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1页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2页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3页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4页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提要 曹禺先生的名剧雷雨自1934年在北平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至今已七十多年了。七十多年来,它的魅力丝毫未减。所以,雷雨的艺术成就是颇值得我们探讨的。在人物形象方面,蘩漪、侍萍和周朴园塑造得尤其成功。蘩漪是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她的性格中充满矛盾和极端,她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但却始终未逃出周家那口漆黑而残酷的井。侍萍是沉默的。她不是曹禹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周朴园是一个渗透着封建思想的资本家,在他“仁义”、“道德”的外衣下,掩藏的是他的专制暴虐、刚愎自用和心狠手辣。当然,作品也写出了他作为常人的感情。作者没有从观念出发,而是在把握生活逻辑和人物性格逻辑的基础上,塑造出了这两个极具复杂性和真实性的人物。关键词:艺术成就 丰满的人物形象 复杂的性格 悲剧 性格的两面性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绪 论看完雷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剧中人物的命运深深撞击着我的心灵,仿佛将我也置身于那个黑暗时代,亲眼目睹了这出时代和社会酿成的悲剧。周朴园、蘩漪、侍萍、四凤、周萍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我眼前一一闪过,蘩漪的狂笑,四凤的呐喊,侍萍的沉默,还有那滚滚的雷声依然回响在我耳边。 雷雨最初发表于1934年北平出版的由巴金、靳从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它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它通过家庭纠葛和劳资冲突揭露了从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溃的悲剧命运,在当时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几十年后的今天,雷雨的魅力不减当年,为什么?我想,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固然重要,然而,如果不讲究艺术形式,那仍不能称为“优秀”。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在文学理论中早有阐述。雷雨的魅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它伟大的艺术成就。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浅谈自己的几点拙见。本 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描写好坏两极极端的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但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也绝不能受观众喜爱。人是具有复杂性格的,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雷雨的艺术成就之一是他塑造了三个真实、鲜明的人物典型蘩漪侍萍和周朴园。这三个人物都是具有复杂性的人。他们复杂的心理,交织着错综矛盾的情感,都被曹禺先生天才地刻画出来。(一)周蘩漪最“雷雨”式的人物蘩漪是雷雨伟大成就之一。凡是读过雷雨的人,都不能不对她留下深刻的印象。都不能不为她的“壮举”感到震动。在那个雷雨的夜里,她象是一道闪电,把周朴园竭力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专制家庭劈得粉碎。蘩漪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无论你是否喜欢她,都会不可抗拒地被她所吸引。这首先来自于她特异的性格光彩。蘩漪是周公馆的女主人,但同时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她的性格决定了是弱者、被欺凌者。正如同在她一出场的人物介绍中所说的:“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如果这些便是蘩漪性格的全部,她就谈不上有何魅力,但作家在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中注入了“更原始的一点野性”,使得这个形象避免了单薄而不失丰满。这一点“野性”使蘩漪成为一个棱角分明具有反传统色彩的女性形象。蘩漪的性格是极其复杂的。她悒郁而乖戾,热情又冷漠,任性傲慢又孤芳自赏,哀怨文弱更阴鸷可怖。极端和矛盾是雷雨蒸腾的氛围里两种自然的基调,而在这种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合。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又是精神奴仆,她是周萍的后母,又是她的情妇。她无法忍受那种令人窒息的气氛,她不愿再过母亲不象母亲,情妇不象情妇的生活,但是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这种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蘩漪的一切都是走向极端的。她爱得狂热,恨得也强烈。“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象只恶狗狺狺地,不,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她爱上了周萍,不顾一切地爱他,甚至愿意与他私奔;但是当她对周萍彻底失望,这种铭心的爱立即化为刻骨的恨,她宁愿把自己所爱的人毁灭。她不是似水的女人,她是烈焰,是响雷,是闪电,蓄满了光和热,她更象是一把利刀,她的爱和恨都带着一道道的血痕和深重的创伤。然而,另一方面,她又是那样软弱无力,她渴望自由如同大旱之年盼着几滴甘露。但她终逃不出那口漆黑的残酷的井。诚然,蘩漪并不是那种完美的女性形象,但是她的“可爱”恰恰在她的“不可爱”处。蘩漪沉静的外形却内蕴着“雷雨”式的性格,文弱的躯干却蓄满了尖锐的力量。这也许正是蘩漪最吸引人的地方。蘩漪的吸引力还应在于这个人物典型的形象意义。就思想来说,蘩漪的境界并不高。她所追求的不过是属于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范畴的爱情婚姻自由。然而,在这一点上,她显得是那么执拗。她爱上周萍不知悔改,周萍要弃她而去,她死死抓住不放手。她宁肯破釜沉舟,也不愿再安于在那个“圆满而有秩序”的周公馆中做花瓶。没有人知道蘩漪能走多远,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损害了别人的幸福,她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在她的具有魅力的却未免显得有些阴鸷可怖的性格中,我们分明地看到折射出的是封建专制环境的沉重压力,那种把一个女人心灵美丽的心灵扭曲得令人震惊的精神虐杀。18年来,蘩漪被关在周朴园用专横、虚伪制成的封建牢笼里,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空气。她身心健康又被周朴园当成病人疯子来医治和管束,她身为周朴园的太太却得不到他的半点温情,她遭到周萍的抛弃,却又不得不压抑住痛苦。残酷的精神折磨和人性压抑把她美丽的心灵扭曲得冷酷狰狞。所以,无论蘩漪个人的追求带有多少利己主义动机、都不能掩盖封建社会的罪恶。与其说是周朴园、周萍把她这个女人逼得太狠,倒不如说是封建社把女人逼得什么都做得出来。所以蘩漪敢于蔑视传统伦理道德去爱周朴园同前妻的儿子,这是她对爱情自由的大胆追求,是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而周萍的背弃,蘩漪的执着,以及最后那使周朴园人毁家破的爆炸性举动,都表现出蘩漪是一个彻底的反叛者。她是没有出走的中国“娜拉”,她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在雷雨中曹禺带着极大的怜悯和尊敬赞美蘩漪,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围兽的搏斗。” 蘩漪这一形象震撼人心就在于她更能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尊严、权利的深沉的思考。虽然蘩漪的反抗还仅仅是有局限性的个人反抗,但她的勇气和胆量,将会同投进水中的石块一样,在封建社会里遭遇着不幸的女人们中激起浪头的。对蘩漪这一形象的挖掘和塑造,体现了作家曹禺崇高的审美理想,表明了作者对压抑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行为的深恶痛绝,更表达了作者对勇于反抗、敢于反抗人性压抑的女性的高度赞扬。(二)侍萍沉默的羔羊侍萍是沉默的。她不是曹禹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狠心的遗弃毁灭了少女的爱情之梦,失贞的耻辱永远地葬送了侍萍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力。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折磨,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可以肯定地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没有了爱情,余下的就是必须生存的现实。侍萍遇人不善地嫁了两次,与鲁贵的结合显然也不是幸福的。鲁贵鄙贱失贞的侍萍,待其如奴仆般吆喝训斥,侍萍只能以沉默来拒斥这个她极端厌恶的男人。因此,被迫选择的婚姻也没有结侍萍带来解脱,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作为人的尊严。前半生的侍萍最诚挚地奉献过爱情,却遭到背弃;试图经营家庭,却倍受歧视。沉重的现实境遇使她逐渐丧失了爱人的能力,侍萍生命的一半早早地枯萎了。中年的侍萍悉心于照料儿女,作为一个母亲,她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她总是竭尽全力地张开羽翼为儿女们这风挡雨。她毫无保留地将后半生的幸福押在儿女的回报上。然而命运之神所安排的“回报”却彻底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侍萍清楚地意识到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儿子。生长在两个不同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与鲁大海之间必然的阶级冲突又让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可是命运还在步步紧逼这个满身疮伤、苦难深重的母亲,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账”。女儿四风与异父兄长周萍的乱伦令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恶”由此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待萍以最大的勇气独自吞咽着儿女们为她酿制的苦酒,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侍萍彻底失去了生命仅有的支撑。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情的侍萍还能麻木地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侍萍则一无所有,她所奉献出的都成为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活生生的侍萍在命运安排下逐步走向死寂的绝境。她沉默的人生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终地关爱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别人给她造成的伤害,不断退让地守着生命的底线。曹禺先生将所有苦难集中于侍萍一身,也许意义正在于证明:人必然会经受苦难,即使他(她)默默无闻。面对苦难,人无法选择,只有去面对、去接受。侍萍的悲剧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运挽歌。侧耳倾听时,荡漾在心里的是“似水的悲哀,流不尽”。(三)周朴园摇摆于封建专制家长与资本家之间的人物周朴园也是雷雨中写得极好的一个典型。他出身于封建家庭,到外国留过学,但又尊崇旧道德。是一个渗透着浓厚的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人物。他的身上具有资本家与封建专制家长的双重特征。在外,周朴园是大权在握的董事长,是拥有巨额资产的资本家。他的资本家的特性首先表现在他的发家史上。他的财富的积累正是他掠夺、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罪恶的积累。他曾为了掠取高额利润,故意制造哈尔滨的江堤出险,他在矿上指使警察开枪,屠杀罢工的工人。这些集中体现了周朴园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剥削者。其次表现在他与鲁大海的关系上。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但却不以亲子关系而放弃开除鲁大海的念头。资产阶级与产业工人阶级之间的残酷的阶级对立把骨肉之情抛之九霄云外。周朴园是一个资本家,但在他的资产阶级家庭里,我们却看到他所要求的正是封建的“秩序”。他君临一切,如同一个暴君,为了显示自己的封建家长威严,他的意见就成了法律。他认为自己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而这种“圆满”和“秩序”就是唯他独尊。他把自己的妻子当成物品一样来摆布,哪怕是吃药这样的小事,蘩漪也不能自己作主,必须得服从他的命令。他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样,他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交流,更谈不上父子亲情,有的只是命令与服从。他的专横暴戾、刚愎自用、冷酷无情,在他的家庭生活中暴露无疑。周朴园是这样的罪恶深重,但偏偏他又给自己披上一件“仁厚”、“正直”、“有教养”的外衣。他在教训他的儿子周萍:“我的家庭是我认为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我的儿子,我也认为都还是健全的子弟,我教育出来的孩子,我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他们一点闲话的。”可是,正如同周蘩漪揭露他的一样:“你!你忘记了你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啦!”可以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年轻时,他荒唐无耻,玩弄侍萍,为了维护封建门第观念,又在大年三十风雪交加的晚上逼走侍萍。犯下难以饶恕的罪恶之后,他又“良心发现”,为表示灵魂的忏悔,他对“亡灵”有着种种“虔诚的纪念”。可是,侍萍的突然出现,一下子揭开了他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你来干什么?”“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对侍萍的感情值多少?他“正直”、“仁厚”、“有教养”的上流人物的名誉值多少?他一瞬间算得很清楚。侍萍的出现,对他的社会形象构成了威胁,他要用一张支票来买回他一贯以最“正直”、最“仁厚”的上层人物自居的尊严与体面,来维持他那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形象。他的“伪善”在这场戏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从社会还是从家庭的视角去剖析,无论从资本家还是从封建专制家长的身分去研究,周朴园都是伤天害理的食人者。但“周朴园”的艺术成就远不止于此,作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单纯的食人者的反面形象,而是从一个常人的角度去刻画他,写出了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这个人物形象真实而不落俗套。当周公馆中只剩他一人时,我们看到这个一贯以冷酷严厉、专横暴虐的封建专制家长孤独和寂寞的一面。在对待侍萍的态度上,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周朴园年轻时抛弃了侍萍,与侍萍重逢后依然绝情绝义,由此看出周朴园是极端冷酷和自私的。但难道说他对侍萍没有丝毫的眷恋和爱情吗?在他与侍萍相认前的那一段对话中,我们不难看他对侍萍的牵挂,我们更能猜想出那朵梅花后面的点点滴滴的往事。三十多年来,他将房间保留了侍萍在时的模样与习惯,不许下人随便进来,为的是在这昏暗的屋子里,重温往日的旧情。这些怀念虽然因为后来与侍萍重逢表露出的绝情而显得虚伪,但是他对侍萍的感情是勿庸置疑的。这种既真实又虚伪的感情似乎显得有些矛盾,但正是因为这矛盾,才丰富了周朴园的性格,使它不至于成为一个单一刻板的人物,也正是因为这个矛盾,所以当周朴园为维护自己的脸面尊严而放弃对侍萍的感情时,我们更深刻地看清了他冷酷自私伪善的真面目。使这一人物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结 论在文中出现的人物中,繁漪是描写的比较成功的一个,因为作者要展现的是她的感情上的纠葛,比较的单一,但是她又是一个最好的矛盾统一体。她美丽,聪慧,有着良好的教养和学识,可是她又是勇敢和激烈的,充满了热情。她最大悲哀就在于她嫁给了周朴园。这个男人的专制压抑了她渴望自由的天性,而周朴园对于侍萍的“怀念”更是摧毁了蘩漪关于爱情的梦想。“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雷雨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蘩漪的结局正是这种无奈最好的印证。在她与周萍发生感情的那一刻起,甚至更早,在她走入周公馆嫁给周朴园的那一刻起,就早已经被注定,无力改写。是她极端的天性的必然结果,这种天性如一场烈火,一往无前,席卷一切,最终也必将毁灭一切。侍萍是个悲剧女性,除客观现实对她的影响之外,主观上她也有不可克服的悲剧性格,表现为爱与恨、展露与掩盖、软弱与坚强的性格上的二律悖反。鲁侍萍也不怀疑自己是恨周朴园的。但是邂逅周朴园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而听到周朴园为旧恶作忏悔,对旧情作表白后竟然低头叹气,说“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话请你也不必说了”。 鲁侍萍最强烈的角色意识是母亲意识,在周萍面前两度“失言”,母子关系险遭败露。长期以来大海和四凤分享着这份母爱。但是当萍儿不再是梦幻和回忆,而是活生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时,她为长子封存了30年的母爱就再也无法遏制。为了看一眼周萍她甚至甘受双重屈辱:向寡情的周朴园求情和以“鲁妈”的身份见儿子。其次,侍萍在对待鲁贵的态度上,她也是处于两难境地。按当时的情况,侍萍不嫁是不可能,但嫁也只有嫁鲁贵这样自己并不喜欢的人,所以,她对鲁贵并没有什么感情可言,只能是凑合着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