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CS51单片机实验指导书 第1页共34页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第二部分调试软件LCA51快速入门31启动运行环境32程序编写.53程序编译.64加载.65运行.6第三部分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7一.实验目的7二.实验要求7三.实验原理7四.实验原理与连线7五.实验程序及框图8六.实验收报告8实验二P3口输出控制实验9一.实验目的9二.实验要求9三.实验原理9四.实验电路及连线9五.实验框图10六实验报告.10实验三简单I/O实验(交通灯控制).11一.实验目的.11二.实验要求.11三.实验原理.11四.实验电路及连线.11五.实验框图.12六实验报告.12实验四外部中断实验13一实验目的.13二.实验要求.13三.实验原理.13四.实验连线.13五.实验程序及框图.13六实验报告13实验五定时器实验.14一.实验目的.14二.实验要求.14三.实验原理14四.实验电路及连线.14五.实验框图15六实验报告.15实验六计数器实验.16一.实验目的.16二.实验要求.16三.实验说明.16四.实验电路及连线.16五.实验框图.17六实验报告.17实验七第2页共34页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18一.实验目的18二.实验要求18三.实验原理18四.实验电路及连线18五.实验程序框图18六实验报告.19实验八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讯实验20一.实验目的.20二.实验要求.20三.实验说明.20四.实验电路及连线.20五.实验程序框图20六实验报告.21实验九8255输入、输出实验22一.实验目的.22二.实验要求.22三.实验原理.22四.实验电路及连线.22五.实验程序及框图23六实验报告.23第四部分选做实验实验十D/A转换实验24一.实验目的.24二.实验要求.24三.实验说明.24四.实验电路及连线.24五.实验程序框图.25六实验报告.25实验十一A/D转换实验.26一.实验目的.26二.实验要求.26三.实验电路及连线.26四.实验原理.26五.实验程序及框图.27六实验报告.27第五部分附录第一节实验箱结构与安装使用28一实验箱结构图.28二安装使用.28第二节高级语言编译器安装.29第三节实验箱部分电路模块与开关插座说明.30一开关与插座说明.30二实验模块原理图.31第四节汇编错误码原因说明33第五节MCS51实验箱自检测方法33一实验接口模块检测.34二扩展实验模块测试.34第一部分第3页共34页绪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讲述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系列单片机的结构、原理、接口技术、扩展应用等知识。 其任务是使学生从应用角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中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各种接口技术,建立微机工作的整体概念,同时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微机应用系统,并具有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硬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为今后更广泛的计算机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的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模型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掌握MCS-51系列单片机的指令格式、寻址方式、伪指令和指令系统,能够熟练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3)熟练掌握中断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中的各种接口技术,包括并行接口技术、串行接口技术、扩展存储器接口技术、单片机与显示器、键盘接口技术、单片机与D/A、A/D的接口技术等。 4)初步具备从事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第二部分第4页共34页调试软件LCA51快速入门1启动运行环境双击桌面LCA51图标,软件的主界面如图0-1所示。 图0-1注各窗口及菜单请参看帮助。 第一次启动LCA51,用户需设置仿真机型号、状态和通讯端口。 用户选择设置仿真机菜单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根据使用的仿真机型号,选择相应的类型。 如图所示。 第5页共34页设置仿真器型号图0-2设置通讯端口图0-32程序编写选择文件新文件菜单项,将新建一个空的窗口。 用户在窗口中输入程序。 输入完毕,选择文件另存为菜单项,把该文件保存XX.asm。 因为编译器不支持长文件名,用户不能把该文件保存在如我的文档之类的目录夹中,否则编译器将找不到该文件。 用户可以直接选择文件打开菜单项打开该文件。 注本实验室一律存于mcs_51(F:)/(你的年级)/(你的学号)。 测试串口,若测试失败,请将延时因子调到最大。 3第6页共34页程序编译用户选择“编译编译当前文件”菜单项,将编译当前活动窗口中的源文件,编译结果的信息显示在输出窗口中。 用户可以根据输出窗口中错误信息直接定位到源文件的相应位置。 图0-44加载打开“调试加载调试”,将编译通过的目标文件加载入仿真机。 图0-55运行打开“调试全速运行”。 在实验箱上可以观察其结果。 注在此之前,应先把实验室准备的串口线连至实验相的仿真机通讯口。 同时把实验中所要求的连线连接好。 第三部分第7页共34页实验一P1口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P1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二.实验要求编写程序,使从P1口的低四位读入四位拨动开关的电平,再用P1口的高四位点亮四个发光二极管,使得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变化与四位拨动开关的状态相一致。 三.实验原理P1口是准双向口。 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 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P1口作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高电平使内部MOS管截止。 因为内部上拉电阻阻值是20K40K,故不会对外部输入产生影响。 若不先对它置高,且原来是低电平,则MOS管导通,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四.实验原理与连线1使用专用实验连线,将拨动开关的低四位K1-K4与单片机P1口的低四位P1.0P1.3,依次对应连接起来。 2将单片机P1口的高四位P1.4P1.7与发光二极管L1L4,依次对应连接起来。 、图1-1图1-2五第8页共34页.实验程序及框图实验示例程序流程框图如下图1-3六.实验收报告1.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 2.计算所编写延时程序所用时间。 开始P1口低四位置高读入四位开关量高四位输出至指示灯适当延时实验二第9页共34页P3口输出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P3口的工作原理以及作为I/O口需要注意之处。 2掌握继电器控制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掌握光电耦合器TLC521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1利用P3.5输出高低脉冲,控制继电器的开合,实现对外部装置的控制。 2利用P3.5输出高低脉冲,控制光电耦合器的输出,实现对外部装置的控制。 三.实验原理现代自动控制设备中,都存在一个电子电路与电气电路或非电量电路的互相连接问题,一方面要使电子电路的控制信号能够控制其执行元件(电动机,电磁铁,电灯等),另一方面又要为电子线路的电气电路提供良好的电隔离。 则用单片机控制电子继电器与光电耦合器是经常遇见的情况。 1继电器电路中一般都要在继电器的线圈两头加一个二极管以吸收继电器线圈断电时产生的反电势,防止干扰。 本电路的控制端为JD,当JD为高电平时,继电器不工作,当JD为低电平时,继电器工作,常开触点吸合。 执行时,对应的LED将随继电器的开关而亮灭。 2光电耦合器是由一只发光二极管和一只受光控的光敏晶体管(常见为光敏三极管)组成的。 常见的光电耦合器有管式、双列直杆式等封装形成。 光电耦合器具有体积小、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抗干扰性能强无触点且输入与输出在电气上完全隔离等特点,因而在各种电子设备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光电耦合器可用于隔离电路、负载接口及各种家用电器等电路中光电耦合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光敏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是由发光二极管所在加正向电压控制的。 当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时,发光二极管有电流通过发光,使光敏三极管内阻减小而导通;反之,当发光二极管不加正向电压或所加正向电压很小时,发光二极管中无电流或通过电流很小,发光强度减弱,光敏三极管的内阻增大而截止。 实验程序执行时,对应的LED将随光电耦合器的开关而亮灭。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图2-1P3.5接22模块的JD。 第10页共34页图2-2P3.5接26模块的GO。 图2-3光电耦合哭器的原理图五.实验框图入口JD状态切换延时图2-4控制继电器程序图图2-5控制光电耦合器程序图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实验三第11页共34页简单I/O实验(交通灯控制)一.实验目的1.学习在单片机系统中扩展简单I/O接口的方法。 2.学习数据输出程序的设计方法。 3.学习模拟交通灯控制的方法。 4.学习双色灯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以74LS273作为输出口,控制4个双色LED灯(可发红,绿,黄光),模拟交通灯管理。 三.实验原理1.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 初始状态0为东西红灯,南北红灯。 然后转状态1南北绿灯通车,东西红灯。 再转状态2,东西绿灯通车,南北红灯。 最后循环至状态1。 2.双色LED是由一个红色LED管芯和一个绿色LED管芯封装在一起,公用负端。 当红色正端加高电平,绿色正端加低电平时,红灯亮;红色正端加低电平,绿色正端加高电平时,绿灯亮;两端都加高电平时,黄灯亮。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图3-1PO0-PO3接DG1-DG4,PO4-P07接DR1-DR4。 CS273接F200。 五第12页共34页.实验框图1程序框图图3-22在实际情况中,状态1和状态2中有一个过渡,即南北绿灯闪几次转亮黄灯,延时几秒,东西仍然红灯,才转状态2。 同理由状态2转状态1也一样。 现要求根据上述情况编写程序,其程序框图如下图3-3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开始初始状态东西南北都是红灯状态1南北绿灯,东西红灯状态2南北红灯,东西绿灯开始初始状态东西南北都是红灯状态1南北绿灯,东西红灯状态2南北绿灯闪转黄灯,东西红灯状态3南北红灯,东西绿灯状态4南北红灯,东西绿灯闪转黄灯实验四第13页共34页外部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2.学习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要求编写程序,使其可以响应外部中断源产生的中断触发信号,并在对应的中断服务子程序中点亮/熄灭一个发光二极管作为现象。 三.实验原理中断服务程序的关键是1.保护进入中断时的状态,并在退出中断之前恢复进入时的状态。 2.必须在中断程序中设定是否允许中断重入,即设置EX0位。 另外中断程序中涉及到关键数据的设置时应关中断,即设置时不允许重入。 本实验使用了INT0中断,并采用边沿触发方式。 本实验中使用拨动开关K1来产生中断触发信号。 由于采用边沿触发方式,K1应从高电平端,拨向低电平端来产生中断触发信号。 四.实验连线1使用专用实验连线,将拨动开关K1的输出接至单片机的INT0(P3.2)输入。 2将单片机的P1.0口接至发光二极管L1。 五.实验程序及框图实验示例程序流程框图如下图4-1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开始初始化中断控制循环等待中断入口控制二极管亮灭二极管状态取反中断出口保存现场点亮/熄灭二极管恢复现场实验五第14页共34页定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8051内部计数器的使用和编程方法。 2.进一步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要求由8051内部定时器1,按方式1工作,即作为16位定时器使用每0.05秒钟T1溢出中断一次。 P1口的P1.0-P1.7分别接八个发光二极管。 要求编写程序模拟一时序控制装置。 开机后第一秒钟L0,L2亮,第二秒钟L1,L3亮,第三秒钟L4,L6亮,第四秒钟L5,L7亮,第五秒L0,L2,L4,L6亮,第六秒钟L1,L3,L5,L7亮,第七秒钟八个二极管全亮,第八秒钟全灭,以后又从头开始,L0,L2亮,然后L1,L3亮.一直循环下去。 三.实验原理1.关于内部计数器的编程主要是定时常数的设置和有关控制寄存器的设置。 内部计数器在单片机中主要有定时器和计数器两个功能。 本实验用的是定时器,有关计数器的说明请查阅实验六。 2.内部计数器用作定时器时,是对机器周期计数。 每个机器周期的长度是12个振荡器周期。 因为实验系统的晶振是11.0592MHz,所以定时常数的设置可按以下方法计算机器周期=1211.0592MHz1.0857S(65536-定时常数)*1.0857S=50mS定时常数4C00H3.定时器的有关的寄存器有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和控制寄存器TCON。 TMOD用于设置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03,并确定用于定时还是用于计数。 TCON主要功能是为定时器在溢出时设定标志位,并控制定时器的运行或停止等。 4.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因为中断定时常数的设置对中断程序的运行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在置数前要先关对应的中断,置数完之后再打开相应的中断。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图5-1P1.0-P1.7接L0L7。 五第15页共34页.实验框图程序框图图5-2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开始置初始常数开中断置T1的寄存器保护现场置定时常数判是否到1秒恢复现场等待N查表Y显示数据调整表格指针主程序框图INT_T1中断子程序框图中断返回INT T1入口实验六第16页共34页计数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8051内部定时/计数器使用方法。 2.进一步掌握中断处理编程方法。 二.实验要求8051内部定时计数器,按计数器模式和方式1工作,对P3.4(T0)引脚进行计数。 使用8051的T1作定时器,50ms中断一次,看T0内每50ms来了多少脉冲,将其数值按二进制数在74LS273驱动LED灯上显示出来,5秒后再次测试。 三.实验说明1.本实验中内部计数器起计数器的作用。 外部事件计数脉冲由P3.4引入定时器T0。 单片机在每个机器周期采样一次输入波形,因此单片机至少需要两个机器周期才能检测到一次跳变。 这就要求被采样电平至少维持一个完整的机器周期,以保证电平在变化之前即被采样。 同时这就决定了输入波形的频率不能超过机器周期频率。 2.实验时P3.4对应的连线为600HZ、300HZ、150HZ孔,50ms内来了80次(50H)脉冲。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图6-1P3.4接一计数脉冲(12模块中的600HZ、300HZ、150HZ中的一个)。 PO0-PO7接L0L7。 CS273接F200H。 五第17页共34页.实验框图程序框图图6-2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第18页共34页实验七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片外存储器扩展方法。 2学习数据存储器不同的读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编制简单程序,对实验板上提供的外部存贮器 (62256)进行读写操作。 三.实验原理单片机系统中,对片外存贮器的读写操作是最基本的操作。 程序可以参考流程框图。 本实验要求对片外存贮器中一固定地址单元进行读写操作,并比较读写结果是否一致。 不一致则说明读写操作不可靠或该存储器单元不可靠,程序转入出错处理代码段(本实验要求通过熄灭一个发光二极管来表示出错)。 为了全面检验对该存储器单元各位的读写,程序中使用55H和AAH两个数值(请思考为何选用这两个数值)来验证写存贮器和读存贮器的操作。 本实验系统第8模块中的62256存储器空间为00007FFFH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图7-1将P1.0接至L1。 五.实验程序框图实第19页共34页验程序流程框图如下图7-2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实验八第20页共34页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讯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通讯的编制。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了解PC机通讯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要求利用8051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与PC机通讯。 本实验实现以下功能,将从实验机键盘上键入的数字,字母显示到PC机显示器上,将PC机键盘输入的字符(0-F)显示到实验机的数码管上。 三.实验说明1.当用GR命令执行程序时,实验机内部会将8051串行口电路切换与PC机通讯,无须连线。 2.程序执行前,进入AEDK51,加载程序后,才进入调试菜单工具中的对话窗口,然后执行GR0,就可实行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信实验。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实验电路已在仿真机监控电路上构成。 CS8279已固定接至F238,30模块中的所有短路套都套在8279侧。 8279状态口地址为F239;8279数据口地址为F238。 五.实验程序框图图8-1入口延时置8279工作方式置键盘扫描速率清除LED显示恢复现场S31.ASM主程序框图返回INIT8279子程序框图第21页共34页图8-2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开始开中断置串口模式初始化8279置T1模式及常数串口接收到数据读键盘数据送串口发送完毕读串口判数据属于0F否显示数据N有键按下否NYNYYNYS31.ASM主程序框图实验九第22页共34页8255输入、输出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8255芯片结构及编程方法。 二.实验要求编写程序,使用8255可编程并行口芯片,来检测八位拨动开关的状态,并控制八位发光二极管。 使得八位发光二极管的亮灭变化与八位拨动开关的状态相一致。 实验中用8255PB口作输入,PC口做输出。 三.实验原理可编程通用接口芯片8255A有三个八位的并行I/O口,请用户仔细阅读有关书籍掌握其特点和各种用法。 由于8255的A 1、A2脚分别接至地址线的A 0、A1。 所以相对应8255各口/寄存器的地址分配如下PA口F228H;PB口F229H;PC口F22AH;控制寄存器地址F22BH。 本示例程序中使用PB口作输入,检测八位拨动开关的状态;使用PC口作输出,控制八个发光二极管的亮灭。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图9-18255的PB0PB7(PB口)接至八位拨动开关K0K7。 将PC0PC7(PC口)接至八位发光二极管L0L7。 CS8255接F228。 五第23页共34页.实验程序及框图实验示例程序流程框图如下图9-2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开始设置8255工作状态PB口读入八位开关量PC口输出至八位二极管第四部分第24页共34页选做实验实验十D/A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D/A转换的基本原理。 2.了解D/A转换芯片0832的性能及编程方法。 3.了解单片机系统中扩展D/A转换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要求编写程序,使D/A转换模块循环输出锯齿波和三角波。 三.实验说明D/A转换是把数字量转化成模拟量的过程,本实验输出为模拟电压信号,本次实验生成的波形较为简单,有兴趣者可试编程序生成各种波形,如方波,正弦波等,也可与键盘显示模块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简单的波形发生器,通过键盘输入各种参数,如频率,振幅(小于+5V),方波的占空比等。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图10-1CS0832接F218。 用示波器探头测量9模块的VOUT孔,观察显示波形。 五第25页共34页.实验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开始产生锯齿波产生三角波图10-2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实验十一第26页共34页A/D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A/D转换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2了解A/D芯片ADC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 3通过实验了解单片机如何进行数据采集。 二.实验要求利用实验板上的ADC0809做A/D转换器,利用实验板上的电位器W1提供模拟量输入。 编制程序,将模拟量转换成二进制数字量,用发光二极管显示。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图11-1CS0809接F230。 26模块电位器中心抽头Wout(即05v)孔接至ADC0809的IN0(通道0)。 EOC连P3.2(INT0)。 将单片机的P1.0P1.7接至八位发光二极管L0L7。 四.实验原理ADC0809是八位逐次逼近法A/D转换器,每采集一次一般需100us。 中断方式下,A/D转换结束后会自动产生第27页共34页EOC信号,经一级74LS14反相后与8051的INT0相接。 本示例程序采取了中断处理来正确读取A/D转换的结果。 用户也可以用延时来保证A/D转换完成。 读取结果由P1口送至八位发光二极管显示。 五.实验程序及框图实验示例程序流程框图如下开始初始化开中断启动A/DA/D转换完数据输出清读数标志中断入口读A/D转换结果置读数标志中断返回INT_0子程序框图PAD.ASM主程序框图NY图11-2六实验报告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并实验报告册。 第五部分第28页共34页附录第一节实验箱结构与安装使用一实验箱结构图二安装使用按图连接PC机和实验系统,检查正确后接通电源即能工作。 仿真头和实验CPU板本实验室选用AT598-31仿真头。 第29页共34页第二节高级语言编译器安装高级语言编译器不支持windows长路径和和长文件名格式,安装时不要安装到长路径目录下。 编译器安装完毕,用户必须手工设置如下(假设编译器安装在C:C51目录下) (1)For Win98。 在autoexec.bat文件中添加对于库文件、头文件和执行文件路径的设置。 设置方式基本如下(假设编译器安装在C:C51目录下)SET PATH=%PATH%;C:C51BIN SETC51LIB=C:C51LIB SETC51INC=C:C51INC安装完毕,要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autoexec.bat中的设置生效。 (2)For Win2000/XP。 设置方式基本如下(假设编译器安装在C:C51目录)a.打开控制面板系统高级环境变量;b.在系统变量中点击新建按钮依次添加;变量名C51LIB变量值C:C51LIB变量名C51INC变量值C:C51INC c.选中系统变量目录中的Path变量,在最前端加入C:C51BIN;(注意带“;”号)。 如果在第30页共34页LCA51软件中,编译时仍出现找不到程序c51.exe等错误,原因是Win9x启动时没有执行autoexec.bat。 可能计算机中某些启动设置有问题。 提示以上所有说明在Lca51软件帮助中有具体说明。 第三节实验箱部分电路模块与开关插座说明a)开关与插座说明XB1短路套套向左边,作一般EPROM的A14;短路套套向右边,可对FLAHROM如2864用监控命令进行烧录。 XB34:短路套向下插,第17模块处于录制语音功能;短路套向上插,处于放音功能。 第30模块中短路套全部套向右边,由8279来控制键盘、显示;短路套全部套向左边,则由8255或8155控制键盘。 第10模块中25芯插座,可联接打印机。 JP1自检插座,经联接电缆与专用测试板连接后,运行自诊断程序就可检查实验板大部分芯片工作是否正常。 仿真机通讯口AEDK_MC51实验机与PC机串行接口的标准9芯插座。 26模块中的电位器1K电位器。 它的左端已接地,右端已接+VREF,其中心端引出,供实验用。 用户亦可用硬导线接到A/D转换器的输入端上,作为A/D转换的模拟输入。 XC5步进电机插座。 从左至右依次为SA(A相输入)、SD、+12V、+12V、SC、SB。 XC6:第31页共34页温度校正调试座。 XC7直流电机插座。 从左至右依次为C+(驱动电机电源正)、S+(测速电机电源正)、GND、GND。 J3:风扇插座。 XC16扩展接口15模块中的系统复位按键实验机复位键。 仿真机通讯口盘的复位、暂停键只对内嵌仿真器起作用。 b)实验模块原理图1MODEL4-138译码电路地址译码线F238已固定连接8279,F239H为状态/命令口,F238H为数据口。 其余地址译码线用7个插孔引出,供实验使用。 2MODEL6-开关量输入开关向上拨至H端,输出孔为1;开关向下拨至L端,输出孔为0第32页共34页3MODEL8-简单扩展输出4MODEL9-简单扩展输入5MODEL19-喇叭驱动电路J4:8欧姆电阻插座,外接喇叭。 第四节第33页共34页汇编错误码原因说明End offile,no ENDdirective文件结束,无END语句No enoughmemory内存不足File notfound文件未找到Files openingtoo more文件打开太多(跟Config.sys有关)Writing/Reading fileerror!读写文件错Program nestingerror程序嵌套出错Syntax error语法出错Symbol notdefined符号未定义Symbol notdefined oryour符号未定义或者用户51运算子程CALCL51.LIB needto update!序库必须更新Symbol isreserved word符号是保留字Extra characterson line行上有额外字符Symbol ismulti-defined符号多重定义Relative jumpout ofrange跳转出范围Value isout ofrange值超出范围Must bevariable orprogram name必须是变量或程序名Illegal symbol非法符号Illegal immediateoperand非法立即操作数Illegal useof registeror operand非法使用寄存器或操作数Write wrong写出错File pointererror文件指针错Addressing error寻址方式错operand wasexpected应有操作数Illegal symbol/label非法符号标号Illegal data非法数据Pass1pointer notequal第一遍扫描指针与第二遍pass2pointer扫描指针不等Binary error二进制错Operand toomore操作数太多Bit addressingerror位寻址出错Must bedeclared duringpass1必须先定义ORG isoverlap ORG重叠Error toomore,Continuing(Y/N)?表示汇编错误太多,是否要继续汇编下去?(Y表示继续,N表示终止)警告错误:Warning:This symbolis neverused符号/标号定义从未使用过Warning:This instructionmaybe使用该条指令可能导致错误take mistake!(如与仿真模式不一致)第五节第34页共34页MCS51实验箱自检测方法通过在实验箱上的自检维修接口,自诊断软件运行在MCS-51方式下。 MC51实验系统的检测方法如下一实验接口模块检测本项测试以下模块功能仿真系统内核;通讯模块;扩展存贮器模块;扩展输入、输出模块;LED点阵显示模块;电位器;脉冲发生电路;交通灯模块;数模转换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单色灯模块;8255输入输出模块;8279键盘显示模块;串并转换模块;步进电机模块。 a)程序工作前,请保证以下条件 (1).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硫磺安全培训题课件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课件
- 子夜吴歌秋歌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统计课件
- 工业机器人课件
- 重庆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平面网架屋顶课件
- Flinders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FAP-IN-6-生命科学试剂-MCE
- 秦皇岛市抚宁区招聘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2024
- 临床课题申报书范例范文
- 山体.施工合同样本
- 肺结核课件培训
-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含答案)
- 个体诊所管理暂行办法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采购成本控制培训
- 商业地产策划流程
- GB 46031-2025可燃粉尘工艺系统防爆技术规范
- 破圈与共生:2025中国社交媒体全球化发展报告
- 2025年社保理赔考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