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礼仪70614.doc_第1页
问候礼仪70614.doc_第2页
问候礼仪70614.doc_第3页
问候礼仪70614.doc_第4页
问候礼仪70614.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学院商务礼仪结课论文论问候礼仪 姓名:李世洋 学号:1614030637 班级;电子商务六班 论问候礼仪摘要:问候,也就是问好、打招呼。就是在和别人相见时,以语言或动作向对方致意的一种方式,根据达尔文的理论我们每天重复多次的某些问候语和一些非语言表达方式都是出自本能的表现。心理学家彼得科利对此也做过论述说:“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人类的问候方式逐渐形成两大类:一种是表达敬意;另一种是在同等地位的人之间传达友情。”问候虽然只是打招呼、寒暄或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却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再问候时我们需要注意问候礼仪规范,主要包括问候的次序、态度、方式等方面。关键词: 握手礼 见面问候 问候的方式一、握手礼握手礼是人际交往礼仪中最常用的动作问候礼节。初次见面,朋友重逢,会谈结束,谈判成功,告辞,颁奖,赠送礼品等等,都可以用握手礼来表达对对方的友好、谢意、祝贺、信任和尊敬。它是源于我国的一种传统礼节,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问候礼节。 1、握手礼的渊源 握手礼起源于久远的古代,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头,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没有敌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亲善。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就成为今天的握手礼。 另一种说法认为,握手礼渊源于中世纪。当时打仗的骑兵都披戴盔甲,全身除了两只眼睛外都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消除对方的戒心,互相握一下右手,即为和平的象征。沿袭下来到今天,它成为一种国际通用的相互见面和离别时的礼节。 行握手礼时如何握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的,这里面还真有许多学问哩。美国著名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特曾写道:“我接触的手,虽然无言,却极有表现力,有的人握手能拒人以千里之外,也有些人的手充满阳光,他们伸出手来与你相握时,你会感到很温暖”。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握手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与态度。因此,我们在行握手礼时要十分注意握手礼的技巧和礼仪。 2、握手时谁先伸手 主动要求跟对方握手是表示尊敬、感谢和友好,但要视具体的环境、对象和气氛而定,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主动伸手去握别人的手的, 遵循尊者优先,主人优先的原则。 男女之间:女性 在一般情况下,除非是长者,男性一般是不能主动向女性伸手的。男女相见时,一般女性先伸手,男性一般只握女性的手指部分,应轻一点,时间短一点,不要紧紧抓住不放。 男女初次见面,女性可以不和男性握手,这并不失礼。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若无握手之意,男性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或用点头说客气话等来代替握手。一个男性如果主动去和女性握手,特别是与初次见面的青年女性。是不太适宜的。万一男性伸出手来未得到反应,场面就尴尬了,但女性,除非特别不便,否则应该主动地伸出手来表示友好。 宾主之间:主人(见面时)/客人 (告别时) 宾主之间,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义务。接待客人时,无论对方是男是女,作为主人,都应该主动先伸手。男性作为主人时,尽管对方是女宾,也可先伸手,以表示欢迎。离别时,应由客人先伸手,表示再见,如果主人先伸出手,那就有催促客人快离开之嫌。 长幼之间:长辈 晚辈见长辈,要先致以问候,如长辈先伸出手,晚辈再伸手上前握手。当老人或贵宾向你伸出手来时,你最好快步趋前,用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这也是尊敬对方的表示,并应根据场合,边握手边打招呼问候,如说:“您好”、“欢迎您”、“见到您很高兴”之类热情致意的话。 上下级之间:上级 下级见上级,要等上级先伸手,然后下级再伸出自己的手。 在工作交往中,遇见身份高的、熟悉的领导人或来宾,应有礼貌地点头致意,不要主动上前握手问候,只有在领导人主动打招呼时才可以向前问候致意。在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在比较随便的气氛下,主从关系倒过来也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当好几个人都是你的上级时,握手时可以由他们中的一人进行介绍后,由你与对方一一握手致意,可以由左及右或由右及左,如果有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导,握手时说些“近来身体好吗?”之类表示问候的话。无论与上级还是与下级握手,都应做到热情大方,不卑不亢,礼貌待人。 3、握法 正确的握法是伸出右手,四指并拢,虎口微打开,稍微一握 。握手时如果掌心向下握着对方的手,显示着一个人强烈的支配欲,无声地告诉别人,他此时处于高人一等的地位,应尽量避免这种傲慢无礼的握手方式。平等而自然的正确握手姿势是两人的手掌都处于垂直状态,这是一种友好、稳妥的方式。 4、轻重 握手时轻重要适度,正确的握手是在相当于手掌高处结实地握一下,有力,表示诚意、决心和感激之情,握得紧能表现出握者的热情和信任,但不能太紧,尤其是和戴着戒指的女性握手时,握女性手指部分,应轻一点,不要太用力。握手时可以上下轻微抖动几下,但不能抓住对方的手使劲晃动。 握手时轻重要适宜,要有度但又不能太重、太紧,同时也不能太轻、无力。有些不懂交际礼仪的人只伸几个手指头,漫不经心,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力度,这不仅对别人是一种轻蔑,而且也显出自己缺乏素质。行握手礼是双方的事,不管谁先伸手,只要握上去,就是代表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态度。因此,与人握手时 不能有气无力,显得过分柔弱,不可手指轻轻地触碰一下对方的手掌算作握手,这样可以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是虚伪地敷衍,或者感到你是一个拘谨或者傲慢无礼的人。 5、时间 礼节性的握手时间一般两三秒就够了。如果关系亲近的,则边握手边问候,两人双手可以长时间地握在一起,但如果在路边,男性握着女性的手,只顾热情地说话,长时间握着不放,是很不妥当很不礼貌的。 6、姿态与表情 握手一般身体要稍稍向前欠一下,以示恭敬。与地位相当的人握手,除非需要特别表示谢意,一般不必弯腰,。切忌那种又点头又哈腰的握手动作,对长者或身份高的人,可以稍欠一下身,稍弯腰握手,以示尊重。 态度要自然,面带微笑。握手时精神要集中,注视对方的眼睛,但不能过久的打量对方,不能盯着对方的眼睛一动不动,特别是对女性,尤其不可盯着不放。也不要一边握手,一边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者和第三者说话,或手拿香烟,这些都是不礼貌的。 7、握手的常识 同一天多次见面不必重复握手 如果在同一天不同的场合,人们多次见面,再见面的时候,就不一定再握手了,可以点头致意,打过招呼,也可以微微一笑或者说句客套话,如:“嘿,我们又见面了。” 8、人多时 在一些大的社交场合,如会议、开幕式、宴会、晚会,遇到若干人要握手时 ,不要几个人竞相交叉握手,即越过一双正握着的手与另一个人握手。当自己伸出手的时候,如果看到别人已经伸出手或者已经握住的时候,要马上把自己的手缩回来,说一声对不起,然后等别人握完后,自己再伸出手去。四手交叉,会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事。另外,也不要在跨门槛或隔着门槛时握手。二、见面问候 见面问候是我们向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方式。见面问候虽然只是打招呼、寒喧或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却代表着我们对他人的尊重。而在向他人问候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候的内容:问候内容分为两种,分别适用不同场合:1、问候的方式直接式:所谓直接式问候,就是直接以问好作为问候的主要内容。它适用于正式的交往场合,特别是在初次接触的陌生商务及社交场合,如:“您好”、“大家好”、“早上好”等。间接式:所谓间接式问候,就是以某些约定俗语成的问候语,或者在当时条件下可以引起的话题,主要适用于非正式、熟人之间的交往。比如:“最近过得怎样”、“忙什么呢”、“您去哪里”等,来替代直接式问好。2、问候的态度:问候是敬意的一种表现,态度上一定要注意:主动:向她人问候时,要积极、主动。那同样当别人首先问候自己之后,要立即予以回应,千万不要摆出一幅高不可攀的样子。热情:向她人问候时,要表现得热情、友好、真诚。毫无表情,或者拉长苦瓜脸表情冷漠的问候不如不问候。大方:向她人问候时,主动、热情的态度,必须表现得大方。矫揉造作、神态夸张,或者扭扭捏捏,反而会给人留下虚情假意的坏印象。而且一定要专注。问候的时候,要面含笑意,与她人有正面的视觉交流,以做到眼到、口到、意到。不要在问候对方的时候,目光游离、东张西望,这样会让对方不知所措。三、问候的方式1、文字问候采用文字问候,是因距离远,或虽距离近,而不便见面的时候。不论给父母或朋友写信,开头总会写上:你(您)好、身体好吗、工作忙吗等问候语。电报问候形式郑重,对外交往使用较多,祝贺(节日、生日、就职等)、慰问(灾害、生病、遇险等)、吊唁等都属于这一类。现在通讯发达,电脑、手机普及,电子邮件、短信以及视频等形式问候渐成时尚,据说年夜饭前后两个小时的短信问候就有上亿条。2、语言问候语言问候,又分当面和电话两种方式,以当面问候更为直接、亲切。问候语言简明扼要,内容贴近人们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如“身体好吗?”“忙吗?”等。过去北京常以“吃了吗?”问候人,现在使用频率低了,觉得它土、过时了。其实,这种问候只不过是一种招呼,至于对方是否吃过饭,并不重要。类似这种“词不达意”问候语言,其他国家也有,如在阿拉伯游牧国家,人们见面常用的问候语是“牲口好吗?”不了解当地风俗,猛一听到这种问候,肯定会不知所措。不过,时代在发展,各国人民交往日益广泛、紧密,问候语言互相借鉴,国际间正在形成某些通用的问候语言,如“您好!”“大家好!”“早晨好!”“晚上好!”等。但是,这并不妨碍保持民族传统,中华民族问候语言丰富,如“久仰”、“幸会”等,文雅、富有表现力,完全上得了台面。3、次序问候与熟人会面,视而不见,不打招呼,不问候,是失礼行为。如果确实忙,不妨点点头、微笑一下,也可代替问候。一般来说,两人相见,距离太远,可举手问候,以避免高声叫喊的不雅。见面时,适合互致问候语的距离约在3米左右。年轻者与年老者相遇,前者应主动问候后者;男士、女士见面,男士应先开口。当然,年长者、地位高者见到年轻后辈、下属,主动问候,会显得更具亲和力。事实上,公共场合问候人,并不十分计较由谁先开口,应视现场情况而定,如年长、地位高者正在与人交谈,年轻人、地位低者不可贸然趋前问候,应等待他们先开口。4、肢体问候以肢体动作问候人,主要是手的动作,如招手、拱手、握手等。以头部动作和脸部表情问候人,也很常见。公共场合,在较远的地方看到熟人,可举手问候,方法是抬起右臂,掌心向前方伸直,左右摆动手掌,或摘下帽子,向其摆动。近距离问候人时,多以右手或双手与其相握。当然,老友好久不见,激动时刻,相互拥抱、拍打背部,则是问候的热情方式。至于以亲吻对方脸部来表达的问候,我国比较少见。点头会意,互致问候,适用于安静或嘈杂等不宜交谈的场合。以鞠躬问候人,适合于少对老,个人对众人。以微笑问候人,适用于对不相识、初相识者,也适用于在同一场地的不同场合,多次见到的熟人。 结论:通过以上提到的问候礼仪,我们就可以看出问候礼仪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对于我们的必要性。问候礼仪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整个社会良好的文明风气都是靠每个人堆积起来的。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我们要实践,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 可以说,问候礼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