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常儿童的简述及教育措施番自圆2012301270049 提到“天才”一词,你会想到什么?网友曾评论说:“天才,又被称作另类的人,或者是不一样的人,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东西。”那么,是怎样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将天才与常人区别开来的呢?“天才”是与生俱来的,亦或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小时侯天才的人,长大后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吗?事实上,古今中外的确有许多表现非凡的儿童存在,但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却因时代、国界和认识的不同而不同。我国古代将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成为“神童”,认为这种超凡脱俗的才智一定是来自天神的赏赐,否则是不可能有的。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那些聪明异常的儿童为“金人”,是“稀有、珍贵”的意思。而“天才”一词始于16世纪,在当时原是指伟大的艺术家,特别是指艺术家这个人的伟大,而不是指他的杰出能力。但在英国的人种学家法兰西斯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一书出版后,“gifted”除了形容人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之外,又有了天生之才之意。在当前的研究中,人们较多采用的是,“天才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超常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和“资优儿童”(gifted and talented children )。 “天才儿童”可说是个在今天非常普遍用来形容具有高潜能,有杰出表现的儿童的词,不管在日常生活,或是书籍记载中,都常被使用。Gifted children所偏重的是人的天赋才能,而Talented children强调的是人的特殊才能。可以说,这两个词从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概括了天才的定义。这就是这个概念能够在世界上广为接受的原因。我国大陆的心理学家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super-normal)或是“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的术语。超常儿童是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常态儿童发展水平或是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儿童”。在本文中,将沿用“超常儿童”这个称谓。而中国台湾的儿童心理学者,鉴于近代学人对天才一词有弃置倾向。因而,他们使用了“资优儿童”这个名称。郭为藩在特殊教育名词汇编中对资赋优异这个名词作了详细的解释。“资赋优异儿童泛指那些在思考、推理、判断、发明和创造能力明显超出一般同龄儿童的儿童。”这个名称从字面上来理解显然是指人的天资优异或资质优异。由超常儿童的多种名称,我们也可以看出“超常儿童”仍有许多未解的奥秘,即使对“超常”本身的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教育学和心理学,关于超常儿童的认识仍存在不少争议。例如:教育学和心理学了一般都同意所谓超常儿童是指那些一般的智力、悟性、创造性或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殊才能,如学业成就、道德判断、工作成就、创造能力等超过平均发展水平的儿童。但是,到底是指整体水平的突出还是某一方面水平的突出?哪种超常的资质是特别需要培养和重视的?目前尚有争议。用什么方法能及时地发现资质优异儿童的潜在性能力?怎样评估和鉴定资质优异的儿童?是采用测试评估,还是借助于教师的观察和经验?是依靠学生的学业成就,还是上述各方面的统筹考虑?在一定的群体中,资质优异儿童的人数占多大的比例?其发展水平是超过普通儿童发展水平的99%还是85%?怎样制定所谓“一般水平”的标准?怎样确定比较的对照组,是按一定的生理年龄来区分,还是按专业成绩来区分?那么,怎样给超常儿童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呢?我国的专家学者是这样定义超常儿童的:第一,超常儿童是相对于常态儿童而言,是儿童中智慧才能优异发展的一部分,他们与常态儿童之间有差异也有同性;第二,超常智能是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先天素质为超常智能提供了某种潜在的可能,但需要适合的教育和环境才能成为现实;第三,超常智能是稳定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可能加速超常发展,也可能停滞或后退,这取决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第四,超常儿童心理结构不仅仅限于智力、才能方面,还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方面。 而西方,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伦朱利提出了“三环天才儿童的概念”,认为天才儿童是由下列三种主要的心理品质构成和相互促进:一是中上等以上的智力;二是较高的创造力;三是强烈的动机与责任感。而美国教育部USOE的定义则是指在学校中有高水平的智力、创造力、领导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儿童,接近这一概念的儿童约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5%。总而言之,超常儿童是智力和才能高度发展,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个性特征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这是一般人都接受与认同的。但由于“超常”这一概念的宽泛性,人们可以把任一形式、在任一方面表现杰出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观,可以将超常儿童分为八种类型,而根据另一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则会有120到180种超常儿童。暂且不论超常儿童的才能,超常儿童有着怎样的心理特点呢?由于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普遍较高,他们的智力发展远远地超过一般同龄儿童的水平,因而智力超常儿童在认知、情绪、意志、人格特征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于正常儿童之处。在认知方面,超常儿童具有比常态儿童更优越的认知能力:类比推理、创造性思维发展更好;观察目的明确,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关系,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记忆敏捷,再现速度快、准确注意广度大;注意稳定,并具有高度紧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敏捷;思维深刻、广阔,具有独创性。在情绪方面,独立、自尊和自信是超常儿童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但大部分人都会产生误解:认为超常儿童多半性情古怪,情绪欠稳定。至于个性,认知、情感、行为的独立性是超常儿童的显著特征。根据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的研究报告,超常儿童的心理不是单一成分构成,而是多种心理成分交织组成的复杂结构,其中最基本的除智力、能力外,还有创造力及个性倾向和特征。只是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在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客观要求和条件不同,主观方面也有差异,这三个方面的结合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各种类型的超常儿童,例如,数学和美术才华超常出众的儿童,他们在不同的专门领域表现了不同方面的特殊能力:优于概括客观世界的数量、空间关系,及抽象运算;擅长描绘客观世界的形形色色美(能力方面)。他们对各自所从事的专门活动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不怕困难,坚毅顽强(个性方面)。他们都表现有创造性,或取得了具有创新水平的成果(创造方面)。可见,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地构成了儿童超常发展的心理条件。同时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超常儿童这三个基本方面的发展也会出现不平衡,有些超常儿童这三个方面都高度发展,有些超常儿童可能只有某一方面或某两方面高度发展,其他方面发展比较一般或较差,现实中各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且中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通过对140名追踪研究的超常儿童成长过程的总结分析,得出超常儿童的成长并非一个模式,他们的成长过程不都一帆风顺:有些超常儿童发展过程比较顺利;有些超常儿童的发展不很顺利或很不顺利,在他们成长过程的某个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曲折,个别的超常儿童甚至夭折。概括超常儿童的成长过程,可分为五种类型:跃进式、渐进式、波浪式、后起式、滑落式。那么同为超常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相等或接近,为什么成长过程有如此明显的不同?分析超常儿童成长过程的正反经验,发现有两个相互联系的关键条件:(1)适合的环境和教育,(2)超常儿童本人心理、生(身)心的协调发展。这两方面恰当的相互作用,决定着超常儿童能否顺利发展、健康成长或出现曲折。教育对于超常儿童能否成才有着重要作用。实际上,超常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既有和一般学生相同的需要,也有他们的特殊需要。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刚性教育制度和大一统的课程教学计划,一些超常学生的需要常常得不到满足,他们被迫无奈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他们早已学会的内容,学习兴趣荡然无存。虽然现行课程改革在这方面有了较大改进,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仍根深蒂固。有的教师总认为,超常学生聪明,不教也能学得很好,因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特殊学习和发展需要,对他们缺少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不是教育资源上的简单平均分配,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给予差异化的满足。我国的超常儿童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 对超常儿童的培养还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 国家并没有针对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和教材, 对超常儿童进行专门鉴定、教育、评估的机构也比较少, 大部分的中小学没有专门针对个别超常儿童制定的教学计划, 培养措施以及专门的教材、课程; 对于那些被父母送进学校的超常儿童应进行哪一年级的教育, 学校也并没有进行严格、科学的鉴定评估。虽然有些学校也有所谓的“培优班”、“实验班”,但这与超常儿童的教育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许多超常儿童在学校并没有接受到能最大程度开发其潜力的课程。虽然对超常儿童的教育, 是教育体系应该承担的义务, 但是实际上, 很多学校对超常儿童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程序、规则和个性化教育方式, 这些超常儿童的培养实际仍然依靠父母。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意思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 也就是提供适合其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超常儿童的情况千差万别, 智力基础各不相同, 他们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但是,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由于师资、配套措施等原因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超常儿童往往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 他们的智龄与实际年龄有差距, 智力、情绪、身体发育不同步, 而这个特点往往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发生矛盾。例如,按照身体发育的情况, 10 岁儿童如果上小学也许上午下午各上三节课, 但是如果他上初中上午下午就要各上四节课, 如果上高中的话, 在校时间会更长。能不能提前离校? 体育课超常儿童如何上? 这些看起来很琐碎的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多挑战。而且由于超常儿童的年龄在班级中偏小, 社会化程度和心理发育远不如智力发展的快, 极容易被大孩子欺负, 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周围的人的赞誉, 无形中会助长超常儿童自以为是的性格, 使他们容易养成优越感,形成畸形自尊心, 养成懒惰、自私的心理。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也使孩子产生适应社会和交际的困难。儿童期的同伴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很容易的交朋友, 对超常儿童来说则 要困难的 多。在班里, 他周围的同学年龄比他大, 觉得他太幼稚, 没有共同话题。而和他同龄的孩子则不同班、不在一起学习生活。因此超常儿童几乎总是孤独的, 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就是父母。 不只我国,超常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存在不平衡问题。由于政府的教育理念影响着超常教育的实施,如果将超常教育作为主流教育的附属物时,其地位必然不可靠,因为一旦政局有变,其重视程度也会变,超常教育应属于纯粹的教育范畴。另外,就具体的教育模式而言,各国缺乏符合自己国情的特色项目和课程。一些学者建议建立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合作,同时应该开设更多样的更灵活的超常教育项目,以满足具有不同能力人群的需求。但在我国发展超常教育的过程中,仍有许多能够借鉴别国的地方。如:国家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在国外,像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等国都已针对超常儿童的教育专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国外有专门的超常儿童管理机构,如:印度有专门的叫做“新黎明学校组织机构”的 天才管理机构,学生一切生活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除了泰米尔纳杜邦外,每个区都有一所这样的天才儿童学校。同样是人口大国,我国不仅没有专门的官方的教育机构,非官方的类似科技大学少年班这样的学校和机构也很少。尽管超常儿童是众多儿童中的少数,但他们有权力要求与其他儿童一样得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会。教育公平的真正含义是根据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去促进他们的最佳发展,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教育应该给每个人均等的机会,这与我们素质教育和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现突破的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 新员工入职健康与环境保护培训课件
- 医生职业生涯发展建议的试题及答案
- 探索宇宙 太阳系中的地球与地图艺术课件
- (小学语文资料)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试卷2及参考答案
- 反思与总结的卫生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自考行政管理管理三要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文化传播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质量控制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新动向的试题与答案探讨
- GB/T 17737.4-2013同轴通信电缆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 GB/T 17620-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硬梯
- 档案管理学(本科)(全)课件
- 学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应急预案(三页)
- 领取门诊使用免费基本药品治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知情同意书
- 吉林市富源石材有限公司三佳子饰面花岗岩及周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2年上海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DB23∕T 440-1996 柞蚕生产技术规程
- 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精品医学课件
- 安徽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共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