中 血海 19 治疗 放血疗法 四缝穴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 在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 采用快速垂直 点刺1 2mm深 四缝穴 每指点刺1次 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粘液或血液 注意切勿刺伤深部血管 大椎穴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 在常规消毒大椎穴部位皮肤 采用快速垂直 散刺3 5次 约刺1 2mm深 亦可用梅花针扣刺 散刺后拔罐 一次l5 20min 去罐后 用酒精棉球擦净针刺出血部位 20 治疗 放血疗法 耳尖穴方法用2号注射针头 在常规消毒耳尖部皮肤 用2号注射针头点刺双侧耳尖穴 并挤出血3 5滴 注意严格消毒 避免感染 十宣方法常规消毒手指尖皮肤 用2号注射针头快速点刺手指尖距指甲游离端0 1寸处 挤出血3 5滴 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21 治疗 推拿疗法 推拿点穴方法推天门50次 分推坎宫50次 按揉太阳20次 按合谷20次 推天河水100次 揉大椎穴100次 按揉风池穴100次 随证取穴风寒重者加推三关100次 揉二扇门10次 风热重者加推脊柱50次 用葱姜水沾之从上向下推 退下六腑100次 清肺经100次 咳嗽痰多者加揉天突20次揉丰隆20次 运内八卦50次 食谷不佳者加清补脾胃100次 揉中脘100次 摩腹3min 22 治疗 推拿疗法 刮痧方法取背部两太阳经经部 病人取俯卧位或坐位 暴露全背 用水牛角刮痧板刮痧 风寒型用30 姜汁 即生姜 t30ml I 开水70m1 为介质 风热型以薄荷液 薄荷10g 开水50ml泡制 l0分钟后取浸出液 暑湿以藿香正气水为介质 寒包热以大青叶液 如薄荷液法泡制 为介质 以中等力度手法刮两背部 以出痧为度 注意皮损 肿块部位勿刮 23 治疗 推拿疗法 捏脊方法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 让患儿俯卧在家长的大腿上 适当固定其头部和下肢 暴露脊背 6岁以上可采取俯卧位 术者站在患儿的正后方或侧后方呈半弯腰的状态 先在其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二三遍 使其肌肉松弛 气血流通 然后两手呈半握拳状 以食指二 三节抵在小儿的尾骨处 向上推起皮肤 再以大拇指捏起 如此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平长强穴位置向上到平大椎穴为止 如此反复操作5 8遍 采用捏三提一法 每捏三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 24 治疗 其它治疗 穴位敷贴方法取石膏20g及适量面粉用温水调匀捍成5个如2分硬币大小的小饼 睡前敷于患儿涌泉穴 内关穴 神厥穴 用3cm 3cm大的胶布固定 次晨取下 耳压方法用王不留行子放在3 4mm胶布贴在耳穴上 用拇指与食指相对轻柔或按压局部2 3分钟 使患儿头部或全身微汗出为止 常用穴位耳尖 热穴 皮质下等 25 治疗 其它治疗 穴位注射方法将柴胡注射液缓慢注入所选穴位 每次注入0 5 1ml 常用穴位有曲池 大椎等 灸法治疗取穴肺俞 足三里方法暴露上述穴位 施以雀啄灸 每穴5 7min 以皮肤红晕 湿润为度 每日治疗1次 26 发热的病因 发病机制 发热的病因发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 可由发热激活物 内生致热原和非致热原所致 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 细菌 病毒 真菌 螺旋体 疟原虫等 和某些体内产物 类固醇等 外致热原又包括白细胞介素 1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6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自细胞介素 8 内皮素等 非致热原包括各种疾病导致的散热减少 如皮肤病 心力衰竭等 体内产热过多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癫痫持续状态等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功能异常 如颅脑外伤 出血 炎症 中暑 安眠药中毒等 和植物神经紊乱等 27 发热的病因 发病机制 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目前一般认为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脊髓及延髓 大脑皮质 发热是致热信号 EP 传人体温调节中枢 引起发热中枢介质释放 引起调定点的改变 发热中枢介质分为 正调节介质 正调节介质有前列腺素E PGE Na Ca2 比值 环磷酸腺苷 cAMP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CRH NO 和负调节介质 现已证实有精氨酸加压素 AVP 黑素细胞刺激素 a MSH 膜蛋白Al annexinA1 调定点的正常设定值在37 左右 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 可由反馈系统 温度感受器 将偏差信息输送到控制系统 后者将这些信息综合分析 与调定点比较 然后通过对效应器 产热和散热 的调控 把中心温度维持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正负调节相互作用 发热时体温很少超过41 从而避免了高热引起的脑细胞损伤 28 针刺退热的机理研究 可能与CSF中cAMP含量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