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第六单元 统计教材分析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如例1的编排,让学生把给出的6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 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具体编排上,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例2中提供的是原始数据,让学生经历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过程。例3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例3突出了“以一当十”的条形统计图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4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 以一当多 ”的条形统计图。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2、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 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例如,在编排条形统计图时,注意引导学生与以前学过的统计表进行对比,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从而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3、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统计内容与生产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身高;调查班里同学的冬运会的踢毽子情况;统计班里同学小明家苹果产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4、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材编排很注重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3、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4、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难点: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2、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3、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难点1、制作条形统计图。2、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教学建议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教学时,应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例如,教学例1时,通过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又如,在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是表示1个单位还是2个、5个、10个甚至更多单位,需要根据收集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再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这样,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加、减、乘、除)等;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教学时,应结合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取有用信息,逐步提高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6课时完成教学,其中机动1课时。课题课时条形统计图(1格当1)1条形统计图(1格当多)1总计24.1 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内容 教科书68页例1、例2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学习条形统计图,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认识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 统计图。板书课题: 统计图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存在与周围世界中,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探究新知1、认识条形统计图出示例1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1)认识条形统计图多媒体出示:师让学生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预设1:标题,单位名称,水平射线和与它垂直的射线,直条;预设2:横轴和纵轴组成;预设3:横轴指的是空气的质量状况,纵轴指的是天数。 师质疑:同学们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2)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和学生交流: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实物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预设:步骤:画横轴纵轴。(横轴是反映统计内容的,纵轴是表示数据的)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画直条,标上数据。写标题,单位名称。师质疑: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副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预设: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师质疑: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预设:因为它们表示数量的多少不一样。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板书)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画出纵轴和横轴: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定。在横轴上确定好每个直条的位置(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画直条、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在纵轴的左侧标明单位长度,纵轴最上面注明单位。数据较大时,可用1格代表2个或多个单位。根据数据大小在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设计意图:在认识条形统计图、和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放手给学生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明确了要研究和获取的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和知识,发现规律。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分段整理的数据(例2)多媒体出示例2质疑: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预设:可以分段式整理数据,再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把它们表示出来。(1)整理数据师和学生交流:可以根据身高的特点,分为5厘米一个段,分5个段进行整理。分别是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提示进行分段整理后汇报。学生活动后汇报。预设:身高在130-134之间的有1人;身高在135-139之间的有6人;身高在140-144之间的有5人;身高在145-149之间的有3人;身高在150-154之间的有3人。师整理:四(1)班男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身高(cm)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人) 1 6 5 3 3 18(2)绘制条形统计图师和学生交流:根据统计表把教科书69页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先观察1格代表1人)学生活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3)分析条形统计图师质疑:分析数据,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观察格子图,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预设1: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少、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相等。预设2: 从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都能看出在135-139这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但是通过条形统计图观察更直观一些。师小结:分段整理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第一步:观察记录表,先分段整理有关数据。 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第二步:制作条形统计图。 第三步: 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片断用教师不需要准确的总价的方式,突出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在估算方法的探讨中,尽可能地突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估算相同的地方,这样把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水平。从更深的层次来讨论估算的问题,这的讨论能加深学生对估算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从中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三) 巩固新知课本第69页课堂活动。设计意图: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对本节课中所学的进行巩固。 (四)达标反馈 1、填空。(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 )表示( ),根据( )画成( )。(2)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 )。2、小小统计家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其中航模组18人,书法组8人,美术组6人,电脑组12人,科技组15人。根据以上数据填写下表,然后回答问题。组名合计航模组书法组美术组电脑组科技组人数四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统计图 (1)( )组的人数最多,( )组的人数最少。 (2)航模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倍,电脑组是美术组的( )倍。(3)电脑组比航模组少( )人,比书法组多( )人。(4)你想参加什么兴趣组?3、下面是四年级(1)班男生身高记录。(单位:厘米)132、128、145、137、141、130、129、151149、130、136、148、123、154、142、133156、147、139、140、144、138、145、142根据上面的数据填表,并回答问题。身高(厘米)120129130139140149150159人 数(1)身高在( )范围的人数最多(2)身材最高的是( )厘米,最矮的是( )厘米。答案: 1、(1)一个单位长度 数量 数量 长短不同的直条(2)各种数量的多少2、组名合计航模组书法组美术组电脑组科技组人数5918861215 (1)航模 美术(2)3 2 (3)6 4 (4)答案不唯一3、身高(厘米)120129130139140149150159人 数38103(1)140-149厘米 (2)156 123(五)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预设1: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组成。预设2: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预设3:我们知道了怎样分段式整理绘制条形统计图。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1、小松和小亭做了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写上16。他们把这个正方体任意抛40次,结果各数朝上的情况如下图。 单位:次 0 1朝上 2朝上 3朝上 4朝上 5朝上 6朝上(1)从图上可以看出,( )朝上的次数最多,( )朝上的次数最少。(2)如果把正方体再抛40次,你认为“1”朝上的情况会怎么样?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次数最多 次数最少 无法确定 ( ) ( ) ( )2、唱歌比赛四(1)班组织唱歌比赛,各位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表学号成绩 学号成绩 学号成绩 学号成绩185 1165 2180 3191296 1288 2281 3275373 1384 2386 3383494 1493 2474 3495589 1598 2598 3595667 1686 2689 3684758 1786 2775 3780879 1895 2863 3883984 1979 2992 39901097 2088 3097 4086(1)绘制成统计表四(1)班唱歌比赛成绩统计表成绩909980897079606960以下人数 (2)绘制条形统计图(3)分析问题 得80分以上(含80分)的有( )人,60分以下的有( )人。得分人数最多的是( )分数段,有( )人。全班最低分( )分,比最高分少( )分。四(1)班参赛选手的唱歌水平( )。(可填高、较高、低、较低)答案:1、(1)3朝上 4朝上(2)无法确定2、(1)17 13 6 3 1 (2)(3)30 1 90-99 58 40较高 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教学反思整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是能充分利用知识的规律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现实化、活动化、自主化、小组合作化,使学生学得有益、有效,作为教师的我也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学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会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精心设计每个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个过程,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极高,在不断地探索中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3)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 :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实物投影学生作品。师:说一说是怎样画的?生:步骤:画横轴纵轴。(横轴是反映统计内容的,纵轴是表示数据的)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画直条,标上数据。写标题,单位名称。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这副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生: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师: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生:因为它们表示数量的多少不一样。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师小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板书)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画出纵轴和横轴:纵轴高度的确定,要确定一个单位长度来表示一定的数量,横轴长度的确定,要根据纸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定。在横轴上确定好每个直条的位置(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画直条、条形的宽度要一致,条形之间的间隔要相等。在纵轴的左侧标明单位长度,纵轴最上面注明单位。数据较大时,可用1格代表2个或多个单位。根据数据大小在对应的位置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教学资源(三)说课设计(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条形统计图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68页的内容。统计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领域之一,它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重点教学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从而深化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体会其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其优越性,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作好准备。(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在第一学段中,已掌握部分统计知识,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通过长期地学习策略和思维的训练,不但基础扎实而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经验与能力。(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5)教法、学法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仅传授数学知识给学生是不够的,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进而提高其数学能力。在本节课中,我融观察、操作、探索、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他们在议一议、指一指、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生疏到掌握的过程。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创设情境这节课我创设的情景,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和学生交流“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从而直接导入课题。板书:统计图设计这个板书的目的:因为统计图有3种,直接告诉学生条形统计图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先板书“统计图”。(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认识条形统计图、分段式整理数据再绘制条形统计图两个环节。 1、认识条形统计图我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1)认识条形统计图多媒体出示:我让学生思考:根据老师提供的格子图,在小组之内交流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学生根据提供的统计图框架可以知道统计图的组成。(横轴和纵轴)经过质疑:同学们能把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将“思”变成“做” 。进入第二个环节,绘制条形统计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力求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4)绘制条形统计图 为了突出数学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我和学生交流:涂格子时,一定要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图准相应的小格数,否则反映出的数据就不准。因为每格代表1天,所以统计表中每种数据是多少就涂多少格。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进行演示,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题卡上画出来。实物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预设:步骤:画横轴纵轴。(横轴是反映统计内容的,纵轴是表示数据的)在画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直条的宽度、间隔要相同,要相等。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我们把纵轴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称作一个单位长度。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这里的每个单位长度都表示1天)。画直条,标上数据。写标题,单位名称。学生虽然回答的不完整,但是多多少少有思考,我再进行补充。效果应该比直接告诉学生好一些。通过质疑:让学生来比较一下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觉得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不难看出:比统计表更形象更具体,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师质疑:这幅统计图上这些直条的长短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预设:因为它们表示数量的多少不一样。师:像同学们刚才做的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的统计图,我们就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 这时再点明这中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就水道渠成了。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让他们在小组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了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2、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分段整理的数据出示原始数据之后质疑:怎样才能清楚的看出全班男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呢?学生不难看出先整理再绘制条形统计图。可以提醒学生运用分段式整理。(1)整理数据师和学生交流:可以根据身高的特点,分为5厘米一个段,分5个段进行整理。分别是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从最原始的记录表中分别数出每一段有多少人,在统计表中进行整理。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提示进行分段整理后汇报。学生活动后汇报。师整理:四(1)班男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身高(cm)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合计人数(人) 1 6 5 3 3 18统计图完成之后,再绘制条形统计图就简单了。(2)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这个环节中,因为学生有了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基础,直接让学生画就可以。重点放在分析条形统计图中。(3)分析条形统计图师质疑:分析数据,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观察格子图,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预设1: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少、哪个身高范围的人数相等。预设2: 从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都能看出在135-139这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最多。但是通过条形统计图观察更直观一些。最后我对这一部分进行小结让学生知道例2和例1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巩固应用利用课本第69页课堂活动进行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题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和统计图的制作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有利于巩固新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完成后我会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业,展开互评和自评。看看谁的统计图制作得最美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既可以说一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谈一谈情感上的收获。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条形统计图。作业的布置又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向课外,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问题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数学理念。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活化了学生的思维。(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为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本课我改变了以往在黑板上直接板书课题的做法,先板书“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补充“条形”。使得学生有一个思考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随机生成的功能,将生成的条形统计图保留在大屏幕上,这样直观具体、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视觉习惯和认知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资料链接情景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特点:1、形象逼真。 情境并不是实体的复现,而是简化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相似的形象,所以给学生以真实感。 2、情深意长。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于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情境教学倡导”情趣”和”意象”,为学生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情境教学所具有的广远性,能促进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激发学生的想像力3、知、情、意,行融成一体。 情境教学为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就要运用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直观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和一组情境之中,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一定的志向,积极地进行练习,这样,就能把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直观演示法直观演示法就是教师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主要特征或变化,使学生获得一定得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牢固的事物表象。直观演示是把事物具体形象化,因为那些诸如实物、图片、动画等直观想想对大脑的刺激更强烈,信息接收更快,表象储存更牢固。如果你在获得知识时有直观形象的参与,当你今后再次接触到这些知识(如文字、数字等等)时,大脑中枢会很快把那些与之相关联的具体形象的实物、图画、动画等建立链接。这时,大脑中首先呈现的会是这些具体形象的表象资料。操作发现法操作发现法是教师提供合适的教具、玩具及其他材料和相应的操作环境,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尝试探索,获得科学经验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解法、演示法相比,它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实践性、主动性、体验性等优势,能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 6.2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70页例3、例4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 条形统计图(以一当多)。 教学提示 学生在学习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因此再学习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就容易了,因此这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经历统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分析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格代表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1、绘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例3)出示例3师和学生交流:如果将这个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用上节课1格代表1个单位的绘制方法能解决吗?学生讨论。(不能,如果用1格表示1下,就要画110格,这样画太麻烦。)质疑: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预设:可以用1格表示5下,10下,20下,30下的方法进行绘制。让学生在题卡上完成例3,自由选择1格代表几个单位。学生活动。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师小结:在绘制这幅条形统计图时,用1格代表10人画出的条形统计图比较美观。 绘制条形统计图,画出纵轴和横轴。 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选择1格代表多个单位。 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 板书:1格代表多个单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挖掘数据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2、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推测(例4) 出示例4师和学生交流: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这道题是根据以上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图中已经给出每一小格代表1000千克;预设2:纵轴表示产量,横轴表示年份。预设3:补充完整条形统计图。例题中画出了2010年的产量,剩下的三年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1)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且展示。(2)分析条形统计图师质疑:根据图上的信息,小明家2014年苹果产量可能是多少?试分析一下。预设1:分析4年的产量,可以发现小明家的苹果产量呈上升趋势;板书:上升趋势预设2:2011年比2010年增产2000千克,2012年比2011年增产1500千克,2013年比2012年增产500千克;预设3:可以推测出2014年的产量可能是8500千克左右。预设4:后几年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增产的千克数呈下降趋势。所以估计2014年的产量是8500千克左右。师和学生交流:分析条形统计图要从统计图的数据中发现变化趋势,再进行分析。师小结: 分析给出的统计图时,要看清楚纵轴和横轴分别代表什么。(1)算出给出的数据需要画几个格;(2)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 (3)分析数据,然后根据直条的分布趋势,进行分析或估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放手给学生留出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明确了要研究和获取的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和知识,发现规律。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或估测。(三) 巩固新知课本第71页第1、2题 设计意图:这2题除了进一步巩固一格代表多少单位数量外,还要让学生感受社会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和分析数量变化趋势、准确做出判断和预测的能力。 (四)达标反馈 1、右图是某地年降水量统计图。 (1)( )年的降水量最多,是( )毫米。(2)( )年的降水量最少,是( )毫米。(3)根据上图的信息,某地2016年的降水量可能是多少毫米?2、某实验小学学生双休日活动时间调查结果如下:(2015年3月)类别平均每个学生所用时间(分)做作业90读书看报50看电视40锻炼身体60参加特长班50(1)完成上面的条形统计图。 (2)在你画的条形统计图中,每一小格表示( )分。这所实验小学学生双休日中( )所花的时间最多,( )所花的时间最少,( )和( )花的时间一样多。答案:1、(1)2013 1005 (2)2014 670 (3)7002、(1)(2)10 做作业 看电视 读书看报 参加特长班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说一下吧!预设1:我们知道了1格代表多个单位的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预设2:我们知道了如何分析条形统计图;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六)布置作业 1、根据统计图填空。(1)统计图中,1格表示( )票;(2)得票最多的城市是( ),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 )票;(3)共有( )名代表投票。2、明明是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员,他把“图书角”的图书进行了整理,并根据相应的数据,画出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请你根据明明画出的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1格表示( )本。(2)从条形统计图上看,“图书角”中( )书最多,有( )本;( )书最少,有( )本。(3)这个学期,班级又为“图书角”采购了一些新书,具体数量为:(4)请你根据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和新采购图书的数据,画出新的“图书角”的图书统计表和相应的统计图。答案:1、(1)5 (2)上海(3)842、(1)这个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 10 )本。(2)从条形统计图上看,“图书角”中( 科普书 )书最多,有(75 )本;( 故事书 )书最少,有(40 )本。(3)图书种类教辅书漫画书科普书故事书数量(本) 75 75 80 55 板书设计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上升趋势 教学反思 教学时,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从这些情境中发现并主动提出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来回答的问题,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展示和分析,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或使问题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引入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学会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条形统计图,结合数据分析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资料包教学精彩片段1、绘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学例3)出示例3师:如果将这个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用上节课1格代表1个单位的绘制方法能解决吗?学生讨论。生:不能,如果用1格表示1下,就要画110格,这样画太麻烦。 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可以用1格表示5下,10下,20下,30下的方法进行绘制。让学生在题卡上完成例3,自由选择1格代表几个单位。学生活动。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师小结:在绘制这幅条形统计图时,用1格代表10人画出的条形统计图比较美观。 绘制条形统计图,画出纵轴和横轴。 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 选择1格代表多个单位。 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数据、标题。 板书:1格代表多个单位综合与实践 惊人的危害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相关的内容,惊人的危害。 教学提示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垃圾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环保意识,知道人类为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自觉参与环保行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查资料、计算和数据比较,培养学生收据数据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参透节约能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难点:认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 学生准备: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数据。 活动过程:一、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自己收集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收银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商业种植花卉合同范本
- 个人销售酒合同范本
- 厂房公摊合同范本
- 铲车机械费合同范本
- 物业委托 服务合同范本
- 珠宝订货定金合同范本
- 社区居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大棚购销合同范本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24000 吨-年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 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能源乘用车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纯电动》
-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
- 垂体瘤患者护理查房
- 2024版标本采集课件
- 专题09 Module 5语法Grammar 特殊疑问句的用法-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外研版)
- 《工艺管理与改善》课件
- 《交通事故车辆及财物损失价格鉴证评估技术规范》
- 《广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