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高考化学二轮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资料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了解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了解盖斯定律。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考点一 从宏观、微观角度认识反应热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两种角度(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如下图所示: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c表示反应热。(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能量的差值,在上图中:a表示活化能;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c表示反应热。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反应热:HE1E2或HE4E3,即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题组一 对比分析“三热”,跳出认识误区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2014 浙江理综,7D)(2)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2012 江苏,4B改编)(3)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012 江苏,4C改编)(4)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2010 山东理综,10D)2下列关于反应热和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 H57.3 kJ 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 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 mol1C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 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电解2H2(g)O2(g) H285.5 kJ mol1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答案 B解析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叫作中和热,中和热是以生成 1 mol 液态H2O为基准的,A项错误;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1,则CO(g)12O2(g)=CO2(g) H283.0 kJ mol1,则2CO(g)O2(g)=2CO2(g) H2283.0 kJ mol1,逆向反应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B项正确;电解 2 mol 水吸收的热量和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相等,C项中的H应为571.0 kJ mol1;在101 kPa 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水应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是该物质的燃烧热,D项错误。“三热”是指反应热、燃烧热与中和热,可以用对比法深化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认识错误。(1)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为H,单位常用kJ mol1,它只与化学反应的计量系数、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而与反应条件无关。中学阶段研究的反应热主要是燃烧热和中和热。(2)燃烧热: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 mol1。需注意: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2H2O(l)等。(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需注意: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中;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即H(aq)OH(aq)=H2O(l) H57.3 kJ mol1。题组二 依据图像理解反应热的变化32014 北京理综,26(3)已知:2NO2(g)?N2O4(g) H12NO2(g)?N2O4(l) H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答案 A解析 等质量的N2O4(g)具有的能量高于N2O4(l),因此等量的NO2(g)生成N2O4(l)放出的热量多,只有A项符合题意。题组三 “一式”解决反应热的计算4(2014 重庆理综,6)已知:C(s)H2O(g)=CO(g)H2(g) Ha kJ mol12C(s)O2(g)=2CO(g) H220 kJ mol1HH、O=O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 mol1,则a为( )A332 B118C350 D130答案 D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和焓变与键能的关系解答。根据题中给出的键能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g) H3(24364964462) kJ mol1,即2H2(g)O2(g)=2H2O(g) H3480 kJ mol1,题中2C(s)O2(g)=2CO(g) H2220 kJ mol1,()12得C(s)H2O(g)=CO(g)H2(g) H1(H2H3)12,即a(220480)12130,选项D正确。5(2013 重庆理综,6)已知:P4(g)6Cl2(g)=4PCl3(g)Ha kJ mol1P4(g)10Cl2(g)=4PCl5(g) Hb kJ 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c kJ 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kJ 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P键的键能大于PCl键的键能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HCClCl键的键能ba5.6c4 kJ mol1DPP键的键能为5a3b12c8 kJ mol1答案 C解析 A项,由于氯原子半径小于磷原子半径,所以PP键的键能应小于PCl键的键能,错误;B项,由于不知PCl5(g)=PCl5(s)对应的H,所以无法根据盖斯定律求得该反应的H,错误;C项,P4(g)10Cl2(g)=4PCl5(g)Hb kJ mol1P4(g)6Cl2(g)=4PCl3(g) Ha kJ mol1()14得Cl2(g)PCl3(g)=PCl5(g) Hba4 kJ mol1EClCl31.2c kJ mol15c kJ mol1ba4 kJ mol1EClClba5.6c4 kJ mol1,正确;D项,根据P4(g)10Cl2(g)=4PCl5(g)Hb kJ mol1得6EPP10ba5.6c4 kJ mol145c kJ mol1b kJ mol1EPP5a12c3b12 kJ mol1,错误。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要熟记公式: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其关键是弄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在中学阶段要掌握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数目。原子晶体: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 CC键,1 mol硅中含2 mol SiSi键,1 mol SiO2晶体中含4 mol SiO键;分子晶体:1 mol P4中含有6 mol PP键,1 mol P4O10(即五氧化二磷)中,含有12 mol PO键、4 mol P=O键,1 mol C2H6中含有6 mol CH键和 1 mol CC键。考点二 “两模板,两注意”解决热化学方程式1两个模板(1)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板步骤1 写方程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步骤2 标状态用s、l、g、aq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步骤3 标条件标明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101 kPa、25 时可不标注);步骤4 标H在方程式后写出H,并根据信息注明H的“”或“”;步骤5 标数值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H的数值。(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模板步骤1 审“”“”放热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一定为“”。步骤2 审单位单位一定为“kJ mol1”,易漏写或错写成“mol”。步骤3 审状态物质的状态必须正确,特别是溶液中的反应易写错。步骤4 审数值的对应性反应热的数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即化学计量数与H成正比。当反应逆向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步骤5 审是否符合概念如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2两个注意(1)注意同素异形体转化的名称问题对于具有同素异形体的物质,除了要注明聚集状态之外,还要注明物质的名称。如S(单斜,s)O2(g)=SO2(g)H1297.16 kJ mol1S(正交,s)O2(g)=SO2(g)H2296.83 kJ mol1S(单斜,s)=S(正交,s)H30.33 kJ mol1(2)注意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热及热量变化问题由于反应热是指反应完全时的热效应,所以对于可逆反应,其热量要小于反应完全时的热量。题组一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1)2014 大纲全国卷,28(1)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 和76 ,AX5的熔点为167 。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 mol AX5,放出热量123.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2014 天津理综,7(4)晶体硅(熔点1 410 )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由粗硅制纯硅过程如下:Si(粗)Cl2460 SiCl4蒸馏SiCl4(纯)H21 100 Si(硅)写出SiCl4的电子式:_;在上述由SiCl4制纯硅的反应中,测得每生成1.12 kg纯硅需吸收a 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 (1)AX3(l)X2(g)=AX5(s)H123.8 kJ mol1(2) SiCl4(g)2H2(g)=1 100 Si(s)4HCl(g) H0.025a kJ mol1题组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 mol1()(2010 浙江理综,12A)(2)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催化剂500 、30 MPa2NH3(g)H38.6 kJ mol1()(2010 浙江理综,12B)(3)C2H5OH(l)3O2(g)=2CO2(g)3H2O(g)H1 367.0 kJ mol1(燃烧热)()(4)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 mol1(中和热)()(5)25 ,101 kPa时,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l1,则2H(aq)SO24(aq)Ba2(aq)2OH(aq)=BaSO4(s)2H2O(l) H114.6 kJ mol1()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或判断易出现的错误1未标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而造成错误。2反应热的符号使用不正确,即吸热反应未标出“”号,放热反应未标出“”号,从而导致错误。3漏写H的单位,或者将H的单位写为kJ,从而造成错误。4反应热的数值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不对应而造成错误。5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忽略其标准是1 mol 可燃物或生成1 mol H2O(l)而造成错误。考点三 盖斯定律的多角度应用1定律内容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即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2常用关系式热化学方程式焓变之间的关系aA=B H1A=1aB H2H21aH1或H1aH2aA=B H1B=aA H2H1H2HH1H2题组一 利用盖斯定律求焓变1(2013 新课标全国卷,12)在1 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H2S(g)32O2(g)=SO2(g)H2O(g)H12H2S(g)SO2(g)=32S2(g)2H2O(g)H2H2S(g)12O2(g)=S(g)H2O(g)H32S(g)=S2(g)H4则H4的正确表达式为( )AH423(H1H23H3)BH423(3H3H1H2)CH432(H1H23H3)DH432(H1H23H3)答案 A解析 给题中方程式依次编号为、,3得 3S(g)=32S2(g) (H1H23H3)故2S(g)=S2(g) H423(H1H23H3)22012 江苏,20(1)真空碳热还原 氯化法可实现由铝土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Ha kJ mol13AlCl(g)=2Al(l)AlCl3(g) Hb kJ mol1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_kJ 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ab解析 两式相加即得Al2O3(s)3C(s)=2Al(l)3CO(g) H(ab) kJ mol1。32014 广东理综,31(1)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为主反应,反应和为副反应。1/4CaSO4(s)CO(g)?1/4CaS(s)CO2(g)H147.3 kJ mol1CaSO4(s)CO(g)?CaO(s)CO2(g)SO2(g) H2210.5 kJ mol1CO(g)?1/2C(s)1/2CO2(g)H386.2 kJ mol1反应2CaSO4(s)7CO(g)?CaS(s)CaO(s)6CO2(g)C(s)SO2(g)的H_(用H1、H2和H3表示)。答案 4H1H22H3叠加法求焓变步骤1 “倒”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颠倒过来,反应热的数值不变,但符号相反。这样,就不用再做减法运算了,实践证明,方程式相减时往往容易出错。步骤2 “乘”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乘以某个倍数,反应热也要相乘。步骤3 “加”上面的两个方面做好了,只要将方程式相加即可得目标方程式,反应热也要相加。题组二 多角度比较焓变大小4(2014 新课标全国卷,13)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 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 1 mol 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 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H2H3BH1H3CH1H3H2DH1H2H3答案 B解析 1 mol CuSO4 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为吸热反应,故H1 0,1 mol 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为放热过程,故H2 0,1 mol CuSO4 5H2O(s)溶于水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先分解成1 mol CuSO4(s)和5 mol水,然后1 mol CuSO4(s)再溶于水,CuSO4 5H2O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即H3 0,根据盖斯定律得到关系式H1H2H3,分析得到答案:H1H3。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g) H1a kJ mol12H2(g)O2(g)=2H2O(g) H2b kJ mol1H2(g)12O2(g)=H2O(l) H3c kJ mol12H2(g)O2(g)=2H2O(l) H4d kJ 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 Bbd0C2ab0 D2cd0答案 C解析 H2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H0,故a、b、c、d都小于0,B、D错;反应与反应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为放热反应,所以ac,A错;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是的2倍,的反应热也是的2倍,b2a0,C对。6(2014 江苏,10)已知:C(s)O2(g)=CO2(g) H1CO2(g)C(s)=2CO(g) H22CO(g)O2(g)=2CO2(g) H34Fe(s)3O2(g)=2Fe2O3(s) H43CO(g)Fe2O3(s)=3CO2(g)2Fe(s) 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H30 BH20,H40CH1H2H3 DH3H4H5答案 C解析 A项,C(s)、CO(g)在O2(g)中燃烧生成CO2,均为放热反应,则有H1 0、H3 0;B项,CO2(g)与C(s)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g),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有H2 0,Fe(s)与O2(g)反应生成Fe2O3(s)为放热反应,则有H4 0;C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可得,则有H1H2H3;D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32可得,则有H43H32H5。反应热大小比较1利用盖斯定律比较。2同一反应的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A(g)B(g)=C(g) H1,A(g)B(g)=C(l) H2,则H1H2。3同一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A(s)B(g)=C(g) H1,A(g)B(g)=C(g) H2,则H1H2。4两个有联系的反应相比较时,如C(s)O2(g)=CO2(g) H1,C(s)1/2O2(g)=CO(g) H2。比较方法:利用反应(包括H1)乘以某计量数减去反应(包括H2)乘以某计量数,即得出H3H1某计量数H2某计量数,根据H3大于0或小于0进行比较。总之,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要注意: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H有正负之分,比较时要连同“”、“”一起比较,类似数学中的正、负数大小的比较;若只比较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则只比较数值的大小,不考虑正、负号。专题突破练1小烧杯放在一块沾有水的玻璃片上,加入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Ba(OH)2 8H2O,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片上的水结成了冰。由此可知( )A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H4ClBa(OH)2=BaCl22NH3 H2O H0答案 B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正确;D项未标明状态;A项,该反应从环境吸收热量,转变成化学能。2(2014 海南,8改编)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HC改变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答案 B解析 A项,由图可知,反应过程a需要的活化能比b要高,所以a没有催化剂参与,错误;B项,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的热效应等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之差,即H,正确;C项,改变催化剂,改变了反应进行的途径,可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错误。3关于下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2H(g)2X(g)=2HX(g) H30B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H1H2H3C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D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答案 C解析 C项,非金属性越弱,X2越不稳定,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越少,错误。4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 kJ mol1向1 L 0.5 mol 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1H3H2CH2H1H3 DH1H3H2答案 B解析 与浓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H最小,与稀醋酸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少,H最大,所以H1H3H2,B项正确。5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S(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7.0 kJB在相同条件下,SO3(g)比SO2(g)稳定C1 mol SO2(g)和12 mol O2(g)生成1 mol SO3(g)吸收98.7 kJDS(s)与O2(g)反应生成SO3(g)的热化学方程式S(s)32O2(g)?SO3(g) H395.7 kJ mol1答案 B解析 A项,S(g)燃烧生成SO2(g)放出的热量多,错误;B项,由于SO2和O2反应生成SO3,放出热量,所以SO3稳定,正确;C项,应放出98.7 kJ热量,错误;D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6已知:Cu(s)2H(aq)=Cu2(aq)H2(g)H12H2O2(l)=2H2O(l)O2(g)H22H2(g)O2(g)=2H2O(l)H3则反应Cu(s)H2O2(l)2H(aq)=Cu2(aq)2H2O(l)的H是( )AHH112H212H3BHH112H212H3CHH12H22H3DH2H1H2H3答案 A解析 Cu(s)2H(aq)=Cu2(aq)H2(g) H1H2O2(l)=H2O(l)12O2(g) H22H2(g)12O2(g)=H2O(l) H32由盖斯定律三式相加得Cu(s)H2O2(l)2H(aq)=Cu2(aq)2H2O(l)HH112H212H3。7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 mol1)如下:化合物 燃烧热 化合物 燃烧热甲烷 891.0 正丁烷 2 878.0乙烷 1 560.8 异丁烷 2 869.6丙烷 2 221.5 2 甲基丁烷 3 53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H1 560.8 kJ mol1C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正戊烷的燃烧热大于3 531.3 kJ mol1答案 D解析 A项,由于正丁烷燃烧比异丁烷放出热量多,所以异丁烷稳定;B项,化学计量系数与H的数值不对应且应生成液态水;C项,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D项,正戊烷放出的热量比2 甲基丁烷放出的热量多。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HQ kJ mol1(Q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2(g)和3 mol H2(g)具有的能量之和低于2 mol NH3(g)具有的能量B将1 mol N2(g)和3 mol H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Q kJ的热量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Q值减小D将一定量N2(g)和H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3 mol H2被氧化答案 D解析 A项,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B项,该反应为可逆反应;C项,Q是完全反应时所对应的反应热的数值;D项,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kJ。9已知H2(g)Br2(l)=2HBr(g) H72 kJ mol1,蒸发1 mol Br2(l)需要的能量为30 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的值为( )H2(g)Br2(g)HBr(g)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A200 B230 C260 D404答案 A解析 H2(g)Br2(l)=2HBr(g)H72 kJ mol1Br2(g)=Br2(l) H30 kJ mol1所以H2(g)Br2(g)=2HBr(g)H102 kJ mol1436 kJ mol1a kJ mol1369 kJ mol12102 kJ mol1a200。1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2CH3OH(l)3O2(g)=2CO2(g)4H2O(g)H1 275.6 kJ mol1H2O(l)=H2O(g) H44.0 kJ mol1写出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2)已知:CH3OH(g)12O2(g)?CO2(g)2H2(g)H1192.9 kJ mol1H2(g)12O2(g)?H2O(g)H2120.9 kJ mol1则甲醇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的焓变H3_。(3)苯乙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工业中用乙苯(C6H5CH2CH3)为原料,采用催化脱氢的方法制取苯乙烯(C6H5CH=CH2)的反应方程式为C6H5CH2CH3(g)?C6H5CH=CH2(g)H2(g) H1已知:3C2H2(g)?C6H6(g) H2C6H6(g)C2H4(g)?C6H5CH2CH3(g) H3则反应3C2H2(g)C2H4(g)?C6H5CH=CH2(g)H2(g)的H_。(4)氨的合成是最重要的化工生产之一。工业上合成氨用的H2有多种制取的方法:用焦炭跟水反应:C(s)H2O(g)=高温CO(g)H2(g);用天然气跟水蒸气反应:CH4(g)H2O(g)=高温催化剂CO(g)3H2(g)已知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方法中反应的H_。(5)甲醇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下列两种反应制备甲醇:CO(g)2H2(g)?CH3OH(g)H190.1 kJ mol1CO2(g)3H2(g)?CH3OH(g)H2O(l) H2已知:CO(g)H2O(g)=CO2(g)H2(g)H341.1 kJ mol1H2O(l)=H2O(g) H444.0 kJ mol1则H2_。答案 (1)CH3OH(g)32O2(g)=CO2(g)2H2O(l)H725.8 kJ mol1(2)72.0 kJ mol1(3)H1H2H3(4)(a3bc) kJ mol1(5)93.0 kJ mol111(2014 高考试题组合)(1)2014 新课标全国卷,28(1)(2)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OSO3H),再水解生成乙醇。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已知:甲醇脱水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H123.9 kJ mol1甲醇制烯烃反应2CH3OH(g)=C2H4(g)2H2O(g) H229.1 kJ mol1乙醇异构化反应C2H5OH(g)=CH3OCH3(g)H350.7 kJ mol1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H_ kJ mol1。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_。(2)2014 四川理综,11(3)已知:25 、101 kPa时,Mn(s)O2(g)=MnO2(s) H520 kJ mol1S(s)O2(g)=SO2(g) H297 kJ molMn(s)S(s)2O2(g)=MnSO4(s)H1 065 kJ mol1SO2与MnO2反应生成无水MnSO4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3)2014 浙江理综,27(3)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语种考试题目及答案
- 感官动词常考试题及答案
- 2025设备租赁合同书参考范本
- 2025废旧物资购销合同
- 汾酒厂竞聘考试题及答案
- 吊水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抗氧剂1010项目创业计划书
- 电工双控考试题及答案
- 电厂新安法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三乙酰丙酮铝项目创业计划书
- 湖北省2019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全省法官助理职位资格复审公告
- 高等石油地质学-6潜山油气藏课件
- tlc4000中文说明书在使用本产品前务必先仔细阅读并按照相关要
- 能源与环境概论(卢平)教案
- GB 38454-2019 坠落防护 水平生命线装置
- DB63T1743-2019青海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001中二氯乙醇残留检测报告
- ppt精选模板: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工作PPT课件
-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 差错争议业务基础知识业务管理部
- 英语(本科)试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