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人心目中的春秋经作者:陈其泰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6日 14版) 【读史札记】 据汉书窦婴传记载,汉武帝刘彻当上皇位继承人,也是经历了一番人们意想不到的大波折: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春天,三年前所立的皇太子刘荣(景帝长子)被废,重新确定一位皇位继承人迫在眉睫。喜欢干预朝政的窦太后一再明白地向景帝表示,将来要把帝位传给她所溺爱骄纵的小儿子、景帝胞弟梁孝王(刘武)。梁孝王当时占有优势,他在不久之前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中因堵截叛军西进、捍卫京师立了大功,加上有太后直接插手,景帝只好附和,向梁孝王示意:“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外戚窦婴和大臣袁盎则坚持按儒家传统办,应当新立景帝次子刘彻(当时是胶东王)为太子。他们当着窦太后的面对景帝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是汉家的规矩,皇上哪能传位给梁孝王?窦太后对此十分恼火,声言不愿再见到窦婴这位堂侄!袁盎曾经当过太常(掌宗庙礼仪,九卿之一),他从春秋经上找到更加有力的理由:春秋经上记载,宋宣公不传位于子,而立其弟为国君,结果引起宋国五代的祸乱。专门解释经书“微言大义”的春秋公羊传就严厉责备宋宣公的错误处置,而大力肯定由嫡子正系嗣位的做法,称“君子大居正”。袁盎所举春秋经这番道理居然产生了巨大的效力,窦太后找不到辩驳的理由,只好不再提起此事,原先跃跃欲试的梁孝王也打消了这一念头。于是刘彻才被景帝立为太子。如今回过头来看这段往事,在当时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春秋经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把刘彻送上了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否则,此后汉朝所走的道路或许就是另一种景象。到公元前141年,武帝登位,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王臧为郎中令,组成一个尊儒色彩鲜明的班子。过了五年,到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次年起大批征用儒生,正式进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时期。西汉初年黄老学说盛行,至汉武帝时期却大兴儒学。治国方针和学术思想出现如此“大换位”,原因何在?如果仅以武帝本人或几位近臣对儒学的喜爱来解释,那未免是过于表象之见。实际上,儒学的上升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汉初以来经济社会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简单地说,一是儒学主张的德政、仁爱、忠孝、君臣等级制度等,本来就是古代农业宗法社会适宜的治国指导思想。汉初以来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正是从儒家思想出发,对施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成效人所共见。二是西汉初年社会残破、经济凋敝,亟须休养生息,恢复民力,因此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大受尊崇。经过七八十年的努力,到武帝初年,汉朝已经具备强盛的国力,粮食、财物储备充实,“家给人足”,鼓吹“无为而治”已不合时宜,需要改换全新的哲学、行动的哲学。主张以经议政、积极作为的春秋公羊学说恰恰适应这种需要。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经的三传之一,专讲“微言大义”,被认为是“为汉制法”。它倡导“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国家统一;主张历史演进的“三世变易说”,要求“改制”,革除旧法、创立新法。董仲舒因推阐春秋之义,成为群儒之首;公孙弘因为发挥春秋学说,策论经武帝亲自阅卷、拔为第一,后平步青云,当了丞相。董仲舒依据春秋经义提出的多项施政建议,都得到武帝采纳,正如汉书董仲舒传所说,“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他又广收学生,下帷讲学,弟子转相传授,使学派更加繁盛。汉书儒林传载,因为武帝对春秋格外重视,曾特意安排了一次当场比试,让通春秋穀梁学的江生与通春秋公羊学的董仲舒论辩,结果董仲舒取胜。由此汉武帝更加明确地支持春秋公羊学,“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学大兴”。武帝以后盛行的春秋学,实已兼有最高理论权威和法律标准的双重地位,正如编撰两汉三国学案的清代学者唐晏所说:“凡朝廷决大疑,人臣有献替,必引春秋为断。”汉书各篇中多有记载朝廷或官员将春秋作为决定疑难之标准的典型事例。首先,是拿来作为决定皇位继承难题的依据。前面景帝时决定立刘彻为太子已是一例。后来,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幼小的昭帝继承武帝皇位未久,此时才十二岁,发生了有人假冒为卫太子(卫太子是武帝原先所立太子刘据,九年前因巫蛊之祸逃出长安,自杀于湖县)出现于长安未央宫门事件。其时情况真假难辨,群情汹汹,昭帝和大将军霍光命令所有公卿将军二千石官员前去辨认究竟,长安吏民围观者有数万人。如此混乱的局面却硬是被京兆尹隽不疑引用春秋经一句话给镇下去!他的根据是春秋经哀公三年记载:卫国太子蒯聩违背父命出奔,此后被拒于国门之外,对此“春秋是之”。因为这体现了家事服从于国事,下服从于上的道理!由于隽不疑搬出春秋这一权威,原先公卿大臣感到束手无策的难题立即找到处理的经典依据,使在场的数万官员百姓人人信服,再无二话,冒充太子者当即被逮入狱。昭帝对隽不疑大加称赞,要求大臣们都以他为榜样,“用经术明于大谊”。又其后,昭帝卒,因无子嗣,立昌邑王刘贺继位,结果二十七天便被大将军霍光等联名上奏皇太后将其废掉,其根据就是公羊传所言“王者无外”,因而迎立汉宣帝刘询。其次,当时也常常用春秋决狱。武帝时,张汤为廷尉,即奏请征用博士弟子通春秋尚书者补为廷尉史,因为熟习春秋即能判案治狱。当时最著名的断狱案件,是用春秋治淮南狱。此事即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淮南王、衡山王谋反,胶东王、江阴王阴谋策应,都因计划败露伏诛。这一特殊案件错综复杂,牵涉王侯及其他人员众多,汉武帝命令董仲舒弟子吕步舒,“持斧钺治淮南狱,以春秋谊专断于外,不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当时用春秋断狱形成风气,董仲舒还著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此外,当时的大臣奏议也往往引春秋作立论之根据。如宣帝即位后,博士谏大夫王吉上书,引春秋大一统之义,要求选择良史,以正风俗。还有丞相魏相、山阳太守张敞先后上书,据春秋讥世卿,要求削除霍氏权力,提高皇帝威权。西汉时期把春秋经作为治国施政的依据和学术思想的权威,是汉代历史上的大事情,对于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状况和学术思想变迁影响至巨,值得我们作更深入的发掘和分析、总结。其中有两点尤其有启示意义。其一,一个时代盛行什么学说,其深层原因应从社会状况及其变迁去找。汉初百业俱废,因而需要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至武帝时,因国家实力雄厚,需要兴造制度,大有作为,于是倡导“改制”“大一统”、德刑兼用的春秋公羊学成为显学。这恰好为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其二,一种学说若想做到“与时俱进”,应当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否则其优势可能转变为劣势。西汉公羊学盛行之时,即孕育着致命的弱点。董仲舒的学说是儒学与阴阳五行说的结合,他大讲阴阳灾异,助长了西汉后期鬼神迷信的严重泛滥,直至王莽利用图谶之说取代了刘姓政权。西汉又把诵习春秋等经书作为选拔士人的依据,今文公羊学说成为禄利之途,经师们竞相加上繁琐的解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老人阅读题目及答案
- 现代刑侦推理题目及答案
- 葡萄糖知识培训课件
- 2024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3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 2025计时工的劳动合同
- 物权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电气设备采购合同
- 新实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 课件 U6 China and the World
- 营销师操作规程培训课件
- 2025联营企业合作协议
- 护士重症监护室护理的进修
- 排水管网清淤疏通投标方案
- 临时占用城市绿地施工方案
- 胸腔积液诊断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
- 五年级上册语文摘抄笔记
-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 服装零售业概况
- sg1000系列光伏并网箱式逆变器通信协议
- 专升本03297企业文化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