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全面解析.doc_第1页
2013高考全面解析.doc_第2页
2013高考全面解析.doc_第3页
2013高考全面解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高考试卷第一时间全面解析语文基础:成语题虚晃一枪,新题型横空出世考试说明在语基部分最大的变动是成语题的重新出现,因此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都觉得成语题是今年必考选项,然则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但成语题没了,连文学常识都没有了。本次五道题目为:字音字形、病句、近义词辨析、语义衔接以及另一个全新题型。这个新题型的出现可说是毫无征兆,其题干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加点字均为单字动词,考点在于修辞手法。这个考点本身并不难,然则考生们在临场乍然遇到难免出现心态波动。其实语文考试就是如此,知识掌握也需要临场应用。这个虚晃一枪出现的新题型,不知道是否会固定在今后的考试中。此外,字音字形题中A选项出现了两个错别字,打破了以往“一个字错一个音错”的规律,这一点在今年一二模中已有征兆。文言阅读:传记文重回视野,主观题概括大意文言选篇部分,并没有出现今年一模二模时文章体裁“百花齐放”的特色,回归相当传统的宋史曹彬传,虽然本文以前曾经在广东省其他试卷中出现过,不过并不完全一致。文言部分最受关注的是之前提过的“主观翻译题”,考试说明在此给出两种题型:一为逐字精译,一为概括大意,其中后者更像是“半道阅读延伸题”。今年高考真题中命题人选择了相对较为简单的后者,对考生逐字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并未强调。毕竟今年公布考试说明时间已经是1月,立即对应届生提升考试要求较为仓促。但明年的考生务必在意,你们面对的可能就是较难的“逐字精译”了。诗歌鉴赏:李太白古风再现,鲁仲连典故放水诗歌鉴赏是李白古风齐有倜傥生,在选篇上重复了10年北京卷古风五十九首的文篇出处,而题目的难度甚至还颇有不如。10年真题选择了一个“非典型”的怀才不遇愤懑消沉的李白,而今年则干脆在第二题主观题中安排了“结合诗中的鲁仲连典故分析李白的人生理想”这样直白的主旨分析题。本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李白的人生理想高中生人尽皆知,鲁仲连的典故在注解中已经说明,这道题简直堪称零难度。此外,2012年诗歌鉴赏题的考试方式被全盘抛弃,这个模块充分达到了“在复古中放水”的目的。散文阅读:社科文题型调整,延伸题考点平常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化情形,之前我曾经预言过今年社科文会走上“2选择+1简答”的路线,真题果然已经出现了此类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社科文简答题的出题方式,在本题中,命题人并未仅仅围绕选篇来出题,而是再次引入了一段“新材料”: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时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考生需要对原文“苍蝇飞行”和这段材料综合分析对比来回答问题,这种“理解原文引入材料综合分析”思路,堪称命题亮点。在散文部分则并无太大新意。在今年考试说明中仅剩一道的阅读延伸题无悬念地出现在这个模块。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需要考生延伸理解的内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本是文学写作中的常见概念,考生的回答也需要“结合本文具体阐述”,这道题本质上是一道变相的“艺术鉴赏题”,算是部分继承了去年诗歌鉴赏阅读延伸题的命题方式。作文:再回首北大时事,双升华科技人文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高考作文题曾经连续两年与发生在北大的热点事件相关。今年的“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材料出自是莫言、范曾、杨振宁在北大三人对话时提到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回答,时隔三年后再次走回了“北大时事”的出题源泉。从题目本身来说,是典型的“科技如何影响时代”的命题,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社会人文领域,这个题目有去年湖北卷“书信在现代社会消失”的气象,令人欣慰,堪称是新课改以来北京卷出得最好的一道作文题,也展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良好信号。相对而言,对唯科技论的反思、对人文思潮生活方式因科技而改变的思考、对时代日新月异的歌颂、对一个又一个时代更迭的亲身体会,都能写出典型一类文立意。语文老师肯定更喜欢贴近人文关怀的破题和升华角度,只是担心北京学生缺乏类似的思维眼界和日常训练。这个题有深度但不容易。结语:当我们分析高考真题时我们在谈些什么?其实,对于应届考生来说,本文已经是典型的“马后炮”,这篇文章的真正读者,应该是那些正在围观本届高考的高二学生们。一年又一年真题评析,只是在试图为明年的考生,指引出一条相对明晰的备考之路。比如说,明年的考生们,你们是否已经开始关注每一年考试说明中所传达的新题型和新思路?考试说明更改每三年为一个轮回,你们是否已经开始研读2013年这本书中所传达出的一切?又是否懂得利用今年的语文考试真题来修正自己明年的备战目标?再比如说,在每年的考情变化中,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些永恒的“不变”?比如新课改以来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善思考、多积累、阅历广、眼界宽、格局大的考生都会占据优势,因为不论什么作文题目,能够选拔出来的一类作文都具备相似的特征,是同一个阅卷标准的产物。所以,未来的所有考生们,你们是否知道在未来一年中,请切记在作文练习中坚持联系现实的眼光。你的立意该当是出自你对生活的点滴发现和深入思索。这些功夫都要在平时一点一滴的有意识的积累和发掘中获得。如果你们已经懂得归纳方法、梳理知识、揣摩题型、积累素材,那么本文的目的,也算是部分达到了吧。 王乃中: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毕业,于语文应试技巧和心理调节方面均有独到心得。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评析 研究十年高考,研究高考五年,北京高考,尤其是作文,几乎不再有什么秘密可言。说题目,09年以后,北京高考作文题一定会跟当年的时事有密切关系:2009年隐形的翅膀,并非媒体热炒的流行歌曲进高考-隐形的翅膀是06年的歌,早就不怎么流行了-这件事情的真正背景,是当年卸任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在09年新年狂欢夜唱过这首歌;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更不用说,源于当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与北大书法协会会长的唱和;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包揽冠军的结果出来那天,距离高考只有十多天的时间;2012年巡视铁路的老计,其事迹曾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于12年年初播放-然后呢?2013年的文学家与科学家探讨爱迪生与21世纪的手机,就是源于2013年5月17日莫言、杨振宁与范曾在北大进行的对话。 说命题形式,一切也有迹可循。07年北京正式宣布新课改,材料作文伴着这阵东风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细雨湿衣看不见;08年继续走材料作文的路子,但沙子、石头、水这个故事,无论对于考生还是阅卷老师,审题门槛都太高,作文阅卷现场的差评直接反馈到命题思路,2009年的题目就变成了命题的隐形的翅膀;2010年命题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又因为审题允许范围过于宽泛,使得作文成为了201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区分度最差的题目,令人头疼的大肚子现象,逼得作文重回材料作文的老路,2011年的世乒赛,于是也就有了学生甲乙丙的三个观点;2012年的作文本想提高一点审题难度,把材料后面的观点去掉,结果尺度没把握好,出了一个初中水平的题目,直接导致当年北京高考作文没有一个满分。根据这些信息,我推测2013年的高考,为了保证题目的适当难度,命题形式应该会从有观点的材料作文和有导语的命题作文中二选一;而为了保证题目的区分度,有观点的材料作文可能性更大。果不其然。 不过,尽管如此,拿到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的应届考生,也一定会被显著的当下色彩和手机这个具体的意象吓得倒抽一口冷气:北京高考作文从来没有考查过时事评论题,乍一看北京这个题目,似乎难度要直逼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命制的佼佼者-湖北,就在这里,高考作文考过母语,考过旧书,考过书信,无一不透着浓重的文化气息和明确的当下意识。但北京毕竟还是北京,北京从来不会干这种突然袭击的事情,2013的高考作文要让考生思考的,无非是以手机为媒介、为触点、为引子,思考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之间的关系,文学家和科学家供考生进入的两个维度,其实就相当于材料后面附着的两个观点:一个是科学技术至上,一个是人文情怀反思。对于前者,我曾经鼓励那些匮乏事例的理科生,好好研究研究安培是谁,欧姆是谁,洛伦兹又是谁,这样不但解决了事例陈旧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凸显个人特色,针对于现有这个题目,也完全可以借此构建出深远恢弘的历史发展背景,只要不完全抛开21世纪和手机这两个引子写,文章就完全站得住;对于后者,即便是用高考作文最土最俗的例子元老:司马迁、李白、苏轼、屈原、陶渊明,我们也完全可以比较这些古人的沟通方式与现在手机这样的沟通方式之间的区别,借以彰显自己的人文态度-如果考生们真的熟练掌握2007年到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话,那么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无非是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最后一个观点:某种情怀,已经不适合当下世界因为手机。联想到高考作文其它的大俗例子就是牛顿、爱迪生和居里夫人,2013年的高考作文,更像北京高考恶俗例子,以21世纪的手机为由头的左右互搏。这也算是一种致敬么?当然,考生在考场上,最好还是别碰这些老古董。 如此看来,2013的北京高考作文并未出格,只要考生在考场上心态沉着,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就足以迅速转化到自己熟知的作文资源上去。当然,话说回来,这还是从应试的门道技巧出发,真正有良心的语文教师,有良心的高考作文命题人和高考作文阅卷人,眼光都不应该聚焦于题目的可操作性,而应该注重更为长远的将来。这样说来,2013年的高考语文未必不是一个明确的宣告或信号,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较以往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改革的路途虽然漫长,而今迈步从头越,亦未为迟。如果有一天北京高考作文真能像法国一样,让考生探讨逃避时间的愿望是否有一定意义,或者文化能否成为普遍价值的载体,那实在是国家幸甚,民族幸甚。只是希望下届高三的老师们,不要看到题目里的21世纪和手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