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南岳移动课堂电子教案 陈婷婷.doc_第1页
五年级南岳移动课堂电子教案 陈婷婷.doc_第2页
五年级南岳移动课堂电子教案 陈婷婷.doc_第3页
五年级南岳移动课堂电子教案 陈婷婷.doc_第4页
五年级南岳移动课堂电子教案 陈婷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教年级:_ 教师姓名:_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 )案 课型: 本期第 课时课题: 南天门、祝融峰 主备人:陈婷婷 复备人:陈婷婷 审核人:李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南天门、祝融峰景点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自主交流等活动掌握南天门、祝融峰景点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学习目标:掌握南天门、祝融峰景点相关知识。重点难点:掌握南天门、祝融峰景点相关知识。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授法。教学资源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南天门、祝融峰上封寺观云(清 彭玉麟)一径游来到上封,上封峰背白云封。银涛万顷翻云海,身在蓝天最上重。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去过南岳吗?你对南岳南大门、祝融峰了解多少?谁愿意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大门”和“祝融峰”。(板书课题)二、介绍南岳衡山(课件)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国务院于一九八二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自然风光秀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素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古称南岳“四绝”。春看花,夏观云,秋望日,冬赏雪,为南岳四季奇观;飞瀑流泉,茂林修竹,奇峰异石,古树名木,亦是南岳佳景。风景区内有24岩、12洞、7潭、8溪、20泉、3瀑布。自晋以来南岳佛道共存,历代不衰,为宗教史上所罕见。南岳山高林密,环境宜人,气候独特,是著名的避暑和观冰赏雪胜地。 三、南天门(课件)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南天门是南岳前后山的分水岭,山阳为前山,山阴为后山。南天门又是连接主峰的纽带,紫盖峰在东,烟霞峰在南,天柱峰在西,碧罗峰在北,它们从各自方向环抱过来,伸展开去。 四、祝融峰的由来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是火神,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为人祝寿,人们常说寿比南山,诸多史料证明了南山与南岳衡山的关系:题刻于祝融峰会仙桥侧有南山一境石刻,款署甲寅东巴郡汪言臣、王三畏同游此;题刻于福严寺堂联二进石柱上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清代智犁和尚在重修广济寺记中曰:南岳乃天下五岳之一,世称寿比南山者,即此岳也。;宋代潇湘子偶吟曰:我爱潇湘境,红尘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根据古代周礼、春秋、星经记载:衡山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象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重量,能铨德钧物,故名衡山。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名叫长沙星,此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主长寿、子孙昌)。自宋徽宗在南岳留下寿岳石刻和天下南岳题词后,寿岳之名更称于世。2000年中华万寿大鼎的落成、历届中国南岳衡山国际寿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以及2003年9月江泽民主席视察南岳亲笔题写寿岳衡山,进一步彰显了南岳衡山作为主寿之山的地位。祝融峰的自然景观南岳诸多景观中,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历来被称为四绝。峰头花岗岩裸露地表,黑石嶙峋,峰背巨崖,壁立千仞;望月台侧,奇石堆叠,耸出十余丈,成为峰顶最高点。峰腰到峰麓,松杉环绕,郁郁葱葱,深绿无际。在峰麓通过喜阳峰的路侧,还有一片常绿阔叶林,学名多脉青冈林,绿叶成阴,碧涛满耳,经风扑衣,理引人兴起五岳独秀的一种感觉。登祝融峰顶,极目四望,峰高眼阔,胸怀无际。脚下群峰如浪,绿涛起伏,湘江如带,弯曲成五条白练,遥向祝融,俗称五龙捧圣。祝融峰的人文景观衡山祝融殿雪景登衡山必登祝融。古人说:不登祝融,不足以知其高。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两句诗形象的描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这里不仅可以眺望到连绵不绝的群山,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别有一番美景。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还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人间朗魂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见了。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景物各有千秋。南岳佛教的五大丛林,祝融峰下就占了两座。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场帝大业年间,下令改为上封寺。沿上封寺正前方走,可见傲然兀立的石牌坊,这就是南天门,其石柱上刻有对联:门可通天,仰现碧落星辰近;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传神之笔,叫人真想踏上一块白云,随风飘去。上封字后的山上有个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为了看日出,游人需要先一天住在上封寺的招待所里,次日黎明前,赶到观日台。如遇晴天,则可看到东方一片灰白的天空,渐渐地出现了微微的鲜红色,接着一道道光芒喷薄而出,五彩缤纷。刹那间,太阳似乎从地干线下向上一跃,浮出了部分弧形的红边,红边很快变成了半边红轮,继而成为一个火红的圆球。金轮涌出,上下荡漾。旭日冉冉升起,曙光洒向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青山绿树,遍披金色的彩衣,秀丽万状。由于每天天气变化不同,日出的情景也千姿百态,各呈异彩,使南岳壮观的日出,更加美不胜收。祝融殿:祝融峰顶有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为祠。因山高风大,所以建筑是用坚固的花岗岩砌墙,以铁瓦盖的顶,殿宇凌风傲雪,巍然屹立在绝顶巨石之上。现在的建筑是后来重新修建的,殿后岩石上装有石栏杆,北山风光尽收眼底。祝融殿后风景现在山顶的祝融殿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诏重建的,石墙铁瓦。祝融君这位职掌南离的火正宫,经过历代帝王的神化和加官进爵,由隋、唐两代的司天王到宋朝的司天昭圣帝,制拟帝王,祀以国典。祝融殿自清朝乾隆重修后,因风霜蚀剥,民国二十一年,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又捐资重修。1982年南岳管理局重新翻修,始成为现在的面貌。祝融殿高踞祝融峰顶,构筑在一个奇石重垒、风急云涌的百多平方米的顶隙里,可以想见当年建筑的艰辛。从祝融峰麓的上封寺到峰顶的祝融殿,有花岗石路层层梯接到峰顶底下,石路两旁,矮松成竹,山花烂漫,颇为洁致。从峰顶底脚通到祝融殿山门前石砌平台,有三十多级陡峻的花岗石台阶。山门是座牌坊式建筑,牌坊上有祝融峰三字石额,却未额为祝融殿。门两侧有对联:寅宾出日,峻极于天。前者指清晨五到六点时太阳升起,后者说祝融峰顶比天还高峻。这副对联的句子集自诗经,对仗工稳,浑然天成,又切合祝融峰顶景物,极具匠心。祝融殿右侧走廊有另一条小门通向望月台。望月台比祝融殿正殿基约高2-3米,是花岗岩风化后裸露而成。整块岩面不到4.5平方米,靠边处围上石栏,既可临风小坐,也可凭石栏杆眺望。因为它是最高点,所以空景无际,山风袭人,潇湘帆影,远近山峦,尽奔眼底。望月台石上原有不少石刻,因为刻在台面石上,风雪侵蚀,游人摩挲、践踏,许多已渐磨灭。现存的有明朝嘉靖丁巳(1577年)九月宝庆知府书刻望月坛三个约50厘米见方的字,镌刻在岩的内壁上,楷书横排。其余在台石上与台内外峭壁上的石刻还清晰可辨的有竣极、仰止处、果是高、青云在望、青云满袖、山不厌高、觉梦处、千维绿、天外幽赏、寿比南山、唯我是高,尊峙寰中等等,大都不知是何年何代刻品。望月台:在祝融殿的西边,有望月台,是一块高耸的巉岩,上有石刻,字迹清晰可辨,月明之夜,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见了。上封寺: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下令改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门。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雷池:祝融峰顶还有个特殊景色-雷池。在祝融峰腰上封寺侧有个很神秘的地方,俗称雷池。雷池只是石崖边一个面积不足4平方米,深不到1/3米的小石池。传说每当峰顶雷霆怒发时,这个青苔满壁的黑黝黝小石池上一定会金蛇乱闪,暴雷炸裂,而在池畔另有个小穴,俗称风穴,这时,也就风烟缭绕,涛声阵阵。宋朝的陈从古曾有登祝融峰雷池诗:上封峰头帝所宇,傍有雷池亘今古。去天五尺银河通,帝遣雷公宰云雨。我来正值秋雨时,再拜乞龙龙勿拒。快得此雨洗甲兵,免使中原困胡虏。陈从古这首诗每字约25厘米见方,隶书竖刻,字在雷池附近通望日台路侧石壁上,从题刻可见雷池至少凿于陈从古之前,至今已逾千年,也算一特种文物。(课件)上封寺就座落在南岳第一高峰祝融峰下,海拔约1200米,寺庙四周古木丛生,盛迹遍布。在这里,可以春览山花、夏看烟霞、秋观日出、冬赏冰雪等高山胜景。作为南岳历史上曾经的两个“香火场”,上封寺和南岳大庙一样,终年香烟袅绕,法音悠扬,置身其间,宠辱皆忘。 你知道有关“上封寺”的诗吗?(课件)上封寺观云(清 彭玉麟)一径游来到上封,上封峰背白云封。银涛万顷翻云海,身在蓝天最上重。全体齐读,自由背诵过关。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在家上网收集资料,返校分享你的新收获。教学后记: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 )案 课型: 本期第 课时 课题: 忠烈祠 主备人: 陈婷婷 复备人:陈婷婷 审核人:李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忠烈祠的建设历史背景和主要构造。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主要景点,领会历史文化内涵,铭记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先烈的英勇、战争的惨烈和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能珍爱生命、珍惜和平、发奋图强、振我中华。学习目标:知道忠烈祠的建设历史背景和主要构造,了解主要景点,领会历史文化内涵,铭记历史。 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白先烈的英勇、战争的惨烈和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能珍爱生命、珍惜和平、发奋图强、振我中华。 教法学法:谈话法、讲述法。教学资源与手段:相关资料及课件。教学准备:ppt课件板书设计 忠烈祠一、历史背景二、环境构造三、主要展览 四、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一、谈话导入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土无情化国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南岳忠烈祠,凭吊英魂,缅怀先烈!二、历史背景座落在香炉峰下的南岳忠烈祠,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国家级抗战烈士纪念陵园。祠宇依山而建,雄伟壮丽;墓葬分布四周,庄严肃穆;祠内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石雕炮弹景观,寓意深长。中华民族阵亡将士的总神位设立于此,故南岳忠烈祠是所有抗战烈士的灵魂的栖息地。它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香炉峰下,是1938年11月蒋介石在南岳召开第一次军事会议时决定在南岳衡山选址修建的。1939年由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持筹建,1940年破土动工,1943年6月落成,共占地230亩,耗资180多万元,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三、环境构造忠烈祠有祠宇和墓葬两大部分组成,祠依墓建,墓依祠立。祠宇共五进,依次为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均坐落在同一中轴线上,由花岗岩大道和台阶连成一体,全长320米,宽70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石墙碧瓦,苍松翠柏,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在祠宇周围的青山绿岭中,长眠着国民政府的抗日阵亡将士。在忠烈祠的祠宇塔上,共镌刻着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蒋介石、林森、孙科、何应钦、白崇禧、孔祥熙等人的题词、挽诗、挽联百余处。其中,享堂正门上方悬挂的横匾上“忠烈祠”三字为蒋介石亲笔题词。忠烈祠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名录,并作为全国免费开放的纪念场所。四、主要展览 (一)牌坊出南岳大庙北后门,沿东线登山公路北上约四公里,便到 了忠烈祠,步入南岳忠烈祠,通过高大雄伟的三孔牌坊,是一开阔式庭院。(二)庭院通过三孔牌坊,就是一个开阔式庭院。两排整齐的翠柏亭亭玉立,其间苗木葱绿,花开朵朵。(三)“七七”纪念塔忠烈祠正门上方镶嵌的“南岳忠烈祠”五个鎏金大字,是由原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题写的。穿过正门,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五颗直指蓝天的炮弹,这便是风格独特的“七七”纪念塔。五颗炮弹代表着我国汉、满、蒙、回、藏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用武力御敌。在塔的正前方和东西两侧的石碑上,镶嵌有汉白玉的“七七”两个字,象征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日本全面的侵华战争开始,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掀起了全民抗日的民族怒潮。塔的背面刻着抗日名将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碑文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为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耻。从碑文可以看到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而献身的英烈们:浩气长存!永垂不朽!让我们世代敬仰。(四)纪念堂忠烈祠的第三进纪念堂。正门匾额“纪念堂”三个大字原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书,1953年被毁。现在的这块匾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所题写的。纪念堂的正中竖立着一块高达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碑记介绍了建祠的历史背景、经过,讴歌了对英烈们捐躯卫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纪念堂的两侧为展览室,陈列着关于南岳与抗战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忠烈祠的一些图文资料。登石阶两侧而上,共有九层。在石阶中间的绿茵草地,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六个醒目的大字,把忠烈祠烘托得更加庄严肃穆。为什么要选在南岳修忠烈祠,是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侵略的铁骑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批国土相继沦陷,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南岳成为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指挥中心。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南岳主持召开了第一次高级军事会议,当时正值国共二次合作时期,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上蒋介石听取了各战区指挥官的汇报后,鉴于“阵亡将士,多暴尸战场”,指示“要尽快将烈士遗体设法掩埋、对家属从优抚恤”。会议决定,由中央下拨巨款,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湖南省政府出资并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在南岳衡山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安葬抗战阵亡将士的忠骸,以告慰烈士在天之灵。这便是修建忠烈祠的由来。(五)致敬碑忠烈祠的第四进叫“安亭战役纪念亭”,简称纪念碑,它是为纪念上海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次战役“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修建的。因为安亭之战,为“淞沪会战”之最后一战,也是“淞沪会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薛岳亲自督师安亭,指挥泰然。交战双方都诅咒这里是“血肉磨坊”,最后国军牺牲过半,援军不继而撤退。在筹建“忠烈祠”时,以薛岳为首主张建亭以纪念安亭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亭中纪念碑原刻有安亭战役史事,现改为无字碑,意思是忠烈们的英勇事迹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要我们用心去缅怀!在它的左边有一块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的致敬碑。在碑的两旁是青松翠柏,意为烈士名垂青史,安息名山。 登上276级台阶,可看到悬挂在享堂正门上方的“忠烈祠”鎏金匾额,这匾是当年蒋介石亲笔写的原物。匾额上的“烈”字少了一点。关于为什么少了一点呢?见仁见智,众说不一。一说蒋介石是有意少写了这一点,加一点即为“歹”字,他认为烈士为国捐躯,歹徒是亡命之徒,烈士怎么能和歹徒相提并论呢?二说蒋介石题词时的心情非常沉重,抗日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坚信抗战一定会胜利,但他希望在以后的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要尽量少一点,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也有人说蒋介石当时少写一点是学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国”字少了一点,意思是等到时机成熟时再添上那一点。还有说蒋介石想把日军赶出中国后再点上这一点。另外有一种说法则是书法艺术的处理方式,少一点多一点没有关系,对内容没有影响。站在享堂观景平台,放眼望去,除全祠风光尽收眼底外,华严峰、驾鹤峰、山丘村舍等引入眼帘。说来有趣的是蒋介石很信风水,专门请了风水先生看重此地,蒋介石也确认此地处于寿岳山麓,背靠高大秀丽的香炉峰,两侧是山峰环绕,而且有两条小溪流过,确实是令忠烈将士们永远安眠的绝佳之地。在两边山头的苍松章柏中安葬着19座大型烈士陵墓,其中个人墓葬12座,分别为:郑向明、孙明瑾、彭士量、章亮基、罗启疆、赵登禹、陈石经、赵邵宗等将军个人墓葬十二座,集体墓葬7座,最大的一座集体墓室国民党号称无敌师的37军60师师长董煜收塟的本师在上海、安徽、湘北等战役中阵亡将士的遗骸2728具。墓庐内有董煜师长用书撰写的墓志铭,上书“精忠报国”四字;右边山头上有陆军十四军墓塔,上面还有张灵甫的题字。左边山头上有昆仑关战役牺牲的郑作民将军墓塔。(六)享堂享堂内呈十字型,可以容纳五百人。享堂正厅的后部为讲坛,讲坛的后面耸立着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碑中间题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字样。1943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六周年纪念日,原国民政府在忠烈祠举行落成典礼的同时举行了首次隆重的公祭,由薛岳主祭。薛岳在讲坛上宣布:“自即日起,所有抗日阵亡将士一体入祠祀享”,并规定每年的7月7日为公祭日。忠烈祠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御辱的象征,备受敬仰。在讲坛的前方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碑文是薛岳将军于1942年5月题写的一篇回文诗,该诗无论您横着念竖着念,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都可以读,最常见的一种读法是:“恭立忠烈祠,以祠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一连四个“忠烈”一气呵成,一片虔诚向往之情。享堂内还有记载着37位将军生平事迹的石碑,这里面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张自忠、郑作民、佟麟阁、赵登禹等。大家熟悉的大刀进行曲正是为了纪念赵登禹将军用大刀英勇杀敌而创作的。(七)墓园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党三十七军门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党六十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军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在战斗中,该师不少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有郑作民、孙明瑾将军等个人墓葬,有74军、60师、140师等集体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显。名山忠骨,相得益彰。五、历史意义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2005年8月,在这里隆重举行了“中华儿女公祭抗战民族忠烈大典”大型祭祀纪念活动,由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周铁农主祭。公祭活动激励着中华儿女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奋发图强。参加公祭活动的有中央、省、市、区的党政领导、抗战忠烈后裔、台湾嘉宾及社会各界人士近万人。 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当年烈士们的英勇抗日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但忠烈们为中华民族献身的精神永存,忠烈祠是中华儿女团结御侮的象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更是海内外游客、烈士后裔参观、凭吊的重要场所,也是连结海峡两岸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教学后记: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详)案 课型: 新授 本期第 课时课题: 麻姑仙境、魔镜台、何公馆、南台寺 主备人: 陈婷婷 复备人:陈婷婷 审核人:李海燕教学目标1.了解福寿文化,了解麻姑仙境、魔镜台名字的由来;2.了解佛教文化以及它对世人的影响。3.培养学生对佛教文化的热爱并能将佛教文化发扬光大。学习目标:1.了解福寿文化,了解麻姑仙境、魔镜台名字的由来。2.了解佛教文化以及它对世人的影响。重点难点:了解福寿文化,了解麻姑仙境、魔镜台名字的由来,以及它对世人的影响。教法学法:讨论法、合作交流、讲故事法。教学资源与手段: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资料、课件板书设计 麻姑仙境 走进南岳 魔镜台 魔镜台、何公馆 南台寺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一、导入,板书课题 1.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我们的南岳之行麻姑仙境、魔镜台、何公馆、南台寺之行。2.板书课题。二、走进麻姑仙境、魔镜台、何公馆、南台寺(一)麻姑仙境1.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绛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喷泉等。 2.灵芝喷泉由灵芝涌泉和游泳池组成,人工造景灵芝喷泉将山上的泉水汇集后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绝好去处。 3.学生观看课件,欣赏美景。(二)魔镜台、何公馆1.魔镜台名字的由来:磨镜台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南岳衡山半山亭中心景区内,因中国南禅七祖怀让以磨砖作镜之举顿悟江西马祖道一故名。现在景区内保存有祖源石刻,为怀让磨镜之地,怀让墓至今仍存,唐代宰相裴休亲笔手写最胜轮塔。磨镜台人文荟萃,抗战时期,周恩来、叶剑英在这里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亦七次在此举行最高军事会议。2.讲墨镜台的故事:磨镜台是唐代南禅七祖怀让磨镜斗法的地方。唐玄宗开元年间,禅宗北宗僧人道一,从四川来到南岳衡山,选中这块巨石北边不远的山崖,结庐为庵,坐禅于此。他对大震南宗宗风的怀让和尚,更心存芥蒂,也不去登门拜访,只顾自己打坐修禅。怀让于唐玄宗先天元年,来到南岳衡山,先在磨镜台和半山亭之间的观音庵聚徒说法,他把慧思禅师的遗址重新加以修饰,大力宣扬惠能的顿悟法门。从此南宗的宗风大振,炫耀于南岳,宏扬于海外,道家羽流便逐渐衰落下来。怀让见观音庵东北边一草庵里的川僧道一和尚性情乖僻,着意要让他归附于门下,便私下决定亲自出马,收取道一,改变道一北宗修行方式。一天,道一坐禅,怀让傲然出现在道一对面,把惠能的梵语念了几遍: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念一遍,道一不理;念二遍,道一眨一下眼皮;念三遍,道一呼吸加快;念四遍,道一摇摇头,表示不解。怀让见道一略有触动,但未瓜熟蒂落,便拂袖而去。第二天,怀让手拿一块厚厚的砖。坐在道一打坐的对面,磨呀磨,磨得嚓嚓直响,道一被这响声搅得烦死啦,他才生气地问怀让:你还有个完没有,你磨这石砖干什么?怀让好不容易叫道一开了金口,内心很是高兴,答道:磨作镜!道一听了,觉得好笑,并强压怒气说:磨砖岂能成镜?怀让乘隙而入说: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这一掷地有声之语刺中要害。道一若有所悟,他觉得坐禅是北宗修行的唯一方法,难道南宗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于是,他向怀让打了拱手说:请问大师,如何才能成佛?怀让进一步诱导说:譬如驾车,车子不行是打牛驱车,还是打车催行?道一听了,又有所悟似的,他微微点头。怀让见道一接受了南宗所谓顿悟法门,便向道一直接说教了: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若是坐禅,禅是坐不出来的,若是坐佛,佛又没有固定的神态,能坐得成么?用坐禅求得成佛,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怀让侃侃而谈,道一洗耳恭听,便跪在怀让脚边,心悦诚服拜怀让为师。怀让心满意足了。这以后,道一搬进了观音庵,在怀让门下,一不持戒,二不坐禅,一切按照南宗的宗法行事,专修我身即佛。道一在怀让启迪下,归顺了南宗,怀让这才让他自创禅林宗派,让他离开南岳到江西立身说法,弘扬禅宗南宋学说,后来,扉下僧徒云集,获得江西马祖的尊号。道一在南岳创建的草庵,为后来临济宗僧人重建,命名马祖庵,因为马祖受法怀让,故又名传法院。内悬有砖镜重辉的匾额。3. 宋美龄与磨镜台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雄峙于河中大地,而海拔六百多米的磨镜台,群山环抱,绿荫如盖。夏日,衡阳、广州 、南京、重庆、武汉等地气温达四十摄氏度以上,磨镜台却温暖如春,只有二十度左右,是避暑消夏的胜地。蒋介石、宋美龄曾五到磨镜台。1943年2月18日,为了争取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和援助,受蒋介石之托,出访北美,宣传中国抗日的宋美龄,出席了美国国会为她举办的专题演讲,发表了战争与和平的即席演说,最后,以磨镜台的传说结束了演讲: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南岳衡山地区,叫磨镜台的传说。一千余年前,衡阳地区有一座古庙(即福严寺),庙中一位住持(即七祖怀让和尚),天天在石头上磨一块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一个小和尚(指马道一,与怀让不同宗派)问他:住持师父,以砖磨石,究何为乎?住持答道:余欲磨砖成镜。小和尚说:住持师父,磨砖成镜,不可能也。住持说:这与你整日念阿弥陀佛以求福祉是同样不可能的。这个故事讲完了,我是说,我今日对贵参议院诸位参议员,以及旁听席上的诸位女士与先生,愿更进一言:吾人之诸领袖,倘无吾人全体积极协助,不能实现此种共同理想。此磨镜台故事之教训,乃诸君与余深切领会者也!我们不但要有理想,而且应以实际行动实现此种理想!参议员们都为宋美龄的真诚所感动,全体起立,掌声雷动,磨镜台的古老传说,也随着宋美龄的演讲而蜚声海内外。(三)南台寺在掷钵峰下的三生塔南面,号称“天下法源”,距福严寺2公里不到。南朝梁天监年间海印禅师创建此寺,唐天宝年间禅宗七祖弟子希迁和尚将它定名为南台寺。南台寺风景宜人,古寺四周绿树环抱,寺内有虎耳草、七里香等奇特植物,最稀奇的是一种叫雪花的高山植物,它枝干低矮,开着金黄色的花,却不长叶子。南台寺被日本佛教曹洞宗视为祖庭,曹洞宗和南台寺所属的临济宗同出禅宗南宗创始人慧能一宗。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曹洞宗高僧梅晓来南台寺接连宗源,赠了不少藏经给南台寺,留下了“梅晓赠经”的佳话。南台寺在福严寺下方两里许,于瑞应峰下,素有“天下法源”之称。它建于梁天监年间,原是海印和尚修行的处所,在寺院后左边的南山岩壁上,有一如台的大石。据说当年海印和尚常在这块石上坐禅念经,所以寺名“南台”。现在台边还清晰可见“南台寺”三个径大二尺的大字,左边有“梁天监年建”,右边有“沙门海印”两行直刻小字,该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台寺名声很大,海内域外的佛教徒对它非常崇拜。这不仅它是六朝的古刹, 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该寺院在唐末五代时便出了一个着名高僧石头希迁禅师,他是南宗两大系中的一系青原系的重要人物。石头希迁,人称石头和尚。据宋高僧传、五灯会记载:希迁禅师(公元七年七九年)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县)人,听说六祖慧能南来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便前往参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于罗浮山受戒。后又拜青原行思为师,传其法。唐玄宗天宝初年,希迁到南岳衡山受戒结庵于南台寺东大石上,时有称为“石头和尚”。与江西道一禅师名闻天下。相传着有参同契、草庵歌,至今日本曹洞宗的僧人用作必修日课。唐贞元六年(公元七九年)圆寂,卒谥“无际大师”、塔曰“无相”。弟子有道司、憔俨等二十一人。他们宣教弘法,创立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派,其中曹洞宗更为昌盛,形成南宗禅,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主流,法嗣遍布天下。南宋时,临济、曹洞二宗传到日本。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视南台寺为祖庭。故有“天下法院”之称。石头希迁圆寂以后,肉身龛葬。葬于南台寺下方,为南岳仅存的一座唐代古墓。南台寺自唐代创建后,曾经废圮,直到宋代干道元年(公元一一六五年) 才得重新修缮。明朝初年,寺院荒废。明弘治年间,元碍和尚重建。清初,寺院又废圮。有些僧徒乘机分移寺产,在山下岳庙旁各建小寺,自称南台嫡系正派。 光绪年间衡阳人淡云和尚与其徒 ,见新老南台真伪并出,“争利于禅林,有辱佛门”,便下决心重振南台正宗。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年),他找到了南台寺旧址。募捐一万八千余贯,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二年)开始动工,历时四年,到乙已年(公元一九五年)将寺建成。寺宇规模宏大,超过历代所建的规模。南台寺有四部分, 山门挂“古南台寺”匾额。二进为弥陀殿。里面有欢喜佛像,坦腹露胸,满脸笑容,谁看了都会欢喜他。正门前有“南台禅寺”门额,三进为佛殿,有塑像饰龛,四进为法堂、祖堂、云水堂。两厢各有斋堂、禅堂、客房等。寺中大小舍房一百余间。光绪癸卯年间(公元一九三年),日本曹洞宗法脉高僧梅晓和尚(六休上人),自称是石头和尚第四十二代法孙。专程来南台寺。这时南台寺的重建工程正在进行,梅晓见屋基楚楚、砖墙厚实,规模宏大,十分高兴。当即向淡云和尚提出:寺宇落成,愿赠“藏经”一部。淡云和尚表示乐意接受。他回国后第四年(公元一九七年),就率瓴日本佛徒数十人,亲自护送到南台寺,并举行了隆重的赠经仪式。这是当时一件盛事。它成了中日友好往来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自梅晓赠经以后,至今日本佛教徒不时派出代表团来南台寺礼祖。南台寺为中日友好交往树立了友谊的丰碑。南台寺四周绿荫蔽日,古木森茂,寺前有一片落叶杉林,名叫水杉林。树高达二十余米,直插云天,羽状针叶,树影婆娑。南台寺有一条小路通南岳古镇。中经一个大石坡,石坡间有石磴数百余级。在岩石上,好像天梯架于岩壁上,故名天生磴。梯下悬崖峭壁,有挂着铁链的石栏杆,山坡旁边有一石,名叫金牛石,相传上面印有金牛足迹。明正德十年(公元一五一五年)秋天,夏良用在金牛壁刻上了一首诗云:“手招黄鹤来,脚踏金牛背。尘世无人知,白云久相待。”沿山坡下行四里即到黄庭观,从此走上坦道,便可迤逦直达南岳古镇。如今南台寺已修葺一新。一九八一年泰国华侨黄彰任先生捐赠铜佛一座,供在寺中殿堂上,为古刹增色不少。三、课堂小结: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衡阳市南岳区,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拜的神祇,即南岳衡山君神,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1982年,衡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0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22日,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1日,衡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衡山被评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前往南天门、祝融峰去进一步了解佛寿文化。教学后记: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详)案 课型: 新授 本期第 课时课题: 南岳大庙、万寿大鼎 主备人:陈婷婷 复备人:陈婷婷 审核人:李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带领学生了解“南岳大庙”、“万寿大鼎”的建筑结构和相关历史文化。过程与方法:了解“南岳大庙”的建筑结构,说出“万寿大鼎”建筑包含的“寿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南岳大庙”的建筑结构和“万寿大鼎”的“寿文化”,体会其历史文化内涵。学习目标:我能了解“南岳大庙”的建筑结构,说出“万寿大鼎”建筑包含的“寿文化”。让学生了解“南岳大庙”的建筑结构和“万寿大鼎”的“寿文化”,体会其历史文化内涵。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南岳大庙”的建筑结构和“万寿大鼎”的“寿文化”,体会其历史文化内涵。让学生体会中国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法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资源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准备:课件板书设计 南岳大庙:第一进:棂星门 万寿大鼎:9.9米,56吨 第二进:奎星阁 第三进:正川门 第四进:御碑亭 第五进:嘉应门 第六进:御书楼 第七进:正殿 第八进:寝宫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一、 一、导入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你们知道是哪里吗?生:南岳大庙二、介绍南岳大庙(一)简介南岳大庙师:对,没错。“南岳大庙”素来就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它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900平方米的规模。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出示图片)(二)认识南岳大庙第一进师:大家看,这就是南岳大庙的第一进。你们知道南岳大庙第一进是什么门吗?师补充:第一进是正门,也叫棂星门,由花岗石砌成,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姿态雄伟, 南岳大庙门内翠柏挺立,绿草如茵。师:之所以以“棂星”为名,是有原因的,谁来说说看?师补充: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请大家仔细看看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出示图片南岳棂星门拱门楹联)师:(师引导学生理解楹联意义)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三)认识南岳大庙第二进师:(出示图片)古朴典雅、精致玲珑的楼阁叫奎星阁,此为大庙的第二进。大家看到,阁楼上有“戏台”二字,这是湖南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戏台。为何称为“戏台”呢?据说历代帝王天子或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时,地方官员都要请一些戏班子和民间艺人前来演唱,以增添喜庆气氛。戏台基座上有四个大铜钱孔,这些铜钱孔起什么作用?师补充:它们起扩音的作用,同时也象征着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如今回首看看戏台两侧保存下来的“静听之”、“细思之”的题字,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在戏台的中央顶部,有一条巨大的木雕盘龙,由香樟树雕刻而成,雕刻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而且还会转动哩!故此亭又叫盘龙亭。师:出示奎星阁戏后台楹联,引导学生理解楹联意义。(四)认识南岳大庙第三进师:第三进为城门式的三大洞门,正中叫正川门,门内有玲珑别致的御碑亭,亭内有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1708)为重修南岳庙而立的一个巨大的龟驮石碑,碑文系康熙亲笔;(五)认识青石龟师:(出示图片)我们所见的这青石龟有几种说法,一说为龙子,相传龙生九子,各有奇能,此乃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它好文不好武,且擅长负重,据说碑碣立在他的背上便可久经沧桑而不倒,永存后世。因此,历代都用它驮着御碑,供游人欣赏。二说此青石龟叫千年长寿吉祥龟,非常有灵气,人们都说“摸摸龟头,一生不愁;摸摸龟背,大富大贵;摸摸龟身,财运(官运)亨通;摸摸龟尾,办事不累;摸摸龟爪,一切都好;从头摸到尾,万事不后悔”。大家不妨试试,带些灵气回家哦!(六)认识南岳大庙第四进师:(出示图片)第四进为御碑亭,内有清代康熙皇帝题词的碑一座;(七)认识南岳大庙第五、六、七、八、九进(图片展示)(八)认识千年灵龟(出示图片、说说“千年灵龟”听经的故事)三、 介绍万寿大鼎1、指名说说对“万寿大鼎”的认识。2、师补充: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最新盛景之一。这座鼎已被上海吉尼斯纪录总部认证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鼎”和“世界上寿字最多的鼎”。此鼎用锡青铜铸造,她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重、最大的鼎,也是第一次用“中华万寿”四字铸造的中华民族之鼎。是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寿文化精华的浓缩。“中华万寿大鼎”的落成,进一步奠定了南岳作为“中华寿岳”的至尊地位,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祈福求寿、观光朝拜。鼎上铭刻着一万个“寿”字。寓中华万寿、万民永寿。这是亿万华夏儿女的世纪盛举,揭示了南岳作为中华寿峰的至尊地位,其意义深远,不言而喻鼎高9.9米,寓意九九归一,中华一统;鼎重56砘,寓意中华56个民族大团结。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上课时间:第 周 星期 (详)案 课型: 本期第 课时课题: 曾国藩爱国 主备人:陈婷婷 复备人:陈婷婷 审核人:李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曾国藩爱国的事例。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图文并茂地讲解,让学生大致了解曾国藩爱国的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老师授课,学生能被曾国藩的人格与精神感染和熏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热爱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习目标:我能了解有关曾国藩爱国的事例,并能简单的进行复述。重点难点:能够感受曾国藩的人格与精神。教法学法: PPT教学教学资源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图片、故事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曾国藩的爱国资料板书设计 曾国藩 爱国 定位 评价 教学过程修改与补充一、导入:他是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他一生忠君爱国,在他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二、定位:1.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2.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3.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4.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借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5.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6.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7.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