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调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 一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基本特点1 兼有中心式调控和非中心式调控两种机制 非中心式调控机制 自然生态系统并没有形成专用的信息通道 也没有形成一个高速的信息加工和传输中心 尽管信息传输速度较慢 而且没有明确的系统预定目标 然而却是相当有效地协调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演替和进化 使系统的有序性不断提高 中心式调控机制 人工控制系统的调节控制充分利用专用的信息系统 在信息中心高速处理信息 在专用信息通道高效传输信息 并按人为设定目标较迅速地调节主要的能量和物质转换部分的状态和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继承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 又叠加了人工设置的中心式调控机制 1 2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 1 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的非中心式调控机制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 这个层次的调控通过生物与其环境 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 生物本身的遗传 生理 生化机制来实现 2 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或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的人工直接调控构成的第二层调控 农业生产技术是这个层次的主要调控形式 2 3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间接调控 这一层次通过社会的财政系统 金融系统 工交系统 通讯系统 行政系统 政法系统 科教系统等影响第二层次的农民或经营者的决策和行动 从而间接调控了农业生态系统 3 二 自然调控1 自然生态系统的调控是通过非中心式调控机制实现的 生态系统越趋于成熟 自然信息的沟通越丰富 控制系统所特有的和谐 协调 稳定等特点也就越明显 2 自然调控过程有以下四种 4 1 程序调控 生物的个体发育 群落演替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一般不会颠倒 群落的演替与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化学关系都有关 2 随动调控 动植物的运动过程能跟踪一些外界目标 如向日葵的花跟着太阳转 植物的根向着有肥水的方向伸 3 最优调控 生态系统经历了长期的进化压力 优胜劣汰 现存的很多结构与功能都是最优 或接近最优的 4 稳态调控 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一种发展过程中趋于稳定 干扰中维持不变 受破坏后迅速恢复的稳定性 这种稳态主要靠系统的功能组分冗余及系统的负反馈作用这两种机制来获得 5 系统的功能组分冗余在一个系统中 具有同一功能的组分数量超过必须的数量 处于备用状态 这称为系统的功能组分冗余 系统的负反馈作用系统的运行结果作为控制信息 反馈信息 回到系统调控中心 对系统未来动态产生影响 这种作用过程称系统的反馈作用 反馈作用可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受正反馈控制的系统 未来运动方向和反馈信息相同 产生放大效应 受负反馈控制的系统 未来运动方向和反馈信息相反 产生稳定效应 6 捕食者 猎物的正负反馈作用 表示负反馈作用 表示正反馈作用 7 三 人工直接调控1 调控途径 1 生态环境调控 8 土壤环境 包括物理 化学 生物方法气象因子 建棚舍 人工增雨 地膜覆盖 温室等水分因子 修水库 水闸 完善灌溉方式等养分因子 土壤基础肥力 外源肥力等 2 输入输出调控 输入物质和能量 输出产品 控制非产品输出 污染物 3 生物因子调控 个体 植物的品种改良 技术创新和动物的科学饲养群体 引进有益生物 控制有害生物 4 系统的综合调控 系统模式 农林结合 农牧结合 农渔结合 林牧结合 利用腐生食物链 9 2 农业技术体系的确定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文化条件 10 1 农业技术必须与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特性相适应 如良种与良法相结合 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2 农业技术必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 北方保温技术 南方防止水土流失 减轻酸化等 3 农业技术必须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经济发达 人多地少 大型机械化 提高劳动生产率 经济发达 人多地少 小型机械化 提高单产 经济不发达 人多地少 劳力 智力 精耕细作 11 3 农业技术的综合配套 1 良种选用 依据生态适宜性 2 精细整地 按照高标准粮田 3 适时播种 根据作物特性和自然条件 4 合理密植 结合品种特点和土壤肥力 5 科学施肥 依据需肥规律和养分状况 6 节水灌溉 根据需水规律和供水状况 7 综合防治 结合植株感病率和田间虫口密度 8 及时收获 按照栽培目的 12 生态适应性的重点考虑因素 光照 强度 质量 长度 热量 包括 0 积温 10 积温 年平均温度 最冷月平均温度 最热月平均温度 冬季最低温度 无霜期 水分条件 包括年降水量与变率 各月降水量 干燥度 空气相对湿度 地表径流量 地下水储量 地下水位深度 水源 水质 地貌 包括海拔高度 大地形 小地形 坡度 坡向 土地条件 包括总面积 土地利用状况 耕地面积 水田 水浇地与旱地面积 人地比等 土壤条件 包括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 平坦度 质地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含量 氮磷钾养分含量 土壤水分状况 土地整理与水土流失状况 社会经济条件 肥料 能源 科技 信息和政策等 13 高产田的具体要求 1 田面平整 灌排自如 2 土层深厚 土肥泥活 3 坡地梯田 等高耕作 4 抗御灾害 旱涝保收 5 保护环境 生态平衡 6 园田绿化 高产稳产 14 作物对自然条件的主要反应特性 作物对光的反应特性 长短日照作物 C3作物和C4作物 喜光和耐荫作物等 作物对热量的反应特性 喜凉作物 喜温作物 亚热带作物和热带作物 作物对水分的反应特性 喜水耐涝型 喜湿润型 中间水分型 耐旱怕涝型 耐旱耐涝型和避旱涝型 作物对土肥的反应特性 土层厚度 质地 酸碱度 盐碱度 耐瘠性与耐肥性 养地与耗地 作物对地貌的反应特性 垂直变化 坡形变化 坡位 坡向 15 合理密植的主要依据 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株型 叶型 根系分布特性 分蘖特性 生长速率 干物质积累速率等 土壤肥力特性 基础肥力 外源肥力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密度变化对群体和个体的影响 16 科学施肥的重点考虑因素 肥料种类的选择科学配方 有机肥 化肥 微肥 的配比 施肥时期的确定施肥量优化施肥方法的选择施肥位置的确定 17 节水灌溉制度 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 滴灌 渗灌 微喷灌等 最佳的节水灌溉时期 需水关键时期 高效率的节水灌溉量 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灌水量 18 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农业方法 选用良种 中耕除草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及时清除杂物 设施无土栽培 轮作倒茬等 物理方法 土壤石灰消毒 高频辐射 灯光诱杀 高温闷棚 防虫网等 化学方法 施用各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生物方法 引进害虫天敌 施用微生物制剂 施用具有化感作用的生物提取液 19 四 社会间接调控 20 财贸金融 投资 利率 税收 价格工业交通 运输 贮藏等科技教育 宣传 教育 研究 推广政法管理 政策 法令 制度等 21 第八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hapter8AgriculturalSustainable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是21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 资源 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 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2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23 把完好的地球交给孩子 24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第二节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第四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第五节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第六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25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一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1 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 我国2200多年前 永续利用 的思想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 2 西方 19世纪对林业和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 提出了可再生资源 可持续产量 问题 3 近代和现在 1 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R 卡逊的科普 寂静的春天 针对有机农药的无节制使用会威胁人类生存 2 1972年 增长的极限 人口 灾难性的崩溃 零增长 3 80年代 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和 我们共同的未来 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4 1992年 21世纪议程 认识深化的结晶 26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发展 2 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 自然属性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2 社会属性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 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3 经济属性 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即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 4 科技属性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污染并不是工业活动不可避免的结果 而是技术水平差 效率低的表现 27 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2 可持续性原则3 共同性原则 包括和谐 协调性原则 4 发展性原则5 安全性原则6 参与性原则 28 四 中国的可持续行动 1 李鹏总理参加1992年环发大会2 1992年国务院颁布 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3 1994年制定 中国21世纪议程 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4 1998年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9 第二节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 一 历史上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国内外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 游耕 游牧等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主要发展阶段 30 31 1 原始农业 是指基本利用自然力而自发进行物质生产主要供给自己的初级农业形式 主要形式有 刀耕火种 转移农业 轮歇栽培 撩荒制缺点 粗放 土壤肥力下降快 易发生水土流失 生产力低 32 2 传统农业或称传统固定农业 是指农民已有固定的住所和固定的农耕范围 东方农业 间套作方式 地力维持靠耕作 施肥 用养结合 地力常新论 西方农业 三圃式农业 林 牧 作轮换 发展为草田轮作 地力维持靠休闲 特点 规模小 分散经营 劳动生产率低 商品率低 人口需求压力大 收入低 33 3 现代农业形式 机械化 大量施如入农药 化肥 设备特点 大规模投入 消耗能源 用人工过程代替自然过程 用工业办法解决农业问题效率 土地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商品率高问题 环境破坏 作物品种基因单一化 资源危机 环境污染 34 4 各种替代农业 包括回归型 自然农业 有机农业 替代型 生态农业 集约农业 立体农业持续性农业 低投入持续农业 高效率持续农业 精久农业等 1 自然农业五十年代日本的福刚正延开始实践 哲学 道教的 无为思想 方法 不翻耕 靠植物根系 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进行自然疏松 不施化肥 靠秸秆 绿肥回田 不中耕 不用除草剂 用生物覆盖或水淹 不施农药 依靠自然徘徊机制产量 水稻产量与常规差不多 35 2 有机农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 农药 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 在美国 西欧所占比例较大 思想认识 人培土 土培苗的原则 反对人培苗农业生产多样化 注意物质的循环利用 身心的健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方法 轮作 用地养地 耕作 少耕 免耕 非化学防治病虫害产量 减产5 10 干旱年代则相等或高于 投入工业辅助能大大降低 收入下降 36 传统农业与有机农业 37 有机蔬菜示范田 38 3 生态农业1971年Acres杂志提出生态农业思想1981年英国科学家定义为 生态上能自我维持 低输入的 经济上有生命力的 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小型农业 这与中国的生态农业是有明显区别的 主张 低投入 不施化肥 农药 小型农业 替代农业的特点 都有独特的哲理和世界观基础重视环境与生活质量 强调利用自然过程 减少人类不必要的干预 39 生态农业 40 二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思潮1 农业现代化思潮 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 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所经历的道路 2 绿色革命思潮 这一思潮与行动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 如矮干小麦 矮干水稻 杂交稻等 带动了农业的全面发展 并形成了 种子 化肥 灌溉 三架马车一起上的局面 中国与印度被认为是绿色革命的典范 41 3 自然农业思潮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替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 即自然农业思潮 如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 生物农业 替代农业 再生农业 自然农业 超工业农业等等 形成了一股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思潮 4 可持续农业思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思潮 可持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 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 实现生产 经济 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 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 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 兼顾当前与长远 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42 第三节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内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首先是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 提高食物生产的产量 保障食物安全 其次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 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 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了经济持续性 生态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43 二 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农业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 调整技术和机制变化的方向 以便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的需要 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护土地 水和动植物资源 不会造成环境退化 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 经济上有活力 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44 可持续农业 45 三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 SARD Sustainable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 在合理利用和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同时 实行农村体制改革和技术革新 以生产足够的粮食和纤维 来满足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 促使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SARD有三个战略目标 1 温饱目标2 促进农村综合发展的致富目标3 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永续良性循环目标 46 第四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及其建设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六个支持系统 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 生产与管理支持系统 经济与市场支持系统 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 政策与法律支持系统和社会与伦理支持系统 一 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环境与资源支持系统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要素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坚强后盾 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培育与合理利用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际上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 对水资源 土地资源 林地资源 海洋渔业资源 草地资源等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7 二 生产与管理支持系统是农业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具体内容 包括 农业资源环境管理 农业组织与经营管理 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与田间管理 三 经济与市场支持系统经济规模 产业结构 效益和单位投入4个因素共同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产生影响 经济与市场是农业发展的两大驱动力 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规模与发展方向 48 四 技术与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和信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所在 科学技术已成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